注意到寧鴻羽仿佛看透一切的目光,她轉身就跑,「我還有事,就先走啦。」
『噠噠噠』的聲音遠去。
寧鴻卓有些失望,「我還以為妹妹會留下來用膳。」
寧鴻羽嗤笑:「人在這喊『殿下』,人走了喊『妹妹』,你要不要臉?」
寧鴻卓咬牙:「你是練習時傷到腦殼嗎?整日陰陽怪調。」
想到臭弟弟這次沒下場,他忍不住道,「阿羽,你真不試試,一心奔著武舉?」
「你有意見?」
「並非如此,」寧鴻卓隻是對上位者的作風持悲觀態度,「陛下近來時常朝夕令改。開武舉,又急吼吼的與這次會試一起,著實倉促,萬一過些日子突然反悔……」
他話沒說完,寧鴻羽便掏掏耳朵,轉身要往外走。
「我不是科考的料,要是武舉無望,去北疆參軍,靠祖上蔭補去地方當個小官也不錯。是沒你這個未來狀元有出息。」
「阿羽,你!」
溫知念快出了寧府大門,陡然想起來,她今日來除了匯報進展,還打算讓寧鴻卓默出鄉試的文章,拿去給貴妃看,哄貴妃開心。
她噠噠噠的朝迴跑,隔著段距離就聽到兄弟倆的爭吵聲,等到了近處,發現兩人扭打在一起,頭髮亂糟糟的。
「你們是在玩摔跤遊戲嗎?」
溫知念摩拳擦掌,「加我一個唄!」
兄弟倆迅速分開,整理衣裳,一致反駁。
「那是什麽?打架?」
小公主自問自答:「不可能是打架啦。鴻羽哥哥身手那麽好,真是打架,三兩下就把鴻卓哥哥打趴下了。你們才不可能打得有來有往。」
意識到弟弟放水的寧鴻卓:「……」
被妹妹挑破的寧鴻羽:「……」
小公主伸出肉爪在半空中揮了揮,「是涼颼颼的呀,可你們倆怎麽熱得臉蛋紅撲撲的?」
迴到宮裏,溫知念還疑惑的和貴妃說了自己的發現。
一眼看破的貴妃捂著嘴笑。
「他們倆還是老樣子。」
見她笑得眉眼彎彎,溫知念也咧著嘴笑。
【姨姨笑得真好看,念兒要守護姨姨的笑容。決定了,今天就去披芳閣摘梨,給貴妃姨姨還有太子哥哥做燉梨吃!】
係統無情挑破真相,【你隻是饞了,倒也不必找這麽t多理由,而且,前言不搭後語。】
【哼!】
*
陳家。
朝廷要徹查泄題一事後,最近一直有些飄飄然的陳尚書終於肯站在地麵上。
長子還在慌不擇言:「不就是個鄉試題目嗎?何必鬧得這麽大?這麽多年,大周的舉人數不勝數,多幾個又何妨?那些考生肯定是嫉妒!」
最初,陳尚書也是這麽想的。
隻是鄉試的題目而已,又不是會試殿試,大周不缺幾個舉人。而且,他是離州人,離州官員天然是一派。出自離州的考生有出息,日後他、陳家還有八皇子在朝堂上就有更多的助力。
抱著這樣的想法,在梁家送上豪宅美人,古玩字畫以及幾十萬兩時,他心動了。
一旦心動,接下來的一切便順理成章。
身為出題官員之一的姻親透露題目。他又手握曾教諭的致命把柄,脅迫這位教諭寫出數篇文章。
後來梁家又提要求,不僅要中舉,還希望是解元,同時再次送上黃金萬兩。
他的底線便一再退讓。
這些年大周的解元也快數不清了,送出一個也無妨。
既要當解元,自然要找最佳的破題。
隻是那題目十分刁鑽,隻是二甲出身的曾教諭也無能為力。好在有學生口述出一篇佳作,曾教諭便仿寫。
那學生又說那篇文章是一個落第且受傷的才子早年所作,早就隱居山林。
可誰能想到,那篇文章竟是寧家子所作,而離州的教諭還有書生竟不知維護離州人,站出來作證。
誰又能想到國子學太學的書生能夠聯絡逗留在京城的書生,有理有據的提出異議,驚動了國子監祭酒?
誰又能想到國子監祭酒那般正義無私,直接稟告皇帝徹查?
最要緊的是,皇帝明知證據不利於他,竟還要求嚴查,絲毫不給德妃以及八皇子麵子。
長子還在絮絮叨叨:「爹啊,去離州的官員都迴了,估計這幾日刑部的人就會上門,我們該怎麽辦啊?我讓夫人進宮找妹妹,竟被守衛攔住了。您說陛下到底是個什麽意思?」
陳尚書隻覺大腦嗡嗡作響。
他隱約意識到,自己控製不住貪慾,下錯一步棋,毀了大好的形勢。
不,按陛下這不念舊情的堅決態度,更像是早就對他不滿。
為何?
過往發生的事情一幕幕在眼前閃現,陳尚書即將抓住那絲靈感。
「咚」的一聲驚醒了喋喋不休的陳家大郎。
「爹!」
*
建光二十年立冬,鄉試舞弊一案震驚朝野,隨後數人揭發吏部尚書以權謀私、貪贓枉法,皇帝大怒,奪去陳茂典吏部尚書一職,流放至明州。陳家子五代不能科考。降陳氏為嬪。封八子為滉王,即日攜母去封地,無召不得迴京。
陳尚書倒得太快,他下獄後陸續被翻出來的舊案更是表明皇帝早就對其不滿。
那些投靠他與八皇子的官員暗自叫苦,又整日提心弔膽,生怕被皇帝惦記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噠噠噠』的聲音遠去。
寧鴻卓有些失望,「我還以為妹妹會留下來用膳。」
寧鴻羽嗤笑:「人在這喊『殿下』,人走了喊『妹妹』,你要不要臉?」
寧鴻卓咬牙:「你是練習時傷到腦殼嗎?整日陰陽怪調。」
想到臭弟弟這次沒下場,他忍不住道,「阿羽,你真不試試,一心奔著武舉?」
「你有意見?」
「並非如此,」寧鴻卓隻是對上位者的作風持悲觀態度,「陛下近來時常朝夕令改。開武舉,又急吼吼的與這次會試一起,著實倉促,萬一過些日子突然反悔……」
他話沒說完,寧鴻羽便掏掏耳朵,轉身要往外走。
「我不是科考的料,要是武舉無望,去北疆參軍,靠祖上蔭補去地方當個小官也不錯。是沒你這個未來狀元有出息。」
「阿羽,你!」
溫知念快出了寧府大門,陡然想起來,她今日來除了匯報進展,還打算讓寧鴻卓默出鄉試的文章,拿去給貴妃看,哄貴妃開心。
她噠噠噠的朝迴跑,隔著段距離就聽到兄弟倆的爭吵聲,等到了近處,發現兩人扭打在一起,頭髮亂糟糟的。
「你們是在玩摔跤遊戲嗎?」
溫知念摩拳擦掌,「加我一個唄!」
兄弟倆迅速分開,整理衣裳,一致反駁。
「那是什麽?打架?」
小公主自問自答:「不可能是打架啦。鴻羽哥哥身手那麽好,真是打架,三兩下就把鴻卓哥哥打趴下了。你們才不可能打得有來有往。」
意識到弟弟放水的寧鴻卓:「……」
被妹妹挑破的寧鴻羽:「……」
小公主伸出肉爪在半空中揮了揮,「是涼颼颼的呀,可你們倆怎麽熱得臉蛋紅撲撲的?」
迴到宮裏,溫知念還疑惑的和貴妃說了自己的發現。
一眼看破的貴妃捂著嘴笑。
「他們倆還是老樣子。」
見她笑得眉眼彎彎,溫知念也咧著嘴笑。
【姨姨笑得真好看,念兒要守護姨姨的笑容。決定了,今天就去披芳閣摘梨,給貴妃姨姨還有太子哥哥做燉梨吃!】
係統無情挑破真相,【你隻是饞了,倒也不必找這麽t多理由,而且,前言不搭後語。】
【哼!】
*
陳家。
朝廷要徹查泄題一事後,最近一直有些飄飄然的陳尚書終於肯站在地麵上。
長子還在慌不擇言:「不就是個鄉試題目嗎?何必鬧得這麽大?這麽多年,大周的舉人數不勝數,多幾個又何妨?那些考生肯定是嫉妒!」
最初,陳尚書也是這麽想的。
隻是鄉試的題目而已,又不是會試殿試,大周不缺幾個舉人。而且,他是離州人,離州官員天然是一派。出自離州的考生有出息,日後他、陳家還有八皇子在朝堂上就有更多的助力。
抱著這樣的想法,在梁家送上豪宅美人,古玩字畫以及幾十萬兩時,他心動了。
一旦心動,接下來的一切便順理成章。
身為出題官員之一的姻親透露題目。他又手握曾教諭的致命把柄,脅迫這位教諭寫出數篇文章。
後來梁家又提要求,不僅要中舉,還希望是解元,同時再次送上黃金萬兩。
他的底線便一再退讓。
這些年大周的解元也快數不清了,送出一個也無妨。
既要當解元,自然要找最佳的破題。
隻是那題目十分刁鑽,隻是二甲出身的曾教諭也無能為力。好在有學生口述出一篇佳作,曾教諭便仿寫。
那學生又說那篇文章是一個落第且受傷的才子早年所作,早就隱居山林。
可誰能想到,那篇文章竟是寧家子所作,而離州的教諭還有書生竟不知維護離州人,站出來作證。
誰又能想到國子學太學的書生能夠聯絡逗留在京城的書生,有理有據的提出異議,驚動了國子監祭酒?
誰又能想到國子監祭酒那般正義無私,直接稟告皇帝徹查?
最要緊的是,皇帝明知證據不利於他,竟還要求嚴查,絲毫不給德妃以及八皇子麵子。
長子還在絮絮叨叨:「爹啊,去離州的官員都迴了,估計這幾日刑部的人就會上門,我們該怎麽辦啊?我讓夫人進宮找妹妹,竟被守衛攔住了。您說陛下到底是個什麽意思?」
陳尚書隻覺大腦嗡嗡作響。
他隱約意識到,自己控製不住貪慾,下錯一步棋,毀了大好的形勢。
不,按陛下這不念舊情的堅決態度,更像是早就對他不滿。
為何?
過往發生的事情一幕幕在眼前閃現,陳尚書即將抓住那絲靈感。
「咚」的一聲驚醒了喋喋不休的陳家大郎。
「爹!」
*
建光二十年立冬,鄉試舞弊一案震驚朝野,隨後數人揭發吏部尚書以權謀私、貪贓枉法,皇帝大怒,奪去陳茂典吏部尚書一職,流放至明州。陳家子五代不能科考。降陳氏為嬪。封八子為滉王,即日攜母去封地,無召不得迴京。
陳尚書倒得太快,他下獄後陸續被翻出來的舊案更是表明皇帝早就對其不滿。
那些投靠他與八皇子的官員暗自叫苦,又整日提心弔膽,生怕被皇帝惦記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