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鴻羽不否認這一點,瞅了眼期期艾艾的蠢哥哥,他嗤笑道,「可這篇文章是仿寫了他去年的一篇文章。」
「哎?」溫知念再次震驚臉。
三人溝通了會,溫知念才知道,去年春天寧鴻卓外出遊學時,曾在離州受邀,參加了一場小型聚會。當時一名本地書院教諭出了一個較為刁鑽的題目,在場的書生唯獨寧鴻卓答得巧妙。
宴席散後,他在那名教諭的請求下留下文章離開。
於寧鴻卓,這隻是一篇文章,並未多想。
當下,他的臭弟弟卻嘲笑道,「你就沒想過,當時隻有席上十餘人知曉文章是你作。他們一旦否認,你的文章就是別人的。你遊學是把頭腦都遊掉了嗎?」
寧鴻卓額頭上頓時蹦出幾根青筋。
兄弟倆怒目相視。
「為參加武舉把自己折騰得瘦不拉幾,阿羽,『得不償失』四字如何寫,你怕不是忘了。」
溫知念伸出肉爪,抱住腦袋看著兄弟倆爭吵。
她將腦中線索理了會,終於理順了。
「既然這篇文章仿寫,代表京城這邊的題目是那個很刁鑽的題目?」
她明白了寧鴻羽的懷疑。
梁高傑平時文采並不出眾,這意味著哪怕他提前看過寧鴻卓的文章,考試時又恰巧遇到這個刁鑽的題目,都沒本事當場將寧鴻卓的文章仿寫得如此絕妙。
隻餘下一種可能,梁高傑提前知曉題目,且有人幫他仿照寧鴻卓的文章寫了一篇文章,他隻需要背下來進考場即可。
寧鴻羽會作此懷疑,還有別的證據。
「梁高傑是離州人,隻是在京城借考。此次在京城借考,且恰巧碰到如此刁鑽題目的離州人還有數人。他們的文章並未仿寫我哥的,但一個個寫出錦繡文章,與平日裏的表現完全不同。」
如若梁高傑並未仿照他哥的文章寫下一篇文章並且拿下本地解元,在這次題目十分刁鑽導致許多考生發揮不如意的情況下,平日裏表現不出彩的人因為靈感迸發名次上漲許多是合理的。
可偏巧解元仿寫了他哥的文章,又被他哥一眼認出。
寧鴻羽本身是個看似狂放實則心細如髮的人,一方調查,發現國子學離州派數人同時文采上漲,其中還有一年去年迴鄉探親,恰恰參與了那場聚會。
「不過,這次鄉試的出題官員並無離州人,隻有一個與出自離州的陳尚書是姻親。」
「陳尚書?」
整個朝廷也就六個尚書,「難道是吏部的陳尚書?八皇子他外祖父?」
寧鴻羽點頭。
沉默許久的寧鴻卓嘆氣:「我有些猶豫是否要揭發此事。如若是誤會,許會給姑母、祖父還有父親他們帶去麻煩。」
即將入冬,北疆那邊與大彥又發生了幾次小衝突。
大彥人想劫掠,恰好被左翼將軍發現,直接帶兵全擒獲了。
換而言之,他的二姑母又立功了。寧家既喜又憂。
寧鴻羽撇嘴:「就算不是誤會,也會有麻煩。有的官員也許會覺得我們在肅清考場風氣,可在皇帝還有某些人眼裏,我們是在排除異己,是想結黨營私。」
係統總結:【如果不是大豬蹄子,他們兄弟倆完全沒必要猶豫。】
溫知念重重的點頭。
「那你們和你們祖父說了嗎?」
兄弟倆搖頭。
「既然這樣,你們就裝作不知道。」
溫知念小手一伸,「來來來,證據都給本公主,這件事就交給本公主處理啦!」
寧鴻卓有些擔心,「會給殿下惹麻煩的吧?」
以前他也覺得皇帝重視小殿下,可近來,他已然察覺到微妙之處。不想給寧家招惹麻煩,也不想給小殿下招惹麻煩。
「不會的不會的,」溫知念故意左右看看,再壓低嗓音,「其實啊,大豬……咳咳,父皇他早就看陳尚書不爽了。」
陳尚書數次破壞皇帝的計劃,之前貪汙的事被壓下來,結果成了尚書後,故態復萌,手腳不幹淨,還不約束族人,再次留下不少把柄。
陳家囂張,德妃和八皇子也不約束自己,樹敵不少不說,他們竟是沒發現皇帝對他們不滿,有意放權給七公主的事實。
隻要七公主稍稍成長,皇帝就沒必要留著八皇子這股勢力對抗太子,陳家也就完了。
太子一直密切t關注著幾方勢力的動向,最終得出結論,年關前,皇帝就會清查陳家。
小公主數了數,距離過年還有三個月左右。如若陳尚書真的老糊塗參與到舞弊案中,他可以提前從尚書之位滾下來了。
寧家兄弟有些驚訝。
「不滿陳尚書,為何?」
陳尚書事貪贓枉法是真,卻也的確替朝廷清理了許多蛀蟲,目前來說聲譽好壞參半。
溫知念根本沒想過維護建光帝的臉麵,小嘴叭叭就把建光帝做的那些事說出來。
寧家兄弟:「……這是我們能知道的嗎?」
「嘿嘿,你們不說出去就行了。」
溫知念抱著文章,小腦袋晃了晃,「總之,這件事就交給我了,我已經有辦法了。」
兄弟倆對視一眼,迫不及待的問,「什麽辦法?」
小公主笑而不語,打定主意要賣關子。
兄弟倆抓耳撓腮,卻又不能用對付彼此的態度對待小公主,隻能在府裏等啊等,終於等來有關這次鄉試的風聲。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哎?」溫知念再次震驚臉。
三人溝通了會,溫知念才知道,去年春天寧鴻卓外出遊學時,曾在離州受邀,參加了一場小型聚會。當時一名本地書院教諭出了一個較為刁鑽的題目,在場的書生唯獨寧鴻卓答得巧妙。
宴席散後,他在那名教諭的請求下留下文章離開。
於寧鴻卓,這隻是一篇文章,並未多想。
當下,他的臭弟弟卻嘲笑道,「你就沒想過,當時隻有席上十餘人知曉文章是你作。他們一旦否認,你的文章就是別人的。你遊學是把頭腦都遊掉了嗎?」
寧鴻卓額頭上頓時蹦出幾根青筋。
兄弟倆怒目相視。
「為參加武舉把自己折騰得瘦不拉幾,阿羽,『得不償失』四字如何寫,你怕不是忘了。」
溫知念伸出肉爪,抱住腦袋看著兄弟倆爭吵。
她將腦中線索理了會,終於理順了。
「既然這篇文章仿寫,代表京城這邊的題目是那個很刁鑽的題目?」
她明白了寧鴻羽的懷疑。
梁高傑平時文采並不出眾,這意味著哪怕他提前看過寧鴻卓的文章,考試時又恰巧遇到這個刁鑽的題目,都沒本事當場將寧鴻卓的文章仿寫得如此絕妙。
隻餘下一種可能,梁高傑提前知曉題目,且有人幫他仿照寧鴻卓的文章寫了一篇文章,他隻需要背下來進考場即可。
寧鴻羽會作此懷疑,還有別的證據。
「梁高傑是離州人,隻是在京城借考。此次在京城借考,且恰巧碰到如此刁鑽題目的離州人還有數人。他們的文章並未仿寫我哥的,但一個個寫出錦繡文章,與平日裏的表現完全不同。」
如若梁高傑並未仿照他哥的文章寫下一篇文章並且拿下本地解元,在這次題目十分刁鑽導致許多考生發揮不如意的情況下,平日裏表現不出彩的人因為靈感迸發名次上漲許多是合理的。
可偏巧解元仿寫了他哥的文章,又被他哥一眼認出。
寧鴻羽本身是個看似狂放實則心細如髮的人,一方調查,發現國子學離州派數人同時文采上漲,其中還有一年去年迴鄉探親,恰恰參與了那場聚會。
「不過,這次鄉試的出題官員並無離州人,隻有一個與出自離州的陳尚書是姻親。」
「陳尚書?」
整個朝廷也就六個尚書,「難道是吏部的陳尚書?八皇子他外祖父?」
寧鴻羽點頭。
沉默許久的寧鴻卓嘆氣:「我有些猶豫是否要揭發此事。如若是誤會,許會給姑母、祖父還有父親他們帶去麻煩。」
即將入冬,北疆那邊與大彥又發生了幾次小衝突。
大彥人想劫掠,恰好被左翼將軍發現,直接帶兵全擒獲了。
換而言之,他的二姑母又立功了。寧家既喜又憂。
寧鴻羽撇嘴:「就算不是誤會,也會有麻煩。有的官員也許會覺得我們在肅清考場風氣,可在皇帝還有某些人眼裏,我們是在排除異己,是想結黨營私。」
係統總結:【如果不是大豬蹄子,他們兄弟倆完全沒必要猶豫。】
溫知念重重的點頭。
「那你們和你們祖父說了嗎?」
兄弟倆搖頭。
「既然這樣,你們就裝作不知道。」
溫知念小手一伸,「來來來,證據都給本公主,這件事就交給本公主處理啦!」
寧鴻卓有些擔心,「會給殿下惹麻煩的吧?」
以前他也覺得皇帝重視小殿下,可近來,他已然察覺到微妙之處。不想給寧家招惹麻煩,也不想給小殿下招惹麻煩。
「不會的不會的,」溫知念故意左右看看,再壓低嗓音,「其實啊,大豬……咳咳,父皇他早就看陳尚書不爽了。」
陳尚書數次破壞皇帝的計劃,之前貪汙的事被壓下來,結果成了尚書後,故態復萌,手腳不幹淨,還不約束族人,再次留下不少把柄。
陳家囂張,德妃和八皇子也不約束自己,樹敵不少不說,他們竟是沒發現皇帝對他們不滿,有意放權給七公主的事實。
隻要七公主稍稍成長,皇帝就沒必要留著八皇子這股勢力對抗太子,陳家也就完了。
太子一直密切t關注著幾方勢力的動向,最終得出結論,年關前,皇帝就會清查陳家。
小公主數了數,距離過年還有三個月左右。如若陳尚書真的老糊塗參與到舞弊案中,他可以提前從尚書之位滾下來了。
寧家兄弟有些驚訝。
「不滿陳尚書,為何?」
陳尚書事貪贓枉法是真,卻也的確替朝廷清理了許多蛀蟲,目前來說聲譽好壞參半。
溫知念根本沒想過維護建光帝的臉麵,小嘴叭叭就把建光帝做的那些事說出來。
寧家兄弟:「……這是我們能知道的嗎?」
「嘿嘿,你們不說出去就行了。」
溫知念抱著文章,小腦袋晃了晃,「總之,這件事就交給我了,我已經有辦法了。」
兄弟倆對視一眼,迫不及待的問,「什麽辦法?」
小公主笑而不語,打定主意要賣關子。
兄弟倆抓耳撓腮,卻又不能用對付彼此的態度對待小公主,隻能在府裏等啊等,終於等來有關這次鄉試的風聲。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