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統很直白:【換做是我,每日吃你故意做的難吃食物,食欲不振,也會躲著不見你。】
溫知念張張嘴,差點說出『我不是故意,是廚藝就那樣。』
「算了,」她擺擺手,十分大度的樣子,「書上說什麽不能竭澤而漁,先歇幾日,等他沒了警惕心再說。」
係統:【……】
林姑姑忍不住道:「殿下懂得真多!」
溫知念頓時不客氣的笑出聲,小手還叉著腰,頗有些囂張。
係統看著盲目誇獎的林姑姑,想到戴著濾鏡的太子和貴妃,心想,宿主養出這個性子,這些人都有責任。
暫緩薅羊毛工作,溫知念又惦記起太子的計劃。
萬老毒一事讓宏王越發記恨八皇子一派。太子勢大,宏王不想在大婚前惹惱太子,轉為對付八皇子一派。
這不,淑妃突然查出德妃打殺宮人,以及打探禦前的事。
建光帝並不把宮人的命當命,單單打殺宮人,建光帝未必會發作德妃。
隻是德妃不是淑妃,淑妃打探禦前,建光帝隻是冷落一段時日讓對方吃點教訓,到了德妃這,那便是重懲。兩罪並罰,德妃成了德嬪。
而吏部的右侍郎為官幾十載,手裏並不幹淨。
這些日子陸陸續續有人翻舊帳彈劾他。
就在陳侍郎焦急萬分時,一個立功的機會送上門。
一戶部小吏發現戶部帳本隱秘,為不被盯上借病離京,結果被追殺,恰恰被陳侍郎的兒子所救。
為報答救命之恩,該小吏說出戶部帳本與國庫對不上的事情。
陳侍郎細細一算,這國庫算是被偷了一大半,這是足以震驚朝野的大案。
而有這本事和機會的,隻有戶部的兩位侍郎。
左侍郎寧弘方上任並不久,又被皇帝忌憚,不如右侍郎那般得到重用。數月前還中風一直臥病在床,估摸著馬上就要丟掉這個職位。
反之,戶部右侍郎很得皇帝看重,在尚書一職空缺時,右侍郎幾乎是戶部的一把手,這一兩年在戶部那叫一個唿風喚雨。
隻是有萬老毒的前車之鑑,這次陳侍郎頗為謹慎,人證物證不齊全絕不發作。
許是戶部右侍郎魏秉以為無人約束,行事張狂,得罪了不少人,陳侍郎查起來並不難,陸陸續續找到不少人證物證。其中還有物證指向京兆府通判,即淑妃的幼弟,宏王的舅舅。
發作之日即將來臨。
【切,要不是最近大豬蹄子額外提防太子哥哥,隻要是太子哥哥提出的建議一律駁迴,】溫知念再次蹲在陳府外,不滿的嘀咕,【太子哥哥用得著這麽迂迴嗎?】
如今太子的處境越發尷尬。
立功了,皇帝隻會告誡他不要驕傲,還會指出幾個小問題。
犯錯了,那便是大發雷霆,恨不得當場廢了對方的太子之位。
隻要是提建議,不過腦直接駁迴。
若是彈劾,更是被無視。
次數多了,太子隻能在朝堂上保持沉默,或是故意主動請纓,而私下裏與他約定好的四公主則會出麵。一般這時候,皇帝都會不過腦直接將事情交給四公主處理。
但凡四公主沒暗地裏與太子合作,皇帝此舉,隻會多培養出一個太子的競爭對手,將本就內鬥嚴重的大周推向更加危險的邊緣。
見宿主又要開始罵罵咧咧,係統勸道,【這次戶部的事情還是有些不一樣的。太子不出麵,也是有讓八皇子和宏王鬥,同時除掉皇帝羽翼的意思。你別把太子當做傻白甜。】
當兄長的覺得妹妹天下第一甜,當妹妹的覺得兄長天下第一可憐,係統很想摘掉他們的濾鏡。
溫知念扭頭,不輕不重的『哼』了聲。
【反正太子哥哥是迫於無奈才借刀殺人。】
係統:沒救了,宿主沒救了。
沒救裏的小宿主蹲守完,確定宏王的人沒注意到,又溜溜達達準備去酒樓吃飯,隔著段距離,就看到一個如同鬆柏的少年大步朝這邊走。
她趕緊揮手,「天和哥哥,好巧啊!」
「不巧。」
葉天和走近,左右看看,指了指一個小巷,「去那邊說。」
溫知念揣著肉爪,老實跟著他去了小巷。
沒了旁人,葉天和才壓低嗓音,「祖父遲遲不能迴到中路軍,這些日子便時常去京郊訓練禁軍。祖父說,連著三日,京兆府通判都派人挑著擔子去宏王府。就在剛剛,那位張通判還託病不去點卯,親自上門了。」
溫知念仰著小腦袋想了會,才想起來這個張通判是淑妃的弟弟張詠向。
張家說是大家族,可混得最好的其實是淑妃和原刑部尚書,張詠向次之。
在張家大房倒下後,張詠向反而與宏王來往得更加緊密,卻不怎麽讓妻子去宮裏看望淑妃。
「我好像聽太子哥哥提及過。」
溫知念抓抓頭髮,向係統求助。
【唿叫小啾幫忙迴憶!】
係統無奈:【是的,太子說過,戶部右侍郎有一次偷偷幫皇帝運輸銀兩時,遇到張詠向。張詠向不知戶部右侍郎聽令於皇帝,隻當他對國庫下手,藉機勒索對方。張詠向藉此牟利不少銀子,也替對方保密。戶部右侍郎要是倒了,張詠向也逃不了幹係,估計這會找宏王幫忙吧。】
「這個情報很重要,」溫知念知道有許多人投靠了宏王,她認真和葉天和道謝,「謝謝季爺爺,也謝謝天和哥哥啦。」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溫知念張張嘴,差點說出『我不是故意,是廚藝就那樣。』
「算了,」她擺擺手,十分大度的樣子,「書上說什麽不能竭澤而漁,先歇幾日,等他沒了警惕心再說。」
係統:【……】
林姑姑忍不住道:「殿下懂得真多!」
溫知念頓時不客氣的笑出聲,小手還叉著腰,頗有些囂張。
係統看著盲目誇獎的林姑姑,想到戴著濾鏡的太子和貴妃,心想,宿主養出這個性子,這些人都有責任。
暫緩薅羊毛工作,溫知念又惦記起太子的計劃。
萬老毒一事讓宏王越發記恨八皇子一派。太子勢大,宏王不想在大婚前惹惱太子,轉為對付八皇子一派。
這不,淑妃突然查出德妃打殺宮人,以及打探禦前的事。
建光帝並不把宮人的命當命,單單打殺宮人,建光帝未必會發作德妃。
隻是德妃不是淑妃,淑妃打探禦前,建光帝隻是冷落一段時日讓對方吃點教訓,到了德妃這,那便是重懲。兩罪並罰,德妃成了德嬪。
而吏部的右侍郎為官幾十載,手裏並不幹淨。
這些日子陸陸續續有人翻舊帳彈劾他。
就在陳侍郎焦急萬分時,一個立功的機會送上門。
一戶部小吏發現戶部帳本隱秘,為不被盯上借病離京,結果被追殺,恰恰被陳侍郎的兒子所救。
為報答救命之恩,該小吏說出戶部帳本與國庫對不上的事情。
陳侍郎細細一算,這國庫算是被偷了一大半,這是足以震驚朝野的大案。
而有這本事和機會的,隻有戶部的兩位侍郎。
左侍郎寧弘方上任並不久,又被皇帝忌憚,不如右侍郎那般得到重用。數月前還中風一直臥病在床,估摸著馬上就要丟掉這個職位。
反之,戶部右侍郎很得皇帝看重,在尚書一職空缺時,右侍郎幾乎是戶部的一把手,這一兩年在戶部那叫一個唿風喚雨。
隻是有萬老毒的前車之鑑,這次陳侍郎頗為謹慎,人證物證不齊全絕不發作。
許是戶部右侍郎魏秉以為無人約束,行事張狂,得罪了不少人,陳侍郎查起來並不難,陸陸續續找到不少人證物證。其中還有物證指向京兆府通判,即淑妃的幼弟,宏王的舅舅。
發作之日即將來臨。
【切,要不是最近大豬蹄子額外提防太子哥哥,隻要是太子哥哥提出的建議一律駁迴,】溫知念再次蹲在陳府外,不滿的嘀咕,【太子哥哥用得著這麽迂迴嗎?】
如今太子的處境越發尷尬。
立功了,皇帝隻會告誡他不要驕傲,還會指出幾個小問題。
犯錯了,那便是大發雷霆,恨不得當場廢了對方的太子之位。
隻要是提建議,不過腦直接駁迴。
若是彈劾,更是被無視。
次數多了,太子隻能在朝堂上保持沉默,或是故意主動請纓,而私下裏與他約定好的四公主則會出麵。一般這時候,皇帝都會不過腦直接將事情交給四公主處理。
但凡四公主沒暗地裏與太子合作,皇帝此舉,隻會多培養出一個太子的競爭對手,將本就內鬥嚴重的大周推向更加危險的邊緣。
見宿主又要開始罵罵咧咧,係統勸道,【這次戶部的事情還是有些不一樣的。太子不出麵,也是有讓八皇子和宏王鬥,同時除掉皇帝羽翼的意思。你別把太子當做傻白甜。】
當兄長的覺得妹妹天下第一甜,當妹妹的覺得兄長天下第一可憐,係統很想摘掉他們的濾鏡。
溫知念扭頭,不輕不重的『哼』了聲。
【反正太子哥哥是迫於無奈才借刀殺人。】
係統:沒救了,宿主沒救了。
沒救裏的小宿主蹲守完,確定宏王的人沒注意到,又溜溜達達準備去酒樓吃飯,隔著段距離,就看到一個如同鬆柏的少年大步朝這邊走。
她趕緊揮手,「天和哥哥,好巧啊!」
「不巧。」
葉天和走近,左右看看,指了指一個小巷,「去那邊說。」
溫知念揣著肉爪,老實跟著他去了小巷。
沒了旁人,葉天和才壓低嗓音,「祖父遲遲不能迴到中路軍,這些日子便時常去京郊訓練禁軍。祖父說,連著三日,京兆府通判都派人挑著擔子去宏王府。就在剛剛,那位張通判還託病不去點卯,親自上門了。」
溫知念仰著小腦袋想了會,才想起來這個張通判是淑妃的弟弟張詠向。
張家說是大家族,可混得最好的其實是淑妃和原刑部尚書,張詠向次之。
在張家大房倒下後,張詠向反而與宏王來往得更加緊密,卻不怎麽讓妻子去宮裏看望淑妃。
「我好像聽太子哥哥提及過。」
溫知念抓抓頭髮,向係統求助。
【唿叫小啾幫忙迴憶!】
係統無奈:【是的,太子說過,戶部右侍郎有一次偷偷幫皇帝運輸銀兩時,遇到張詠向。張詠向不知戶部右侍郎聽令於皇帝,隻當他對國庫下手,藉機勒索對方。張詠向藉此牟利不少銀子,也替對方保密。戶部右侍郎要是倒了,張詠向也逃不了幹係,估計這會找宏王幫忙吧。】
「這個情報很重要,」溫知念知道有許多人投靠了宏王,她認真和葉天和道謝,「謝謝季爺爺,也謝謝天和哥哥啦。」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