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替三皇子說話,禦史大夫又細數慎王當年所為和如今的改過自新,隱晦提醒皇帝,一味的溺愛養不好孩子。
好歹是三朝元老,禦史大夫也挺會給人台階下。
從前不久的對話裏,他就看出皇帝十分看重三皇子,知道皇帝絕不願意三皇子去封地。
「聽說陛下數年前就著手修繕東林街的府邸,修繕了好些年,不知那宅子可修繕好?修而不用,委實可惜。」
那是皇帝早些年就為t三皇子準備的王府,也早就修繕好,一直空置。
不僅是王府,他連封號也早就替三皇子準備好了。不過,他更希望先廢太子再直接立老三為太子,不必封王。
「朕乏了,」他沒接禦史大夫的話,卻沒斥責禦史大夫逾矩,「老三老八瑞康都迴宮思過。」
吃瓜吃到自己身上的溫知念氣鼓鼓。
「父皇,念兒可什麽都沒做,」她抱著胳膊扭著小腦袋,「念兒才不想和欺負念兒的人一起受罰。」
她就差沒明說皇帝偏心了。
可八皇子還有官員們都覺得皇帝偏心。八皇子有德妃教導,不敢太放肆,其他官員則主動替溫知念說話。
皇帝頭疼的揮手,「瑞康不必思過,不過近來京城著實危險,你就別出宮了。」
烏黑的眼珠子轉了轉,溫知念一臉勉強的接受了。
而同樣眼巴巴瞅著他的八皇子,卻被皇帝無視了。
八皇子:「……」
芝蘭宮。
得知兒子被送迴寶華宮思過,她就預感到不妙,費力從安插在這皇帝那的眼線得到消息,又趕緊派人去提醒兒子。
「告訴他,無論這幾日陛下下達什麽樣的旨意,都要誠心誠意的接受,不能耍脾氣,不要打罵宮人!」
淑妃已經看出皇帝的意圖。結果如她所料,兒子要封王開府。可皇帝不僅沒解氣,還更加生氣。
這可不是她想要的發展。
她有些責怪三皇子,可三皇子是自己的孩子,她便遷怒於八皇子、十四公主和在場的官員。
淑妃的人趕到寶華宮,結果三皇子一個人將自己關在房間裏,誰也不見。
當天下午,就有人來寶華宮頒發旨意,封三皇子為宏王,賜府,三日內遷入王府。
三皇子不意外這樣的發展。
他懶散的收下聖旨,甚至嗤笑了聲。他就知道,父皇再怎麽生氣,也不會把他趕出京城。他的好父皇還需要他對付太子呢。
親自宣旨的內侍監愣住了。
三皇子這是吃了熊心豹子膽?
內侍監李有福想到出發前皇帝的暗示。
他能成為內侍省的頭頭,揣摩上意的本事是一流的。皇帝帝王他頒發旨意時安撫三皇子,可見還是看重三皇子的。可三皇子這表現,未免也太……李有福咂舌。
李有福還是努力的隱晦安撫一番,結果三皇子根本沒反應,他隻能悻悻離開。
寶華宮的內侍倒是會做事,照舊塞了荷包,他沒接。
迴答帝王寢殿,李有福也不意外皇帝會問起三皇子的反應。
他不帶個人感情的重複了一遍,又不意外皇帝生氣的砸了杯子。
待建光帝揮退宮人,他隨大流離開。
站在寢殿外,仰頭看著藍天白雲,他微微眯起眼。
三皇子那條船,似乎要沉啊!
淑妃也收到兒子封王的消息,同時還得知四公主有了封號,且即將迴京,心裏一涼。
「你說什麽?」
她看向打聽消息迴來的心腹,「你確定我兒是宏王?不是賢王?」
心腹尷尬,「的確是宏王。」
心腹不太清楚淑妃反應這麽大的原因,見她這麽生氣,都不敢馬上說出三皇子應對不得體的事情了。
「怎會如此?怎會如此?」
淑妃喃喃的坐下,精緻的麵容透露出幾分惶恐害怕。
那是她與皇帝私下獨處說的話,又是不曾頒發出的旨意,她不至於心大到告訴宮人。
可她清楚的記得,她與陛下濃情蜜意時,陛下說他早就為兒子準備好封號,是賢王,賢能之王。
百官多誇太子賢能,是十分優秀的儲君。而若她兒得到賢王封號,也是暗示百官,她兒子也具備儲君之資。
「怎麽會是宏王?」
三皇子也許看不出來,她卻是明白這個宏是寬宏。陛下希望她兒子寬宏大量,有容人之心。
宏與賢可謂是天差地別!
「對了,四公主那邊又是什麽封號?」
大周史上出過數位女帝,也留下佳績。是以歷代帝王考慮儲君時,多是考慮嫡長賢能,再就是自己的偏私,倒不怎麽在意是皇子還是皇女。
皇女們的公主封號往往也預示到此人是否被皇帝納入儲君考量範圍內。也是因此,公主得到封號的時間比較晚,就和皇子們快要弱冠才能得到封號一樣。
像陛下看似寵愛的十四公主,一出生就是瑞康公主,惹得沒有野心的皇子皇女羨慕不已,可淑妃就是看出,皇帝根本不考慮讓小女兒繼承皇位。
她可以嫉妒皇帝寵愛十四公主,分薄了他們母子的寵愛,但不會將十四公主視作對手。
心腹自然也清楚大周的情況,她咽咽口水,小心翼翼道,「是賢勇公主。而且,陛下召四公主迴京。」
賢勇,賢能勇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好歹是三朝元老,禦史大夫也挺會給人台階下。
從前不久的對話裏,他就看出皇帝十分看重三皇子,知道皇帝絕不願意三皇子去封地。
「聽說陛下數年前就著手修繕東林街的府邸,修繕了好些年,不知那宅子可修繕好?修而不用,委實可惜。」
那是皇帝早些年就為t三皇子準備的王府,也早就修繕好,一直空置。
不僅是王府,他連封號也早就替三皇子準備好了。不過,他更希望先廢太子再直接立老三為太子,不必封王。
「朕乏了,」他沒接禦史大夫的話,卻沒斥責禦史大夫逾矩,「老三老八瑞康都迴宮思過。」
吃瓜吃到自己身上的溫知念氣鼓鼓。
「父皇,念兒可什麽都沒做,」她抱著胳膊扭著小腦袋,「念兒才不想和欺負念兒的人一起受罰。」
她就差沒明說皇帝偏心了。
可八皇子還有官員們都覺得皇帝偏心。八皇子有德妃教導,不敢太放肆,其他官員則主動替溫知念說話。
皇帝頭疼的揮手,「瑞康不必思過,不過近來京城著實危險,你就別出宮了。」
烏黑的眼珠子轉了轉,溫知念一臉勉強的接受了。
而同樣眼巴巴瞅著他的八皇子,卻被皇帝無視了。
八皇子:「……」
芝蘭宮。
得知兒子被送迴寶華宮思過,她就預感到不妙,費力從安插在這皇帝那的眼線得到消息,又趕緊派人去提醒兒子。
「告訴他,無論這幾日陛下下達什麽樣的旨意,都要誠心誠意的接受,不能耍脾氣,不要打罵宮人!」
淑妃已經看出皇帝的意圖。結果如她所料,兒子要封王開府。可皇帝不僅沒解氣,還更加生氣。
這可不是她想要的發展。
她有些責怪三皇子,可三皇子是自己的孩子,她便遷怒於八皇子、十四公主和在場的官員。
淑妃的人趕到寶華宮,結果三皇子一個人將自己關在房間裏,誰也不見。
當天下午,就有人來寶華宮頒發旨意,封三皇子為宏王,賜府,三日內遷入王府。
三皇子不意外這樣的發展。
他懶散的收下聖旨,甚至嗤笑了聲。他就知道,父皇再怎麽生氣,也不會把他趕出京城。他的好父皇還需要他對付太子呢。
親自宣旨的內侍監愣住了。
三皇子這是吃了熊心豹子膽?
內侍監李有福想到出發前皇帝的暗示。
他能成為內侍省的頭頭,揣摩上意的本事是一流的。皇帝帝王他頒發旨意時安撫三皇子,可見還是看重三皇子的。可三皇子這表現,未免也太……李有福咂舌。
李有福還是努力的隱晦安撫一番,結果三皇子根本沒反應,他隻能悻悻離開。
寶華宮的內侍倒是會做事,照舊塞了荷包,他沒接。
迴答帝王寢殿,李有福也不意外皇帝會問起三皇子的反應。
他不帶個人感情的重複了一遍,又不意外皇帝生氣的砸了杯子。
待建光帝揮退宮人,他隨大流離開。
站在寢殿外,仰頭看著藍天白雲,他微微眯起眼。
三皇子那條船,似乎要沉啊!
淑妃也收到兒子封王的消息,同時還得知四公主有了封號,且即將迴京,心裏一涼。
「你說什麽?」
她看向打聽消息迴來的心腹,「你確定我兒是宏王?不是賢王?」
心腹尷尬,「的確是宏王。」
心腹不太清楚淑妃反應這麽大的原因,見她這麽生氣,都不敢馬上說出三皇子應對不得體的事情了。
「怎會如此?怎會如此?」
淑妃喃喃的坐下,精緻的麵容透露出幾分惶恐害怕。
那是她與皇帝私下獨處說的話,又是不曾頒發出的旨意,她不至於心大到告訴宮人。
可她清楚的記得,她與陛下濃情蜜意時,陛下說他早就為兒子準備好封號,是賢王,賢能之王。
百官多誇太子賢能,是十分優秀的儲君。而若她兒得到賢王封號,也是暗示百官,她兒子也具備儲君之資。
「怎麽會是宏王?」
三皇子也許看不出來,她卻是明白這個宏是寬宏。陛下希望她兒子寬宏大量,有容人之心。
宏與賢可謂是天差地別!
「對了,四公主那邊又是什麽封號?」
大周史上出過數位女帝,也留下佳績。是以歷代帝王考慮儲君時,多是考慮嫡長賢能,再就是自己的偏私,倒不怎麽在意是皇子還是皇女。
皇女們的公主封號往往也預示到此人是否被皇帝納入儲君考量範圍內。也是因此,公主得到封號的時間比較晚,就和皇子們快要弱冠才能得到封號一樣。
像陛下看似寵愛的十四公主,一出生就是瑞康公主,惹得沒有野心的皇子皇女羨慕不已,可淑妃就是看出,皇帝根本不考慮讓小女兒繼承皇位。
她可以嫉妒皇帝寵愛十四公主,分薄了他們母子的寵愛,但不會將十四公主視作對手。
心腹自然也清楚大周的情況,她咽咽口水,小心翼翼道,「是賢勇公主。而且,陛下召四公主迴京。」
賢勇,賢能勇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