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好像也是死而復生。
山崖上這麽大的動靜她都沒死,看來大福寺方丈的批命確實是受過佛祖指點的,不能不信。
見眾人臉上神色各異,祝從濃笑了:「當然,我知道這樣說隻是我的一麵之詞,未免有些空口白牙,難以服眾,既然諸位大人要名正言順,那我們就來名正言順的。」
說著,她走向一旁的宮婢。
那宮婢是跟著她一起來的,手裏還呈著一個匣子。
他們一開始就注意到了,隻是還沒來得及問。
現在見祝從濃要打開盒子,不由得伸長脖子瞧。
盒子打開,祝從濃從中拿出一樣東西,也不展開,就這麽拿著在高台上一晃,給底下官員看個顏色和樣式。
「諸位大人不會不認得這是什麽吧?」
底下人齊齊一驚。
雖然長公主手裏的東西並未展開全貌,但他們入朝為官多年,怎麽會不識得這東西。
這明黃捲軸,除了聖旨還能是什麽?
祝從濃走到辛如練跟前,拉著她的手一起高舉聖旨:「本宮手裏有先帝留下的一封旨意,父皇在上麵明確表示,若我胞弟他日行為有差,致使大齊國之不國,她可取而代之。」
她說的是她可取而代之,而不是辛家如練可取而代之。
她當時雖然不在場,但也多多少少聽說了一些褚謙是怎麽死的,她這麽說,若有朝一日事情被捅破,她家練練也有轉圜的餘地。
不光是嘴上這麽說,她在聖旨上也是這樣寫的。
一石激起千層浪,場中官員立即炸開了鍋。
誰能想到聖旨上寫的居然是這個。
這怎麽可能?
要說傳位給祝從濃他們還有幾分相信,莫名其妙傳給辛如練?這算什麽?
不光是底下的官員,就連辛如練也是一驚。
阿姊竟然為她做到了這個地步。
「諸位要是不信,可將聖旨拿去查驗真偽,是真是假,一看便知。」說著,祝從濃便把聖旨交給韓自方,讓他拿去給官員們過目。
韓自方捧著聖旨下了台階,原本是要先遞給宋培印的,但一旁的宣首輔直接搶了去。
宋培印也沒說什麽,等著他先看。
宣首輔拿到聖旨立即打開,掃了一遍上麵的內容,確實如長公主殿下所說的那樣,若謝景諳行為有失,辛如練可取而代之。
也確實是先帝的字跡,就連墨跡也是十幾年前留下的,還是先帝最愛的龍香禦墨。
宣首輔視線下移,落到蓋了玉璽印章的左下角。
對著光看,可以發現上麵有一個類似水滴形狀的花紋。
這也是他們先帝的習慣,怕有人偽造聖旨,所以做了這麽一個標記。
這件事僅限於他和先帝信得過的幾位大臣知道,就連宋培印都不知道。
宣首輔隻覺得腳下莫名的軟,怎麽也站不穩,就連手也開始發抖,感覺手裏的聖旨仿佛有千鈞之重,他都差點兒拿不穩。
宋培印從他手裏抽走聖旨,也學著他的樣子看了又看:「如何,宣首輔覺得這道聖旨可是偽造的?」
這都不用問了,看宣首輔的神情和表現也知道錯不了。
聖旨傳了又傳,從一個人手裏接過,又從一個人手裏遞出,有的沒來得及看就被人給搶去了,知道防偽標記的看門道,不知道的就看個熱鬧。
宋培印也不管其他人如何,率先拜了下去:「恭請陛下登基,解我大齊之禍。」
他一拜,便有不少宋派的官員也跟著拜。
見自家老爹還愣著,宣青檀拚命給他使眼色。
哎喲喂我的老爹啊,別愣著,拜啊,榮華富貴再向你招手,謝景諳那狗皇帝都要害死你女兒了,你還跟著他做什麽?你跟著他沒前途,還不如跟著我如練姐幹。
你不是最是忠君嗎?看,君在你麵前,忠啊!
宣首輔被她女兒那絮絮叨叨的眼神吵得頭疼,眼一閉心一橫也拜了下去。
這上有大福寺方丈批命,下有先帝聖旨,前有謝景諳為了一己之私導致大齊成了如今的局麵,後有九州其餘四國聯合客路閣集體討伐。
辛如練稱帝順天應時。
更何況他的寶貝女兒還是第一個跪的,他要是不跪說得過去嗎?
這朝中兩個說話最有分量的官員一拜,其餘持觀望態度的官員也跟著拜了。
不一會兒就全都跪了下去,萬人齊唿:「恭請陛下登基。」
高台之上,祝從濃牽著辛如練的手,二人相視一笑。
不管你做什麽事,阿姊永遠站在你這邊。
字跡是她仿的,這也是父皇允許的。
許是覺得虧欠母妃,父皇待他極好。
小時候父皇就經常手把手帶著她寫字,時間一長,她和父皇的字也越來越像,像到她的字和父皇的字混在一起時,就連大臣也分不清楚是誰寫的
當然這件事沒有人知道,因為她從不在人前展示字跡。
至於聖旨做舊,這就更簡單了。
她雖然不喜歡這些爭鬥,但隻要她想做一件事,那就沒有做不成的。
年關前一天,辛如練順利登基稱帝,追封生母阮良桐為仁德太後。
此後大禦、大燕、大樂、大魏以及客路閣紛紛撤兵。
原本以為四國圍剿,這會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惡戰,但到最後似乎除去死了一個皇帝,並沒有帶來任何傷亡。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山崖上這麽大的動靜她都沒死,看來大福寺方丈的批命確實是受過佛祖指點的,不能不信。
見眾人臉上神色各異,祝從濃笑了:「當然,我知道這樣說隻是我的一麵之詞,未免有些空口白牙,難以服眾,既然諸位大人要名正言順,那我們就來名正言順的。」
說著,她走向一旁的宮婢。
那宮婢是跟著她一起來的,手裏還呈著一個匣子。
他們一開始就注意到了,隻是還沒來得及問。
現在見祝從濃要打開盒子,不由得伸長脖子瞧。
盒子打開,祝從濃從中拿出一樣東西,也不展開,就這麽拿著在高台上一晃,給底下官員看個顏色和樣式。
「諸位大人不會不認得這是什麽吧?」
底下人齊齊一驚。
雖然長公主手裏的東西並未展開全貌,但他們入朝為官多年,怎麽會不識得這東西。
這明黃捲軸,除了聖旨還能是什麽?
祝從濃走到辛如練跟前,拉著她的手一起高舉聖旨:「本宮手裏有先帝留下的一封旨意,父皇在上麵明確表示,若我胞弟他日行為有差,致使大齊國之不國,她可取而代之。」
她說的是她可取而代之,而不是辛家如練可取而代之。
她當時雖然不在場,但也多多少少聽說了一些褚謙是怎麽死的,她這麽說,若有朝一日事情被捅破,她家練練也有轉圜的餘地。
不光是嘴上這麽說,她在聖旨上也是這樣寫的。
一石激起千層浪,場中官員立即炸開了鍋。
誰能想到聖旨上寫的居然是這個。
這怎麽可能?
要說傳位給祝從濃他們還有幾分相信,莫名其妙傳給辛如練?這算什麽?
不光是底下的官員,就連辛如練也是一驚。
阿姊竟然為她做到了這個地步。
「諸位要是不信,可將聖旨拿去查驗真偽,是真是假,一看便知。」說著,祝從濃便把聖旨交給韓自方,讓他拿去給官員們過目。
韓自方捧著聖旨下了台階,原本是要先遞給宋培印的,但一旁的宣首輔直接搶了去。
宋培印也沒說什麽,等著他先看。
宣首輔拿到聖旨立即打開,掃了一遍上麵的內容,確實如長公主殿下所說的那樣,若謝景諳行為有失,辛如練可取而代之。
也確實是先帝的字跡,就連墨跡也是十幾年前留下的,還是先帝最愛的龍香禦墨。
宣首輔視線下移,落到蓋了玉璽印章的左下角。
對著光看,可以發現上麵有一個類似水滴形狀的花紋。
這也是他們先帝的習慣,怕有人偽造聖旨,所以做了這麽一個標記。
這件事僅限於他和先帝信得過的幾位大臣知道,就連宋培印都不知道。
宣首輔隻覺得腳下莫名的軟,怎麽也站不穩,就連手也開始發抖,感覺手裏的聖旨仿佛有千鈞之重,他都差點兒拿不穩。
宋培印從他手裏抽走聖旨,也學著他的樣子看了又看:「如何,宣首輔覺得這道聖旨可是偽造的?」
這都不用問了,看宣首輔的神情和表現也知道錯不了。
聖旨傳了又傳,從一個人手裏接過,又從一個人手裏遞出,有的沒來得及看就被人給搶去了,知道防偽標記的看門道,不知道的就看個熱鬧。
宋培印也不管其他人如何,率先拜了下去:「恭請陛下登基,解我大齊之禍。」
他一拜,便有不少宋派的官員也跟著拜。
見自家老爹還愣著,宣青檀拚命給他使眼色。
哎喲喂我的老爹啊,別愣著,拜啊,榮華富貴再向你招手,謝景諳那狗皇帝都要害死你女兒了,你還跟著他做什麽?你跟著他沒前途,還不如跟著我如練姐幹。
你不是最是忠君嗎?看,君在你麵前,忠啊!
宣首輔被她女兒那絮絮叨叨的眼神吵得頭疼,眼一閉心一橫也拜了下去。
這上有大福寺方丈批命,下有先帝聖旨,前有謝景諳為了一己之私導致大齊成了如今的局麵,後有九州其餘四國聯合客路閣集體討伐。
辛如練稱帝順天應時。
更何況他的寶貝女兒還是第一個跪的,他要是不跪說得過去嗎?
這朝中兩個說話最有分量的官員一拜,其餘持觀望態度的官員也跟著拜了。
不一會兒就全都跪了下去,萬人齊唿:「恭請陛下登基。」
高台之上,祝從濃牽著辛如練的手,二人相視一笑。
不管你做什麽事,阿姊永遠站在你這邊。
字跡是她仿的,這也是父皇允許的。
許是覺得虧欠母妃,父皇待他極好。
小時候父皇就經常手把手帶著她寫字,時間一長,她和父皇的字也越來越像,像到她的字和父皇的字混在一起時,就連大臣也分不清楚是誰寫的
當然這件事沒有人知道,因為她從不在人前展示字跡。
至於聖旨做舊,這就更簡單了。
她雖然不喜歡這些爭鬥,但隻要她想做一件事,那就沒有做不成的。
年關前一天,辛如練順利登基稱帝,追封生母阮良桐為仁德太後。
此後大禦、大燕、大樂、大魏以及客路閣紛紛撤兵。
原本以為四國圍剿,這會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惡戰,但到最後似乎除去死了一個皇帝,並沒有帶來任何傷亡。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