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景諳就這麽看著他借著扶欄一步步試探著向前。
因為看不見路,晏行舟走得很慢,但也走得很穩,一步一行,落腳很是從容。
然而,就在晏行舟即將要抵達謝景諳身前時,雪幕中寒光一閃,似有什麽穿風而過。
再一看,一柄長劍指向晏行舟的咽喉。
而劍柄的一端,握在謝景諳手裏。
第72章 還望陛下不要忘了
謝景諳執劍, 自上而下俯視,眉梢飛挑,活像是此刻握劍的人不是他一般:「太子殿下可要快些, 好景不等人。」
晏行舟渾然不覺,扶著欄杆, 始終以自己的節奏邁著台階往上走。
欄杆觸手生涼, 他一點點地摸索攀著, 如玉的指尖都凍紅了一截,更顯得單薄無助。
五步
兩步
謝景諳就這樣眯著眼瞧,等著他一步步撞向自己的劍尖, 越來越近,越來越近。
一步
半步
劍尖抵上晏行舟的脖頸那一刻,周遭風雪都似靜了靜。
眼看著劍鋒就要刺破肌膚,謝景諳忽然把劍一收, 青鋒斜挑, 一片即將落下的雪花便被從中劃破劈成兩半,再飄飄灑灑墜落。
與此同時,謝景諳踢出一塊石頭。
石頭裹著霜雪軲轆轆滾到晏行舟腳下,晏行舟正好踩上去, 一個不穩就要向前栽倒。
謝景諳略一抬手, 把人穩穩扶住:「太子殿下可要小心些,這雪大風急的, 要是摔出個什麽好歹來, 這叫天下人如何看朕。」
「有陛下在,行舟自然不會有什麽好歹。」晏行舟笑道。
謝景諳冷哼一聲, 顧自去淩竹亭的坐了。
晏行舟緊隨其後,也摸索著落座。
因為謝景諳點名要和晏行舟在淩竹亭議事, 事出突然,小道上的積雪來不及清理,宋培印隻得加緊差人在亭內放置了蒲墊和熱茶,不至於失禮。
此刻無人伺候在側,謝景諳也不再擺出什麽皇帝架子,取了杯子開始斟茶。
茶水傾瀉如柱,清透一線便盡數灌入杯盞之中。
謝景諳輕啜一口,是上好的君山銀針,隻是已經被冷風吹得有些涼了,口感算不上太好。
「宋府的茶配上宋府的景,當真是別有一番滋味,難怪太子殿下會選這裏。」
「與其說是我選擇了這裏,不如說是這裏選擇了我。」晏行舟含笑,「宋閣老離開故居多年,父皇母後很是惦念,臨行再三囑咐,托我代他們問好。」
宋培印是九州五國有名的大儒,德高望重,早些年居住在大禦,也曾和大禦帝後打過交道,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
晏行舟這一番話也算是解釋自己當時為什麽會出現在宋府的原因。
他當時給辛如練的理由是見舊友,這個舊友對外是宋培印,對內那就是辛如練。
至於後麵眼睛受傷住在宋府,這就是順水推舟的事。
謝景諳似聽非聽,一邊又倒了一杯茶,也沒說信與不信晏行舟的說辭。
茶斟七分滿,謝景諳叩了扣大拇指上的玉扳指,輕輕這麽一轉,便有些許粉末落入杯裏。
粉末入水即化,無色無味,未落下任何痕跡。
謝景諳也好似壓根不怕留下什麽把柄,故意當著晏行舟的麵倒茶,又故意當著晏行舟的麵把玉扳指露出來。
隻緊緊盯著白綾下的那雙眼睛,語氣淡淡難測:「說了這麽久的話,太子殿下想必也渴了罷,不如喝些茶水潤潤嗓子。」
說著,便把茶水遞給晏行舟。
晏行舟道了聲多謝,伸手便要去接。
無奈雙眼無法視物,一時沒找對方向,正好和謝景諳遞過來的茶錯開。
謝景諳看著他的動作,耐心地把茶送了過去:「太子殿下可得拿穩了,好茶不多得,要是撒了潑了,那可就拂了宋閣老一番心意了。」
「陛下說得極是,好茶,好景,好人,都不多得。」晏行舟雲淡風輕,麵上依舊還能看到笑意。
這一遞一接,茶水同時落在二人手中。
寒風徹徹,竹葉四下晃動成雨,嚓嚓聲不絕於耳。
突然,一陣勁風襲來,有什麽突然砸在二人共同拿著的茶杯上。
二人皆未防備,手中的茶杯被砸了個正著,直接掉在地上粉碎成片,杯裏的茶水也跟著灑了一地,在雪上落了一片濕痕。
再一看,二人指尖隻剩下一些碎雪殘冰,可見方才是有人用雪團成了球拋過來的。
見自己的好事被人從中破壞,謝景諳臉色很是難看,正要發作卻看見叢叢竹影之下,一個女子立於其中。
翠竹白雪交映,女子一身素衣染雪,眸色清寒如水,卻比水還要寒上幾分。
「阿練?」謝景諳稍稍詫異,臉上的怒色還未施展開來便迅速轉為了不安。
辛如練看了他一眼,什麽也沒說,轉身便走。
謝景諳急忙追上去,因為心急衣裳被竹枝刮破了都不自知,三步並作兩步下了淩竹亭,過程中還差點兒踩滑摔下去。
辛如練看也不看,沉默著往自己院子裏去。
謝景諳幾個跨步上前,一把拉住她的手:「阿練,你聽我說。」
「陛下想說什麽?」辛如練毫不客氣地甩開,「是想說剛才不是想借著讓明昭太子喝下那杯被做了手腳的茶來構陷宋閣老乃至宋家,還是想說先前用劍試探明昭太子隻是一時興起,並不是要將整個大齊都賠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因為看不見路,晏行舟走得很慢,但也走得很穩,一步一行,落腳很是從容。
然而,就在晏行舟即將要抵達謝景諳身前時,雪幕中寒光一閃,似有什麽穿風而過。
再一看,一柄長劍指向晏行舟的咽喉。
而劍柄的一端,握在謝景諳手裏。
第72章 還望陛下不要忘了
謝景諳執劍, 自上而下俯視,眉梢飛挑,活像是此刻握劍的人不是他一般:「太子殿下可要快些, 好景不等人。」
晏行舟渾然不覺,扶著欄杆, 始終以自己的節奏邁著台階往上走。
欄杆觸手生涼, 他一點點地摸索攀著, 如玉的指尖都凍紅了一截,更顯得單薄無助。
五步
兩步
謝景諳就這樣眯著眼瞧,等著他一步步撞向自己的劍尖, 越來越近,越來越近。
一步
半步
劍尖抵上晏行舟的脖頸那一刻,周遭風雪都似靜了靜。
眼看著劍鋒就要刺破肌膚,謝景諳忽然把劍一收, 青鋒斜挑, 一片即將落下的雪花便被從中劃破劈成兩半,再飄飄灑灑墜落。
與此同時,謝景諳踢出一塊石頭。
石頭裹著霜雪軲轆轆滾到晏行舟腳下,晏行舟正好踩上去, 一個不穩就要向前栽倒。
謝景諳略一抬手, 把人穩穩扶住:「太子殿下可要小心些,這雪大風急的, 要是摔出個什麽好歹來, 這叫天下人如何看朕。」
「有陛下在,行舟自然不會有什麽好歹。」晏行舟笑道。
謝景諳冷哼一聲, 顧自去淩竹亭的坐了。
晏行舟緊隨其後,也摸索著落座。
因為謝景諳點名要和晏行舟在淩竹亭議事, 事出突然,小道上的積雪來不及清理,宋培印隻得加緊差人在亭內放置了蒲墊和熱茶,不至於失禮。
此刻無人伺候在側,謝景諳也不再擺出什麽皇帝架子,取了杯子開始斟茶。
茶水傾瀉如柱,清透一線便盡數灌入杯盞之中。
謝景諳輕啜一口,是上好的君山銀針,隻是已經被冷風吹得有些涼了,口感算不上太好。
「宋府的茶配上宋府的景,當真是別有一番滋味,難怪太子殿下會選這裏。」
「與其說是我選擇了這裏,不如說是這裏選擇了我。」晏行舟含笑,「宋閣老離開故居多年,父皇母後很是惦念,臨行再三囑咐,托我代他們問好。」
宋培印是九州五國有名的大儒,德高望重,早些年居住在大禦,也曾和大禦帝後打過交道,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
晏行舟這一番話也算是解釋自己當時為什麽會出現在宋府的原因。
他當時給辛如練的理由是見舊友,這個舊友對外是宋培印,對內那就是辛如練。
至於後麵眼睛受傷住在宋府,這就是順水推舟的事。
謝景諳似聽非聽,一邊又倒了一杯茶,也沒說信與不信晏行舟的說辭。
茶斟七分滿,謝景諳叩了扣大拇指上的玉扳指,輕輕這麽一轉,便有些許粉末落入杯裏。
粉末入水即化,無色無味,未落下任何痕跡。
謝景諳也好似壓根不怕留下什麽把柄,故意當著晏行舟的麵倒茶,又故意當著晏行舟的麵把玉扳指露出來。
隻緊緊盯著白綾下的那雙眼睛,語氣淡淡難測:「說了這麽久的話,太子殿下想必也渴了罷,不如喝些茶水潤潤嗓子。」
說著,便把茶水遞給晏行舟。
晏行舟道了聲多謝,伸手便要去接。
無奈雙眼無法視物,一時沒找對方向,正好和謝景諳遞過來的茶錯開。
謝景諳看著他的動作,耐心地把茶送了過去:「太子殿下可得拿穩了,好茶不多得,要是撒了潑了,那可就拂了宋閣老一番心意了。」
「陛下說得極是,好茶,好景,好人,都不多得。」晏行舟雲淡風輕,麵上依舊還能看到笑意。
這一遞一接,茶水同時落在二人手中。
寒風徹徹,竹葉四下晃動成雨,嚓嚓聲不絕於耳。
突然,一陣勁風襲來,有什麽突然砸在二人共同拿著的茶杯上。
二人皆未防備,手中的茶杯被砸了個正著,直接掉在地上粉碎成片,杯裏的茶水也跟著灑了一地,在雪上落了一片濕痕。
再一看,二人指尖隻剩下一些碎雪殘冰,可見方才是有人用雪團成了球拋過來的。
見自己的好事被人從中破壞,謝景諳臉色很是難看,正要發作卻看見叢叢竹影之下,一個女子立於其中。
翠竹白雪交映,女子一身素衣染雪,眸色清寒如水,卻比水還要寒上幾分。
「阿練?」謝景諳稍稍詫異,臉上的怒色還未施展開來便迅速轉為了不安。
辛如練看了他一眼,什麽也沒說,轉身便走。
謝景諳急忙追上去,因為心急衣裳被竹枝刮破了都不自知,三步並作兩步下了淩竹亭,過程中還差點兒踩滑摔下去。
辛如練看也不看,沉默著往自己院子裏去。
謝景諳幾個跨步上前,一把拉住她的手:「阿練,你聽我說。」
「陛下想說什麽?」辛如練毫不客氣地甩開,「是想說剛才不是想借著讓明昭太子喝下那杯被做了手腳的茶來構陷宋閣老乃至宋家,還是想說先前用劍試探明昭太子隻是一時興起,並不是要將整個大齊都賠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