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第六百一十四章再次建議
諸葛正我沉思了一會,道:“就算他們有矛盾,可是在強大的武力之下,書院還是會臣服的,到時候玉德仙坊能文能武,朝廷還不受他們控製?”
方正想了想,還真如諸葛正我所說,玉德仙道一旦做大,他的人滲透到朝廷裏,成為朝廷的文武百官,將來玉德仙坊一聲令下,架空皇帝的權利簡直輕而易舉。
諸葛正我歎口氣道:“為難仙雲來了,朕從小將她送到玉德仙坊,除了讓她能學到一些本事之外,還有一點小心思。哎,仙雲也知道朕的心思,從小到大無怨無悔,而且更加努力的練功,就是有朝一日能幫助朕。可是……”
諸葛正我突然指方正,滿臉的幽怨,仿佛搶走了他的寶貝似的:“可是朕的仙雲自從認識你後,整顆心都在你身上了,朕覺得好生氣,可是又無可奈何。”
方正不禁莞爾,道:“陛下,微臣和仙雲公主是兩情相悅的,所以還請陛下成全。”
諸葛正我看著方正,最終說道:“還好你爭氣,沒有給朕丟臉,所以朕才答應你和仙雲的婚事,也才答應你可以另娶一妻。”
“多謝陛下成全,微臣一定會解決陛下的後顧之憂。”方正信心十足的說道。
諸葛正我沉默了幾分鍾,緩緩開口道:“你有什麽想法?”
方正道:“欲先取之,必先與之。”
諸葛正我開始迴味著方正這八個字,仿佛抓到了什麽,可是又沒有抓到,於是問道:“什麽意思?”
方正走到諸葛正我麵前,輕聲道:“陛下,既然玉德仙坊想要吞並玉德書院,可是玉德書院卻不一定會心甘情願的被吞並。
不如陛下現在下一道聖旨,讓玉德書院迴歸玉德仙坊,到時候玉德書院一定會反抗,如此一來,玉德仙坊為了玉德書院之事,會忙亂一陣子。
在此時間內,陛下可以聯絡江湖上各大門派,讓各大門派多多做點善事,大師,讓百姓們可以更快的接受他們,然後任命江湖人士協助朝廷,或者地方官府抓捕兇犯,維護秩序……”
諸葛正我邊聽方正的計策,邊點頭,他覺得方正的想法是那麽的天馬行空,不切實際,可是,他竟然會覺得這想法可行,而且非常可行。
“陛下,此時隻要全天下的百姓都能讀書,那麽何來玉德書院為天下第一的書院。”方正老話重提。
諸葛正我緩緩點頭:“雖然朕覺得你的話很有道理,可是要如何做到天下所有人都有書讀?”
方正道:“辦法有三。”
“哦,說來聽一聽。”
“其一,朝廷已經在做了,隻是效果甚微。”方正說到此處,搖了搖頭。
“是縣學嗎?”諸葛正我明白方正說的肯定是縣學,朝廷唯一推出的也就是縣學了。
方正點了點頭:“陛下所言不錯,確實是縣學。朝廷雖然建造了很多縣學,可是能進去讀書的人少之又少,最主要的還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讀書,能進去的都是一些世家子弟。
所以微臣建議,將縣學整治一番,讓縣學成為一種以教學為主,盈利為輔的模式。
現在的縣學隻能容納上百人,甚至隻有數十人,還可能殘破不堪,夫子也沒有幾個。”
諸葛正我不滿的說道:“哪有那麽不堪,你這是在侮辱朝廷的縣學。”
方正立馬拱手道:“微臣不敢。隻是微臣經常在外走,所以比較了解而已。這是因為縣學都是縣衙拿出銀子蓋的。
縣令們為了政績,他們寧可將錢花到更有用的地方去,增加自己的政績,也不會將錢投到縣學。”
諸葛正我道:“不對,選拔賢能之人,也是一縣政績,他們沒有理由就這麽白白放棄。”
方正道:“他們確實不會白白放棄,所以他們會小部分投入,甚至不投入,靠地方鄉紳的資助來維持日常的開銷。”
“為什麽?”諸葛正我不解的問道。
方正立馬解釋道:“還不是因為一個縣要出一個人才時間太長,運氣成分太多,比如微臣這樣的人才,能有幾個,與其浪費在縣學,不如做更多事情。”
“既然你看的那麽透徹,那麽你有什麽好辦法?”
“陛下,微臣不是說了嗎?需要改變經營模式,將縣學改變成營業模式,有了收入,縣學可以自己擴大,而且可以給一些喜歡讀書,卻讀不起輸的窮苦百姓的孩子免費讀書。”
諸葛正我點點頭:“那第二個辦法呢?”
方正道:“第二個辦法就是官商合作,讓商戶們捐錢,然後給在縣學裏刻一個碑,記錄那些捐錢的商賈們的名字,還可以給捐錢最多的人樹立一個雕像,最後還可以用那個商賈的名字來命名縣學。
比如微臣資助了博羅縣的蒙學院,那麽這個蒙學院的名字就叫做博羅縣方正中心蒙學院。”
諸葛正我疑惑道:“方正蒙學院朕還能明白,就算前麵加個博羅縣,朕也知道其意思,可是加個中心,這又是為了什麽?”
方正笑了笑,立馬解釋道:“陛下,中心,代表著最好,博羅縣方正中心蒙學院,代表著這個蒙學院是博羅縣最好的蒙學院,將來就算還有蒙學院建立,也不如博羅縣方正中心蒙學院來的好。”
諸葛正我似笑非笑的說道:“小滑頭。”
“嗬嗬……”方正尷尬的笑了笑。
“第三呢,你不是有三個辦法嗎?”諸葛正我再次問道,他覺得方正的第二辦法比第一個好,第三一定比前麵兩個更好。
方正笑道:“陛下,第三個辦法,就是讓商賈們建造書院,但是所教之內容不能僅僅隻是四書五經這這東西。”
諸葛正我一臉疑惑的看著方正,商賈建造書院其實也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情,很多名望很高的夫子為了能開辦書院,他們就會找到那些商賈,和他們合作開書院。金陵的幾家書院就是商賈們花錢開的。
隻有有一點,諸葛正我很好奇,不教四書五經,那書院教什麽?
方正好像明白諸葛正我的疑惑一樣,立馬說道:“陛下,微臣有一個問題想問陛下。”
諸葛正我頷首道:“你問吧。”
“謝陛下,請問陛下,現在那些讀書人讀書的目的是什麽?”方正問道。
諸葛正我想也不想的迴答道:“當然是為了報效朝廷。”
方正點點頭,道:“沒錯,簡單來說,現在的學子讀書就是為了當官,隻有那些玉德書院的一些人想著的都是為了學問。”
諸葛正我白了方正一眼,這小子說話也太直白了。
方正沒有理會諸葛正我,繼續說道:“陛下,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天下學子有多少,真正能當官的又有多少?”
諸葛正我道:“學子猶如汪洋大海,能當官卻沒有多少人。”
“不錯,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一些沒有能力的百姓們,寧可孩子去放牛種地,他也不會讓孩子們去讀書,因為在他們心裏有一句話。”
“什麽話?”諸葛正我問道。
方正淡淡的說道:“百無一用是書生。陛下您先不要發火,請聽微臣慢慢解釋。”
“好,你說。”諸葛正我強忍怒火道。
方正解釋道:“陛下,百姓心中隻要吃飽穿暖就可以了,讀不讀書有什麽關係?除非他們認定自己的孩子非常聰明,一定能考上狀元,不然他們決對不會讓孩子去讀書的。
不過,如果在書院內,我們教的不僅僅是四書五經,還有武功,還有算學,還有工匠等一些手藝活。讓百姓知道,讀書除了功名之外,還可以學到一定的手藝,將來孩子可以去做工匠,做帳房,總比你種地好的太多太多,將來結婚對象都找到更好一點。”
諸葛正我點頭道:“你說的不錯,對百姓而言,最好的東西不是讀書,而是過上更好的生活。
可是你說書院教那些東西,真的能讓那些普通百姓過上好日子?”
對於諸葛正我的疑惑,方正認為很正常,對於舊思想已經根深蒂固的人,是很難一下子就接受新東西的,諸葛正我已經好多了,起碼自己提出來的新東西,他都會用腦子去思考,然後覺得好就會用。
現在諸葛正我提出了疑慮,方正立馬解釋道:“陛下,行不行,我們先找個地方蓋一所書院進行試驗一下不就行了。”
“學問可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就能學會的,就算你現在蓋好書院,開始教學生,那你也得要好幾年才能有結果,可是朕已經等不及了。”諸葛正我急不可耐的說道。
方正想了想,道:“陛下,其實微臣在博羅縣成立了一所蒙學院,除了讓孩子們讀書認字外,還學習了其他東西。不如陛下將此蒙學院進行推廣?”
諸葛正我問道:“蒙學院的學生如今有何成就?”
“他們比一般學子聰明,可能詩詞歌賦比不了對方,其他地方一定比那些學子強,如果讓那些成績最好的幾個學子出來,就算讓他們勝任稅收官的職位還是可以的。”方正毫不謙虛的說道。
</p>
第六百一十四章再次建議
諸葛正我沉思了一會,道:“就算他們有矛盾,可是在強大的武力之下,書院還是會臣服的,到時候玉德仙坊能文能武,朝廷還不受他們控製?”
方正想了想,還真如諸葛正我所說,玉德仙道一旦做大,他的人滲透到朝廷裏,成為朝廷的文武百官,將來玉德仙坊一聲令下,架空皇帝的權利簡直輕而易舉。
諸葛正我歎口氣道:“為難仙雲來了,朕從小將她送到玉德仙坊,除了讓她能學到一些本事之外,還有一點小心思。哎,仙雲也知道朕的心思,從小到大無怨無悔,而且更加努力的練功,就是有朝一日能幫助朕。可是……”
諸葛正我突然指方正,滿臉的幽怨,仿佛搶走了他的寶貝似的:“可是朕的仙雲自從認識你後,整顆心都在你身上了,朕覺得好生氣,可是又無可奈何。”
方正不禁莞爾,道:“陛下,微臣和仙雲公主是兩情相悅的,所以還請陛下成全。”
諸葛正我看著方正,最終說道:“還好你爭氣,沒有給朕丟臉,所以朕才答應你和仙雲的婚事,也才答應你可以另娶一妻。”
“多謝陛下成全,微臣一定會解決陛下的後顧之憂。”方正信心十足的說道。
諸葛正我沉默了幾分鍾,緩緩開口道:“你有什麽想法?”
方正道:“欲先取之,必先與之。”
諸葛正我開始迴味著方正這八個字,仿佛抓到了什麽,可是又沒有抓到,於是問道:“什麽意思?”
方正走到諸葛正我麵前,輕聲道:“陛下,既然玉德仙坊想要吞並玉德書院,可是玉德書院卻不一定會心甘情願的被吞並。
不如陛下現在下一道聖旨,讓玉德書院迴歸玉德仙坊,到時候玉德書院一定會反抗,如此一來,玉德仙坊為了玉德書院之事,會忙亂一陣子。
在此時間內,陛下可以聯絡江湖上各大門派,讓各大門派多多做點善事,大師,讓百姓們可以更快的接受他們,然後任命江湖人士協助朝廷,或者地方官府抓捕兇犯,維護秩序……”
諸葛正我邊聽方正的計策,邊點頭,他覺得方正的想法是那麽的天馬行空,不切實際,可是,他竟然會覺得這想法可行,而且非常可行。
“陛下,此時隻要全天下的百姓都能讀書,那麽何來玉德書院為天下第一的書院。”方正老話重提。
諸葛正我緩緩點頭:“雖然朕覺得你的話很有道理,可是要如何做到天下所有人都有書讀?”
方正道:“辦法有三。”
“哦,說來聽一聽。”
“其一,朝廷已經在做了,隻是效果甚微。”方正說到此處,搖了搖頭。
“是縣學嗎?”諸葛正我明白方正說的肯定是縣學,朝廷唯一推出的也就是縣學了。
方正點了點頭:“陛下所言不錯,確實是縣學。朝廷雖然建造了很多縣學,可是能進去讀書的人少之又少,最主要的還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讀書,能進去的都是一些世家子弟。
所以微臣建議,將縣學整治一番,讓縣學成為一種以教學為主,盈利為輔的模式。
現在的縣學隻能容納上百人,甚至隻有數十人,還可能殘破不堪,夫子也沒有幾個。”
諸葛正我不滿的說道:“哪有那麽不堪,你這是在侮辱朝廷的縣學。”
方正立馬拱手道:“微臣不敢。隻是微臣經常在外走,所以比較了解而已。這是因為縣學都是縣衙拿出銀子蓋的。
縣令們為了政績,他們寧可將錢花到更有用的地方去,增加自己的政績,也不會將錢投到縣學。”
諸葛正我道:“不對,選拔賢能之人,也是一縣政績,他們沒有理由就這麽白白放棄。”
方正道:“他們確實不會白白放棄,所以他們會小部分投入,甚至不投入,靠地方鄉紳的資助來維持日常的開銷。”
“為什麽?”諸葛正我不解的問道。
方正立馬解釋道:“還不是因為一個縣要出一個人才時間太長,運氣成分太多,比如微臣這樣的人才,能有幾個,與其浪費在縣學,不如做更多事情。”
“既然你看的那麽透徹,那麽你有什麽好辦法?”
“陛下,微臣不是說了嗎?需要改變經營模式,將縣學改變成營業模式,有了收入,縣學可以自己擴大,而且可以給一些喜歡讀書,卻讀不起輸的窮苦百姓的孩子免費讀書。”
諸葛正我點點頭:“那第二個辦法呢?”
方正道:“第二個辦法就是官商合作,讓商戶們捐錢,然後給在縣學裏刻一個碑,記錄那些捐錢的商賈們的名字,還可以給捐錢最多的人樹立一個雕像,最後還可以用那個商賈的名字來命名縣學。
比如微臣資助了博羅縣的蒙學院,那麽這個蒙學院的名字就叫做博羅縣方正中心蒙學院。”
諸葛正我疑惑道:“方正蒙學院朕還能明白,就算前麵加個博羅縣,朕也知道其意思,可是加個中心,這又是為了什麽?”
方正笑了笑,立馬解釋道:“陛下,中心,代表著最好,博羅縣方正中心蒙學院,代表著這個蒙學院是博羅縣最好的蒙學院,將來就算還有蒙學院建立,也不如博羅縣方正中心蒙學院來的好。”
諸葛正我似笑非笑的說道:“小滑頭。”
“嗬嗬……”方正尷尬的笑了笑。
“第三呢,你不是有三個辦法嗎?”諸葛正我再次問道,他覺得方正的第二辦法比第一個好,第三一定比前麵兩個更好。
方正笑道:“陛下,第三個辦法,就是讓商賈們建造書院,但是所教之內容不能僅僅隻是四書五經這這東西。”
諸葛正我一臉疑惑的看著方正,商賈建造書院其實也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情,很多名望很高的夫子為了能開辦書院,他們就會找到那些商賈,和他們合作開書院。金陵的幾家書院就是商賈們花錢開的。
隻有有一點,諸葛正我很好奇,不教四書五經,那書院教什麽?
方正好像明白諸葛正我的疑惑一樣,立馬說道:“陛下,微臣有一個問題想問陛下。”
諸葛正我頷首道:“你問吧。”
“謝陛下,請問陛下,現在那些讀書人讀書的目的是什麽?”方正問道。
諸葛正我想也不想的迴答道:“當然是為了報效朝廷。”
方正點點頭,道:“沒錯,簡單來說,現在的學子讀書就是為了當官,隻有那些玉德書院的一些人想著的都是為了學問。”
諸葛正我白了方正一眼,這小子說話也太直白了。
方正沒有理會諸葛正我,繼續說道:“陛下,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天下學子有多少,真正能當官的又有多少?”
諸葛正我道:“學子猶如汪洋大海,能當官卻沒有多少人。”
“不錯,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一些沒有能力的百姓們,寧可孩子去放牛種地,他也不會讓孩子們去讀書,因為在他們心裏有一句話。”
“什麽話?”諸葛正我問道。
方正淡淡的說道:“百無一用是書生。陛下您先不要發火,請聽微臣慢慢解釋。”
“好,你說。”諸葛正我強忍怒火道。
方正解釋道:“陛下,百姓心中隻要吃飽穿暖就可以了,讀不讀書有什麽關係?除非他們認定自己的孩子非常聰明,一定能考上狀元,不然他們決對不會讓孩子去讀書的。
不過,如果在書院內,我們教的不僅僅是四書五經,還有武功,還有算學,還有工匠等一些手藝活。讓百姓知道,讀書除了功名之外,還可以學到一定的手藝,將來孩子可以去做工匠,做帳房,總比你種地好的太多太多,將來結婚對象都找到更好一點。”
諸葛正我點頭道:“你說的不錯,對百姓而言,最好的東西不是讀書,而是過上更好的生活。
可是你說書院教那些東西,真的能讓那些普通百姓過上好日子?”
對於諸葛正我的疑惑,方正認為很正常,對於舊思想已經根深蒂固的人,是很難一下子就接受新東西的,諸葛正我已經好多了,起碼自己提出來的新東西,他都會用腦子去思考,然後覺得好就會用。
現在諸葛正我提出了疑慮,方正立馬解釋道:“陛下,行不行,我們先找個地方蓋一所書院進行試驗一下不就行了。”
“學問可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就能學會的,就算你現在蓋好書院,開始教學生,那你也得要好幾年才能有結果,可是朕已經等不及了。”諸葛正我急不可耐的說道。
方正想了想,道:“陛下,其實微臣在博羅縣成立了一所蒙學院,除了讓孩子們讀書認字外,還學習了其他東西。不如陛下將此蒙學院進行推廣?”
諸葛正我問道:“蒙學院的學生如今有何成就?”
“他們比一般學子聰明,可能詩詞歌賦比不了對方,其他地方一定比那些學子強,如果讓那些成績最好的幾個學子出來,就算讓他們勝任稅收官的職位還是可以的。”方正毫不謙虛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