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麵的變化林銘顯然知道的不多,因為他活動範圍非常有限,吃飯、睡覺和修煉構成了他生活的全部。林銘隻知道采石場的比以往更加繁忙,一改以往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習慣,全天候不間斷滿員開采。
林銘去買石頭看到采石場有了很多人把守,石場東家卑躬屈膝的跟在一個大漢身邊,看到林銘到來不複以往的笑容滿麵,隻是無奈的朝林銘擺擺手,然後就有識相的夥計上前跟林銘說這個采石場以後就不對外售賣了。林銘也不覺得有什麽,隻是以為石場換了東家,有了專門的售賣渠道看不上他的三瓜倆棗,林銘表示尊重然後離開。
於是林銘開始雕刻木頭,還是大刀、雕刻刀和飛針,相比於石頭的堅硬,木頭的綿軟又是一個新挑戰。半個月後的下午林銘再一次外出,麵對重兵把守的沒有選擇走捷徑,他順從的從城門出入,這時候他的珍寶閣的令牌發揮了作用個,一路通暢無阻。
一路上聽到的都是關於隨時會爆發的衍楚戰爭,有人躍躍欲試期盼著建功立業,有人埋怨大楚國的麻子公主和前朝餘孽,還有人說其實這就是大楚自導自演的一場陰謀,目的就是再次發起衍楚邊戰一血三百年前的恥辱,拿迴原本屬於他們的慶隆城,還說那個麻子公主早就逃迴大楚了。
林銘邊走邊聽,然後他就了然了,對於戰爭他沒有概念,也不準備建功立業。珍寶閣作為這個大陸最大的商業組織,在多個國家都有產業布局,因此各個王朝都默契,不輕易強征在籍的珍寶閣成員,珍寶閣也不會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介入和幹預各個國家之間的兵伐。有了這麽道護身符,林銘可以不接受征召。林銘是一個微妙的存在,他是珍寶閣見不得光的殺手而且珍寶閣以為他已經死了,隻要自己不送上門珍寶閣無從核實,官方也不會去核實。
林銘來到聚賢街,這裏繁華更勝往日,更別說群英祠了,往日人雖多還能很自在的瞻仰先賢,如今都是被人流裹挾著前進。然後林銘就在忠義樓的一樓聽到了一個笑話,一個人在群英祠門口等人被人流裹挾著參觀了一次群英祠才得以出來,結果就是錯過了約定的時間和人,更巧的是他等的人也進去參觀了一次,最後倆人在忠義樓門口幸運的勝利會師,因此沒事不要輕易靠近群英祠附近除非你想進去參觀一迴。
林銘來到了忠義樓門口,一個小身影就擠到他麵前,將一張紙條塞到他手裏。林銘接過紙條並沒有馬上打開看,而是對小男孩說:“進去坐坐!”
小男孩稍微猶豫了一下,然後有點肉疼的點點頭跟在林銘後麵走了進去,十文錢喝一壺茶可以說是良心價,但對他來說太奢侈了,那可是他兄妹倆的一天的生活費。林銘不在意小男孩心裏想什麽,他隻是想跟他聊聊,既然想用他,那就要了解一下。
整個茶樓人聲鼎沸,座無虛席,來自全國各地的口音都有,以前也是,隻是現在更全麵了。林銘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座位坐了下來,要了一壺茶,給自己倒一杯,然後示意站在一旁的小男孩自己坐自己倒。
忙碌的夥計從林銘身邊經過隻來得及衝林銘笑了笑就匆匆離去,還有好多客人等著他服務,他一整天要從開門忙到關門,若不是東家承諾每天的報酬翻一番,他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己是撐不住的。然而為了東家的慷慨也為了嗷嗷待服務的客人,以良好的職業操守他咬牙堅持住了。如今他已經習慣了忙碌了,可惜今天的這個大主顧的十文錢與他無緣了,想想不禁覺得有些肉疼。
林銘打開紙條看起了起來,裏麵的記錄一如既往的詳實,林銘一路走來聽到的在裏麵都有體現,沒有聽聞的居多,不少在後麵的喝茶過程中得到了印證。看完紙條林銘對慶隆城的變化總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明白了為什麽城門看守變了,明白了怎麽會有如此多人在這裏聚集……還有很多內容無從考證的,感興趣的林銘會留心,不關注的他也大概去了解。
看完後,林銘將紙條折的整整齊齊,然後往懷裏揣隻是他壓根就沒有將它放在懷裏。當他的手迴到桌麵的時候,紙條已經化作一小撮的紙粉出現在林銘的腳邊,他用鞋子有意無意的來迴蹭著紙屑,很快紙屑就與腳下的地麵融為一體。
“說說你自己,越詳細越好!”林銘盯著小男孩道。
小男孩似乎準備好了似的,就在林銘開口後就熟練的將自己的信息一五一十的說與林銘聽。雖中途有情緒波動,但不影響其順暢。通過小男孩的講述他才知道,小男孩名叫溫良,現年十歲,還有個七歲的妹妹叫做溫玉,母親在生妹妹的時候難產而亡,父親三年前死於瘟疫。其父生前是個落魄秀才,流連各大茶樓靠說書為生,生活過的緊巴巴的。其父死後,溫良帶著妹妹乞討為生,父親留下的三間房子被兩邊好心的鄰居各買走了一間。兄妹倆靠著乞討和賣房的錢艱難的活到現在,年初的一場春雨僅剩的一間房子屋頂坍塌,所有家具都被毀了,僅剩下其父視若珍寶文房四寶,兄妹倆由於害怕躲在牆角僥幸活了下來。
失去了遮風擋雨的地方後兄妹倆隻能在僅剩的屋簷下就著潮濕破棉被休息,沒人關心,沒人幫助,也沒錢修葺房子。好心的鄰居再也沒有好好說話過,等最後的一麵牆倒了後他們將永遠的失去僅有的庇護場所。
林銘聽了後並沒有因為他悲慘的身世可憐他,誰還不是父母雙亡,誰還不是七八歲獨立生活,於是道:“這些消息你怎麽獲取的?”
“乞討的時候聽來的!”溫良答道,見林銘凝眉似為不信,趕緊解釋道:“父親以前說書的茶樓老板看我可憐允許我在牆根乞討聽來的,父親以前也是到處聽聽迴家寫出來,我耳朵好能聽到很小的聲音,我能聽見很多人說話的聲音。”
林銘點了點頭,他也是這樣獲取消息,並沒有更好的方法。林銘掏出一塊碎銀遞給溫良道:“以後不要乞討了,到裏麵去聽,也許能聽到更多!”
林銘指了指桌上的茶杯,然後說:“沒事了,你迴去吧!”
林銘去買石頭看到采石場有了很多人把守,石場東家卑躬屈膝的跟在一個大漢身邊,看到林銘到來不複以往的笑容滿麵,隻是無奈的朝林銘擺擺手,然後就有識相的夥計上前跟林銘說這個采石場以後就不對外售賣了。林銘也不覺得有什麽,隻是以為石場換了東家,有了專門的售賣渠道看不上他的三瓜倆棗,林銘表示尊重然後離開。
於是林銘開始雕刻木頭,還是大刀、雕刻刀和飛針,相比於石頭的堅硬,木頭的綿軟又是一個新挑戰。半個月後的下午林銘再一次外出,麵對重兵把守的沒有選擇走捷徑,他順從的從城門出入,這時候他的珍寶閣的令牌發揮了作用個,一路通暢無阻。
一路上聽到的都是關於隨時會爆發的衍楚戰爭,有人躍躍欲試期盼著建功立業,有人埋怨大楚國的麻子公主和前朝餘孽,還有人說其實這就是大楚自導自演的一場陰謀,目的就是再次發起衍楚邊戰一血三百年前的恥辱,拿迴原本屬於他們的慶隆城,還說那個麻子公主早就逃迴大楚了。
林銘邊走邊聽,然後他就了然了,對於戰爭他沒有概念,也不準備建功立業。珍寶閣作為這個大陸最大的商業組織,在多個國家都有產業布局,因此各個王朝都默契,不輕易強征在籍的珍寶閣成員,珍寶閣也不會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介入和幹預各個國家之間的兵伐。有了這麽道護身符,林銘可以不接受征召。林銘是一個微妙的存在,他是珍寶閣見不得光的殺手而且珍寶閣以為他已經死了,隻要自己不送上門珍寶閣無從核實,官方也不會去核實。
林銘來到聚賢街,這裏繁華更勝往日,更別說群英祠了,往日人雖多還能很自在的瞻仰先賢,如今都是被人流裹挾著前進。然後林銘就在忠義樓的一樓聽到了一個笑話,一個人在群英祠門口等人被人流裹挾著參觀了一次群英祠才得以出來,結果就是錯過了約定的時間和人,更巧的是他等的人也進去參觀了一次,最後倆人在忠義樓門口幸運的勝利會師,因此沒事不要輕易靠近群英祠附近除非你想進去參觀一迴。
林銘來到了忠義樓門口,一個小身影就擠到他麵前,將一張紙條塞到他手裏。林銘接過紙條並沒有馬上打開看,而是對小男孩說:“進去坐坐!”
小男孩稍微猶豫了一下,然後有點肉疼的點點頭跟在林銘後麵走了進去,十文錢喝一壺茶可以說是良心價,但對他來說太奢侈了,那可是他兄妹倆的一天的生活費。林銘不在意小男孩心裏想什麽,他隻是想跟他聊聊,既然想用他,那就要了解一下。
整個茶樓人聲鼎沸,座無虛席,來自全國各地的口音都有,以前也是,隻是現在更全麵了。林銘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座位坐了下來,要了一壺茶,給自己倒一杯,然後示意站在一旁的小男孩自己坐自己倒。
忙碌的夥計從林銘身邊經過隻來得及衝林銘笑了笑就匆匆離去,還有好多客人等著他服務,他一整天要從開門忙到關門,若不是東家承諾每天的報酬翻一番,他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己是撐不住的。然而為了東家的慷慨也為了嗷嗷待服務的客人,以良好的職業操守他咬牙堅持住了。如今他已經習慣了忙碌了,可惜今天的這個大主顧的十文錢與他無緣了,想想不禁覺得有些肉疼。
林銘打開紙條看起了起來,裏麵的記錄一如既往的詳實,林銘一路走來聽到的在裏麵都有體現,沒有聽聞的居多,不少在後麵的喝茶過程中得到了印證。看完紙條林銘對慶隆城的變化總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明白了為什麽城門看守變了,明白了怎麽會有如此多人在這裏聚集……還有很多內容無從考證的,感興趣的林銘會留心,不關注的他也大概去了解。
看完後,林銘將紙條折的整整齊齊,然後往懷裏揣隻是他壓根就沒有將它放在懷裏。當他的手迴到桌麵的時候,紙條已經化作一小撮的紙粉出現在林銘的腳邊,他用鞋子有意無意的來迴蹭著紙屑,很快紙屑就與腳下的地麵融為一體。
“說說你自己,越詳細越好!”林銘盯著小男孩道。
小男孩似乎準備好了似的,就在林銘開口後就熟練的將自己的信息一五一十的說與林銘聽。雖中途有情緒波動,但不影響其順暢。通過小男孩的講述他才知道,小男孩名叫溫良,現年十歲,還有個七歲的妹妹叫做溫玉,母親在生妹妹的時候難產而亡,父親三年前死於瘟疫。其父生前是個落魄秀才,流連各大茶樓靠說書為生,生活過的緊巴巴的。其父死後,溫良帶著妹妹乞討為生,父親留下的三間房子被兩邊好心的鄰居各買走了一間。兄妹倆靠著乞討和賣房的錢艱難的活到現在,年初的一場春雨僅剩的一間房子屋頂坍塌,所有家具都被毀了,僅剩下其父視若珍寶文房四寶,兄妹倆由於害怕躲在牆角僥幸活了下來。
失去了遮風擋雨的地方後兄妹倆隻能在僅剩的屋簷下就著潮濕破棉被休息,沒人關心,沒人幫助,也沒錢修葺房子。好心的鄰居再也沒有好好說話過,等最後的一麵牆倒了後他們將永遠的失去僅有的庇護場所。
林銘聽了後並沒有因為他悲慘的身世可憐他,誰還不是父母雙亡,誰還不是七八歲獨立生活,於是道:“這些消息你怎麽獲取的?”
“乞討的時候聽來的!”溫良答道,見林銘凝眉似為不信,趕緊解釋道:“父親以前說書的茶樓老板看我可憐允許我在牆根乞討聽來的,父親以前也是到處聽聽迴家寫出來,我耳朵好能聽到很小的聲音,我能聽見很多人說話的聲音。”
林銘點了點頭,他也是這樣獲取消息,並沒有更好的方法。林銘掏出一塊碎銀遞給溫良道:“以後不要乞討了,到裏麵去聽,也許能聽到更多!”
林銘指了指桌上的茶杯,然後說:“沒事了,你迴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