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姨娘又不好了?”
季安瀾還未走近,就聽見婉婷的聲音,以為田姨娘又不好了,忙急著上前。
“頭疼,頭疼得緊。”
田姨娘躺在床上,一手撫著額頭,嘴裏直哼哼。
把婉婷嚇得不行,忙上前查看。
季安瀾也轉身就要吩咐下人去叫大夫。結果田姨娘又把她叫住,“甄太醫開的藥還有,讓人去煎一碗來,不必再叫大夫。”
神情虛弱。
“還是要讓大夫看一看再用藥吧。之前的症候跟現在也不一樣了,哪能還用上次開的藥方。”
可不論季安瀾如何說,田姨娘就是不肯看大夫。
婉婷有些為難,“大姐,姨娘不想折騰,不然就隨她去吧。一直讓甄太醫看,再換個大夫,萬一診得不一樣,藥開得不一樣,倒不知用哪個好。”
田姨娘也哼哼著說等吃一劑再看看,若不好,再叫甄太醫來看,不必另請大夫。
季安瀾直好罷了。
見她說話尚還清楚,湊近問她:“姨娘頭疼可是好些了?”
田姨娘又捂起腦袋,聲音細弱,“好些了,隻是一直暈得很,我要躺一躺。勞大姑娘來看我,有心了。”
季安瀾往她臉上細觀,也看不出什麽來。
人還是消瘦,這些日子竟是沒養出二兩肉來。
安慰道:“姨娘且好生休養,莫憂慮太多。府裏有二嬸三嬸掌家,婉婷和二弟也有祖母和父親看顧。”
“好,我聽大姑娘的。”
田姨娘嘴裏應著,偷偷瞥一眼季安瀾,心情一陣複雜。
明明自己什麽都沒有做,怎就到了如今這般地步,竟不敢麵對大姑娘了。
想著藍氏的死,也不知那人在哪裏看著自己,不知什麽時候輪到自己,嚇得渾身又發起顫來。
婉婷見她這般,急得一邊安撫一邊讓人去煎藥。
季安瀾一看這樣也問不出什麽了,隻好作罷。
走出院子,見姚姨娘也正在院子裏,狀若隨意問了一句:“夜裏沒再被煙氣嗆著吧?”
姚姨娘自然知道她說什麽,笑著搖頭,“近日妾倒是睡得極好。”
季安瀾看她麵色紅潤,笑著打趣:“看出來了。”聽說父親這幾日都歇在她房裏。
姚姨娘也大方承認,“誰不喜歡鮮嫩的花啊朵的。”
的確,哪個男人不喜歡嬌花。有那顏色鮮亮的,誰還喜歡昨日黃花。
小劉姨娘和田姨娘都生養過,孩子都十好幾了,半老徐娘了,也過了爭寵的年紀,如今也隻圍著兒女轉。
藍氏一死,倒給了姚姨娘機會。
季安瀾未與她多說,轉身迴了自個院子。
一路想著,這田姨娘到底在憂思什麽呢,以至於病到現在?她典當物事換銀子,接濟的男人又是誰?
婉婷和季平那邊都無不妥,季平是個十足的書呆子,平時應酬交際都是書院的學子,除了各種文會,他也不去花樓酒肆那些地方,也不去賭錢。
所以田姨娘接濟的男人與婉嬤和季平都沒有關係。
那會是誰呢?田姨娘一個自小賣到溫家的下人,幾乎沒親沒故了。
田姨娘病了,也沒再出府,也不見什麽人再來找她。盯不出動靜,就隻能等她身子好了,再慢慢問她了。隻是她接濟別人,這是她的私事,隻要不做對侯府有害的事,自己也不好幹予。這事倒不好問。
隻是玉蕊的事,還是要問一問的。
很快就到了除夕。
這是季安瀾與安冉迴京之後,與侯府的家人在一起過的第一個年節。
本該熱熱鬧鬧的,可因為藍氏的死,府裏一切從簡。
沒有披紅掛彩,沒有裁新衣做首飾,也沒有炮竹賀歲,府裏各處都是冷冷清清的。
白天主子們給下人發了賞錢和年禮,本該喜慶熱鬧,結果下人也不過是磕頭謝過恩就罷了,都不敢高聲喧嘩,怕礙了主人家的眼。
晚上,一家人則在劉氏院裏吃了一頓團圓飯,人倒是都來齊了,隻是也沒有一絲熱鬧樣。
大房的幾個孩子一身素縞,二房三房也不好穿得太鮮亮,連說話都不敢高聲。
幾個小的本想鬧一鬧,哄托一下氣氛,可一看蔫得如霜打茄條一樣的安昕和向晚,也隻好收了性子。
如此吃過晚膳,劉氏說不用在一起守歲了,大夥也就散了,各迴各院。
“哥哥,我想娘了。”
向晚欲哭不哭地,拉著安昕的手。看著冷冷清清的府裏,再想著往年有娘在的時候,那歡騰的時光,就特別不適應。
“娘已經不在了。在心裏偷偷想就行。”說出來惹大家都不痛快。
“哥哥陪你守歲好不好?”
向晚現在住在劉氏的院裏,劉氏跟她也說不到一塊去,方才大夥邀她,她也不願意去,結果人一散盡,又覺得寂寞,又想娘。
安冉和姐姐迴了姐姐的院子。
往年他們在陪都,是跟著外曾祖母一起過的,後來外曾祖母去後,就他們姐弟二人一起守歲。
“姐姐,我還以為今年進了京,會熱鬧些。”
結果,比他們在陪都時還冷清。
“今年情況不一樣。”
季安瀾也沒料到會發生這樣的事,今年這個年連宴請交際四處走動都不能。
“明年就會熱鬧了。”季安瀾安慰他。
姐弟二人在院子裏聽著府外不時傳來的炮竹聲,感受著清冷的寒夜裏飄來的一絲煙火氣,如此似乎也與京城百姓一起賀歲了。
“隻要有姐姐在,我就會覺得很快活!”熱不熱鬧都不要緊。
“姐姐也是,隻要有你在,姐姐就安心。”
在院子裏站了一會,姐弟二人便進屋領著錦年錦瑟幾個丫頭,圍著被子坐在榻上玩各種遊戲。
像過去那幾年一樣,熱熱鬧鬧的,吵翻了天。
安昕牽著向晚站在院子門口,聽著裏麵傳出的笑鬧聲,有些羨慕。
“走吧。”
向晚卻不肯走,“哥哥你再拍門,再叫幾聲,叫大聲些。”死死拉著他,不肯走。
祖母不會跟他們一起玩,二房三房又跟他們隔了一層,大房其他兄姐與他們也不親近,就隻剩大姐和四哥了。
這些天因為常來大姐院裏吃晚飯,兄妹倆對大姐和四哥有了一些改觀。
季安瀾還未走近,就聽見婉婷的聲音,以為田姨娘又不好了,忙急著上前。
“頭疼,頭疼得緊。”
田姨娘躺在床上,一手撫著額頭,嘴裏直哼哼。
把婉婷嚇得不行,忙上前查看。
季安瀾也轉身就要吩咐下人去叫大夫。結果田姨娘又把她叫住,“甄太醫開的藥還有,讓人去煎一碗來,不必再叫大夫。”
神情虛弱。
“還是要讓大夫看一看再用藥吧。之前的症候跟現在也不一樣了,哪能還用上次開的藥方。”
可不論季安瀾如何說,田姨娘就是不肯看大夫。
婉婷有些為難,“大姐,姨娘不想折騰,不然就隨她去吧。一直讓甄太醫看,再換個大夫,萬一診得不一樣,藥開得不一樣,倒不知用哪個好。”
田姨娘也哼哼著說等吃一劑再看看,若不好,再叫甄太醫來看,不必另請大夫。
季安瀾直好罷了。
見她說話尚還清楚,湊近問她:“姨娘頭疼可是好些了?”
田姨娘又捂起腦袋,聲音細弱,“好些了,隻是一直暈得很,我要躺一躺。勞大姑娘來看我,有心了。”
季安瀾往她臉上細觀,也看不出什麽來。
人還是消瘦,這些日子竟是沒養出二兩肉來。
安慰道:“姨娘且好生休養,莫憂慮太多。府裏有二嬸三嬸掌家,婉婷和二弟也有祖母和父親看顧。”
“好,我聽大姑娘的。”
田姨娘嘴裏應著,偷偷瞥一眼季安瀾,心情一陣複雜。
明明自己什麽都沒有做,怎就到了如今這般地步,竟不敢麵對大姑娘了。
想著藍氏的死,也不知那人在哪裏看著自己,不知什麽時候輪到自己,嚇得渾身又發起顫來。
婉婷見她這般,急得一邊安撫一邊讓人去煎藥。
季安瀾一看這樣也問不出什麽了,隻好作罷。
走出院子,見姚姨娘也正在院子裏,狀若隨意問了一句:“夜裏沒再被煙氣嗆著吧?”
姚姨娘自然知道她說什麽,笑著搖頭,“近日妾倒是睡得極好。”
季安瀾看她麵色紅潤,笑著打趣:“看出來了。”聽說父親這幾日都歇在她房裏。
姚姨娘也大方承認,“誰不喜歡鮮嫩的花啊朵的。”
的確,哪個男人不喜歡嬌花。有那顏色鮮亮的,誰還喜歡昨日黃花。
小劉姨娘和田姨娘都生養過,孩子都十好幾了,半老徐娘了,也過了爭寵的年紀,如今也隻圍著兒女轉。
藍氏一死,倒給了姚姨娘機會。
季安瀾未與她多說,轉身迴了自個院子。
一路想著,這田姨娘到底在憂思什麽呢,以至於病到現在?她典當物事換銀子,接濟的男人又是誰?
婉婷和季平那邊都無不妥,季平是個十足的書呆子,平時應酬交際都是書院的學子,除了各種文會,他也不去花樓酒肆那些地方,也不去賭錢。
所以田姨娘接濟的男人與婉嬤和季平都沒有關係。
那會是誰呢?田姨娘一個自小賣到溫家的下人,幾乎沒親沒故了。
田姨娘病了,也沒再出府,也不見什麽人再來找她。盯不出動靜,就隻能等她身子好了,再慢慢問她了。隻是她接濟別人,這是她的私事,隻要不做對侯府有害的事,自己也不好幹予。這事倒不好問。
隻是玉蕊的事,還是要問一問的。
很快就到了除夕。
這是季安瀾與安冉迴京之後,與侯府的家人在一起過的第一個年節。
本該熱熱鬧鬧的,可因為藍氏的死,府裏一切從簡。
沒有披紅掛彩,沒有裁新衣做首飾,也沒有炮竹賀歲,府裏各處都是冷冷清清的。
白天主子們給下人發了賞錢和年禮,本該喜慶熱鬧,結果下人也不過是磕頭謝過恩就罷了,都不敢高聲喧嘩,怕礙了主人家的眼。
晚上,一家人則在劉氏院裏吃了一頓團圓飯,人倒是都來齊了,隻是也沒有一絲熱鬧樣。
大房的幾個孩子一身素縞,二房三房也不好穿得太鮮亮,連說話都不敢高聲。
幾個小的本想鬧一鬧,哄托一下氣氛,可一看蔫得如霜打茄條一樣的安昕和向晚,也隻好收了性子。
如此吃過晚膳,劉氏說不用在一起守歲了,大夥也就散了,各迴各院。
“哥哥,我想娘了。”
向晚欲哭不哭地,拉著安昕的手。看著冷冷清清的府裏,再想著往年有娘在的時候,那歡騰的時光,就特別不適應。
“娘已經不在了。在心裏偷偷想就行。”說出來惹大家都不痛快。
“哥哥陪你守歲好不好?”
向晚現在住在劉氏的院裏,劉氏跟她也說不到一塊去,方才大夥邀她,她也不願意去,結果人一散盡,又覺得寂寞,又想娘。
安冉和姐姐迴了姐姐的院子。
往年他們在陪都,是跟著外曾祖母一起過的,後來外曾祖母去後,就他們姐弟二人一起守歲。
“姐姐,我還以為今年進了京,會熱鬧些。”
結果,比他們在陪都時還冷清。
“今年情況不一樣。”
季安瀾也沒料到會發生這樣的事,今年這個年連宴請交際四處走動都不能。
“明年就會熱鬧了。”季安瀾安慰他。
姐弟二人在院子裏聽著府外不時傳來的炮竹聲,感受著清冷的寒夜裏飄來的一絲煙火氣,如此似乎也與京城百姓一起賀歲了。
“隻要有姐姐在,我就會覺得很快活!”熱不熱鬧都不要緊。
“姐姐也是,隻要有你在,姐姐就安心。”
在院子裏站了一會,姐弟二人便進屋領著錦年錦瑟幾個丫頭,圍著被子坐在榻上玩各種遊戲。
像過去那幾年一樣,熱熱鬧鬧的,吵翻了天。
安昕牽著向晚站在院子門口,聽著裏麵傳出的笑鬧聲,有些羨慕。
“走吧。”
向晚卻不肯走,“哥哥你再拍門,再叫幾聲,叫大聲些。”死死拉著他,不肯走。
祖母不會跟他們一起玩,二房三房又跟他們隔了一層,大房其他兄姐與他們也不親近,就隻剩大姐和四哥了。
這些天因為常來大姐院裏吃晚飯,兄妹倆對大姐和四哥有了一些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