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王妃心氣難平,她從來就不是坐以待斃之人。
從小順風順水,生在簪纓世家,到年紀又嫁開國太祖之子,當了皇子妃,親王妃,日子過得和順。
要說遺憾事的事,無非是唯一的兒子早逝了。
蟄伏這麽多年,好不容易把孫子帶大。卻不想在孫子的婚事上卻生出這麽多波折。
藍氏!
從前她就不滿意她,但又拗不過兒子。如今她又來壞孫兒的好事!
光想起來,平陽王妃就心氣難平。恨不得撕了藍氏。
“魁兒莫憂,有祖母呢。祖母必叫你如意順遂。”
安撫趙魁的同時,也是在安自己的心。平陽王妃眼底的堅定之色更甚。
可能世間所有的事皆如此吧,好事多磨,佳期難覓。
顧少晏又等了幾日,未等來皇上約束麗陽公主的消息。反而使她越發糾纏,肆無忌憚了一般。
似乎她也聽到一二風聲,以為皇上不幹予,就是在鼓勵她自己挑駙馬,反而激起更大熱情。
連一向不管事的顧太妃都忍不住把顧少晏叫進宮來詢問。
“你是想尚公主?看上了麗陽?”
“迴姑祖母,我從未有一日有過此等想法。一絲一毫都無。”
一臉頹氣,被皇權折磨又無力反抗的挫敗感展露無遺。
還有內心深處,聽說那人即將定親的失落感,也無時無刻不在折磨著他。
衝擊著他。
讓他失了往日神彩。
顧太妃一臉心疼,“好孩子,我還當你想尚公主。”
這侄孫不是世子,將來國公府他繼承不了,若為了榮華富貴,起了尚公主的念頭,也情有可緣。她雖不讚成,但也不想幹予。
可他說無一絲一毫這樣的想法。
再想到麗陽公主的日日糾纏,就生了氣。
“既你不願,姑祖母會幫你。”
她顧家難得有一人類祖,要發揚祖上榮光,光耀門楣,她當然是大力支持,萬不能因為他被迫尚了公主,折了他的羽翼。
得知他的想法後,顧太妃坐不住了。
當天就出了寢宮,徑直去了太後宮裏。
“顧妹妹怎舍得出宮了?”太後見著她,很是詫異。
“咱們也沒多少日子可活了,正該多出來走動,看看這世間風景,莫臨走還帶了諸多遺憾。”
顧太妃笑笑,“我可不像你一大家子承歡膝下。”
她對這塵世早就沒多少留戀。早一日晚一日沒什麽不同。
“你呀,又說這些喪氣話。”
想她一生無兒無女,也感不住心中感慨,“我的那些個兒孫不也是你的?”
顧太妃笑笑,沒有說話。她的那些兒孫怎會是自己的。
太後拉著她說了一些過往,才道:“你今日來可是有事?你一向無事不登三寶殿的。”
“還是太後了解我。”
顧太妃也不多廢話,“我有一個侄孫,分到玄武門當差,也不知如何,給麗陽公主誤會了。我這侄孫胸無大誌,是萬萬配不上麗陽公主的,如今嚇得差事都當不好了,到我麵前哭訴呢。”
“哦,竟有這種事?”
麗陽公主癡纏一個宮門侍衛的事,太後早就聽說了。
從貴妃那裏,還打聽了來龍去脈,聽說是武進士,差點成了武狀元的才俊,又是國公府的嫡公子。
太後就千肯萬肯了。
還鼓勵麗陽公主早日把人拿下。
結果顧太妃什麽意思?
不願意尚公主?看不上麗陽?
雖說宮裏的皇子公主都是太後的孫子女,都是她的血脈,但麗陽生母賈貴妃,可是太後娘家的侄女,跟別的公主又大不一樣。
再說大皇子更得太後看中,太後自然是想麗陽的駙馬是一戶得力的世家勳貴,將來好當大皇子的臂膀。
結果對方看不上麗陽?
顧太妃跟太後從潛邸時就在一起,一個正妃一個側妃,誰不知道誰?太了解不過。太後眉頭皺一皺,顧太妃就猜出她的意思。
一臉哀傷,“當年,我是不肯嫁給先帝的。我知道你與先帝情投意合,不想介入你們之間,無奈太祖賜婚,我父親哪怕有天大的功勞,也違逆不得。”
太後點頭,當年顧太妃的家世比她高,她還以為顧太妃會是正妻,她為側。
結果反過來了。
她還慶幸好久。
顧太妃隻裝看不見太後得意的神色,顧自說道:“當年我若是嫁一尋常人家,也許也會夫妻相得,生幾個子女,現在也像你一般,有一群兒孫承歡膝下……”
眼底是無盡的遺憾。
看得太後都於心不忍。
當年也就是顧太妃無子,不然她可容不得比她門戶更高的顧太妃。
“我都懂,”太後出言安慰,“當年我就讓勸你領一個皇子去養,隻你不願,如今倒來羨慕我。”
顧太妃垂了垂眸,當年她要是領養一個皇子,太後隻怕會如坐針氈。
也許也沒有現在的顧太妃了,沒準她早已輪迴往生數迴。
“既然你懂我,那別強牽紅線了,夫妻不睦,將來反而會害了麗陽。麗陽也算是我們看著長大的,她過得不好,你能放心?”
賈太後擰眉沉思……
曹國公這門親事屬實相合,門戶高且不張揚,一家人都不是那等厲害人物,家裏也沒有大的紛爭,麗陽配這樣的門戶,將來也不用操心太多。
“你那侄孫真的不願尚公主?”
“他不願意。我說了這孩子胸無大誌,考武進士都是被他爹說他讀書不成,才憤而轉去學武的。”
太後沉吟,“麗陽的駙馬,也不需要太好強,這般我覺得就挺好。”
顧太妃心裏咯登一下,這還貶得錯了?
該說她侄孫好大的誌向,胸有抱負,不願一生碌碌無為,這樣才行?
耐著性子又勸:“婚姻大事,需得夫婦二人同心同德,若一方不願,強扭的瓜也不甜。反倒害了雙方,太後您說呢?”
太後忍不住好大一陣遺憾。
顧太妃都親自來與她說了,必是顧少晏乃至顧家不同意這樁婚事。
那她也不想委屈了麗陽。這滿京城還找不到比他更好的?
且顧太妃當年也幫襯了她和皇上不少,當年她和皇上被針對,多虧了顧家及顧太妃多次出手。
不然現在的皇位也不一定輪得到皇上坐。
顧太妃難得張一次口,這個請求,不好不應。
從小順風順水,生在簪纓世家,到年紀又嫁開國太祖之子,當了皇子妃,親王妃,日子過得和順。
要說遺憾事的事,無非是唯一的兒子早逝了。
蟄伏這麽多年,好不容易把孫子帶大。卻不想在孫子的婚事上卻生出這麽多波折。
藍氏!
從前她就不滿意她,但又拗不過兒子。如今她又來壞孫兒的好事!
光想起來,平陽王妃就心氣難平。恨不得撕了藍氏。
“魁兒莫憂,有祖母呢。祖母必叫你如意順遂。”
安撫趙魁的同時,也是在安自己的心。平陽王妃眼底的堅定之色更甚。
可能世間所有的事皆如此吧,好事多磨,佳期難覓。
顧少晏又等了幾日,未等來皇上約束麗陽公主的消息。反而使她越發糾纏,肆無忌憚了一般。
似乎她也聽到一二風聲,以為皇上不幹予,就是在鼓勵她自己挑駙馬,反而激起更大熱情。
連一向不管事的顧太妃都忍不住把顧少晏叫進宮來詢問。
“你是想尚公主?看上了麗陽?”
“迴姑祖母,我從未有一日有過此等想法。一絲一毫都無。”
一臉頹氣,被皇權折磨又無力反抗的挫敗感展露無遺。
還有內心深處,聽說那人即將定親的失落感,也無時無刻不在折磨著他。
衝擊著他。
讓他失了往日神彩。
顧太妃一臉心疼,“好孩子,我還當你想尚公主。”
這侄孫不是世子,將來國公府他繼承不了,若為了榮華富貴,起了尚公主的念頭,也情有可緣。她雖不讚成,但也不想幹予。
可他說無一絲一毫這樣的想法。
再想到麗陽公主的日日糾纏,就生了氣。
“既你不願,姑祖母會幫你。”
她顧家難得有一人類祖,要發揚祖上榮光,光耀門楣,她當然是大力支持,萬不能因為他被迫尚了公主,折了他的羽翼。
得知他的想法後,顧太妃坐不住了。
當天就出了寢宮,徑直去了太後宮裏。
“顧妹妹怎舍得出宮了?”太後見著她,很是詫異。
“咱們也沒多少日子可活了,正該多出來走動,看看這世間風景,莫臨走還帶了諸多遺憾。”
顧太妃笑笑,“我可不像你一大家子承歡膝下。”
她對這塵世早就沒多少留戀。早一日晚一日沒什麽不同。
“你呀,又說這些喪氣話。”
想她一生無兒無女,也感不住心中感慨,“我的那些個兒孫不也是你的?”
顧太妃笑笑,沒有說話。她的那些兒孫怎會是自己的。
太後拉著她說了一些過往,才道:“你今日來可是有事?你一向無事不登三寶殿的。”
“還是太後了解我。”
顧太妃也不多廢話,“我有一個侄孫,分到玄武門當差,也不知如何,給麗陽公主誤會了。我這侄孫胸無大誌,是萬萬配不上麗陽公主的,如今嚇得差事都當不好了,到我麵前哭訴呢。”
“哦,竟有這種事?”
麗陽公主癡纏一個宮門侍衛的事,太後早就聽說了。
從貴妃那裏,還打聽了來龍去脈,聽說是武進士,差點成了武狀元的才俊,又是國公府的嫡公子。
太後就千肯萬肯了。
還鼓勵麗陽公主早日把人拿下。
結果顧太妃什麽意思?
不願意尚公主?看不上麗陽?
雖說宮裏的皇子公主都是太後的孫子女,都是她的血脈,但麗陽生母賈貴妃,可是太後娘家的侄女,跟別的公主又大不一樣。
再說大皇子更得太後看中,太後自然是想麗陽的駙馬是一戶得力的世家勳貴,將來好當大皇子的臂膀。
結果對方看不上麗陽?
顧太妃跟太後從潛邸時就在一起,一個正妃一個側妃,誰不知道誰?太了解不過。太後眉頭皺一皺,顧太妃就猜出她的意思。
一臉哀傷,“當年,我是不肯嫁給先帝的。我知道你與先帝情投意合,不想介入你們之間,無奈太祖賜婚,我父親哪怕有天大的功勞,也違逆不得。”
太後點頭,當年顧太妃的家世比她高,她還以為顧太妃會是正妻,她為側。
結果反過來了。
她還慶幸好久。
顧太妃隻裝看不見太後得意的神色,顧自說道:“當年我若是嫁一尋常人家,也許也會夫妻相得,生幾個子女,現在也像你一般,有一群兒孫承歡膝下……”
眼底是無盡的遺憾。
看得太後都於心不忍。
當年也就是顧太妃無子,不然她可容不得比她門戶更高的顧太妃。
“我都懂,”太後出言安慰,“當年我就讓勸你領一個皇子去養,隻你不願,如今倒來羨慕我。”
顧太妃垂了垂眸,當年她要是領養一個皇子,太後隻怕會如坐針氈。
也許也沒有現在的顧太妃了,沒準她早已輪迴往生數迴。
“既然你懂我,那別強牽紅線了,夫妻不睦,將來反而會害了麗陽。麗陽也算是我們看著長大的,她過得不好,你能放心?”
賈太後擰眉沉思……
曹國公這門親事屬實相合,門戶高且不張揚,一家人都不是那等厲害人物,家裏也沒有大的紛爭,麗陽配這樣的門戶,將來也不用操心太多。
“你那侄孫真的不願尚公主?”
“他不願意。我說了這孩子胸無大誌,考武進士都是被他爹說他讀書不成,才憤而轉去學武的。”
太後沉吟,“麗陽的駙馬,也不需要太好強,這般我覺得就挺好。”
顧太妃心裏咯登一下,這還貶得錯了?
該說她侄孫好大的誌向,胸有抱負,不願一生碌碌無為,這樣才行?
耐著性子又勸:“婚姻大事,需得夫婦二人同心同德,若一方不願,強扭的瓜也不甜。反倒害了雙方,太後您說呢?”
太後忍不住好大一陣遺憾。
顧太妃都親自來與她說了,必是顧少晏乃至顧家不同意這樁婚事。
那她也不想委屈了麗陽。這滿京城還找不到比他更好的?
且顧太妃當年也幫襯了她和皇上不少,當年她和皇上被針對,多虧了顧家及顧太妃多次出手。
不然現在的皇位也不一定輪得到皇上坐。
顧太妃難得張一次口,這個請求,不好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