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衣錦下樓去找同事,正趕上幕間休息。出口有很多家長帶著小孩出出進進去洗手間,人有些雜,她就站在一旁稍作等待。一個看起來跟球球差不多年紀的小女孩,被媽媽領出來,站在牆角哭唧唧。媽媽臉色有些嚴厲,像是剛剛批評完孩子。
「媽媽說的對不對?」媽媽對小女孩說,「別的小朋友看戲都不鬧,你非要站起來,還要說話,是不是影響到旁邊的小朋友了?」
小女孩委屈地噘嘴。
「跟媽媽講,為什麽要這樣做?」媽媽問。
「……不好看。」小女孩囁嚅。
媽媽就蹲下來,耐心地看著她的眼睛,「寶貝,你想一下,如果你是在台上唱歌跳舞演戲的哥哥姐姐,下麵有小朋友說,不好看!他們就生氣了,不演了,你覺得這樣做對嗎?」
小女孩眼睛轉了一轉,低下頭不說話。
「再說了,你覺得不好看,別的小朋友有覺得好看的,被你這樣幹擾,是不是也不高興?」
小女孩點點頭。
這時劇場裏廣播響起,「請家長們帶著小朋友盡快迴到座位上,我們的中場休息時間即將結束,下半場演出更加精彩。」
「聽到了嗎?」媽媽說,「可能下半場會好看呢,我們迴去吧。」
小女孩就又點點頭,拉著媽媽的手乖乖進場去了。
李衣錦等周圍的觀眾陸續進去了,這才獨自往裏走。
燈光暗下,大幕揭開,下半場開始。
她站在角落,遙遙地望著舞台上亮起的光,又看看黑暗中屏氣凝神的觀眾,心裏感到格外平靜而安寧。有那麽一瞬間,仿佛自己就是那台上的人,在中場休息結束前的一秒鍾深唿吸,睜開眼,呈現下半場的精彩。
晚上走在下班的路上,她想了想,給孟以安發語音。
「有空嘛?想跟你商量個事。」
過了好半天孟以安把電話打迴來,那邊有些喧鬧。「你在忙呀?」李衣錦問。
「不忙,」孟以安笑著說,聲音透著輕鬆,「跟同事們吃宵夜呢。」
「你還吃宵夜?」李衣錦笑。
「同事們慶祝一下,」孟以安說,「官司勝訴了。」
今天是和曉文基金的官司開庭。貧困縣那邊的負責人也出庭了。這一次曉文基金沒能鑽成之前某次的漏洞,敗訴得順理成章。後來孟以安又把負責人請到公司,跟同事們一起重新溝通了流程,決定等錢款到位,孩子們走上正常學習生活的日程之後,再組織一次活動。
「下次我帶孩子們一起去,」孟以安對負責人說,「我自己的小孩也會去。」
「我想做點什麽。」李衣錦在電話裏對孟以安說,「那天帶我媽來看劇,她嘴上沒說,但我知道她心裏其實挺高興的。後來她還說,要是姥姥也能見到這些新鮮玩意就好了。我就在想,能不能做點什麽,讓她,讓姥姥,讓更多人能得到陪伴,還能豐富生活。」
「巧了,」孟以安笑道,「我最近也在想這個。剛才跟同事還在聊,有沒有可能以後把親子的活動擴展到整個家庭的範圍,不僅僅是年輕父母和學齡兒童,而是能讓更多形式的家庭成員參與進來。雖然難,但也不是不行。」
「你們的活動收不收誌願者?」李衣錦問,「如果收的話,下次我也想去。」
「你不是最討厭小孩嘛?」孟以安問。
「……我是不那麽喜歡小孩,但我還是希望全天下的小孩都快樂健康成長。有我能幫上忙的,我出一份力而已。」李衣錦辯解。
晚上她躺在床上刷手機,看到她媽在群裏麵發了一張照片,是姥姥和另外幾位老人家的合影。大家都笑得開懷而無憂無慮,仿佛最好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你是我見過的第一個連著好幾天來的家屬。」一個奶奶對孟明瑋說。「通常呀,一個月來一次就算好嘍。」這個奶奶最喜歡吃完飯的時候來喬海雲房間裏說話。她七十七,年輕的時候愛唱歌愛跳舞,退休後還代表市裏的老年模特隊到外地巡演過。現在身體不好不能多動,她就每天穿著漂亮的裙子一大早在院裏吊嗓子,是很多老人家的起床鈴。她頭髮花白,也不染,像小姑娘一樣紮一個丸子頭,然後戴上最喜歡的大紅色發箍,利落精神。
另一個奶奶也喜歡來跟喬海雲說話。她住在樓下的多人間,她有錢,但是因為怕孤單,非要住人最多的房間。她有輕度的老年癡呆症,偶爾認不清人記不住事,或是以為自己還隻有二十幾歲。聽紅髮箍奶奶說,她年輕時特別漂亮,大家都喜歡她,她每年都在槐花盛開的時節做好多罐槐花蜜分給大家吃,大家就叫她小槐花。現在老了,因為糖尿病,很多東西也不能吃了,不過她偶爾還是會讓大家叫她小槐花,大家也都樂得依她。槐花奶奶最喜歡聽喬海雲講故事。她有一兒一女,一個年輕時意外去世,一個前兩年病逝,沒留下一子半女,她就特別喜歡聽別人講自己家孩子的事兒。每當有別家子女來看老人,她也願意在旁邊看,要是帶來孫兒孫女她就更高興了,非要把自己平日裏吃的東西分給小孩兒吃。多數時候是被家長半奇怪半嫌棄地拒絕,偶爾有沒拒絕的,她就格外開心。
還有一個奶奶也喜歡聽故事,但她臥床,下不了地,每次都是紅髮箍奶奶和槐花奶奶去叫護工,護工幫忙把喬海雲推到她房間裏,說一會話再走。這個奶奶今年九十四了,是養老院裏最高齡的奶奶之一,雖然人老得起不來床,但神奇的是依然耳聰目明,腦筋清醒,喬海雲考她算術題都能答對。大家都開玩笑叫她老怪物。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媽媽說的對不對?」媽媽對小女孩說,「別的小朋友看戲都不鬧,你非要站起來,還要說話,是不是影響到旁邊的小朋友了?」
小女孩委屈地噘嘴。
「跟媽媽講,為什麽要這樣做?」媽媽問。
「……不好看。」小女孩囁嚅。
媽媽就蹲下來,耐心地看著她的眼睛,「寶貝,你想一下,如果你是在台上唱歌跳舞演戲的哥哥姐姐,下麵有小朋友說,不好看!他們就生氣了,不演了,你覺得這樣做對嗎?」
小女孩眼睛轉了一轉,低下頭不說話。
「再說了,你覺得不好看,別的小朋友有覺得好看的,被你這樣幹擾,是不是也不高興?」
小女孩點點頭。
這時劇場裏廣播響起,「請家長們帶著小朋友盡快迴到座位上,我們的中場休息時間即將結束,下半場演出更加精彩。」
「聽到了嗎?」媽媽說,「可能下半場會好看呢,我們迴去吧。」
小女孩就又點點頭,拉著媽媽的手乖乖進場去了。
李衣錦等周圍的觀眾陸續進去了,這才獨自往裏走。
燈光暗下,大幕揭開,下半場開始。
她站在角落,遙遙地望著舞台上亮起的光,又看看黑暗中屏氣凝神的觀眾,心裏感到格外平靜而安寧。有那麽一瞬間,仿佛自己就是那台上的人,在中場休息結束前的一秒鍾深唿吸,睜開眼,呈現下半場的精彩。
晚上走在下班的路上,她想了想,給孟以安發語音。
「有空嘛?想跟你商量個事。」
過了好半天孟以安把電話打迴來,那邊有些喧鬧。「你在忙呀?」李衣錦問。
「不忙,」孟以安笑著說,聲音透著輕鬆,「跟同事們吃宵夜呢。」
「你還吃宵夜?」李衣錦笑。
「同事們慶祝一下,」孟以安說,「官司勝訴了。」
今天是和曉文基金的官司開庭。貧困縣那邊的負責人也出庭了。這一次曉文基金沒能鑽成之前某次的漏洞,敗訴得順理成章。後來孟以安又把負責人請到公司,跟同事們一起重新溝通了流程,決定等錢款到位,孩子們走上正常學習生活的日程之後,再組織一次活動。
「下次我帶孩子們一起去,」孟以安對負責人說,「我自己的小孩也會去。」
「我想做點什麽。」李衣錦在電話裏對孟以安說,「那天帶我媽來看劇,她嘴上沒說,但我知道她心裏其實挺高興的。後來她還說,要是姥姥也能見到這些新鮮玩意就好了。我就在想,能不能做點什麽,讓她,讓姥姥,讓更多人能得到陪伴,還能豐富生活。」
「巧了,」孟以安笑道,「我最近也在想這個。剛才跟同事還在聊,有沒有可能以後把親子的活動擴展到整個家庭的範圍,不僅僅是年輕父母和學齡兒童,而是能讓更多形式的家庭成員參與進來。雖然難,但也不是不行。」
「你們的活動收不收誌願者?」李衣錦問,「如果收的話,下次我也想去。」
「你不是最討厭小孩嘛?」孟以安問。
「……我是不那麽喜歡小孩,但我還是希望全天下的小孩都快樂健康成長。有我能幫上忙的,我出一份力而已。」李衣錦辯解。
晚上她躺在床上刷手機,看到她媽在群裏麵發了一張照片,是姥姥和另外幾位老人家的合影。大家都笑得開懷而無憂無慮,仿佛最好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你是我見過的第一個連著好幾天來的家屬。」一個奶奶對孟明瑋說。「通常呀,一個月來一次就算好嘍。」這個奶奶最喜歡吃完飯的時候來喬海雲房間裏說話。她七十七,年輕的時候愛唱歌愛跳舞,退休後還代表市裏的老年模特隊到外地巡演過。現在身體不好不能多動,她就每天穿著漂亮的裙子一大早在院裏吊嗓子,是很多老人家的起床鈴。她頭髮花白,也不染,像小姑娘一樣紮一個丸子頭,然後戴上最喜歡的大紅色發箍,利落精神。
另一個奶奶也喜歡來跟喬海雲說話。她住在樓下的多人間,她有錢,但是因為怕孤單,非要住人最多的房間。她有輕度的老年癡呆症,偶爾認不清人記不住事,或是以為自己還隻有二十幾歲。聽紅髮箍奶奶說,她年輕時特別漂亮,大家都喜歡她,她每年都在槐花盛開的時節做好多罐槐花蜜分給大家吃,大家就叫她小槐花。現在老了,因為糖尿病,很多東西也不能吃了,不過她偶爾還是會讓大家叫她小槐花,大家也都樂得依她。槐花奶奶最喜歡聽喬海雲講故事。她有一兒一女,一個年輕時意外去世,一個前兩年病逝,沒留下一子半女,她就特別喜歡聽別人講自己家孩子的事兒。每當有別家子女來看老人,她也願意在旁邊看,要是帶來孫兒孫女她就更高興了,非要把自己平日裏吃的東西分給小孩兒吃。多數時候是被家長半奇怪半嫌棄地拒絕,偶爾有沒拒絕的,她就格外開心。
還有一個奶奶也喜歡聽故事,但她臥床,下不了地,每次都是紅髮箍奶奶和槐花奶奶去叫護工,護工幫忙把喬海雲推到她房間裏,說一會話再走。這個奶奶今年九十四了,是養老院裏最高齡的奶奶之一,雖然人老得起不來床,但神奇的是依然耳聰目明,腦筋清醒,喬海雲考她算術題都能答對。大家都開玩笑叫她老怪物。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