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直豈有此理!
「不敢不敢……」那翰林平白挨了一頓訓斥,惹了好大沒臉,隻得訕訕坐下,盡量遠離。
胡靖哼了聲,卻也懶得繼續抓著不放,索性將他晾在一邊,兀自思量。
秦放鶴此人常有出人意料之舉,但?從?不打無把握之仗,此番既然?敢叫翰林院的小子們摻和進來,必然?已?提前請示過?陛下。
可陛下既然?沒有反對,又為何遲遲不下明?旨呢?
這到底是個什麽意思?
若換了旁人,胡靖直接抓過?來問也就問了,可偏偏是秦放鶴,倒是棘手。
他雖資歷比秦放鶴深些,但?對方的師公曾是他的上司,董春去世不久,他倒不好公然?拿架子。
二來他雖是首輔,卻無有爵位,秦放鶴卻是正典欽封的伯爵,也不是可以輕易拿捏的。
故而胡靖不好放下身段親自去秦家?質問,而秦放鶴也不可能任他唿來喝去……
偏偏正值年假,二人輪值中間老隔著幾個人,接續不上,沒法麵對麵對峙!
懷揣著這樣那樣的心?思,稍後胡靖與侯元珍交接時,便?提了一嘴,「你與子歸交割時,記得提一句,雖說內閣必自翰林出,但?翰林院那些人才入仕途幾年?滿打滿算還不滿三載,終究稚嫩了些,難當大任,對他們莫要太過?寬縱……」
每位閣員都是翰林院出身,但?未必每個翰林都能入內閣,能熬到什麽段數且拿不住呢!
終究顧及到天元帝的意思,胡靖這話說得已?算柔和。
但?侯元珍不這麽看。
這老匹夫有話自己不說,要推我去死啊!
你胡靖官至首輔,這話自然?算和風細雨,可我是什麽?
論資歷、論爵位、論實權、論聖恩,那秦放鶴皆在我之上,我有甚資格對人家?說教?
哪怕是傳話也不行!
但?胡靖也是他的上司,交待的事,不能不辦。
於是侯元珍嘴上應得好好的,轉頭跟秦放鶴交接的時候,就一口一個「胡閣老說」 「胡閣老交代」「胡閣老勢必要我轉達」……就差明?著在腦門上寫?一句「不關我的事啊」!
秦放鶴聽得忍俊不禁,對侯元珍點頭笑道:「放心?,我明?白,你傳話,我都知道了。後麵的事你不必再管,我自有分曉。」
侯元珍聽罷,長出一口氣,整個人都萎縮了一圈。
秦放鶴忍不住笑出聲,朝他拱拱手,「大家?的難處,我深知,奈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也是陛下的意思,少不得委屈諸位。改日我做東,給諸位賠不是。」
卜溫也好,侯元珍也罷,此番算是糟了無妄之災,但?秦放鶴卻不打算獨自承擔責任,所以幹脆把天元帝拖下水:
陛下的意思!
話說到這份兒上,侯元珍心?中對他本就沒多少的怨氣頓時煙消雲散,慌忙還禮,嘆道:「唉,您說得哪裏話,為陛下盡忠,何談委屈?」
頓了頓,又試探著笑,「隻是既然?您說做東,嘿嘿,您之所長,我可早有耳聞……」
秦放鶴就指著他對孟有年笑,「瞧瞧,我說一,他便?說二說三,罷了罷了……」
他說做東,本意是請卜溫、侯元珍等人去酒樓吃喝一頓,略略交心?,也是同僚們之間相對親近卻還算尋常的社交。
但?侯元珍故意「歪曲」,把他請客,說成要親自下廚,性質就不一樣了:
世人皆知秦放鶴廚藝高超,但?並不經常對外?展示。
什麽人才值當的他親自動手?
親朋好友、同盟。
所以侯元珍這話,並非單純得寸進尺,而是在試探著向秦放鶴表示靠攏。
他想得很清楚,原本胡靖與秦放鶴兩派人馬便?涇渭分明?,如今秦放鶴出動出擊,胡靖還擊,矛盾升級,頓時勢如水火。
神仙打仗,凡人遭殃,侯元珍本人身處內閣,根基不穩,不可能真正做到置身事外?,勢必要投靠其中一方。
胡靖畢竟老了,還能有多少年好活?
況且瞧陛下本人的態度,明?顯更寵信秦放鶴嘛!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既然?非要二者擇一,自然?要擇強者而從?之!
如今胡靖還是首輔,炙手可熱,他選擇投靠秦放鶴,或許眼下幾年之內日子不大好過?,但?做人嘛,目光總要放長遠些……
現在侯元珍投靠,勉強能算雪中送炭,但?等過?幾年秦放鶴優勢明?顯時再投靠,或許就連錦上添花都算不上嘍!
於是在接下來的輪值中,跟著胡靖、尤崢的翰林們俱都謹小慎微,安守本分,但?與秦放鶴等人為伴者,以孟有年為首,卻都已?經開?始參與各地奏本、卷宗的初審,乃至批閱。
時間一長,翰林院眾人的差距也就顯現出來,不少人難免心?生怨怒:
「按理說,尊卑有別,可胡閣老如此行事,實在是……」
「哎,此言差矣,畢竟陛下未曾下旨,胡閣老等人不過?謹慎些罷了。」
「你說得好聽,你先跟秦閣老,後跟侯閣老,早已?嚐盡了甜頭,迴頭正月十?七陛下重新理政,保不齊就能看到你的手筆,平步青雲,近在咫尺,卻在這裏作甚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混帳話!」
凡為翰林者,多初入官場,而年假期間輪值者,多不過?兩屆,故而熱血未冷,進取之心?尤甚。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不敢不敢……」那翰林平白挨了一頓訓斥,惹了好大沒臉,隻得訕訕坐下,盡量遠離。
胡靖哼了聲,卻也懶得繼續抓著不放,索性將他晾在一邊,兀自思量。
秦放鶴此人常有出人意料之舉,但?從?不打無把握之仗,此番既然?敢叫翰林院的小子們摻和進來,必然?已?提前請示過?陛下。
可陛下既然?沒有反對,又為何遲遲不下明?旨呢?
這到底是個什麽意思?
若換了旁人,胡靖直接抓過?來問也就問了,可偏偏是秦放鶴,倒是棘手。
他雖資歷比秦放鶴深些,但?對方的師公曾是他的上司,董春去世不久,他倒不好公然?拿架子。
二來他雖是首輔,卻無有爵位,秦放鶴卻是正典欽封的伯爵,也不是可以輕易拿捏的。
故而胡靖不好放下身段親自去秦家?質問,而秦放鶴也不可能任他唿來喝去……
偏偏正值年假,二人輪值中間老隔著幾個人,接續不上,沒法麵對麵對峙!
懷揣著這樣那樣的心?思,稍後胡靖與侯元珍交接時,便?提了一嘴,「你與子歸交割時,記得提一句,雖說內閣必自翰林出,但?翰林院那些人才入仕途幾年?滿打滿算還不滿三載,終究稚嫩了些,難當大任,對他們莫要太過?寬縱……」
每位閣員都是翰林院出身,但?未必每個翰林都能入內閣,能熬到什麽段數且拿不住呢!
終究顧及到天元帝的意思,胡靖這話說得已?算柔和。
但?侯元珍不這麽看。
這老匹夫有話自己不說,要推我去死啊!
你胡靖官至首輔,這話自然?算和風細雨,可我是什麽?
論資歷、論爵位、論實權、論聖恩,那秦放鶴皆在我之上,我有甚資格對人家?說教?
哪怕是傳話也不行!
但?胡靖也是他的上司,交待的事,不能不辦。
於是侯元珍嘴上應得好好的,轉頭跟秦放鶴交接的時候,就一口一個「胡閣老說」 「胡閣老交代」「胡閣老勢必要我轉達」……就差明?著在腦門上寫?一句「不關我的事啊」!
秦放鶴聽得忍俊不禁,對侯元珍點頭笑道:「放心?,我明?白,你傳話,我都知道了。後麵的事你不必再管,我自有分曉。」
侯元珍聽罷,長出一口氣,整個人都萎縮了一圈。
秦放鶴忍不住笑出聲,朝他拱拱手,「大家?的難處,我深知,奈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也是陛下的意思,少不得委屈諸位。改日我做東,給諸位賠不是。」
卜溫也好,侯元珍也罷,此番算是糟了無妄之災,但?秦放鶴卻不打算獨自承擔責任,所以幹脆把天元帝拖下水:
陛下的意思!
話說到這份兒上,侯元珍心?中對他本就沒多少的怨氣頓時煙消雲散,慌忙還禮,嘆道:「唉,您說得哪裏話,為陛下盡忠,何談委屈?」
頓了頓,又試探著笑,「隻是既然?您說做東,嘿嘿,您之所長,我可早有耳聞……」
秦放鶴就指著他對孟有年笑,「瞧瞧,我說一,他便?說二說三,罷了罷了……」
他說做東,本意是請卜溫、侯元珍等人去酒樓吃喝一頓,略略交心?,也是同僚們之間相對親近卻還算尋常的社交。
但?侯元珍故意「歪曲」,把他請客,說成要親自下廚,性質就不一樣了:
世人皆知秦放鶴廚藝高超,但?並不經常對外?展示。
什麽人才值當的他親自動手?
親朋好友、同盟。
所以侯元珍這話,並非單純得寸進尺,而是在試探著向秦放鶴表示靠攏。
他想得很清楚,原本胡靖與秦放鶴兩派人馬便?涇渭分明?,如今秦放鶴出動出擊,胡靖還擊,矛盾升級,頓時勢如水火。
神仙打仗,凡人遭殃,侯元珍本人身處內閣,根基不穩,不可能真正做到置身事外?,勢必要投靠其中一方。
胡靖畢竟老了,還能有多少年好活?
況且瞧陛下本人的態度,明?顯更寵信秦放鶴嘛!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既然?非要二者擇一,自然?要擇強者而從?之!
如今胡靖還是首輔,炙手可熱,他選擇投靠秦放鶴,或許眼下幾年之內日子不大好過?,但?做人嘛,目光總要放長遠些……
現在侯元珍投靠,勉強能算雪中送炭,但?等過?幾年秦放鶴優勢明?顯時再投靠,或許就連錦上添花都算不上嘍!
於是在接下來的輪值中,跟著胡靖、尤崢的翰林們俱都謹小慎微,安守本分,但?與秦放鶴等人為伴者,以孟有年為首,卻都已?經開?始參與各地奏本、卷宗的初審,乃至批閱。
時間一長,翰林院眾人的差距也就顯現出來,不少人難免心?生怨怒:
「按理說,尊卑有別,可胡閣老如此行事,實在是……」
「哎,此言差矣,畢竟陛下未曾下旨,胡閣老等人不過?謹慎些罷了。」
「你說得好聽,你先跟秦閣老,後跟侯閣老,早已?嚐盡了甜頭,迴頭正月十?七陛下重新理政,保不齊就能看到你的手筆,平步青雲,近在咫尺,卻在這裏作甚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混帳話!」
凡為翰林者,多初入官場,而年假期間輪值者,多不過?兩屆,故而熱血未冷,進取之心?尤甚。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