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兒臣受教了。」太子忙起身道。


    做了太子之後,他反比從前更謹慎小心。


    「坐,坐下說。」天元帝壓壓下巴。


    氣氛不錯,天元帝問了太子幾句閑話,又道:「今日果然無事?」


    太子略一遲疑,「果然還是瞞不過父皇。」


    「講。」


    「是,兒臣近幾日在兵部行事,也聽得高麗求援,據說如?今便有使者在城郊驛館等候消息……」太子說得很?慢,生?怕觸到雷區。


    不等他說完,天元帝就?嗯了聲,「你想問朕為何遲遲不發?兵?」


    「是,父皇聖明。」太子忙道。


    天元帝忽然問了個貌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你日常讀諸子百家,最常看哪幾本?」


    「迴父皇,兒臣多看孔孟之言,」太子又想起方才天元帝引用?莊子,故而又不著痕跡地補上,「隻偶爾也看看老、莊。」


    「孔孟多仁政,老莊恣意,不錯,」天元帝撥弄幾下手串,不等太子鬆口氣,突然又來了句,「但治國非等閑事,法家、墨家、兵家的攻伐征戰之術,讀讀也無妨。」


    太子聽了,心尖兒一揪,壞了,說錯話了。


    第201章 京城風雲(七)


    太子瞬間心跳如擂鼓,背心隱見濕意,口舌發苦。


    今日秦侍郎也在,若答不好,董門上下?必將輕視,來日焉能?助我?


    「父皇訓誡的是,兒臣受教。」此時此刻,太子仿佛能感覺到自己分割成兩個人,一人惶恐,一人卻聲音出奇平靜,竟還有餘力拚命描補,「兒臣隻?想著,我朝素來以仁孝治國,且春秋時期孔聖人率弟子奔走,欲平亂世;昔年漢帝獨尊儒術,雄風赫赫,威震寰宇,可見也非一味和氣…」


    亡羊補牢,猶未晚矣,秦放鶴倒是多看了他一眼?。


    等太子說完,天元帝才嗯了聲,似略感欣慰,「你能?讀出這些,也算把孔孟之言讀透了。」


    太子忙道:「都?是先生教得好,兒臣不敢居功。」


    天元帝立刻又跳迴到高?麗問題,「我朝從?不擅幹他國事,你倒是說說,為何要援高?麗?」


    秦放鶴也在等太子的迴答,等他封太子後的第一份答卷。


    天元帝本人極其膽大心細、富有智慧,這就導致他的思維跳躍性很強,具體表現出來就是對話跨度極大,很可能?你還在想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天元帝就已經琢磨到第五個了。


    所以想留下?好印象,不僅需要極其強大的心理素質,還要能?跟上天元帝的彈跳發射式思維。


    一旦他覺得你鈍,跟你說話費勁,那就完了。


    要敬重,要活躍,方便隨時轉變自己的立場。


    最要緊的是,不能?害怕。


    但?任誰從?小被灌輸父權、皇權等級觀念,麵對這麽一個輕描淡寫間?就決定你生死的人,不可能?一點?都?不怕。


    秦放鶴清晰地看到太子的喉頭滾動了下?,「兒臣以為,唇亡齒寒,非是我朝要援高?麗,實?為護己身。北方蠻夷野心勃勃,屢屢南下?犯邊,高?麗在,尚可分擔一二,高?麗若亡,北方賊子必揮師中?原,屆時大祿則無寧日。」


    天元帝向後斜依在靠墊上,捏著手串的指頭都?鬆了鬆,「不錯,繼續說。」


    但?凡太子開?口說什麽禮儀道德,這手串就能?甩到他臉上去。


    聽上麵的語氣變得和軟,太子就知道自己這迴說對了,膽子也大了些,語言更加流暢,「高?麗對我朝素來恭敬,此番若可共同禦敵,非但?能?重創敵人,保我大祿安寧,又可揚我國威,震懾周邊。」


    大方向沒?錯,但?這說明不了什麽,好聽的套話誰都?會說。


    天元帝點?點?頭,索性從?榻上站起來,慢慢踱步來到太子麵前,「那你再說說,何時發兵為妙?又該發多?少兵馬?出動多?少糧草?」


    一口氣三個問題丟過來,太子幾乎被砸得頭暈目眩。


    他自然有心想要施展一二,可想到剛才的失誤,又生生忍住,越加謙卑,「兒臣不知,故而今日特來向父皇討教。」


    多?說多?錯,不如不說。


    「無妨,你說。」天元帝卻道。


    太子頭大如鬥,隻?得硬著頭皮說:「這個,自天元三十六年始,高?麗便內憂外困,屢屢受挫,故而兒臣以為,宜早不宜遲。我朝兵強馬壯,想來若有十萬大軍,足可……」


    天元帝突然打斷他,「十萬大軍人吃馬嚼,一日需多?少糧草?該多?少車馬運送?」


    冷汗自太子額上涔涔而下?,他卻不敢擦拭,張了張嘴,聲音幹澀道:「人有三餐,每餐……兒臣惶恐,兒臣……不知……」


    普通人對於斤兩根本沒?有概念,突然讓說,是真的說不出來。


    太子也真沒?想到會考這樣深,這樣細。


    方才父皇不是說,為人君者無需樣樣精通,隻?需擅於用?人即可麽?


    天元帝沒?有繼續逼問,看了秦放鶴一眼?。


    秦放鶴心領神會,當即道:「照士卒一日兩餐,日常行軍七分飽,則每人每日至少一斤二兩,另有馬匹口糧若幹,每日合計糧食十二萬斤有餘,草……照一匹畜力負重六百斤,另有自身所需吃喝,那麽每日最少也要三百匹以上。運線漫長,要防備敵軍偷襲阻截糧草,又需軍士隨行護衛,又是一筆開?銷……若折算成白銀,照今年朝廷收購糧價,十萬大軍每日僅糧草消耗便超兩千兩。」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小鮮[科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少地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少地瓜並收藏大國小鮮[科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