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頁
帶著空間穿越,王妃擺爛式暴富 作者:天蓮噬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可他們還沒到皇宮,朝陽殿內就傳出皇帝駕崩的噩耗。
等幾人趕到的時候,厲景行的屍體都快涼了。
沒過多久,皇宮內哭倒一片,皇上駕崩的消息傳了出去。
迴到府中的蘇卿禮立刻給厲君徹寫信,讓他馬上迴朝。
隔日,宮內傳來消息。
厲景行去世之前留下了聖旨,禦林衛嚴明和魏妃傳召文武百官進宮接旨。
眾人跪在大殿之上,大殿中央擺著厲景行的棺木。
嚴明捧著那捲明黃色的聖旨站在朝堂之上,幾乎所有人都以為聖旨上會寫讓徹王繼承皇位的時候。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有四皇子厲澤安,聰慧機敏,得天庇佑,朕駕崩後,由四皇子厲澤安繼位,命魏妃監國。邊境戰事紛擾,生靈塗炭,今上天降罪於朕,特令二皇子厲君徹率領三軍歸朝,重修兩國之好。」
所有人不可置信地抬起頭看向嚴明。
聖旨宣讀完,輔政大臣蘇卿禮第一個站起來反駁:「不可能,皇上怎麽可能會讓一個一歲嬰兒繼承皇位,更別說班師迴朝,重修舊好,這聖旨是假的。」
文武百官全都在搖頭,質疑這封聖旨的真實性。
嚴明高聲喊道:「聖旨乃是由皇上多日前口述,魏妃代筆寫下,朝陽殿內多名宮女太監皆在場可以作證,皇上寵溺幼子,這才傳位於四皇子,諸位大人若是不信,可以去問那些朝陽殿的宮人或者皇上的貼身內侍。」
蘇卿禮拿過聖旨看了一眼,不滿地說道:「如此重要的東西皇上怎會不親筆,況且皇上昨日傳召我等進宮,一定是為了傳位之事。老臣進宮受封輔助大臣時,還曾問過皇上,屬意誰繼位,當時皇上分明說的是徹王。」
不少大臣附和著點頭,比起繈褓裏的四皇子,還是徹王最合適。
後妃把控朝政,簡直荒唐。
魏妃穿著一身素衣,頭戴白花走了進來,「皇上龍體抱恙多日,本宮伺候在床前時,皇上多次提到,徹王殺氣太重,不堪繼帝位,無奈之下這才留下聖旨讓四皇子繼承皇位,本宮監國。」
嚴明肅聲道:「蘇大人口口聲聲說皇上屬意徹王繼位,無非是你曾經是徹王的老師,聖旨在此,朝陽殿內又有多名人證,不遵旨意者,便是違抗聖旨,犯上作亂之徒,論罪當誅九族。」
眾人還想說什麽,殿外闖進來一批禦林軍將大殿內的文武百官團團包圍,肅殺之氣撲麵而來。
所有人驚恐地瞪大眼,這是多說一句就是要死嗎?
蘇卿禮抬首望著站在高位上的魏妃和嚴明,他微眯雙眼,滿是皺紋的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
魏妃把控後宮,嚴明掌控五萬禦林軍,都城現在沒有任何其他軍力,這是赤裸裸的謀朝篡位。
一個出身卑賤的後妃居然敢聯合朝廷重臣做出這樣的事情,他們這是被算計了,徹王早該迴朝才是。
第164章 溫明庭的算計
蘇卿禮還想衝上去說什麽,卻被穆丞相一把拉住。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現在衝上去和他們唱反調,很可能就是一個死,一切等徹王迴來再算帳,朝中之事還需他們周旋。
工部尚書自從厲景行生病開始心裏就一直非常緊張急迫,原因就是陵寢還沒封頂,皇上就要死了。
於是他隻好匆忙找遊誌誠討了三萬塊銀子,最後倉促封了頂,但也就是個毛坯。
萬萬沒想到,皇上還沒下葬,魏妃竟然帶著四皇子出來奪位,這下子估計沒人會追究他的責任了。
為了更好的把控朝局,魏妃甚至將朝中二品大員家的女眷全部特邀進了後宮居住。
徹王府更是被禦林軍盯得跟鐵桶一般。
滿秋從徹王府大門走出,眼神暗暗地掃向對麵街市,好幾個偽裝的攤販守在那裏,他們在監視徹王府的一舉一動。
馬車陸續停在都城幾十家商鋪的門口,直到晚上她才迴府。
當天下午和第二天上午,很多從外地來都城的商販採購完貨物後離開。
出城後,多批人馬分別往臨月國、南城和越北城奔襲,他們要盡快將朝中發生的事情告訴厲君徹和溫瑾禾。
同時,除了各個鋪子留下必要的人手開張運行之外,所有作坊停工放假,各迴各家。
現在是戰時,庫房裏的存貨可以撐上半年時間。
假若徹王收到聖旨後不班師迴朝,魏妃和嚴明一定會對徹王府下手。
更嚴重的是,徹王轉過頭來攻打都城,那城內所有和徹王府有關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
為今之計,就是全部撤離,就連溫瑾禾留給厲君徹的糧食都被滿秋以最快的速度賣掉,反正王爺要不了多久就能打迴來,用不了這麽多糧食了。
都城帝師府。
蘇卿禮背著手站在書房內坐立不安、
信,昨日自已已經派人送了出去,可信上沒說魏妃和嚴明勾結一事。
假設徹王單槍匹馬的迴來奔喪豈不是會落入險境。
穆丞相望著自已頭髮花白的老師,「老師,此事根本不用擔心,嚴明隻有五萬禦林軍,而徹王有二十萬,鎮國大將軍手上也有將近二十萬,一旦兩隊人馬打迴來,皇宮根本就不是對手。」
這道聖旨別說朝臣,現在就連都城百姓都在議論紛紛,他們覺得先皇八成是病的太嚴重,導致神誌不清,才會留下這麽一道荒唐的聖旨。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等幾人趕到的時候,厲景行的屍體都快涼了。
沒過多久,皇宮內哭倒一片,皇上駕崩的消息傳了出去。
迴到府中的蘇卿禮立刻給厲君徹寫信,讓他馬上迴朝。
隔日,宮內傳來消息。
厲景行去世之前留下了聖旨,禦林衛嚴明和魏妃傳召文武百官進宮接旨。
眾人跪在大殿之上,大殿中央擺著厲景行的棺木。
嚴明捧著那捲明黃色的聖旨站在朝堂之上,幾乎所有人都以為聖旨上會寫讓徹王繼承皇位的時候。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有四皇子厲澤安,聰慧機敏,得天庇佑,朕駕崩後,由四皇子厲澤安繼位,命魏妃監國。邊境戰事紛擾,生靈塗炭,今上天降罪於朕,特令二皇子厲君徹率領三軍歸朝,重修兩國之好。」
所有人不可置信地抬起頭看向嚴明。
聖旨宣讀完,輔政大臣蘇卿禮第一個站起來反駁:「不可能,皇上怎麽可能會讓一個一歲嬰兒繼承皇位,更別說班師迴朝,重修舊好,這聖旨是假的。」
文武百官全都在搖頭,質疑這封聖旨的真實性。
嚴明高聲喊道:「聖旨乃是由皇上多日前口述,魏妃代筆寫下,朝陽殿內多名宮女太監皆在場可以作證,皇上寵溺幼子,這才傳位於四皇子,諸位大人若是不信,可以去問那些朝陽殿的宮人或者皇上的貼身內侍。」
蘇卿禮拿過聖旨看了一眼,不滿地說道:「如此重要的東西皇上怎會不親筆,況且皇上昨日傳召我等進宮,一定是為了傳位之事。老臣進宮受封輔助大臣時,還曾問過皇上,屬意誰繼位,當時皇上分明說的是徹王。」
不少大臣附和著點頭,比起繈褓裏的四皇子,還是徹王最合適。
後妃把控朝政,簡直荒唐。
魏妃穿著一身素衣,頭戴白花走了進來,「皇上龍體抱恙多日,本宮伺候在床前時,皇上多次提到,徹王殺氣太重,不堪繼帝位,無奈之下這才留下聖旨讓四皇子繼承皇位,本宮監國。」
嚴明肅聲道:「蘇大人口口聲聲說皇上屬意徹王繼位,無非是你曾經是徹王的老師,聖旨在此,朝陽殿內又有多名人證,不遵旨意者,便是違抗聖旨,犯上作亂之徒,論罪當誅九族。」
眾人還想說什麽,殿外闖進來一批禦林軍將大殿內的文武百官團團包圍,肅殺之氣撲麵而來。
所有人驚恐地瞪大眼,這是多說一句就是要死嗎?
蘇卿禮抬首望著站在高位上的魏妃和嚴明,他微眯雙眼,滿是皺紋的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
魏妃把控後宮,嚴明掌控五萬禦林軍,都城現在沒有任何其他軍力,這是赤裸裸的謀朝篡位。
一個出身卑賤的後妃居然敢聯合朝廷重臣做出這樣的事情,他們這是被算計了,徹王早該迴朝才是。
第164章 溫明庭的算計
蘇卿禮還想衝上去說什麽,卻被穆丞相一把拉住。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現在衝上去和他們唱反調,很可能就是一個死,一切等徹王迴來再算帳,朝中之事還需他們周旋。
工部尚書自從厲景行生病開始心裏就一直非常緊張急迫,原因就是陵寢還沒封頂,皇上就要死了。
於是他隻好匆忙找遊誌誠討了三萬塊銀子,最後倉促封了頂,但也就是個毛坯。
萬萬沒想到,皇上還沒下葬,魏妃竟然帶著四皇子出來奪位,這下子估計沒人會追究他的責任了。
為了更好的把控朝局,魏妃甚至將朝中二品大員家的女眷全部特邀進了後宮居住。
徹王府更是被禦林軍盯得跟鐵桶一般。
滿秋從徹王府大門走出,眼神暗暗地掃向對麵街市,好幾個偽裝的攤販守在那裏,他們在監視徹王府的一舉一動。
馬車陸續停在都城幾十家商鋪的門口,直到晚上她才迴府。
當天下午和第二天上午,很多從外地來都城的商販採購完貨物後離開。
出城後,多批人馬分別往臨月國、南城和越北城奔襲,他們要盡快將朝中發生的事情告訴厲君徹和溫瑾禾。
同時,除了各個鋪子留下必要的人手開張運行之外,所有作坊停工放假,各迴各家。
現在是戰時,庫房裏的存貨可以撐上半年時間。
假若徹王收到聖旨後不班師迴朝,魏妃和嚴明一定會對徹王府下手。
更嚴重的是,徹王轉過頭來攻打都城,那城內所有和徹王府有關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
為今之計,就是全部撤離,就連溫瑾禾留給厲君徹的糧食都被滿秋以最快的速度賣掉,反正王爺要不了多久就能打迴來,用不了這麽多糧食了。
都城帝師府。
蘇卿禮背著手站在書房內坐立不安、
信,昨日自已已經派人送了出去,可信上沒說魏妃和嚴明勾結一事。
假設徹王單槍匹馬的迴來奔喪豈不是會落入險境。
穆丞相望著自已頭髮花白的老師,「老師,此事根本不用擔心,嚴明隻有五萬禦林軍,而徹王有二十萬,鎮國大將軍手上也有將近二十萬,一旦兩隊人馬打迴來,皇宮根本就不是對手。」
這道聖旨別說朝臣,現在就連都城百姓都在議論紛紛,他們覺得先皇八成是病的太嚴重,導致神誌不清,才會留下這麽一道荒唐的聖旨。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