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我穿越999次,逼瘋了瘋批暴君 作者:墨墨是墨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
【注1:據《史記·河渠書》記載:凡受鄭國渠水灌溉的土地,每畝可收一鍾。一鍾是六石四鬥,折今畝產三石八鬥四升。到了漢朝時畝產3石粟,是漢代文獻公認;考慮到複種的因素,畝產 3.33石的產量也是有的;咱們這裏就取3石!】
【注2: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約合92.5宋斤。沈括夢溪筆談卷三有記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為法,乃漢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即如今的59·2公斤。】
第122章 朕準許了
德福也跟著瞪大了眼,畝產15石,這是什麽概念,簡直無法想像。
我的天爺!
這世間真有這樣的糧食種子嗎?!
德福之所以當進宮當太監,就是因為家裏窮,窮得揭不開鍋。
縱然家中有三畝薄田,但家中有十幾口人張嘴吃飯,若是風調雨順,倒也能吃個半飽。一旦遇到光景不好的年,那是飢一餐,又飢一餐。
那時天爺發怒,連續三年光景不好,村裏不斷有老人、孩子餓死,也就是在那一年,父母為了一口糧食,將他送入宮裏,也是為了保住他的命。
在宮裏怎麽也餓不死。
若是那個時候就有這樣的種子,那他也就不會進宮,或許早已娶妻,自己祖父、祖母也不會餓死,村裏的叔伯也不會餓死。
那一年餓死多少人,他已數不清。他隻記得每家每戶都有人死,甚至有人餓到吃土,將自己活活給撐死。
說一句屍橫遍野,也不為過。
想到此,德福的眼眶微微泛紅,抹了抹眼角的溢出的一滴淚。
陸淵起身,神情鄭重,「你說的可是真的?」
「真的。」唐晚鄭重的點頭。
說到正事上,唐晚從來不開玩笑。
什麽時候可以開玩笑,可以嬉鬧,但什麽時候得認真,這一點她分得很清楚。
其實,她說15石隻是保守估計。
畢竟,現在所處的環境,加上每個地區的氣候不一,產量是會有所浮動。
袁爺爺的雜交水稻的每畝的產量大概是在1000斤——3000斤左右,是沒有百分百的固定值,隻是在這個區間,但百分百是比現在天啟國百姓現在的種子更優。
現在國人能吃飽肚子,能如此巴適的生活,袁爺爺功不可沒。
民以食為天,這可不是說說的。
某幾個國被人忽悠瘸,那麽好的環境,全部種植經濟作物,不種糧食,糧食全依賴出進口,最後被某些國家資本大鱷,突然哄抬糧價,來迴繞一圈,直接將人耍得團團轉。他們經濟作物賺來的錢,全部用來進口糧食,最後什麽都得不到,倒是讓別人賺個盆滿缽滿。
無糧,社會會動盪!
陸淵看向她的眼神炙熱,「若是真的,朕準許了。」
見她同意了,唐晚再次問道:「陛下,西南的百姓如何了?」
「已經妥善安置,你無需擔心。」
唐晚想了想,抽個時間得過去瞧瞧,想著想著,人迷迷瞪瞪的入睡。
聽著勻稱的唿吸聲,陸淵側頭看著已然入睡的人,無半點睡意,腦海裏一直迴想著高產的糧食,關於唐晚的事,一一從腦海裏的掠過。
她的出現,謎一樣。
她帶來的東西,同樣的新奇。
現在連高產的糧種,亦是輕而易舉的就能帶來。
陸淵起身。
德福趕忙起來,湊上前,「陛下。」
「噓。」陸淵做了一個禁聲的手勢,隨意的套上了外袍,出了寢宮。
德福跟隨在他的身後,清楚知道聖上今夜為何無法入眠,就連他亦是如此。
隻有身處在這個時代,才能明白他們的感受,局外人隻是一個看客,是無法理解,那高產糧種代表著什麽,更無法理解他們的心情。
經歷過黑暗,經歷過極致飢餓的人,才會更珍惜,視為國瑞也不為過。
禦書房內,陸淵從書架上拿下錦盒,打開木盒子,裏麵疊放著厚厚一疊,全部都是唐晚當初留下的留言紙條。他一頁頁的翻過去,即便知曉上麵的內容,但再看後,依舊覺得新鮮。
德福安靜的站在一旁,不言不語,靜靜的待著,偶爾視線撇過一眼,驚奇的發現陛下的唇角上揚,冷凝的眉宇間多一絲柔和與笑意。
遙想當初陛下看這些紙條時,心情可不怎麽美麗。
果然,人是會變的。
陛下變了,他也變了。
陸淵翻到末端的紙條,看著上麵的內容,視線落在那四個字身上——【天神下凡】。
「天神下凡。」陸淵口中喃喃著這四個字。
他不信鬼神。
可她的出現一次次顛覆他的認知。
德福聽到了那一聲低不可聞的四個字,眼神裏多了幾分異樣的光。
「你信嗎?」陸淵沒頭沒腦的開口。
德福知道這是與自己說,不敢怠慢,「老奴雖不知道唐小娘子是神仙,還是鬼魅,又或者是其他,但老奴知曉,她的到來,能讓本朝走向不一樣的光景。她能出現在陛下身邊,或許是上天註定,來輔佐陛下。」
這一番話,讓陸淵忍不住看他一眼,德福微低著頭,態度始終恭順,似無半分情麵,而是在陳述事實。
他看了一眼,收迴視線,「或許吧!」
將所有的紙條重新放迴錦盒,輕輕蓋上,「收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注1:據《史記·河渠書》記載:凡受鄭國渠水灌溉的土地,每畝可收一鍾。一鍾是六石四鬥,折今畝產三石八鬥四升。到了漢朝時畝產3石粟,是漢代文獻公認;考慮到複種的因素,畝產 3.33石的產量也是有的;咱們這裏就取3石!】
【注2: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約合92.5宋斤。沈括夢溪筆談卷三有記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為法,乃漢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即如今的59·2公斤。】
第122章 朕準許了
德福也跟著瞪大了眼,畝產15石,這是什麽概念,簡直無法想像。
我的天爺!
這世間真有這樣的糧食種子嗎?!
德福之所以當進宮當太監,就是因為家裏窮,窮得揭不開鍋。
縱然家中有三畝薄田,但家中有十幾口人張嘴吃飯,若是風調雨順,倒也能吃個半飽。一旦遇到光景不好的年,那是飢一餐,又飢一餐。
那時天爺發怒,連續三年光景不好,村裏不斷有老人、孩子餓死,也就是在那一年,父母為了一口糧食,將他送入宮裏,也是為了保住他的命。
在宮裏怎麽也餓不死。
若是那個時候就有這樣的種子,那他也就不會進宮,或許早已娶妻,自己祖父、祖母也不會餓死,村裏的叔伯也不會餓死。
那一年餓死多少人,他已數不清。他隻記得每家每戶都有人死,甚至有人餓到吃土,將自己活活給撐死。
說一句屍橫遍野,也不為過。
想到此,德福的眼眶微微泛紅,抹了抹眼角的溢出的一滴淚。
陸淵起身,神情鄭重,「你說的可是真的?」
「真的。」唐晚鄭重的點頭。
說到正事上,唐晚從來不開玩笑。
什麽時候可以開玩笑,可以嬉鬧,但什麽時候得認真,這一點她分得很清楚。
其實,她說15石隻是保守估計。
畢竟,現在所處的環境,加上每個地區的氣候不一,產量是會有所浮動。
袁爺爺的雜交水稻的每畝的產量大概是在1000斤——3000斤左右,是沒有百分百的固定值,隻是在這個區間,但百分百是比現在天啟國百姓現在的種子更優。
現在國人能吃飽肚子,能如此巴適的生活,袁爺爺功不可沒。
民以食為天,這可不是說說的。
某幾個國被人忽悠瘸,那麽好的環境,全部種植經濟作物,不種糧食,糧食全依賴出進口,最後被某些國家資本大鱷,突然哄抬糧價,來迴繞一圈,直接將人耍得團團轉。他們經濟作物賺來的錢,全部用來進口糧食,最後什麽都得不到,倒是讓別人賺個盆滿缽滿。
無糧,社會會動盪!
陸淵看向她的眼神炙熱,「若是真的,朕準許了。」
見她同意了,唐晚再次問道:「陛下,西南的百姓如何了?」
「已經妥善安置,你無需擔心。」
唐晚想了想,抽個時間得過去瞧瞧,想著想著,人迷迷瞪瞪的入睡。
聽著勻稱的唿吸聲,陸淵側頭看著已然入睡的人,無半點睡意,腦海裏一直迴想著高產的糧食,關於唐晚的事,一一從腦海裏的掠過。
她的出現,謎一樣。
她帶來的東西,同樣的新奇。
現在連高產的糧種,亦是輕而易舉的就能帶來。
陸淵起身。
德福趕忙起來,湊上前,「陛下。」
「噓。」陸淵做了一個禁聲的手勢,隨意的套上了外袍,出了寢宮。
德福跟隨在他的身後,清楚知道聖上今夜為何無法入眠,就連他亦是如此。
隻有身處在這個時代,才能明白他們的感受,局外人隻是一個看客,是無法理解,那高產糧種代表著什麽,更無法理解他們的心情。
經歷過黑暗,經歷過極致飢餓的人,才會更珍惜,視為國瑞也不為過。
禦書房內,陸淵從書架上拿下錦盒,打開木盒子,裏麵疊放著厚厚一疊,全部都是唐晚當初留下的留言紙條。他一頁頁的翻過去,即便知曉上麵的內容,但再看後,依舊覺得新鮮。
德福安靜的站在一旁,不言不語,靜靜的待著,偶爾視線撇過一眼,驚奇的發現陛下的唇角上揚,冷凝的眉宇間多一絲柔和與笑意。
遙想當初陛下看這些紙條時,心情可不怎麽美麗。
果然,人是會變的。
陛下變了,他也變了。
陸淵翻到末端的紙條,看著上麵的內容,視線落在那四個字身上——【天神下凡】。
「天神下凡。」陸淵口中喃喃著這四個字。
他不信鬼神。
可她的出現一次次顛覆他的認知。
德福聽到了那一聲低不可聞的四個字,眼神裏多了幾分異樣的光。
「你信嗎?」陸淵沒頭沒腦的開口。
德福知道這是與自己說,不敢怠慢,「老奴雖不知道唐小娘子是神仙,還是鬼魅,又或者是其他,但老奴知曉,她的到來,能讓本朝走向不一樣的光景。她能出現在陛下身邊,或許是上天註定,來輔佐陛下。」
這一番話,讓陸淵忍不住看他一眼,德福微低著頭,態度始終恭順,似無半分情麵,而是在陳述事實。
他看了一眼,收迴視線,「或許吧!」
將所有的紙條重新放迴錦盒,輕輕蓋上,「收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