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榮道:「我們?占了聊城和茬平,這次章邯軍至東阿,險些不敵,全仗項氏與沛公?相救。如今項梁有召,又怎能不去。」


    「這一去,我三人就成了楚國之臣,要聽項氏之命,叫我如何甘心。」


    田橫到這時才嘆了口氣,露出沮喪之色:「兄長,在齊國兵敗,僅占兩城容身,我們?已無與群雄爭勝之力了。」


    田儋咬了咬牙,但也知道田橫所言才是正理。


    「好吧,那就……」


    話未說?完,手下來?報,有人自稱範陽蒯徹,求見狄公?——田儋隻得兩縣之地,自有自知之明,不曾稱王,隻以家鄉狄縣之名自立為狄公?。


    他忍不住自嘲地一笑:「這般境地,難不成還有人來?投?你?們?看?這會是哪家的說?客?」


    田橫想了想,「範陽人,難道是趙國來?的?」


    田儋焦躁不安也是有原因?的。他們?所處之地,若是齊國想打,韓信過來?就能收拾了。秦軍若勝,章邯多?待幾天也能收復。項氏若勝,同樣不會放過這樣順手的一塊地盤。


    不曾真正做過王,心態自有不同。田橫在原本的歷史上不甘歸降自盡而?亡,田榮敗師迴軍見齊國擁他人為王也是極為憤怒,但此?時他們?沒這麽高的心氣,雖然也不情願,但討論起歸向哪一方,倒還是心平氣和。


    田儋也覺得或許是趙國想招降他們?,於是令蒯徹進見。


    這事關三人將來?出路,不由都鄭重對待,凝神看?向門?口。蒯徹一邁入堂內,低頭見禮時眼風微掃,將這一切看?在眼裏,心裏已有了判斷。


    蒯徹落座後,三人交換了一個眼色,便由田榮先開口,客氣詢問:「先生從範陽來??」


    「正是。」蒯徹輕輕撚著鬍鬚,說?出了一個令田儋愕然的迴答,「卻非為趙國而?來?。」


    「那先生是……」總不會是來?投奔我們?的吧。


    「尚未遇明主,我乃為狄公?與將軍身家性?命而?來?,也為自己投明主而?來?。」


    嗬,在上座靜聽的田儋身子微仰,他可沒自大到以為明主是自己,心說?這位蒯先生還挺實在,這是要拿我們?作進身之階啊。這是蒯徹的事跡沒傳到聊城,若是他知道蒯徹說?範陽令歸降趙國的事跡便明白了,這位蒯先生就是這個風格。投奔?投奔之前,先讓你?見見我的能耐。


    畢竟他此?時名聲不顯,而?蒯徹心中的投效對象,卻已是一方之主了。


    對這份誠實,田儋生不出憤怒,反而?覺得可靠了幾分,傾身問道:「先生欲投何方?」又是打算勸我們?投向何方?


    「齊國。」


    嘩啦一聲,是田橫推翻了桌案,怒而?立起,田榮也沉下了臉。田儋作為長兄還算沉得住氣,隻按住麵前的桌案,懷著怒氣看?向蒯徹。


    齊國,他們?的故國,也是他們?唯一不考慮投奔屈身人下的勢力。他們?身為田氏卻被生生趕出齊國,這怎麽能忍,怎麽還能去屈身為臣?


    蒯徹卻絲毫不慌,坦然與田儋對視。田儋壓下怒火,冷淡地道:「先生還是去別處一展辯才罷了,我兄弟三人成全不了先生的功勞。」


    蒯徹便問:「既不投齊,敢問狄公?,欲投何方?」


    田儋一時語塞,這不是兄弟三人之前就在討論,還沒結果嗎?但此?時問到頭上,他便道:「欲投趙。」


    蒯徹笑了:「秦軍正與義軍苦戰於魏,趙得苟安,看?似太平。然我見趙王安坐邯鄲,於軍無進取之心,於政毫無建樹。且名為趙王,政事軍事盡掌於張耳陳餘之手,將來?如何尚不可知。我從趙國而?來?,正是見趙王非明主。秦楚若決出勝負,其勝者必將攻趙,而?趙國幾無還手之力。我急欲離此?險地,明知狄公?震怒仍冒險勸狄公?歸齊,狄公?卻要自蹈於火中去嗎?」


    田儋沉吟不語,田榮見他眼色,輕咳一聲接著道:「不投齊,也可投楚。」


    「楚國之事,決於大將軍項梁。楚國之兵,亦是項氏私軍。其他如沛公?、英布諸人,皆為項氏統屬。狄公?與旁人不同,乃田氏王族,此?去投奔,自忖可還能領軍否?」


    田橫冷笑:「去了齊國,豈不是更不能領軍。」


    「非也。齊國田氏眾多?,韓氏豈能盡數棄之不用。非但不能,更要將狄公?尊而?重之,以收田氏之心。」


    蒯徹說?到這裏,拱了拱手:「狄公?,我來?說?公?歸齊,非一時興起。來?此?之前,我由趙入燕,再?由燕之齊,更是到東海郡遊歷了一番,狄公?可知我見到了什麽?」


    「哦,先生見到何物?」


    「在齊地恰逢麥收,我行於鄉間,偶見一田中麥穗沉沉,大為驚異,特地晚了幾日,待麥收後去詢問,原來?這家有子弟在軍中為卒,得了韓氏所賜麥種,種出來?的麥有十餘石之多?。」


    「什麽!」


    其時處處戰亂,一地麥收的消息並不作為軍情傳遞,外地竟都不知道這個消息。田儋兄弟三人竟是異口同聲,幾欲不信,但想到韓川早年在秦國為吏時的種種奇蹟,又一起沉默下來?。


    蒯徹還在繼續:「這還是中田所收,我又問了幾戶,上田所收更有十四?五石之多?,就是薄田也與過去中田產量持平。據說?齊燕兩地新附,去歲發放麥種時人心有疑,隻部分士卒換了麥種迴家。今年卻不必說?了,必是家家願種。我行至東海郡,果然東海百姓全數用了新種,豐收之日,便是我一外人也見而?心喜。」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秦末種田分封全球[基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林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林煙並收藏在秦末種田分封全球[基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