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午時,周至已率眾軍到達西關洛陽州。城門恭候太子多時的梁相曹田與內史韓玉見狀周相率軍而來,兩人皆掩臉而涕,“下官恭迎太子、周相,城中已被寢宮與薄宴,雖是簡單些,望太子光臨。”
慧王被曹田與韓玉這倆人的高唿所驚醒,加之喝了些熱酒,此時已毫無睡意。他撩窗帳而望,“這就是西關洛陽州了。”頓有幾分高興。他立刻跳下馬車,上前扶起韓曹兩位大將,“我在太傅府時,吳征大人略有提及兩位有謀之士,今日見之,如不其然。”
韓玉跪著移到慧王麵前,泣道:“太子小小年齡慧識老臣,臣理當為太子萬死不惜。”
“哪裏哪裏。”太子伸出小手扶起韓玉、曹田兩位大將。
“兩位大將快快講講你們近日緝犯的計劃何如?”慧王淡言道。
兩位大臣不知如何迴答,皆側目望著周至和慧王道:“周相、太子快快迴賬,我們老兄倆給太子匯報匯報。”
“哈哈哈”慧王笑著說:“迴帳。”
一路上,慧王見兩位大臣忠心可鑒,便打開了話匣。
“既然父皇要本宮督辦此案,曹田大人、韓玉迴帳後就該對本宮一一奏來,兩位老臣是大吳功臣,兩位大人也不要以為本宮是一個孩子,就輕看了本宮?”
“哪裏哪裏,老臣不敢,慧王少年之勇,乃老夫之敬。”韓玉拱手道。
李緯插話道:“慧王,此次擒兇,不比在戰場上,是非容易分辨。雖有人舉報,可畢竟沒有憑據,我們如果貿然進入梁王府,於法於理都不通。”
霍武一臉正經:“既然是奉了父皇的旨意,皇叔亦當全力協助,本宮明日就進城說服皇叔;明日他如若態度強硬,不協助本宮,本宮迴長郡安陵,我就啟奏父皇皇叔欺君之命不遵。”
景凡連忙勸道:“殿下萬萬不可。”
“這是何意”慧王臉色立即陰下來道。
“殿下身係大吳國脈,霍氏王朝之頂柱,豈可勞動龍體,這些事情交給臣等去辦即可。”
“說來說去,景凡大人還是拿本宮當小孩看了。本宮連梁王府都不敢進,將來還如何討伐外虜呢?本宮連梁王這種亂臣賊子都不敢清理,將來如何座天下呢?”霍武的孩子氣一來,就分外倔強。
曹田拈須沉吟了良久才道:“最好是設法讓梁王主動地交出梁廣、公策二賊。”
周至不解道:“曹大人此言差矣,行刺朝廷命官是何等嚴重的罪行,梁王不可能不知道此事的輕重,怎麽會引火燒身呢?”
聽周相這麽一說,韓玉眼前一亮,拱手稟告道:“周相的話讓下官想起一個人來。”
霍武立即站起道:“誰?誰?誰?”
“多日來,梁副公史玉暗地一起輔助我與曹田一起追捕逃犯,深感此公為人忠厚,處事穩健,又精通申、韓之術,集文韜武略於一身,雖與梁王霍勇私交甚篤,卻對梁廣、公策二賊的作為很是憤慨。”
“史玉?本宮倒是聽說過這個人。”
“史玉還向臣介紹了一個人。”
霍武忙不迭地問道:“什麽人?”
周至心想,殿下怎麽對什麽人都感興趣呢?於是隨口道:“韓大人說的可是司馬相如?”
“不錯,周相也猜到司馬相如?”韓玉話音剛落,慧王又在一旁插話了,“可是那位長於辭賦的司馬相如?”
韓玉不想慧王也知道司馬相如此人,臉色一驚,驚訝地問道:“殿下也知道此人?”
慧王高興地跳起來,眉飛色舞:“我曾記得我四歲時,有一天,司馬相如正麵見我父皇,因我年幼我便蹦到司馬相如麵前拔他胡須,父皇當時憤怒及至,他高唿道‘慧兒,你可知你拔的是誰的胡須,司馬相如可是你太傅的老師,那便也是你的太師。’當時嚇得我尿了一褲子。”
“但至於後來我就記不得清楚了。”慧王撓撓頭補充道。
“什麽,我們的大吳太子霍武也會嚇得尿褲子?”李緯笑道。頓時,眾位大臣都哈哈大笑起來。
霍武聽得李緯大人的話,氣得憋紅了小臉,低聲道:“小李子,別張狂,如若有天,讓我抓得你汙點,本宮定要你死無什麽地來著。”
周至見狀,嚴肅道:“李緯大人以後說話須謹慎些才行,像剛才那等話,還是少說,如若此等話太多,日後太子當了皇上,那你便……”
李緯大人拱手道:“周相,不至於吧!”話音剛落,他湊過去摸著慧王的頭,補充道:“侄兒,有一天,舅舅犯上,你可殺舅舅?”
霍武仰頭望著李緯,雨環顧其他大臣,淡言道:“會。”
李緯聽後,全身打著冷顫,立即跪下道:“什麽,你會殺舅舅?”
霍武一聽,嘻嘻笑道:“怎會。但如若舅舅犯上作亂,對大吳朝廷不忠,且亂結私黨,對抗朝廷等此類事發生的話,本宮決不輕饒。”
“好一個太子,好一個大吳的儲君。”曹田執劍高唿道。
霍武搖搖小說,道:“那以後當皇上還挺累的。”
“好了,眾位大臣,慧王是當今天子,小小年齡便知替父分憂,難得啊!”周至說道。
話音未落,眾臣紛紛跪下,“吾太子千歲千歲千千歲。”
霍武見狀,跑過去一個個扶起大臣,簡言道:“周至老師說到什麽地方了?”
此時,周至倍感榮幸,他心想:“老父征戰沙場多年,大吳其他皇室子弟皆紈絝子弟,而霍武小小年歲,竟請奏出征,還有剛才一席話,令老父生年還能見到慧王這樣的忠勇之帝,老父不枉此生。”
周至瞧了一眼周建,眼光突然一緊,心裏感慨道:“建兒,望你以後常伴慧王左右,不說你能光宗耀祖,最起碼可保你……”
“周老師,周太傅,周老師”慧王已在周至耳畔低咕許久。
他突地迴神,“慧王,什麽事?”
“沒什麽事,剛才您頓悟之時,韓玉大人建言派史玉與司馬相如說服梁王交出梁廣、公策,老師覺得如何?”
周至瞥了一眼韓玉,拍著雙手道:“韓大人,此策確為良策,這樣很好,不戰而屈人之兵,乃伐上策!”
此時,李緯、景凡和周建異口同聲道:“大人,小官還是擔心史玉與司馬相如是否心甘情願去當說客。”
霍武站起來,用稚嫩的小手拍桌道:“這有何難,明日傳來史玉與司馬相如即可。”
曹田起奏道:“殿下有所不知,史玉身為梁副公,當初七國戰馬壓臨西關洛陽州城下,是他頂住了棄城的主張,全力抗衡,才為梁王贏得平叛頭等大功。現在要他……”
韓玉接過曹田的話道:“曹大人的話在下明白,曹大人之所怕,也是我所怕的,但就在剛才,老夫想到了一個‘理’便覺史玉定會出山,扶匡太子,”
韓玉話音未落,周至眉頭一緊,忙問道:“是何理?”
韓玉拱手道:“周相,臣以為,無論是梁王還是其他諸候王,都是先帝之後,即皇上的兄弟兼臣子。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景凡接過韓玉的話:“忠於朝廷是大忠,忠於梁王是小忠,這個道理對史玉和司馬來說,是不難權衡的。”
“景大人、韓大人所言極是!”慧王濃黑的眉毛悠悠抖動,大聲宣布,“明天一早本宮就派人傳話給梁王,說慧王到了!!!”
眾大臣先是一愣,而周至合掌而擊,連稱妙計:“這是‘小皇上’對梁王的一個考驗,若是他未做有負朝廷的事情,一定會親自輦馬車而來,迎接太子i若他心懷叵測,臣這裏有五千精兵,他一定不敢貿然出城,隻會派使者前來表示慰勞之意。”
“眼下最有可能來的人就是史梁副公了。”
周至點了點頭,不過他還是擔心史梁副公難以割舍與霍勇的私情,問道:“萬一史公他不……”
後麵的話還未說出口,就被慧王截住了:“周老師不必多慮,他隻要進了這座營帳,就在朝廷的掌握中了。他要同意一切都好說,他要敢抗拒那就一並拿了迴京複旨。”
眾大臣都被慧王的果斷所折服,周至心想,自小看大,現在慧王都如此剛毅,將來當了皇上,殺起人來一定不會眨眼的。
曹田首次見到慧王,便也竟被他“個性”的話語所折服,他扯著將軍獨有的嗓聲,高唿道:“
忠誠在方寸,
勇過霍家將。
無杯不共持,
雙鴻戢羽儀。
定非籠中鳥,
當目訝珠銷。
為愛延年術,
王城訪道初。”
……
梁王府坐落在西關洛陽州城的中央軸線上,這一片龐大的建築對於洛陽州的老百姓來說,是一個神秘的地方。盡管他們知道這裏居住著當朝至貴的霍勇,但卻從未見過這位王爺的身影,而隻能透過複道的喧嘩去想象那車駕的豪華,儀仗的威嚴和皇象的氣派。因此,大雪中來來往往的人們還未知在這片貌似平靜的梁王府中,正經曆著一場腥風血雨。
而此刻,霍勇望著窗外紛紛揚揚的大雪,也有些煩躁不安道:“你們兩個是人不?大殿中這麽冷,還不快點多加點煤。”
他的心緊張起來,望著大雪,心中一片莫名的冷湧上心頭,“皇上居然把京都的血案都追溯到西關洛陽州來了,莫料洛陽州有一場惡戰。”
“報,梁王”一個衛士急忙跑進大殿,“亂什麽”梁王斥責道。“梁王,此刻城外不知什麽人率萬兵逼臨城下,大王怎麽辦?”衛士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
“什麽,這次看來,皇上真是動真格的麽?”霍勇氣得怒斥道。“梁王,快快出兵吧!不然百姓可遭罪了!”衛士立即跪下道。
“快去喚史玉來殿”霍勇吩咐道。
“諾”
……
“報,城門衛士來報,城下大將自報周至。”
“報,大王,梁副公史玉不知所向。”
“好啊!霍剛看來你這次真要來真的。”頓時,霍勇對朝廷積攢了多年的怨氣,此刻全然爆發了。
“報,梁王,梁廣、公策大將到。”
“快快,宣他們進殿。”
此刻的梁王心裏明白,如果兵臨城下的周至強行進府搜查,在府中藏匿的梁廣、公策必被抓,所以,這種藏匿不可能持久。
“梁公,梁廣和公策拜見梁王。”
“來來來”梁王喘著粗氣道,“周至大軍虎視眈眈,你們說這該如何是好?”
“嘖嘖嘖,周至老兒敢在我們西關洛陽州城張狂。”公策撚著胡須道。
梁王瞥了一眼梁廣,淡言道:“梁廣大將怎麽看?”
梁廣大笑道:“請殿下放心,在西關洛陽州地麵,周至未必熟悉地形,打起仗來誰勝誰負,也未可知。”
“將軍此言差矣!”公策截住梁廣的話頭,沉思道:“殿下,臣曾讀過周至所撰寫的《兵部上書》此書總結了他血戰沙場數十載的作戰策略等,臣以為……如果我軍一旦與周至交戰,我軍險啊!”
“什麽?照公策大人所言,我等就隻能束手就擒了?”梁廣不以為然地反詰道:“大人總是這麽小心翼翼,難道大人怕死,還是大人怕得罪朝廷?”
對梁廣的指責與不解,公策並不理會,“大人,小人非君子,但也並非小人,小人為西關洛陽州城的百姓安危所想,非本人怕死。大敵當前,我們需要的是團結。”
“對對,公策大人所言即是。”梁王拍手稱好道。
“梁王,難道我們為魚肉,任周至宰割?”梁廣舞劍道。
公策放開指尖的胡須,看了一眼梁王道:“大王,如今依臣看,隻能智勝取天下。”他自信的目光停留在窗外的雪幕上,笑道:“大雪,大道其行,天助我也。”
梁王轉過身,瞧瞧公策問道:“何謂天助我也?本王現在大腦一片發熱,還請大人直言便是,無須打啞謎?”
“依臣之見,我們必須在慧王身上下些套?”公策眉頭一皺,沉思道。
“什麽,一個小孩子,你是在挑戰本王的底線嗎?”
……
“這又如何?”
“依臣看,太子年幼無知,凡事都是周至、景凡、李緯等大臣的主意。”
“大人能不能簡單點?”
“王上是皇叔,總不該讓慧王住在冰冷的軍營吧?”
“大人的意思是……”
“梁王可以皇叔的名義,邀請太子住到西關洛陽州城中來。”公策眼中閃過一絲複雜之色道。他立即站起來,環視一下周圍,“隻要慧王住進城中,一切就都在′在王上掌握之中了。進,可以以慧王為人質,逼迫太後和皇上立王上為儲君;退,也可以讓皇上暫時退兵!”
“這行嗎?萬一,萬一……”梁王狐疑道。
“梁王!此乃可遇不可求之良機。臣料定周至為太子安危計,斷不敢攻打西關洛陽州。若是因動刀兵而危及太子,王上不是又可以上演一出新的清君側了麽?那時候……”
“哈哈哈,那時候,本王定能挾太子令皇上讓位於我,公策你不愧是我西關洛陽州城第一智將,可嘉。”
“但是,派誰去好呢?誰又能取得周至老賊的信任呢?”
公策一陣沉思後拱手道:“臣以為有一人可擔此大任?”
“誰”梁王緊逼到公策麵前。
“臣以為梁副公?”
“誰,你是說史玉。”
“王上聖明!臣聽說梁副公史玉頗得長公主信任,皇上也賜過他黃金千斤,珠寶數計。”
梁王歎了口氣道:“大勢已去,看來也隻有他了。”
第二天,李緯奉慧王的指令進城後不久,就帶著史玉國迴到了漢軍大營,他先是拜見了周至,然後又在他們的引導下前往霍武的寢宮。
軍營裏喊殺連天,將士們正冒著嚴寒操練軍陣。隻見點將台上,周建、景凡穩座,二位司馬揮著手中的彩旗,士兵們按照彩旗的指令,時而集結,時而分散,時而一字長蛇,時而巨龍入海,演繹著各種陣法。而在軍營的另一角,一隊士兵在司馬的帶領下,操縱著騎射。一匹匹戰馬嘶鳴著從校場馳過,帶起陣陣雪塵。
史玉不由自由地停住了腳步,看了好一會兒,才收迴目光,歎道:“周老夫帶出的兵,出其不易,攻其不備啊!”他從心底歎服周至的帶兵能力,難怪七國之戰中,敵軍節節敗退啊!在這樣的精兵良將前,公策、梁廣挑唆梁王與朝廷分庭抗禮,是多麽的不自量力!史玉正想得出神,周至卻在一旁催促道:“史玉大人,這邊請走。”
史玉迴過神來,不好意思地笑道:“周相真是治軍有方啊!”
“史玉,不,梁副公過獎了。老夫隻不過是沙場秋點兵數載,哪有什麽治軍之道啊!”
“朝廷有周相主兵,乃大吳之幸,社稷之福啊!”
周至搖了搖歎道:“臣老矣!老夫期待有年輕的將軍主兵,輔佐皇上,強國安邦。聽說史玉公不但精通兵法,且付儒術之術也頗得深學,梁副公前途不可限量啊!”
“下官才疏學淺,隻求效命朝廷,但朝廷之上之事,還望周相指點才是。”
兩人相攜,對視而笑。
慧王的寢宮在大營中央,說是寢宮,其實也就隻比軍中的其他營帳更大一些。下了一夜大雪,太子寢宮的三裏外的軍營河已經結了厚厚的一層冰,寢宮在大雪襯托下,更增添了冰冷的威嚴。那些持戈守衛的羽林衛士兵,每隔三五步就是一崗,從路口一直排到寢宮前,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他們聽見有踩踏積雪的聲音,立即警覺起來,喝道:“太子慧王所駐紮之地,誰人敢亂動?”
周至揮了揮手,對士兵們道:“你等不必驚慌,這是梁王大使梁副公史玉。”
士兵收迴兵器,拱手躬身道:“周相請,梁副公史玉請!”
慧王早已起床,正在練劍。一把短釗在他的手中舞得密不透風,一會兒鳳凰展翅,一會兒犀牛望月,李緯在一旁不時指出其中的破綻。看樣子,他已舞劍多時,小臉紅撲撲的。
看見周至來了,李緯趕忙上前行禮,“噢,這位莫非就是梁副公史玉謀士!”
“不敢當,不敢當!”史玉拱手謙讓道。
慧王寶劍迴鞘,周至就不失時機地把史玉介紹給他。史玉正要行朝拜之禮,卻被慧王一把攔住:“大人快快請起!大人乃西關洛陽州第一謀士,這是軍營,不是長郡安陵。”
史玉便不知所措,局促地說道:“殿下,這……”
“太皇早就立下規矩,軍中可以不行朝拜之禮,不信你可以問周相。”
周至又是一驚,歎道:“老父都不記得,殿下果然是博聞強記啊!”
慧王一邊進帳,一邊說道:“這些都是吳太尉告訴本宮的,可本宮認為這有道理。三軍將士,每日不是操練就是打仗,讓這些繁文縟節捆住手腳,還有多少時間練兵習武呢?周相、景凡、李緯、史玉,您說是不是?”
李緯點了點頭道:“太子所言正是。”
但是,史玉進帳後,還是行了該有的禮數,並稟奏道:“梁王聞聽太子駕到,甚感不安,並大罵梁廣、公策一夥無視朝廷,螳臂當車,不自量力,勞太子冰天雪地,驅兵千裏,一定要微臣作為使者迎接殿下入城。梁王早已命人準備好了行宮,就等太子殿下入城。”
“太子不能去,這是一場預謀。”李緯拱手高唿道。
周至、景凡、周建在旁邊聽著史玉轉達梁王的意思,一時間如墜五裏雲霧之中,猜不透他的心思。不料霍武冷不丁問了一句:“那依史玉梁副公所言,本宮是住進皇叔的西關洛陽州城中好呢,還是就住在這裏好呢?”
史玉略思片刻便說道:“臣作為梁王的使者,身負王上的使命,自然要完整地稟奏王上的意思。至於臣的意見……”
“大膽史玉!”慧王怒道。
頓時,史玉跪下,望了望周相,眉頭緊蹙,神情頓時凝重起來:“隻是臣作為王上的使者,有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什麽大膽史玉,你還有話要說?什麽話啊!是引本宮入狼室?”慧王對著史玉歡顏道。
“殿下,臣就算有三頭六臂也不敢欺君啊!”
“殿下,臣依為不妨讓史玉講講看。”
“既然周相為你求情,史玉請起。”
史玉吃力地站起,擦擦額頭的汗珠,“殿下,此話應屏去所有大臣?”
周相道:“史玉現在大吳大營之中,還有什麽不能說的?”
還是景凡善解人意,道:“史玉大人一向以忠義立世,但此刻所在之臣都是忠良之士。難道大人對我們有疑?”
“哪裏,哪裏。”
李緯拱手道:“周相、史玉,臣鬥膽問一句:史玉大人的主張一定與梁王的使命有相違之處,說出來怕落個不忠的罪名。不過,依臣看來,梁王殿下之皇叔,當今皇上同胞手足,絕不會幹出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即使暫時有離心之為,也是受了亂賊的蠱惑。而離間梁王與皇上的關係。正是亂賊之所圖謀。大人素重情義,臣理解大人的難處,但大人一世英名,也決不願意看到霍室骨肉相殘吧?”
李緯的一番推心置腹,令史玉十分感動,疑竇頓消。
“李緯大人所言,也是下官所慮。兩名賊首尚未落網,眼下太子還是不要進城的好。”
人之相知,貴在知心。無論是周相,還是李緯、景凡,都從史玉眼中讀出發自肺腑的真誠和仁厚。
李緯上前一步,拉住史玉的手,久久不願鬆開:“難得大人一片忠心,大吳有大人這樣的忠臣,何愁奸賊不能落網?”
史玉剛剛起身,在慧王身邊伺候的衛士已將一爵熱酒送到他的手中。
史玉接過酒爵,似有一股熱流在胸中奔湧,他隨之轉身麵向霍武,索性把自己多日來對梁王的勸諫、與梁廣、公策等人的爭執和盤托出。
“臣這就迴去說服梁王交出梁廣、公策二賊,待臣擒拿二賊後再飲此酒不遲。”史玉說罷,轉身向外走去。
“史玉大人請留步。”
霍武隨手從腰間解下隨身佩戴的虎頭鞶,將征詢的目光投向景凡和周相:“國舅,宰相!本宮可把此物贈予史玉大人吧?”
周相十分感佩,心想:“殿下,小小年齡,治政一套,收籠絡人心一套。”
虎頭鞶戴在霍武身上,隻是私人之物,如今賜予梁使,其意義非同一般,他們當然讚同。
“史玉大人請看,這上麵刻有本宮的小名。日後大人進京,憑借此物,就可以直接來見本宮。”史玉的心潮再次湧動,把贈物藏好,便翻身上馬上出了漢營,直奔西關洛陽州去了。
史玉一走,周至立即傳來周建,吩咐他持節進城,緝拿要犯。又傳來景凡等人,令他們迅速整頓軍馬,做好攻城準備。
周建見此疑惑道:“父親,史玉這個人可信?不可信?”
“不是老夫不相信史玉大人,但在老夫看來,史玉大人此去,禍福兩可。倘若梁王念及社稷,定會聽從史玉大人的勸諫,交出公策、梁廣二賊;如果他翻臉不認人,那麽史玉大人就要大難臨頭了。老夫現在這樣做,是有備無患。”
周相告退後,霍武的心早已不安分了,對景凡道:“這半天把本宮憋壞了,這軍營真不能與未央宮相比,連個玩的地方也沒有。”說罷,就朝帳外跑去。
景凡追上去喊道:“殿下,外麵天冷……”
各日的軍營河,早已沒有了歡動的浪花,河麵凍結成冰,與中原大地融合在一起,顯得遼闊無邊。垂柳枝頭掛滿了雪花,時不時落下晶瑩的雪團,被風一吹,恰似帶雨梨花,紛紛揚揚地在天地間飄灑。對麵是一個村莊,點點農舍,沿著河岸蜿蜒曲折坐落;太陽在霧氣的過濾下,輪廓清晰地懸掛在上空。剛才還在埋怨的霍武,被眼前的一切深深地吸引了。
長這麽大,他還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千裏冰封、氣勢恢宏的景觀。特別是當他看到河麵上有十數小兒追逐嬉戲打雪仗的場麵,頓時興奮異常。往日深宮重重,每動一步都有大群宮娥,衛士相伴,他們要麽隻會迴答一個“諾”字,要麽就隻會揀好聽的說,哪有什麽自在呢?
霍武眼裏充滿了羨慕,迴過頭來對身後的衛士們道:“本宮與你等也來打雪仗如何?”衛士們聽了垂手而立,眾口一詞地道不敢。霍武很不高興,可任由他怎麽說,衛士們隻是呆若木雞般地站著。
霍武氣不打一處來,彎腰捏了一團雪,就朝一個衛士的頭上扔去。那衛士趕緊抱住頭,既不敢躲閃,又不敢還手,隻是口中連連求饒。霍武也不管這些,隻管任著性子用雪球擊打著衛士們,一時間求饒聲此起彼此。
霍武的心中忽然生出惆悵,覺得自己永遠沒法像遠處那些少年無拘無束地嬉戲。他說不清這感覺是優越,還是落寞,於是他把捏在手上的雪球扔在地上,興味索然地對驚魅未定的衛士們道:“起來吧!本宮不跟你們玩了,本宮去找那些人玩去。”
衛士們沒有一個人敢站起來說話,霍武很鄙夷地看了他們一眼,就從衛士們的縫隙間,直奔河中心而去,卻不承想被從身後趕來的李緯攔腰抱住了。
霍武扯著嗓子叫喊,卻無法掙脫李緯的雙臂:“放開本宮!國舅為何要阻攔本宮?”
李緯一臉嚴肅:“殿下不能去。”
“為什麽?為什麽呀?”霍武倔強地把頭扭到一邊,嘴噘得老高。
“因為您是太子。”
“太子怎麽了,太子就不能和別人一起嬉戲麽?”
“太子忘了此行的使命麽?”李緯雖然仍然以君臣的語氣與霍武對話,可其中分別加入了老師對學生的教誨,“皇命如天。臣在長安聽到殿下請命緝拿亂賊,深感上蒼賜英主於我大吳。現在賊首在逃,殿下卻置皇命於不顧,放縱自已,倘若皇上知道,豈不是要責罰微臣失職麽?”
李緯的話字字落地,鏗鏘有聲,霍武雖然情感還沒有轉過來,但是也不再執拗了。
見霍武不再強辯,李緯便知道他已經明白錯了,他畢竟是當朝太子,又天資聰穎,隻能點到為止。
慧王被曹田與韓玉這倆人的高唿所驚醒,加之喝了些熱酒,此時已毫無睡意。他撩窗帳而望,“這就是西關洛陽州了。”頓有幾分高興。他立刻跳下馬車,上前扶起韓曹兩位大將,“我在太傅府時,吳征大人略有提及兩位有謀之士,今日見之,如不其然。”
韓玉跪著移到慧王麵前,泣道:“太子小小年齡慧識老臣,臣理當為太子萬死不惜。”
“哪裏哪裏。”太子伸出小手扶起韓玉、曹田兩位大將。
“兩位大將快快講講你們近日緝犯的計劃何如?”慧王淡言道。
兩位大臣不知如何迴答,皆側目望著周至和慧王道:“周相、太子快快迴賬,我們老兄倆給太子匯報匯報。”
“哈哈哈”慧王笑著說:“迴帳。”
一路上,慧王見兩位大臣忠心可鑒,便打開了話匣。
“既然父皇要本宮督辦此案,曹田大人、韓玉迴帳後就該對本宮一一奏來,兩位老臣是大吳功臣,兩位大人也不要以為本宮是一個孩子,就輕看了本宮?”
“哪裏哪裏,老臣不敢,慧王少年之勇,乃老夫之敬。”韓玉拱手道。
李緯插話道:“慧王,此次擒兇,不比在戰場上,是非容易分辨。雖有人舉報,可畢竟沒有憑據,我們如果貿然進入梁王府,於法於理都不通。”
霍武一臉正經:“既然是奉了父皇的旨意,皇叔亦當全力協助,本宮明日就進城說服皇叔;明日他如若態度強硬,不協助本宮,本宮迴長郡安陵,我就啟奏父皇皇叔欺君之命不遵。”
景凡連忙勸道:“殿下萬萬不可。”
“這是何意”慧王臉色立即陰下來道。
“殿下身係大吳國脈,霍氏王朝之頂柱,豈可勞動龍體,這些事情交給臣等去辦即可。”
“說來說去,景凡大人還是拿本宮當小孩看了。本宮連梁王府都不敢進,將來還如何討伐外虜呢?本宮連梁王這種亂臣賊子都不敢清理,將來如何座天下呢?”霍武的孩子氣一來,就分外倔強。
曹田拈須沉吟了良久才道:“最好是設法讓梁王主動地交出梁廣、公策二賊。”
周至不解道:“曹大人此言差矣,行刺朝廷命官是何等嚴重的罪行,梁王不可能不知道此事的輕重,怎麽會引火燒身呢?”
聽周相這麽一說,韓玉眼前一亮,拱手稟告道:“周相的話讓下官想起一個人來。”
霍武立即站起道:“誰?誰?誰?”
“多日來,梁副公史玉暗地一起輔助我與曹田一起追捕逃犯,深感此公為人忠厚,處事穩健,又精通申、韓之術,集文韜武略於一身,雖與梁王霍勇私交甚篤,卻對梁廣、公策二賊的作為很是憤慨。”
“史玉?本宮倒是聽說過這個人。”
“史玉還向臣介紹了一個人。”
霍武忙不迭地問道:“什麽人?”
周至心想,殿下怎麽對什麽人都感興趣呢?於是隨口道:“韓大人說的可是司馬相如?”
“不錯,周相也猜到司馬相如?”韓玉話音剛落,慧王又在一旁插話了,“可是那位長於辭賦的司馬相如?”
韓玉不想慧王也知道司馬相如此人,臉色一驚,驚訝地問道:“殿下也知道此人?”
慧王高興地跳起來,眉飛色舞:“我曾記得我四歲時,有一天,司馬相如正麵見我父皇,因我年幼我便蹦到司馬相如麵前拔他胡須,父皇當時憤怒及至,他高唿道‘慧兒,你可知你拔的是誰的胡須,司馬相如可是你太傅的老師,那便也是你的太師。’當時嚇得我尿了一褲子。”
“但至於後來我就記不得清楚了。”慧王撓撓頭補充道。
“什麽,我們的大吳太子霍武也會嚇得尿褲子?”李緯笑道。頓時,眾位大臣都哈哈大笑起來。
霍武聽得李緯大人的話,氣得憋紅了小臉,低聲道:“小李子,別張狂,如若有天,讓我抓得你汙點,本宮定要你死無什麽地來著。”
周至見狀,嚴肅道:“李緯大人以後說話須謹慎些才行,像剛才那等話,還是少說,如若此等話太多,日後太子當了皇上,那你便……”
李緯大人拱手道:“周相,不至於吧!”話音剛落,他湊過去摸著慧王的頭,補充道:“侄兒,有一天,舅舅犯上,你可殺舅舅?”
霍武仰頭望著李緯,雨環顧其他大臣,淡言道:“會。”
李緯聽後,全身打著冷顫,立即跪下道:“什麽,你會殺舅舅?”
霍武一聽,嘻嘻笑道:“怎會。但如若舅舅犯上作亂,對大吳朝廷不忠,且亂結私黨,對抗朝廷等此類事發生的話,本宮決不輕饒。”
“好一個太子,好一個大吳的儲君。”曹田執劍高唿道。
霍武搖搖小說,道:“那以後當皇上還挺累的。”
“好了,眾位大臣,慧王是當今天子,小小年齡便知替父分憂,難得啊!”周至說道。
話音未落,眾臣紛紛跪下,“吾太子千歲千歲千千歲。”
霍武見狀,跑過去一個個扶起大臣,簡言道:“周至老師說到什麽地方了?”
此時,周至倍感榮幸,他心想:“老父征戰沙場多年,大吳其他皇室子弟皆紈絝子弟,而霍武小小年歲,竟請奏出征,還有剛才一席話,令老父生年還能見到慧王這樣的忠勇之帝,老父不枉此生。”
周至瞧了一眼周建,眼光突然一緊,心裏感慨道:“建兒,望你以後常伴慧王左右,不說你能光宗耀祖,最起碼可保你……”
“周老師,周太傅,周老師”慧王已在周至耳畔低咕許久。
他突地迴神,“慧王,什麽事?”
“沒什麽事,剛才您頓悟之時,韓玉大人建言派史玉與司馬相如說服梁王交出梁廣、公策,老師覺得如何?”
周至瞥了一眼韓玉,拍著雙手道:“韓大人,此策確為良策,這樣很好,不戰而屈人之兵,乃伐上策!”
此時,李緯、景凡和周建異口同聲道:“大人,小官還是擔心史玉與司馬相如是否心甘情願去當說客。”
霍武站起來,用稚嫩的小手拍桌道:“這有何難,明日傳來史玉與司馬相如即可。”
曹田起奏道:“殿下有所不知,史玉身為梁副公,當初七國戰馬壓臨西關洛陽州城下,是他頂住了棄城的主張,全力抗衡,才為梁王贏得平叛頭等大功。現在要他……”
韓玉接過曹田的話道:“曹大人的話在下明白,曹大人之所怕,也是我所怕的,但就在剛才,老夫想到了一個‘理’便覺史玉定會出山,扶匡太子,”
韓玉話音未落,周至眉頭一緊,忙問道:“是何理?”
韓玉拱手道:“周相,臣以為,無論是梁王還是其他諸候王,都是先帝之後,即皇上的兄弟兼臣子。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景凡接過韓玉的話:“忠於朝廷是大忠,忠於梁王是小忠,這個道理對史玉和司馬來說,是不難權衡的。”
“景大人、韓大人所言極是!”慧王濃黑的眉毛悠悠抖動,大聲宣布,“明天一早本宮就派人傳話給梁王,說慧王到了!!!”
眾大臣先是一愣,而周至合掌而擊,連稱妙計:“這是‘小皇上’對梁王的一個考驗,若是他未做有負朝廷的事情,一定會親自輦馬車而來,迎接太子i若他心懷叵測,臣這裏有五千精兵,他一定不敢貿然出城,隻會派使者前來表示慰勞之意。”
“眼下最有可能來的人就是史梁副公了。”
周至點了點頭,不過他還是擔心史梁副公難以割舍與霍勇的私情,問道:“萬一史公他不……”
後麵的話還未說出口,就被慧王截住了:“周老師不必多慮,他隻要進了這座營帳,就在朝廷的掌握中了。他要同意一切都好說,他要敢抗拒那就一並拿了迴京複旨。”
眾大臣都被慧王的果斷所折服,周至心想,自小看大,現在慧王都如此剛毅,將來當了皇上,殺起人來一定不會眨眼的。
曹田首次見到慧王,便也竟被他“個性”的話語所折服,他扯著將軍獨有的嗓聲,高唿道:“
忠誠在方寸,
勇過霍家將。
無杯不共持,
雙鴻戢羽儀。
定非籠中鳥,
當目訝珠銷。
為愛延年術,
王城訪道初。”
……
梁王府坐落在西關洛陽州城的中央軸線上,這一片龐大的建築對於洛陽州的老百姓來說,是一個神秘的地方。盡管他們知道這裏居住著當朝至貴的霍勇,但卻從未見過這位王爺的身影,而隻能透過複道的喧嘩去想象那車駕的豪華,儀仗的威嚴和皇象的氣派。因此,大雪中來來往往的人們還未知在這片貌似平靜的梁王府中,正經曆著一場腥風血雨。
而此刻,霍勇望著窗外紛紛揚揚的大雪,也有些煩躁不安道:“你們兩個是人不?大殿中這麽冷,還不快點多加點煤。”
他的心緊張起來,望著大雪,心中一片莫名的冷湧上心頭,“皇上居然把京都的血案都追溯到西關洛陽州來了,莫料洛陽州有一場惡戰。”
“報,梁王”一個衛士急忙跑進大殿,“亂什麽”梁王斥責道。“梁王,此刻城外不知什麽人率萬兵逼臨城下,大王怎麽辦?”衛士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
“什麽,這次看來,皇上真是動真格的麽?”霍勇氣得怒斥道。“梁王,快快出兵吧!不然百姓可遭罪了!”衛士立即跪下道。
“快去喚史玉來殿”霍勇吩咐道。
“諾”
……
“報,城門衛士來報,城下大將自報周至。”
“報,大王,梁副公史玉不知所向。”
“好啊!霍剛看來你這次真要來真的。”頓時,霍勇對朝廷積攢了多年的怨氣,此刻全然爆發了。
“報,梁王,梁廣、公策大將到。”
“快快,宣他們進殿。”
此刻的梁王心裏明白,如果兵臨城下的周至強行進府搜查,在府中藏匿的梁廣、公策必被抓,所以,這種藏匿不可能持久。
“梁公,梁廣和公策拜見梁王。”
“來來來”梁王喘著粗氣道,“周至大軍虎視眈眈,你們說這該如何是好?”
“嘖嘖嘖,周至老兒敢在我們西關洛陽州城張狂。”公策撚著胡須道。
梁王瞥了一眼梁廣,淡言道:“梁廣大將怎麽看?”
梁廣大笑道:“請殿下放心,在西關洛陽州地麵,周至未必熟悉地形,打起仗來誰勝誰負,也未可知。”
“將軍此言差矣!”公策截住梁廣的話頭,沉思道:“殿下,臣曾讀過周至所撰寫的《兵部上書》此書總結了他血戰沙場數十載的作戰策略等,臣以為……如果我軍一旦與周至交戰,我軍險啊!”
“什麽?照公策大人所言,我等就隻能束手就擒了?”梁廣不以為然地反詰道:“大人總是這麽小心翼翼,難道大人怕死,還是大人怕得罪朝廷?”
對梁廣的指責與不解,公策並不理會,“大人,小人非君子,但也並非小人,小人為西關洛陽州城的百姓安危所想,非本人怕死。大敵當前,我們需要的是團結。”
“對對,公策大人所言即是。”梁王拍手稱好道。
“梁王,難道我們為魚肉,任周至宰割?”梁廣舞劍道。
公策放開指尖的胡須,看了一眼梁王道:“大王,如今依臣看,隻能智勝取天下。”他自信的目光停留在窗外的雪幕上,笑道:“大雪,大道其行,天助我也。”
梁王轉過身,瞧瞧公策問道:“何謂天助我也?本王現在大腦一片發熱,還請大人直言便是,無須打啞謎?”
“依臣之見,我們必須在慧王身上下些套?”公策眉頭一皺,沉思道。
“什麽,一個小孩子,你是在挑戰本王的底線嗎?”
……
“這又如何?”
“依臣看,太子年幼無知,凡事都是周至、景凡、李緯等大臣的主意。”
“大人能不能簡單點?”
“王上是皇叔,總不該讓慧王住在冰冷的軍營吧?”
“大人的意思是……”
“梁王可以皇叔的名義,邀請太子住到西關洛陽州城中來。”公策眼中閃過一絲複雜之色道。他立即站起來,環視一下周圍,“隻要慧王住進城中,一切就都在′在王上掌握之中了。進,可以以慧王為人質,逼迫太後和皇上立王上為儲君;退,也可以讓皇上暫時退兵!”
“這行嗎?萬一,萬一……”梁王狐疑道。
“梁王!此乃可遇不可求之良機。臣料定周至為太子安危計,斷不敢攻打西關洛陽州。若是因動刀兵而危及太子,王上不是又可以上演一出新的清君側了麽?那時候……”
“哈哈哈,那時候,本王定能挾太子令皇上讓位於我,公策你不愧是我西關洛陽州城第一智將,可嘉。”
“但是,派誰去好呢?誰又能取得周至老賊的信任呢?”
公策一陣沉思後拱手道:“臣以為有一人可擔此大任?”
“誰”梁王緊逼到公策麵前。
“臣以為梁副公?”
“誰,你是說史玉。”
“王上聖明!臣聽說梁副公史玉頗得長公主信任,皇上也賜過他黃金千斤,珠寶數計。”
梁王歎了口氣道:“大勢已去,看來也隻有他了。”
第二天,李緯奉慧王的指令進城後不久,就帶著史玉國迴到了漢軍大營,他先是拜見了周至,然後又在他們的引導下前往霍武的寢宮。
軍營裏喊殺連天,將士們正冒著嚴寒操練軍陣。隻見點將台上,周建、景凡穩座,二位司馬揮著手中的彩旗,士兵們按照彩旗的指令,時而集結,時而分散,時而一字長蛇,時而巨龍入海,演繹著各種陣法。而在軍營的另一角,一隊士兵在司馬的帶領下,操縱著騎射。一匹匹戰馬嘶鳴著從校場馳過,帶起陣陣雪塵。
史玉不由自由地停住了腳步,看了好一會兒,才收迴目光,歎道:“周老夫帶出的兵,出其不易,攻其不備啊!”他從心底歎服周至的帶兵能力,難怪七國之戰中,敵軍節節敗退啊!在這樣的精兵良將前,公策、梁廣挑唆梁王與朝廷分庭抗禮,是多麽的不自量力!史玉正想得出神,周至卻在一旁催促道:“史玉大人,這邊請走。”
史玉迴過神來,不好意思地笑道:“周相真是治軍有方啊!”
“史玉,不,梁副公過獎了。老夫隻不過是沙場秋點兵數載,哪有什麽治軍之道啊!”
“朝廷有周相主兵,乃大吳之幸,社稷之福啊!”
周至搖了搖歎道:“臣老矣!老夫期待有年輕的將軍主兵,輔佐皇上,強國安邦。聽說史玉公不但精通兵法,且付儒術之術也頗得深學,梁副公前途不可限量啊!”
“下官才疏學淺,隻求效命朝廷,但朝廷之上之事,還望周相指點才是。”
兩人相攜,對視而笑。
慧王的寢宮在大營中央,說是寢宮,其實也就隻比軍中的其他營帳更大一些。下了一夜大雪,太子寢宮的三裏外的軍營河已經結了厚厚的一層冰,寢宮在大雪襯托下,更增添了冰冷的威嚴。那些持戈守衛的羽林衛士兵,每隔三五步就是一崗,從路口一直排到寢宮前,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他們聽見有踩踏積雪的聲音,立即警覺起來,喝道:“太子慧王所駐紮之地,誰人敢亂動?”
周至揮了揮手,對士兵們道:“你等不必驚慌,這是梁王大使梁副公史玉。”
士兵收迴兵器,拱手躬身道:“周相請,梁副公史玉請!”
慧王早已起床,正在練劍。一把短釗在他的手中舞得密不透風,一會兒鳳凰展翅,一會兒犀牛望月,李緯在一旁不時指出其中的破綻。看樣子,他已舞劍多時,小臉紅撲撲的。
看見周至來了,李緯趕忙上前行禮,“噢,這位莫非就是梁副公史玉謀士!”
“不敢當,不敢當!”史玉拱手謙讓道。
慧王寶劍迴鞘,周至就不失時機地把史玉介紹給他。史玉正要行朝拜之禮,卻被慧王一把攔住:“大人快快請起!大人乃西關洛陽州第一謀士,這是軍營,不是長郡安陵。”
史玉便不知所措,局促地說道:“殿下,這……”
“太皇早就立下規矩,軍中可以不行朝拜之禮,不信你可以問周相。”
周至又是一驚,歎道:“老父都不記得,殿下果然是博聞強記啊!”
慧王一邊進帳,一邊說道:“這些都是吳太尉告訴本宮的,可本宮認為這有道理。三軍將士,每日不是操練就是打仗,讓這些繁文縟節捆住手腳,還有多少時間練兵習武呢?周相、景凡、李緯、史玉,您說是不是?”
李緯點了點頭道:“太子所言正是。”
但是,史玉進帳後,還是行了該有的禮數,並稟奏道:“梁王聞聽太子駕到,甚感不安,並大罵梁廣、公策一夥無視朝廷,螳臂當車,不自量力,勞太子冰天雪地,驅兵千裏,一定要微臣作為使者迎接殿下入城。梁王早已命人準備好了行宮,就等太子殿下入城。”
“太子不能去,這是一場預謀。”李緯拱手高唿道。
周至、景凡、周建在旁邊聽著史玉轉達梁王的意思,一時間如墜五裏雲霧之中,猜不透他的心思。不料霍武冷不丁問了一句:“那依史玉梁副公所言,本宮是住進皇叔的西關洛陽州城中好呢,還是就住在這裏好呢?”
史玉略思片刻便說道:“臣作為梁王的使者,身負王上的使命,自然要完整地稟奏王上的意思。至於臣的意見……”
“大膽史玉!”慧王怒道。
頓時,史玉跪下,望了望周相,眉頭緊蹙,神情頓時凝重起來:“隻是臣作為王上的使者,有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什麽大膽史玉,你還有話要說?什麽話啊!是引本宮入狼室?”慧王對著史玉歡顏道。
“殿下,臣就算有三頭六臂也不敢欺君啊!”
“殿下,臣依為不妨讓史玉講講看。”
“既然周相為你求情,史玉請起。”
史玉吃力地站起,擦擦額頭的汗珠,“殿下,此話應屏去所有大臣?”
周相道:“史玉現在大吳大營之中,還有什麽不能說的?”
還是景凡善解人意,道:“史玉大人一向以忠義立世,但此刻所在之臣都是忠良之士。難道大人對我們有疑?”
“哪裏,哪裏。”
李緯拱手道:“周相、史玉,臣鬥膽問一句:史玉大人的主張一定與梁王的使命有相違之處,說出來怕落個不忠的罪名。不過,依臣看來,梁王殿下之皇叔,當今皇上同胞手足,絕不會幹出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即使暫時有離心之為,也是受了亂賊的蠱惑。而離間梁王與皇上的關係。正是亂賊之所圖謀。大人素重情義,臣理解大人的難處,但大人一世英名,也決不願意看到霍室骨肉相殘吧?”
李緯的一番推心置腹,令史玉十分感動,疑竇頓消。
“李緯大人所言,也是下官所慮。兩名賊首尚未落網,眼下太子還是不要進城的好。”
人之相知,貴在知心。無論是周相,還是李緯、景凡,都從史玉眼中讀出發自肺腑的真誠和仁厚。
李緯上前一步,拉住史玉的手,久久不願鬆開:“難得大人一片忠心,大吳有大人這樣的忠臣,何愁奸賊不能落網?”
史玉剛剛起身,在慧王身邊伺候的衛士已將一爵熱酒送到他的手中。
史玉接過酒爵,似有一股熱流在胸中奔湧,他隨之轉身麵向霍武,索性把自己多日來對梁王的勸諫、與梁廣、公策等人的爭執和盤托出。
“臣這就迴去說服梁王交出梁廣、公策二賊,待臣擒拿二賊後再飲此酒不遲。”史玉說罷,轉身向外走去。
“史玉大人請留步。”
霍武隨手從腰間解下隨身佩戴的虎頭鞶,將征詢的目光投向景凡和周相:“國舅,宰相!本宮可把此物贈予史玉大人吧?”
周相十分感佩,心想:“殿下,小小年齡,治政一套,收籠絡人心一套。”
虎頭鞶戴在霍武身上,隻是私人之物,如今賜予梁使,其意義非同一般,他們當然讚同。
“史玉大人請看,這上麵刻有本宮的小名。日後大人進京,憑借此物,就可以直接來見本宮。”史玉的心潮再次湧動,把贈物藏好,便翻身上馬上出了漢營,直奔西關洛陽州去了。
史玉一走,周至立即傳來周建,吩咐他持節進城,緝拿要犯。又傳來景凡等人,令他們迅速整頓軍馬,做好攻城準備。
周建見此疑惑道:“父親,史玉這個人可信?不可信?”
“不是老夫不相信史玉大人,但在老夫看來,史玉大人此去,禍福兩可。倘若梁王念及社稷,定會聽從史玉大人的勸諫,交出公策、梁廣二賊;如果他翻臉不認人,那麽史玉大人就要大難臨頭了。老夫現在這樣做,是有備無患。”
周相告退後,霍武的心早已不安分了,對景凡道:“這半天把本宮憋壞了,這軍營真不能與未央宮相比,連個玩的地方也沒有。”說罷,就朝帳外跑去。
景凡追上去喊道:“殿下,外麵天冷……”
各日的軍營河,早已沒有了歡動的浪花,河麵凍結成冰,與中原大地融合在一起,顯得遼闊無邊。垂柳枝頭掛滿了雪花,時不時落下晶瑩的雪團,被風一吹,恰似帶雨梨花,紛紛揚揚地在天地間飄灑。對麵是一個村莊,點點農舍,沿著河岸蜿蜒曲折坐落;太陽在霧氣的過濾下,輪廓清晰地懸掛在上空。剛才還在埋怨的霍武,被眼前的一切深深地吸引了。
長這麽大,他還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千裏冰封、氣勢恢宏的景觀。特別是當他看到河麵上有十數小兒追逐嬉戲打雪仗的場麵,頓時興奮異常。往日深宮重重,每動一步都有大群宮娥,衛士相伴,他們要麽隻會迴答一個“諾”字,要麽就隻會揀好聽的說,哪有什麽自在呢?
霍武眼裏充滿了羨慕,迴過頭來對身後的衛士們道:“本宮與你等也來打雪仗如何?”衛士們聽了垂手而立,眾口一詞地道不敢。霍武很不高興,可任由他怎麽說,衛士們隻是呆若木雞般地站著。
霍武氣不打一處來,彎腰捏了一團雪,就朝一個衛士的頭上扔去。那衛士趕緊抱住頭,既不敢躲閃,又不敢還手,隻是口中連連求饒。霍武也不管這些,隻管任著性子用雪球擊打著衛士們,一時間求饒聲此起彼此。
霍武的心中忽然生出惆悵,覺得自己永遠沒法像遠處那些少年無拘無束地嬉戲。他說不清這感覺是優越,還是落寞,於是他把捏在手上的雪球扔在地上,興味索然地對驚魅未定的衛士們道:“起來吧!本宮不跟你們玩了,本宮去找那些人玩去。”
衛士們沒有一個人敢站起來說話,霍武很鄙夷地看了他們一眼,就從衛士們的縫隙間,直奔河中心而去,卻不承想被從身後趕來的李緯攔腰抱住了。
霍武扯著嗓子叫喊,卻無法掙脫李緯的雙臂:“放開本宮!國舅為何要阻攔本宮?”
李緯一臉嚴肅:“殿下不能去。”
“為什麽?為什麽呀?”霍武倔強地把頭扭到一邊,嘴噘得老高。
“因為您是太子。”
“太子怎麽了,太子就不能和別人一起嬉戲麽?”
“太子忘了此行的使命麽?”李緯雖然仍然以君臣的語氣與霍武對話,可其中分別加入了老師對學生的教誨,“皇命如天。臣在長安聽到殿下請命緝拿亂賊,深感上蒼賜英主於我大吳。現在賊首在逃,殿下卻置皇命於不顧,放縱自已,倘若皇上知道,豈不是要責罰微臣失職麽?”
李緯的話字字落地,鏗鏘有聲,霍武雖然情感還沒有轉過來,但是也不再執拗了。
見霍武不再強辯,李緯便知道他已經明白錯了,他畢竟是當朝太子,又天資聰穎,隻能點到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