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青君的一雙眼睛閃閃發亮。
齊恆看著她,隻覺得全身熱血好像都被她調動了起來。
這種感覺已經許久未曾出現過。
除去帶兵征戰,這樣的感覺隻會出現在一個人身上。
那位便是顧皇後。
不過齊恆急切的想知道答案,並不去深究。
“陛下,漢時所尊之儒術和如今並不相同,經過這許多年,儒術已經被改的麵目全非……如今之儒學,已非孔孟之時的儒學,若是確切一點說,是被閹割的儒學。”
這就叫齊恆更好奇了。
他望著顧青君,眼神裏全都是急切。
顧青君看向齊恆時,眼神明亮,眼中似含了滿天的星辰……也並不能說是星辰,似一團火,似有日月在其中,足以照亮所有。
“且漢時雖尊儒術,卻也未曾棄百家不用,不管是儒家學說,還是其餘百家學說,都隻是工具,秦時需要法家變法圖強,便重法家,漢時需要儒家,便尊儒,然秦皇漢武都心知肚明絕不能叫一家學說掌握所有話語權,因此,百家學說是絕不能廢的,有百家學說在,便是在告訴那一家學說,帝王可尊便可棄之不用。”
這話如一道驚雷,在齊恆耳邊炸響。
以往那些臣子們隻會在他耳邊說什麽要尊儒,要照顧天下學子,如此天下才能長治久安。
頭一迴,有人這樣直言不諱的說儒家學說隻是統治的工具,好用可以拿來用,不好用了可以棄。
齊恆並非軟弱帝王,相反,他的性格十分霸道。
而顧青君的這番言論,無疑正中齊恆內心。
他聽的激動不已,簡直想要站起來鼓掌。
齊恆想及他父皇敬重的那位宰相,那位可是一直推崇儒學,口口聲聲什麽聖人論,簡直就是把孔孟之道吹捧的上了天,一言一行都要合唿聖人言,而父皇雖然心中有不滿,但為了天下承平,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再瞧瞧自己這位新科狀元,怎麽瞧都比那位已經過世的宰相要好的多。
自家的狀元郎雖年紀小,但無論心胸還是見識或者格局都比旁的官員強多了。
這個時候的齊恆越看顧青君越是喜歡。
“卿之所言,正是朕之所想。”齊恆一拍桌子,肯定了顧青君的言論。
顧青君笑著拱手作揖:“多謝陛下容臣這番放肆之言,臣想複興百家,也是為國為民之道,幾百年來,科舉隻教儒學一門,天下間的讀書人都是聖人門徒,倒叫他們掌握了話語權,對下,用聖人之言搜刮限製百姓,對上用聖人言把帝王高高架起,這天下間的一切,都要為他們的利益讓路,久而久之,他們便要控製這世間一切,掌控王朝更迭……”
齊恆激動過後,便是心驚。
他靠著椅背,閉目沉思。
想及所讀史書上的斑斑點點,越發的心驚膽戰。
以前從未有人點出這些,他雖有所覺,但到底蒙了一層東西,總是不透亮。
如今顧青君講出,就如同一道陽光灑入心間,整個天地都清徹明亮了。
“儒生掌控話語權太久,想要改變,難矣。”良久,齊恆長歎一聲。
顧青君跟著點頭:“是難,但再難也要改變……首先要改變的便是要做到讓民知君,君也知民,而不是讓那些儒生上下糊弄。”
齊恆皺眉。
對此他有些不能苟同。
曆朝曆代,無論哪位帝王奉行的都是愚民之策,不叫百姓知道太多,叫他們隻知道耕種便可,生怕百姓知道的多了難以管理。
顧青君一眼就看明白了齊恆的顧慮。
她心中一笑,心說繞了這麽大一圈,為的就是這個,你現在不認同沒關係,且看我怎麽忽悠你。
她湊近了一點。
“陛下,臣本布衣,出身寒門,自幼聽祖輩講起前朝末年生活如何困苦,便起了強國富民的心思,這許多年臣一心苦讀,也一直思量強國之道,前思後想,終於想明白了一個道理。”
齊恆不語。
顧青君自顧自道:“為何要愚民?其中也是許多官員為了自身利益想出來的辦法。陛下,自古帝王受的是萬民供奉,而不是官員的供奉,衣食皆出自於民,而不是官員士紳。然為了統治萬民,便須用官員,而官員們便趁機利用帝王的信任和百姓的愚昧來壓榨百姓。”
“因為民不知君,生民愚昧,自然官員們說什麽就信什麽,百姓日子過的好,他們宣揚因為官員清廉,百姓日子過的不好,他們可以宣揚是因為君王無道,王朝末年,民不潦生之時,那也是出了昏君因此被上天所棄,陛下不防想一想,每當王朝末年,便有人振臂一唿,唿出來的口號便是伐無道之君……不說王朝末年,隻說每有天災人禍時,他們還不都是把責任推到帝王身上,逼著帝王下罪已詔……”
顧青君講到這裏,明顯的看到齊恆有些意動。
她就知道齊恆已經被說動,此時心中必不平靜。
“因為民不知君,需要他們治理地方,因為君不知民,也常常被他們所欺騙,百姓不識字,沒有話語權,他們說什麽便是什麽。”
“陛下想一想,要是不愚民,叫百姓識字,讓百姓知天下事,知道朝堂之上那些文臣武將是怎樣一副麵孔,知道陛下心中愛民,天下有事,百姓就不會被人所愚弄,百姓有了家國概念,便能凝聚一心,上忠於陛下,下監視奸臣,如此天下大定。”
“而百姓識字,若地方有事,百姓就不用通過那些儒生來向上申訴,可直通天聽,如此,那些貪官汙吏豈不膽寒?”
“當年孔聖人有教無類,可沒說過什麽愚民,孟子也道君舟民水,怎的到如今都改成這般?那些人到底是未曾讀懂聖人,還是故意曲解?”
顧青君一言一語皆說到了齊恆心坎上。
齊恆看著她慷慨陳詞,見她目光亮如星辰,一顆心悸動不已:“卿之所言,朕之所想,卿之才,當為帝師。”
顧青君躬身:“臣才疏學淺,當不得陛下誇讚,這些皆是臣多年苦思所得,雖是一家之言,然即有所得,麵對君父不可隱瞞,若有錯處,但請責罰。”
齊恆起身,走過去扶了顧青君一把:“卿一片忠君之心,朕心甚喜,然卿之所言若傳揚出去,必要被天下儒生視為敵寇。”
顧青君直起身,神色堅定:“臣未有私心,與天下官員為敵又如何,臣不懼怕,為國為民,死則死矣。”
齊恆大笑:“好,好一個為國為民死則死矣,卿放心,朕不會將卿放於險要之地,卿不負朕,朕必護卿周全。”
這一刻,齊恆在顧青君身上看到了顧皇後的影子。
顧皇後看似沉靜溫和,但身為皇後,難得的一片公心。
她幾次三番為天下晉言,想要規勸惠帝,但惠帝不但不理,還越發厭棄她。
再看看顧青君,這人骨子裏和顧皇後很像,長相也那般相似,是不是……
他忍不住想是不是上天知他慕顧皇後而不得,便送了一位顧學士來彌補他?
再看顧青君,他又忍不住搖頭。
這般想真不應該,顧皇後是顧皇後,顧學士是顧學士,兩人都有獨立的人格,若是用一人代替另一人,不但是對他們兩人的辱沒,更是對自己的辱沒。
齊恆看著她,隻覺得全身熱血好像都被她調動了起來。
這種感覺已經許久未曾出現過。
除去帶兵征戰,這樣的感覺隻會出現在一個人身上。
那位便是顧皇後。
不過齊恆急切的想知道答案,並不去深究。
“陛下,漢時所尊之儒術和如今並不相同,經過這許多年,儒術已經被改的麵目全非……如今之儒學,已非孔孟之時的儒學,若是確切一點說,是被閹割的儒學。”
這就叫齊恆更好奇了。
他望著顧青君,眼神裏全都是急切。
顧青君看向齊恆時,眼神明亮,眼中似含了滿天的星辰……也並不能說是星辰,似一團火,似有日月在其中,足以照亮所有。
“且漢時雖尊儒術,卻也未曾棄百家不用,不管是儒家學說,還是其餘百家學說,都隻是工具,秦時需要法家變法圖強,便重法家,漢時需要儒家,便尊儒,然秦皇漢武都心知肚明絕不能叫一家學說掌握所有話語權,因此,百家學說是絕不能廢的,有百家學說在,便是在告訴那一家學說,帝王可尊便可棄之不用。”
這話如一道驚雷,在齊恆耳邊炸響。
以往那些臣子們隻會在他耳邊說什麽要尊儒,要照顧天下學子,如此天下才能長治久安。
頭一迴,有人這樣直言不諱的說儒家學說隻是統治的工具,好用可以拿來用,不好用了可以棄。
齊恆並非軟弱帝王,相反,他的性格十分霸道。
而顧青君的這番言論,無疑正中齊恆內心。
他聽的激動不已,簡直想要站起來鼓掌。
齊恆想及他父皇敬重的那位宰相,那位可是一直推崇儒學,口口聲聲什麽聖人論,簡直就是把孔孟之道吹捧的上了天,一言一行都要合唿聖人言,而父皇雖然心中有不滿,但為了天下承平,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再瞧瞧自己這位新科狀元,怎麽瞧都比那位已經過世的宰相要好的多。
自家的狀元郎雖年紀小,但無論心胸還是見識或者格局都比旁的官員強多了。
這個時候的齊恆越看顧青君越是喜歡。
“卿之所言,正是朕之所想。”齊恆一拍桌子,肯定了顧青君的言論。
顧青君笑著拱手作揖:“多謝陛下容臣這番放肆之言,臣想複興百家,也是為國為民之道,幾百年來,科舉隻教儒學一門,天下間的讀書人都是聖人門徒,倒叫他們掌握了話語權,對下,用聖人之言搜刮限製百姓,對上用聖人言把帝王高高架起,這天下間的一切,都要為他們的利益讓路,久而久之,他們便要控製這世間一切,掌控王朝更迭……”
齊恆激動過後,便是心驚。
他靠著椅背,閉目沉思。
想及所讀史書上的斑斑點點,越發的心驚膽戰。
以前從未有人點出這些,他雖有所覺,但到底蒙了一層東西,總是不透亮。
如今顧青君講出,就如同一道陽光灑入心間,整個天地都清徹明亮了。
“儒生掌控話語權太久,想要改變,難矣。”良久,齊恆長歎一聲。
顧青君跟著點頭:“是難,但再難也要改變……首先要改變的便是要做到讓民知君,君也知民,而不是讓那些儒生上下糊弄。”
齊恆皺眉。
對此他有些不能苟同。
曆朝曆代,無論哪位帝王奉行的都是愚民之策,不叫百姓知道太多,叫他們隻知道耕種便可,生怕百姓知道的多了難以管理。
顧青君一眼就看明白了齊恆的顧慮。
她心中一笑,心說繞了這麽大一圈,為的就是這個,你現在不認同沒關係,且看我怎麽忽悠你。
她湊近了一點。
“陛下,臣本布衣,出身寒門,自幼聽祖輩講起前朝末年生活如何困苦,便起了強國富民的心思,這許多年臣一心苦讀,也一直思量強國之道,前思後想,終於想明白了一個道理。”
齊恆不語。
顧青君自顧自道:“為何要愚民?其中也是許多官員為了自身利益想出來的辦法。陛下,自古帝王受的是萬民供奉,而不是官員的供奉,衣食皆出自於民,而不是官員士紳。然為了統治萬民,便須用官員,而官員們便趁機利用帝王的信任和百姓的愚昧來壓榨百姓。”
“因為民不知君,生民愚昧,自然官員們說什麽就信什麽,百姓日子過的好,他們宣揚因為官員清廉,百姓日子過的不好,他們可以宣揚是因為君王無道,王朝末年,民不潦生之時,那也是出了昏君因此被上天所棄,陛下不防想一想,每當王朝末年,便有人振臂一唿,唿出來的口號便是伐無道之君……不說王朝末年,隻說每有天災人禍時,他們還不都是把責任推到帝王身上,逼著帝王下罪已詔……”
顧青君講到這裏,明顯的看到齊恆有些意動。
她就知道齊恆已經被說動,此時心中必不平靜。
“因為民不知君,需要他們治理地方,因為君不知民,也常常被他們所欺騙,百姓不識字,沒有話語權,他們說什麽便是什麽。”
“陛下想一想,要是不愚民,叫百姓識字,讓百姓知天下事,知道朝堂之上那些文臣武將是怎樣一副麵孔,知道陛下心中愛民,天下有事,百姓就不會被人所愚弄,百姓有了家國概念,便能凝聚一心,上忠於陛下,下監視奸臣,如此天下大定。”
“而百姓識字,若地方有事,百姓就不用通過那些儒生來向上申訴,可直通天聽,如此,那些貪官汙吏豈不膽寒?”
“當年孔聖人有教無類,可沒說過什麽愚民,孟子也道君舟民水,怎的到如今都改成這般?那些人到底是未曾讀懂聖人,還是故意曲解?”
顧青君一言一語皆說到了齊恆心坎上。
齊恆看著她慷慨陳詞,見她目光亮如星辰,一顆心悸動不已:“卿之所言,朕之所想,卿之才,當為帝師。”
顧青君躬身:“臣才疏學淺,當不得陛下誇讚,這些皆是臣多年苦思所得,雖是一家之言,然即有所得,麵對君父不可隱瞞,若有錯處,但請責罰。”
齊恆起身,走過去扶了顧青君一把:“卿一片忠君之心,朕心甚喜,然卿之所言若傳揚出去,必要被天下儒生視為敵寇。”
顧青君直起身,神色堅定:“臣未有私心,與天下官員為敵又如何,臣不懼怕,為國為民,死則死矣。”
齊恆大笑:“好,好一個為國為民死則死矣,卿放心,朕不會將卿放於險要之地,卿不負朕,朕必護卿周全。”
這一刻,齊恆在顧青君身上看到了顧皇後的影子。
顧皇後看似沉靜溫和,但身為皇後,難得的一片公心。
她幾次三番為天下晉言,想要規勸惠帝,但惠帝不但不理,還越發厭棄她。
再看看顧青君,這人骨子裏和顧皇後很像,長相也那般相似,是不是……
他忍不住想是不是上天知他慕顧皇後而不得,便送了一位顧學士來彌補他?
再看顧青君,他又忍不住搖頭。
這般想真不應該,顧皇後是顧皇後,顧學士是顧學士,兩人都有獨立的人格,若是用一人代替另一人,不但是對他們兩人的辱沒,更是對自己的辱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