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李默,他坐我的馬車來的,要坐我的馬車迴去。」
公公笑了下,說:「李侍讀今夜不需你的馬車,世子自去吧。」
「那你叫他出來,我有話問他。」
公公說:「有話改日再說吧,殿下要歇息了。」
「那正好,殿下歇下了,李默應當不必當差了,我在這兒等他出來。」
公公拿拂塵垂柳般的毛指著他,氣結道:「你……」
忽然,殿門內探出一隻琉璃燈籠,然後是穿著中衣、外罩明黃鬥篷的李默。那鬥篷是太子親手為他披上的。
琉璃燈籠漆紅描綠,明黃鬥篷上金龍舞動,他站在富麗的宮殿前麵,整個人璀璨堂皇。周衍覺得自己並不認識這個人,他與李默大相逕庭。
但他確實是李默。
「世子有何事要問我?」
周衍艱難地開口:「大年初一那日,你我一起爬山,你說我莊園後山那片林子裏,槐樹、榆樹、香椿長得很好,待到三月時,來我莊裏討槐花煎蛋、榆錢窩窩頭、春芽拌豆腐吃。這幾日正是時候,你哪天有空?我接你去。」
李默說:「我要當差了,近日不得空,多謝世子好意。天黑了,世子迴程當心。」
周衍不甘心,他冷冷地說:「李默,能否借一步說話。」
「世子快迴吧。」說完這句,李默垂眼,攏著繡金龍的鬥篷站了一瞬,然後轉身進殿。
從這一刻起,周衍恨上了李默。
說不清楚恨什麽,也許是恨他趨炎附勢、寡廉鮮恥。
或者不是恨,是失落,是困惑,是嫉妒,是愛意的萌發……十五歲的少年,突然被一種殘酷的方式點醒,展開了人生中關於愛情的序章。
又過了一年多,在撞見太子與李默在學館內贈畫、親熱之後,他開始做一些旖旎春夢。又過不久,南疆便強勢把周衍接了迴去。
臨走時,李默居然來送了,他說:「善始善終,當年世子來時我在,今日世子走時,我也應當來送。」
周衍說:「你的《山河圖經》修得如何了?」
「沒有什麽進展。」
周衍看了一眼他的雙腳,帶著諷刺的笑容說:「就送到這裏吧,你腳上戴著黃金腳鐐呢,想必走不遠,迴籠子裏去吧。」
一別,四年有餘。
第11章 登高必定不穩 俄而粉身碎骨
一別四年有餘,再迴上京,恰逢春季。
周衍參加完新帝的登極大典後,便離開城內,居住在城外莊園。他正坐在二樓閣子窗邊看南疆來的奏報,秀兒端了一碟榆錢餅、一碟槐花蒸糕進來,案上擺滿了信件,她竟找不到放碟子的空檔。
「呀,主子,這桌案小了,明日給您換一張。」
周衍看了眼她手上的東西,問:「是後山上的榆錢和槐花嗎?」
秀兒答:「正是,今早去摘的,迴來還掛著重重的露水呢。」
周衍淡淡「嗯」了一聲。
秀兒最後找了個墩子放下碟子,她又朝窗前的周衍看了眼,他高大的身影幾乎占據了整麵窗戶。
「殿下六年前來上京的時候,比這麵格子窗高不了多少,如今看,這格子窗真小,殿下不如去樓下書房看信?」
周衍眼睛看著奏報,隨口說:「這裏挺好。」
秀兒退下了,在閣子外看見宋居,宋居把她拉到一邊,提醒她:「剛剛那話你不該說。」
秀兒驚疑不定地問:「我說錯話了?哪一句?」
「前日殿下入宮……」
新帝高坐於明堂上,穿著登極的禮服,威儀煊赫。周衍送上一人高的雪花銀冰山,引起殿內一陣嗡鳴議論聲。
新帝臉色有些蒼白,但也是笑著的,他說:「多年不見,南佑王在寡人印象中還是個孩子。」
周衍竟然當著滿朝文武的麵,迴覆:「陛下為國事操心,看著像是老了。」
「……殿下不愛聽。」宋居對秀兒道。
秀兒不能理解,她想了想,猜道:「許是因為那幾年上京子弟欺他年幼?殿下如今還記恨著。」
宋居搖了搖頭:「我心裏隱隱有個想頭,從前沒有留心,現在迴想起來……總覺得和當年的探花郎有些緣故。算了,別瞎猜,咱們當好差就是。我進去了,殿下還等著我迴話呢。」
宋居打發了秀兒,邁步進了閣子,在案前跪下,他瞄了眼周衍,殿下手裏捏著一塊榆錢餅,正望著閣子窗外,那邊是莊園大門的方向。
「有消息了?」
宋居:「殿下,是。咱們埋在宮裏的人已經查清了李默見罪於先帝的真相,說他科場舞弊隻是幌子罷了。」
周衍放下榆錢餅,從窗外收迴目光,「是因為新帝的緣故吧。」
宋居:「正是。」
兩年多前,那時先帝已是沉屙難愈,疑心病也跟著重起來,偏偏那個關口上,太子行事出了「差錯」。不是他做錯了什麽,而是他做得太好了,監國理政、革弊鼎新,比老皇帝做得還要好,好到舉國都覺著皇帝殯天是心之所向。
先帝在太子身邊塞滿了耳目,有一天夜裏,偷聽到太子與其侍讀的幾句私語。
「李默,不要再說外放的話了,外麵多是窮山惡水,就呆在京裏陪我,你我君臣二人共治天下,有我在,你公卿宰輔想做什麽做什麽,李默,『流芳千古』四個字,我給你。」
公公笑了下,說:「李侍讀今夜不需你的馬車,世子自去吧。」
「那你叫他出來,我有話問他。」
公公說:「有話改日再說吧,殿下要歇息了。」
「那正好,殿下歇下了,李默應當不必當差了,我在這兒等他出來。」
公公拿拂塵垂柳般的毛指著他,氣結道:「你……」
忽然,殿門內探出一隻琉璃燈籠,然後是穿著中衣、外罩明黃鬥篷的李默。那鬥篷是太子親手為他披上的。
琉璃燈籠漆紅描綠,明黃鬥篷上金龍舞動,他站在富麗的宮殿前麵,整個人璀璨堂皇。周衍覺得自己並不認識這個人,他與李默大相逕庭。
但他確實是李默。
「世子有何事要問我?」
周衍艱難地開口:「大年初一那日,你我一起爬山,你說我莊園後山那片林子裏,槐樹、榆樹、香椿長得很好,待到三月時,來我莊裏討槐花煎蛋、榆錢窩窩頭、春芽拌豆腐吃。這幾日正是時候,你哪天有空?我接你去。」
李默說:「我要當差了,近日不得空,多謝世子好意。天黑了,世子迴程當心。」
周衍不甘心,他冷冷地說:「李默,能否借一步說話。」
「世子快迴吧。」說完這句,李默垂眼,攏著繡金龍的鬥篷站了一瞬,然後轉身進殿。
從這一刻起,周衍恨上了李默。
說不清楚恨什麽,也許是恨他趨炎附勢、寡廉鮮恥。
或者不是恨,是失落,是困惑,是嫉妒,是愛意的萌發……十五歲的少年,突然被一種殘酷的方式點醒,展開了人生中關於愛情的序章。
又過了一年多,在撞見太子與李默在學館內贈畫、親熱之後,他開始做一些旖旎春夢。又過不久,南疆便強勢把周衍接了迴去。
臨走時,李默居然來送了,他說:「善始善終,當年世子來時我在,今日世子走時,我也應當來送。」
周衍說:「你的《山河圖經》修得如何了?」
「沒有什麽進展。」
周衍看了一眼他的雙腳,帶著諷刺的笑容說:「就送到這裏吧,你腳上戴著黃金腳鐐呢,想必走不遠,迴籠子裏去吧。」
一別,四年有餘。
第11章 登高必定不穩 俄而粉身碎骨
一別四年有餘,再迴上京,恰逢春季。
周衍參加完新帝的登極大典後,便離開城內,居住在城外莊園。他正坐在二樓閣子窗邊看南疆來的奏報,秀兒端了一碟榆錢餅、一碟槐花蒸糕進來,案上擺滿了信件,她竟找不到放碟子的空檔。
「呀,主子,這桌案小了,明日給您換一張。」
周衍看了眼她手上的東西,問:「是後山上的榆錢和槐花嗎?」
秀兒答:「正是,今早去摘的,迴來還掛著重重的露水呢。」
周衍淡淡「嗯」了一聲。
秀兒最後找了個墩子放下碟子,她又朝窗前的周衍看了眼,他高大的身影幾乎占據了整麵窗戶。
「殿下六年前來上京的時候,比這麵格子窗高不了多少,如今看,這格子窗真小,殿下不如去樓下書房看信?」
周衍眼睛看著奏報,隨口說:「這裏挺好。」
秀兒退下了,在閣子外看見宋居,宋居把她拉到一邊,提醒她:「剛剛那話你不該說。」
秀兒驚疑不定地問:「我說錯話了?哪一句?」
「前日殿下入宮……」
新帝高坐於明堂上,穿著登極的禮服,威儀煊赫。周衍送上一人高的雪花銀冰山,引起殿內一陣嗡鳴議論聲。
新帝臉色有些蒼白,但也是笑著的,他說:「多年不見,南佑王在寡人印象中還是個孩子。」
周衍竟然當著滿朝文武的麵,迴覆:「陛下為國事操心,看著像是老了。」
「……殿下不愛聽。」宋居對秀兒道。
秀兒不能理解,她想了想,猜道:「許是因為那幾年上京子弟欺他年幼?殿下如今還記恨著。」
宋居搖了搖頭:「我心裏隱隱有個想頭,從前沒有留心,現在迴想起來……總覺得和當年的探花郎有些緣故。算了,別瞎猜,咱們當好差就是。我進去了,殿下還等著我迴話呢。」
宋居打發了秀兒,邁步進了閣子,在案前跪下,他瞄了眼周衍,殿下手裏捏著一塊榆錢餅,正望著閣子窗外,那邊是莊園大門的方向。
「有消息了?」
宋居:「殿下,是。咱們埋在宮裏的人已經查清了李默見罪於先帝的真相,說他科場舞弊隻是幌子罷了。」
周衍放下榆錢餅,從窗外收迴目光,「是因為新帝的緣故吧。」
宋居:「正是。」
兩年多前,那時先帝已是沉屙難愈,疑心病也跟著重起來,偏偏那個關口上,太子行事出了「差錯」。不是他做錯了什麽,而是他做得太好了,監國理政、革弊鼎新,比老皇帝做得還要好,好到舉國都覺著皇帝殯天是心之所向。
先帝在太子身邊塞滿了耳目,有一天夜裏,偷聽到太子與其侍讀的幾句私語。
「李默,不要再說外放的話了,外麵多是窮山惡水,就呆在京裏陪我,你我君臣二人共治天下,有我在,你公卿宰輔想做什麽做什麽,李默,『流芳千古』四個字,我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