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遠水救不了近火。眼下,他還有一個債主呢!
和突藍等人連喝了三天的酒後,鄂何力也察覺到了有什麽不對。於是,他再次找上了鄭勝,要那筆錢。
鄭勝早候他的大駕,他反問道:“禿發兄急著迴家嗎?”
鄂何力道:“不急。”
“既然如此,不如在荊州多待些時日吧?”
鄂何力愕然,“這是為何?”
鄭勝咳嗽一聲,“禿發兄,想必,你還要買一批糧食再迴去吧?不知你可探明了糧價?”
鄂何力歎道:“確實如此。而且,我已經打聽……唉!鄭世子,你可知,今年一石糧居然漲到一千八百二十錢了!去年還一千七百八十錢呢!世子,雖說我們已經約定好了,但中原糧食漲價了,我們的馬的價錢,是不是也要漲一漲呢?”
鄭勝點點頭,“是嗎?又漲價了?但禿發兄可知,其實糧食的價格在一年四季都是有所不同的。一般來說,春、夏兩季糧價高,但等到秋天新糧收獲後,一石糧的價格大約會降到一千七百五十錢上下啊!”
鄂何力頷首,“原來如此。那麽,我等到秋天,新糧成熟後再買?”
鄭勝笑道,“是啊,這樣劃算的很!”
鄂何力緊盯著鄭勝的眼睛,問道:“鄭世子,為什麽我總覺得有什麽地方不太對呢?”
鄭勝喊冤道:“禿發兄,我設身處地的為你們著想,怎麽會騙你呢?”
鄂何力又仔細想了想,“確實。那麽,馬錢呢?”
鄭勝心裏暗歎一聲,這個時候他無比的懷念鄭汶,和人談判實在不是個愉快的工作。
“禿發兄,要不這樣,我以每匹馬三十五石糧的價錢買下這些馬。等秋天等糧食收割了,我直接交割給你糧食?”
“五十石。世子莫要忘了,這些可是我突發部最好的馬駒。”鄂何力沒有深想,卻獅子大開口。
不過,鄭勝並不相讓,“禿發兄不要忘了,我鄭氏在交易中給予貴部的優惠。一匹良馬三十石糧,這就是市價。我給……三十六石,已經是最高價了!”
鄂何力冷笑,“我給世子帶來的可是未騸過的馬駒,而且,都是最優秀的馬,三十多石糧,區區五萬錢豈能買到我的馬?四十八石!”
兩人互瞪著。
鄭勝最後說道:“這場交易你我各退一步可好?四十二石。現在,我馬場還需要更多的馬術教官,你們在荊州的這段時間,都可以再賺上一筆小錢。等你們離開時,我一並將交割了這些糧食,如何?”
鄂何力臉色緩和下來,他同意了這個價格。
鄭勝鬆了口氣,他終於搞定了這件事。
鄭勝等待著四月月中的到來。他要兌換!
不過在這之前,領地還發生了其他的事情。
鄭勝看著眼前的靦腆同齡少年,“鄭留,你既然過來了,就去青竹書院吧!那邊有鄭尚、萬雲等很多人。”
“是!”鄭留恭敬地行了一禮後離開了。
鄭勝歎了口氣,這些年他遠離家族,和同齡人明顯疏離了很多。
而表兄鄭清從幽州歸來,隻是迴家見了其他人,並沒有來見他,但把鄭留送到了他身邊。
這足以表明他的立場。不過,他老爹和鄭清對家裏的態度是一致的嗎?
鄭勝不敢保證。
所以,他現在很不清楚家裏現在到底是分做了幾派。似乎大家各有各的打算。
南陽鄭氏,似乎已經沒有了絲毫的凝聚力。
隆景再次來訪,他帶來了好的答複。隻是,他並沒有將隆氏的藏書一並帶來。
隆景不好意思地笑道:“我家的藏書還未抄寫完畢,過段時間後,一定為世子帶來。”
鄭勝點頭笑道,“當然可以。”他知道這是隆氏的緩兵之計,甚至可能是打算觀察這段時間,看他的藏書館能不能收集來書籍,再選擇是否與他“合作”。
“上次世子說,青竹書院的人可以隨意閱讀藏書館的書籍,外人需要花錢方能進館閱讀,對吧?”隆景突然問道。
“是啊。”
隆景搖頭道,“世子,一本罕見的世間孤本,和一本常見的書籍價值可不相同。但花同樣錢便能看到它們,這是否不太合適呢?”
鄭勝如有所思的說:“確實如此。也許……需要設置一些限製。分層、分閣樓,放置價值不同的書?”
他突然想起了前世看到的一些小說的情節,將什麽藏經閣中的武功秘籍之類的東西,限製為達成一定條件後才可以得到。甚至是,用為門派做出的貢獻來兌換。這些,似乎都可以嚐試啊!
“那麽,我們隆氏可以派人來青竹書院學習嗎?”隆景又問道。
鄭勝訝然,“當然可以!”但,這是什麽意思?仰慕學問?偷師學藝?還是另有目的?
隆景滿意地離開了。
和隆景告別後,鄭勝去了東邊的十七裏丘看了看各工坊的修建進程。
位置在最南側的紙坊已經開始運行了。現在這裏的主事,正是原來的南鄉鄭氏紙坊的主事鄭代福。
現在,除了“製作”鄭子紙外,鄭代福手下近百的工人還要繼續造晉紙,這是鄭汶對他們的要求。畢竟,鄭子紙隻需要占用他們極少的工作時間。
但現在他們造的晉紙,鄭勝極不滿意。
所以,鄭勝又給了他們一個難題:造品質更好的晉紙。“就算品質比不上鄭子紙,也必須向這個方向進步!”
於是,他每次到紙坊,都會問上句:新紙造的怎麽樣了?
紙坊工匠們很努力,但進展卻很慢。鄭勝並不意外,如果他們能輕易地做出好紙,才是不正常的事。
在離開前,鄭勝又提醒了他們幾句,要他們繼續在選擇原材料、改進工藝方向繼續努力,他還模糊記得造紙術的一些改進方向。
不提紙坊裏發愁的工匠們。
鄭勝走馬觀花般得走過了以製作桌椅為主業的木匠坊、製作各種油料的油坊、主要生產農具的鐵具坊。最後,他到了此行最主要的目的地、十七裏丘西北側的活字印刷術的活字製作坊。
這裏除了原有的木匠,鄭勝還找來了燒陶燒瓷的工匠、鐵匠銅匠,讓他們製作出各種材質的活字,比較哪種的活字最實用。
製作這些小小的印刻,對工匠們來說是一件新奇的工作。
不過,鐵匠銅匠們在研究過木活字後,已經以先做模具、再往其中澆灌鐵汁、銅汁的辦法,“仿製出”了鐵、銅活字。
同樣的,燒陶的工匠也做出來了泥質的活字。
鄭勝手裏拿到了幾本書,仔細對比了書裏的文字,但絲毫沒看出來它們是由不同材質的活字印刷出來的。
他很滿意這樣的成果。
“任據,常見的書籍印多少冊了?”鄭勝迫不及待地問。
“世子,我們庫存的鄭子紙數量也不過幾萬張,現在既要印刷古籍孤本,又要印刷常見的書籍?紙張實在不夠啊!”任據苦笑道。
鄭勝皺了皺眉頭,“你統計過新野公送來的那些書了吧,大都是些後人注釋前人的作品。像這種類型的書,每篇隻印刷一二十冊就夠了……”
鄭勝拍拍腦袋,他痛苦地想著,實際上印刷十冊都沒地方放,而且,這樣做很浪費排出的書版啊!
“這遠遠不夠,返還的書冊、青竹書院的學子用書、藏書館藏書,粗略計算下來,每本最少需要三四十冊。”
“不需要這麽多,學生們不需要讀這些書。至於藏書館,放十本足夠了!”
鄭勝想起了他翻過的幾本書,都是兩漢、魏晉文人的注釋作品,像什麽新解、訓詁、新義、序、注、傳,還有某本名著前加姓、地、人名的書,其實都是些儒人對先人的著作添加了自己的思想後編纂出來的東西,說成是他們的讀書筆記都不為過。
舉個例子,《詩經》便被分成了《魯詩》、《韓詩》、《齊詩》、《毛詩》四個版本。
雖說現在世人都在學毛詩,其他三種都不怎麽流傳了。不過,司馬歆這些書裏就收藏了來自九江邵氏的一本《韓詩》。
要說這四個版本的最大區別,也就是各家對詩經含義的解讀有所不同。而之所以毛詩會興起,其他三詩衰敗,並不是說毛詩真的比其他詩的解釋好了多少,這隻是毛詩“恰好”被東漢連續幾代大儒推崇的結果而已。
而且還有更扯的,像什麽包通的《論語對答錄》,居然講的是他家祖上在做漢朝太子師傅時的場景。
給太子講解《論語》確實是值得記載的事跡,但鄭勝覺得這位落魄文人就是想再感懷一番祖輩的輝煌,向世人吹吹牛皮,抒發一下自己懷才不遇的悲憤罷了。
總而言之,這些玩意兒有什麽用?雖然點點題、解釋一下文義,對學習四書五經確實有不小的幫助,但現在鄭勝連儒家經典都不想背,怎麽會樂意把這些書放在館裏。
不過,為了“大計”,他忍了。
任據:“……世子,這些書都是曆代大儒的心血之作,怎麽可以如此輕視?”
鄭勝擺擺手,“你知道,青竹書院裏,我們不學古人經典,隻學語文。”鄭勝把最後兩個字咬重,以此強調道。
和突藍等人連喝了三天的酒後,鄂何力也察覺到了有什麽不對。於是,他再次找上了鄭勝,要那筆錢。
鄭勝早候他的大駕,他反問道:“禿發兄急著迴家嗎?”
鄂何力道:“不急。”
“既然如此,不如在荊州多待些時日吧?”
鄂何力愕然,“這是為何?”
鄭勝咳嗽一聲,“禿發兄,想必,你還要買一批糧食再迴去吧?不知你可探明了糧價?”
鄂何力歎道:“確實如此。而且,我已經打聽……唉!鄭世子,你可知,今年一石糧居然漲到一千八百二十錢了!去年還一千七百八十錢呢!世子,雖說我們已經約定好了,但中原糧食漲價了,我們的馬的價錢,是不是也要漲一漲呢?”
鄭勝點點頭,“是嗎?又漲價了?但禿發兄可知,其實糧食的價格在一年四季都是有所不同的。一般來說,春、夏兩季糧價高,但等到秋天新糧收獲後,一石糧的價格大約會降到一千七百五十錢上下啊!”
鄂何力頷首,“原來如此。那麽,我等到秋天,新糧成熟後再買?”
鄭勝笑道,“是啊,這樣劃算的很!”
鄂何力緊盯著鄭勝的眼睛,問道:“鄭世子,為什麽我總覺得有什麽地方不太對呢?”
鄭勝喊冤道:“禿發兄,我設身處地的為你們著想,怎麽會騙你呢?”
鄂何力又仔細想了想,“確實。那麽,馬錢呢?”
鄭勝心裏暗歎一聲,這個時候他無比的懷念鄭汶,和人談判實在不是個愉快的工作。
“禿發兄,要不這樣,我以每匹馬三十五石糧的價錢買下這些馬。等秋天等糧食收割了,我直接交割給你糧食?”
“五十石。世子莫要忘了,這些可是我突發部最好的馬駒。”鄂何力沒有深想,卻獅子大開口。
不過,鄭勝並不相讓,“禿發兄不要忘了,我鄭氏在交易中給予貴部的優惠。一匹良馬三十石糧,這就是市價。我給……三十六石,已經是最高價了!”
鄂何力冷笑,“我給世子帶來的可是未騸過的馬駒,而且,都是最優秀的馬,三十多石糧,區區五萬錢豈能買到我的馬?四十八石!”
兩人互瞪著。
鄭勝最後說道:“這場交易你我各退一步可好?四十二石。現在,我馬場還需要更多的馬術教官,你們在荊州的這段時間,都可以再賺上一筆小錢。等你們離開時,我一並將交割了這些糧食,如何?”
鄂何力臉色緩和下來,他同意了這個價格。
鄭勝鬆了口氣,他終於搞定了這件事。
鄭勝等待著四月月中的到來。他要兌換!
不過在這之前,領地還發生了其他的事情。
鄭勝看著眼前的靦腆同齡少年,“鄭留,你既然過來了,就去青竹書院吧!那邊有鄭尚、萬雲等很多人。”
“是!”鄭留恭敬地行了一禮後離開了。
鄭勝歎了口氣,這些年他遠離家族,和同齡人明顯疏離了很多。
而表兄鄭清從幽州歸來,隻是迴家見了其他人,並沒有來見他,但把鄭留送到了他身邊。
這足以表明他的立場。不過,他老爹和鄭清對家裏的態度是一致的嗎?
鄭勝不敢保證。
所以,他現在很不清楚家裏現在到底是分做了幾派。似乎大家各有各的打算。
南陽鄭氏,似乎已經沒有了絲毫的凝聚力。
隆景再次來訪,他帶來了好的答複。隻是,他並沒有將隆氏的藏書一並帶來。
隆景不好意思地笑道:“我家的藏書還未抄寫完畢,過段時間後,一定為世子帶來。”
鄭勝點頭笑道,“當然可以。”他知道這是隆氏的緩兵之計,甚至可能是打算觀察這段時間,看他的藏書館能不能收集來書籍,再選擇是否與他“合作”。
“上次世子說,青竹書院的人可以隨意閱讀藏書館的書籍,外人需要花錢方能進館閱讀,對吧?”隆景突然問道。
“是啊。”
隆景搖頭道,“世子,一本罕見的世間孤本,和一本常見的書籍價值可不相同。但花同樣錢便能看到它們,這是否不太合適呢?”
鄭勝如有所思的說:“確實如此。也許……需要設置一些限製。分層、分閣樓,放置價值不同的書?”
他突然想起了前世看到的一些小說的情節,將什麽藏經閣中的武功秘籍之類的東西,限製為達成一定條件後才可以得到。甚至是,用為門派做出的貢獻來兌換。這些,似乎都可以嚐試啊!
“那麽,我們隆氏可以派人來青竹書院學習嗎?”隆景又問道。
鄭勝訝然,“當然可以!”但,這是什麽意思?仰慕學問?偷師學藝?還是另有目的?
隆景滿意地離開了。
和隆景告別後,鄭勝去了東邊的十七裏丘看了看各工坊的修建進程。
位置在最南側的紙坊已經開始運行了。現在這裏的主事,正是原來的南鄉鄭氏紙坊的主事鄭代福。
現在,除了“製作”鄭子紙外,鄭代福手下近百的工人還要繼續造晉紙,這是鄭汶對他們的要求。畢竟,鄭子紙隻需要占用他們極少的工作時間。
但現在他們造的晉紙,鄭勝極不滿意。
所以,鄭勝又給了他們一個難題:造品質更好的晉紙。“就算品質比不上鄭子紙,也必須向這個方向進步!”
於是,他每次到紙坊,都會問上句:新紙造的怎麽樣了?
紙坊工匠們很努力,但進展卻很慢。鄭勝並不意外,如果他們能輕易地做出好紙,才是不正常的事。
在離開前,鄭勝又提醒了他們幾句,要他們繼續在選擇原材料、改進工藝方向繼續努力,他還模糊記得造紙術的一些改進方向。
不提紙坊裏發愁的工匠們。
鄭勝走馬觀花般得走過了以製作桌椅為主業的木匠坊、製作各種油料的油坊、主要生產農具的鐵具坊。最後,他到了此行最主要的目的地、十七裏丘西北側的活字印刷術的活字製作坊。
這裏除了原有的木匠,鄭勝還找來了燒陶燒瓷的工匠、鐵匠銅匠,讓他們製作出各種材質的活字,比較哪種的活字最實用。
製作這些小小的印刻,對工匠們來說是一件新奇的工作。
不過,鐵匠銅匠們在研究過木活字後,已經以先做模具、再往其中澆灌鐵汁、銅汁的辦法,“仿製出”了鐵、銅活字。
同樣的,燒陶的工匠也做出來了泥質的活字。
鄭勝手裏拿到了幾本書,仔細對比了書裏的文字,但絲毫沒看出來它們是由不同材質的活字印刷出來的。
他很滿意這樣的成果。
“任據,常見的書籍印多少冊了?”鄭勝迫不及待地問。
“世子,我們庫存的鄭子紙數量也不過幾萬張,現在既要印刷古籍孤本,又要印刷常見的書籍?紙張實在不夠啊!”任據苦笑道。
鄭勝皺了皺眉頭,“你統計過新野公送來的那些書了吧,大都是些後人注釋前人的作品。像這種類型的書,每篇隻印刷一二十冊就夠了……”
鄭勝拍拍腦袋,他痛苦地想著,實際上印刷十冊都沒地方放,而且,這樣做很浪費排出的書版啊!
“這遠遠不夠,返還的書冊、青竹書院的學子用書、藏書館藏書,粗略計算下來,每本最少需要三四十冊。”
“不需要這麽多,學生們不需要讀這些書。至於藏書館,放十本足夠了!”
鄭勝想起了他翻過的幾本書,都是兩漢、魏晉文人的注釋作品,像什麽新解、訓詁、新義、序、注、傳,還有某本名著前加姓、地、人名的書,其實都是些儒人對先人的著作添加了自己的思想後編纂出來的東西,說成是他們的讀書筆記都不為過。
舉個例子,《詩經》便被分成了《魯詩》、《韓詩》、《齊詩》、《毛詩》四個版本。
雖說現在世人都在學毛詩,其他三種都不怎麽流傳了。不過,司馬歆這些書裏就收藏了來自九江邵氏的一本《韓詩》。
要說這四個版本的最大區別,也就是各家對詩經含義的解讀有所不同。而之所以毛詩會興起,其他三詩衰敗,並不是說毛詩真的比其他詩的解釋好了多少,這隻是毛詩“恰好”被東漢連續幾代大儒推崇的結果而已。
而且還有更扯的,像什麽包通的《論語對答錄》,居然講的是他家祖上在做漢朝太子師傅時的場景。
給太子講解《論語》確實是值得記載的事跡,但鄭勝覺得這位落魄文人就是想再感懷一番祖輩的輝煌,向世人吹吹牛皮,抒發一下自己懷才不遇的悲憤罷了。
總而言之,這些玩意兒有什麽用?雖然點點題、解釋一下文義,對學習四書五經確實有不小的幫助,但現在鄭勝連儒家經典都不想背,怎麽會樂意把這些書放在館裏。
不過,為了“大計”,他忍了。
任據:“……世子,這些書都是曆代大儒的心血之作,怎麽可以如此輕視?”
鄭勝擺擺手,“你知道,青竹書院裏,我們不學古人經典,隻學語文。”鄭勝把最後兩個字咬重,以此強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