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景更加奇怪,舉起手中的書,“是這種書嗎?”
鄭勝點點頭,“是的。現在我鄭氏的修身書店開業大酬賓了,《詩經》、《禮記》、《易經》、《論語》等十七種先賢著作,一律每種贈予隆氏十冊。”
邱夫子沒有注意鄭勝話裏麵其他的奇怪字眼,他訝然問道:“修身書店?這是什麽時候成立的。書店,又是做什麽的?”
“是幾天前,我剛剛想好的。書店嘛,顧名思義,就是賣書的。”
邱夫子瞪眼,“書也可以賣?還有,你這個名字也太奇怪了!修身、修身,有何寓意呢?”
鄭勝咳嗽兩聲,“禮記中不是說‘物格而後知至,……然後什麽、什麽的,國治而後天下平’嗎,簡言之不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嗎?”
“齊家治國平天下,我暫時還做不到。但說修身嘛,我還是能勉強做到了的。所以,我打算以此來繼續勉勵自己。”
邱夫子捋著胡須,“你似乎忘了前麵的幾句,‘格物、致知、意誠、心正’後,方才是修身齊家治國。我問你,你何時意誠、心正了?連禮記都背不出?成什麽樣子!所以我看,還是叫格物書店吧!”
鄭勝忙把句子補全,“夫子你看,我還是會背的。而且這‘修身’之名還有的寓意是:讓買書的士子們都明白,書使用來修身、養性,增長才幹和能力的。”
邱夫子對這樣的解釋很滿意,“希望如此吧!”
一旁的隆景終於可以插上話了,“不知這樣一本《孝經》,售價幾何?”
鄭勝看著他緊張的模樣,心道這人也不是一無是處,還想到了這一節,鄭勝迴道:“這一本,售價一千五百錢。”
邱夫子皺起了眉頭,隆景則鬆了口氣,“嗬,世子的書,果然很便宜。”
便宜嗎?對隆景來說確實便宜。但對那些貧苦的讀書人,這可不是筆小錢!
“這是我送隆氏的第一個禮物。”鄭勝緩了緩,繼續道,“第二個禮物,我打算在這裏修一個藏書館,是收集了全天下各種書籍的藏書館。”
邱夫子陡然一驚,緊接著一喜,最後化作了滿滿的擔憂。
驚的是鄭勝的氣魄,要修一個收集全天下書籍的藏書館,喜的是這可是全天下的書,最後當然擔憂,這件事實在太難了!
首先,最現實的問題,誰會願意把自家的藏書送給鄭勝呢?
隆景自然想到這層麵,“鄭世子好想法,但恐怕也很難做到啊!”
“這不就需要兄長來幫忙了嗎?咳咳,不過,這個放到最後再說。我還打算送給兄長第三件禮物。”
隆景不由地推托道:“世子,這借書一事,恕難從命。這些禮物,某也受之有愧。”
鄭勝笑道:“不妨再聽聽我的第三個禮物。就是,藏書館向兄長開放。兄長可以隨時隨地進我藏書館瀏覽任意的書籍。”
隆景猛地站起來,想了想,他緩聲道:“世子給我如此大禮,究竟所求何事呢?”
鄭勝微笑道,“你不是已經知道了嗎?隻要兄長可以向藏書館捐贈一本市麵上罕見的孤本書籍,可以換取免費進出藏書館的十年時間。兩本二十年,三本三十年,以此類推。到了十本及以上,隻要我鄭氏藏書館不倒,貴家後人可以永久地到藏書館來看書!”
“而且,我要你們藏書的一份抄本就好。等這些書印出來後,我會再反贈貴家每本各二十冊!”
隆景沉思片刻,“世子行事果然前所未聞。但某不知,現在貴處的藏書館有多少藏書了呢?”
鄭勝坦然搖頭,“其實並沒有多少,但兄長應該相信我的財力,就算沒有貴府的幫助,我多花點時間,也能找到很多書。”
隆景沉聲道:“好!這件事我同意了。待我迴去後秉明家父。希望世子言而有信!”
鄭勝點點頭,“請兄放心。”
再次把客人送走,邱夫子仔細地打量著鄭勝,像是再打量一個奇怪的東西般。
“你怎麽想的到這種事情?你曾說,蜀國相諸葛孔明智而近妖,我是不信的。但看見你,我卻有點信了!”邱夫子歎道。
鄭勝笑得極為無辜,“沒有,沒有,我可是夫子你看著長大的,怎麽就成妖了呢?而且,就如隆景所說,藏書館能不能成,還是未知呢!”
邱夫子歎息,他相信隆氏最終會答應這件事,這會是藏書館的開端。鄭勝給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隻要拿出十本藏書,世世代代的子孫都可以來免費進出藏書館!
雖然,看起來鄭勝的承諾也極不靠譜,後世的事,誰能說清楚呢?
“你把修身書店的書價提高,卻以藏書館的名義收集天下書籍?”邱夫子盯著他,“如果能成功,藏書館必成天下士子欣然往之之處!不賣書,而借閱書。”
鄭勝點點頭,“不過,除了贈送了我們藏書的人,藏書館隻有青竹書院的學子能看。外人,想看也行,每個時辰……十錢吧!”
邱夫子瞪著眼,“你!好吧,如此追逐金錢之子,我看隆氏未必答應你的條件!”
鄭勝反駁他,“我還是那句話,就算隆氏不答應,我還有其他辦法收集書籍!”
“你讓鄭汶去找其他家族收集天下的孤本了?”邱夫子又問道。
鄭勝點點頭,“鄭汶負責南陽以外。這是計劃的一部分。”
其實,雖然鄭汶對藏書館很感興趣,但他極不願意做鄭勝交代的這件事,實在是耗時耗力,而且各個氏族門閥脾氣都不小,傲氣的很。
雖說鄭氏以鄭子紙的名義勉強擠進了那個圈子。但鄭汶想象的到,他和管家們說這件事的後果,不被亂棍打出,客客氣氣送他離開是很客氣的了!
不過鄭勝也告訴了他一些應對辦法,除了贈書、贈閱讀時間,還有鄭子紙、煙花生意、醉香居等等,隻要是鄭氏的生意,統統可以適當給出一些優惠。
聽鄭勝說完,邱夫子反而若有所思了。
而鄭勝繼續說,“除了讓堂兄出馬。新野公也幫我了!”
他當然不會放過司馬暢、司馬歆兄弟這樣的好助力。
鄭勝在有了開書店、建圖書館的想法後,想的第一個能幫上忙的人就是司馬歆。
他闡明了藏書館的作用後,司馬歆欣然答應。為了書籍的事,他拜離了臧太妃,迴去了新野。
直到四月初時,司馬歆才終於迴來。和他一起來的,還有三車的竹簡和一車的紙書。
鄭勝看得目瞪口呆,“居然這麽多?”
司馬歆看著這些書,“它們大多是先父在世時的收藏。他在薨逝前,將這些書留給了我。”
鄭勝頓時明白了。
司馬歆微笑道,“其實,還有一個途徑,可以得到更多的書。你可知道天下藏書最多的地方是哪裏?”
“太學。”鄭勝迴答得很痛快。但隨後,他苦笑道,“太學確實有很多書,但它們屬於皇帝陛下,似乎不允許借閱吧?”
“這件事,並不難……”
就在鄭勝為收集古書苦苦努力時,新任的順陽大農令鄭清終於迴到了數年未歸的家鄉南陽。
他並沒有過家門而不入的想法,但也隻是在匆匆拜見了父親、和舊友親人們小聚一番後,踏上了西行的路。
來去匆匆,但來和走也有所不同。這次上任他帶走了自己的妻兒。
鄭清坐在馬車上,臉上滿是舟車勞頓後的疲憊神色。但望著臉上滿是心疼的妻子,和有些畏懼地看著他的兒子鄭留,他微笑道:“把他送到世子那裏去吧!聽說那孩子很聰明。留兒去那邊,對他沒有壞處。”
洛陽北門,一個披頭散發的大漢盤腿坐在馬車上,那副平日裏精心打扮的美髯隨意的散落在前襟上。
他揮舞著鐵鞭,狠狠抽馬,拚命加著速,仿佛是逃離魔口般,要再快些地逃離這座巍峨的城。
他怕遭人嘲笑。
直到再看不到那座城,停下馬車後,他再迴憶起一個多月前的情景,不由地悲從心來。
那時他掌握著那座城裏絕大多數人的命運,說殺誰就夷其三族!說誰有功勞就封賞誰!
而現在呢,他腦子裏滿滿的都是那詔書上的文字。
“東安王悖言不尊,心懷怨恨……故,廢汝郡王之爵,徙帶方。”
廢爵、流放。
司馬繇不服,他不滿。那一晚,明明是他出力最多,可到頭來,司馬允、司馬瑋卻得到了比他大得多的權位。
而他呢,尚書左仆射的官職看似是對他的補償,但隻過了不到半月時間,司馬允就罷了他的官職。再半月,他的爵位也被削去,流放遼東……
“我恨啊……”
東宮裏,太子司馬遹正在寫字。
一旁的小黃門正在低聲向他匯報著,“司馬繇被廢,已經流徙平州帶方。”
司馬遹筆下一頓,他揮揮手,讓小黃門退下。他心裏亂作一團,連字也寫不下去了。
司馬繇剛立下大功,怎麽轉眼間,便被流放去了邊夷之地?這個朝堂,到底是怎麽了?
鄭勝點點頭,“是的。現在我鄭氏的修身書店開業大酬賓了,《詩經》、《禮記》、《易經》、《論語》等十七種先賢著作,一律每種贈予隆氏十冊。”
邱夫子沒有注意鄭勝話裏麵其他的奇怪字眼,他訝然問道:“修身書店?這是什麽時候成立的。書店,又是做什麽的?”
“是幾天前,我剛剛想好的。書店嘛,顧名思義,就是賣書的。”
邱夫子瞪眼,“書也可以賣?還有,你這個名字也太奇怪了!修身、修身,有何寓意呢?”
鄭勝咳嗽兩聲,“禮記中不是說‘物格而後知至,……然後什麽、什麽的,國治而後天下平’嗎,簡言之不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嗎?”
“齊家治國平天下,我暫時還做不到。但說修身嘛,我還是能勉強做到了的。所以,我打算以此來繼續勉勵自己。”
邱夫子捋著胡須,“你似乎忘了前麵的幾句,‘格物、致知、意誠、心正’後,方才是修身齊家治國。我問你,你何時意誠、心正了?連禮記都背不出?成什麽樣子!所以我看,還是叫格物書店吧!”
鄭勝忙把句子補全,“夫子你看,我還是會背的。而且這‘修身’之名還有的寓意是:讓買書的士子們都明白,書使用來修身、養性,增長才幹和能力的。”
邱夫子對這樣的解釋很滿意,“希望如此吧!”
一旁的隆景終於可以插上話了,“不知這樣一本《孝經》,售價幾何?”
鄭勝看著他緊張的模樣,心道這人也不是一無是處,還想到了這一節,鄭勝迴道:“這一本,售價一千五百錢。”
邱夫子皺起了眉頭,隆景則鬆了口氣,“嗬,世子的書,果然很便宜。”
便宜嗎?對隆景來說確實便宜。但對那些貧苦的讀書人,這可不是筆小錢!
“這是我送隆氏的第一個禮物。”鄭勝緩了緩,繼續道,“第二個禮物,我打算在這裏修一個藏書館,是收集了全天下各種書籍的藏書館。”
邱夫子陡然一驚,緊接著一喜,最後化作了滿滿的擔憂。
驚的是鄭勝的氣魄,要修一個收集全天下書籍的藏書館,喜的是這可是全天下的書,最後當然擔憂,這件事實在太難了!
首先,最現實的問題,誰會願意把自家的藏書送給鄭勝呢?
隆景自然想到這層麵,“鄭世子好想法,但恐怕也很難做到啊!”
“這不就需要兄長來幫忙了嗎?咳咳,不過,這個放到最後再說。我還打算送給兄長第三件禮物。”
隆景不由地推托道:“世子,這借書一事,恕難從命。這些禮物,某也受之有愧。”
鄭勝笑道:“不妨再聽聽我的第三個禮物。就是,藏書館向兄長開放。兄長可以隨時隨地進我藏書館瀏覽任意的書籍。”
隆景猛地站起來,想了想,他緩聲道:“世子給我如此大禮,究竟所求何事呢?”
鄭勝微笑道,“你不是已經知道了嗎?隻要兄長可以向藏書館捐贈一本市麵上罕見的孤本書籍,可以換取免費進出藏書館的十年時間。兩本二十年,三本三十年,以此類推。到了十本及以上,隻要我鄭氏藏書館不倒,貴家後人可以永久地到藏書館來看書!”
“而且,我要你們藏書的一份抄本就好。等這些書印出來後,我會再反贈貴家每本各二十冊!”
隆景沉思片刻,“世子行事果然前所未聞。但某不知,現在貴處的藏書館有多少藏書了呢?”
鄭勝坦然搖頭,“其實並沒有多少,但兄長應該相信我的財力,就算沒有貴府的幫助,我多花點時間,也能找到很多書。”
隆景沉聲道:“好!這件事我同意了。待我迴去後秉明家父。希望世子言而有信!”
鄭勝點點頭,“請兄放心。”
再次把客人送走,邱夫子仔細地打量著鄭勝,像是再打量一個奇怪的東西般。
“你怎麽想的到這種事情?你曾說,蜀國相諸葛孔明智而近妖,我是不信的。但看見你,我卻有點信了!”邱夫子歎道。
鄭勝笑得極為無辜,“沒有,沒有,我可是夫子你看著長大的,怎麽就成妖了呢?而且,就如隆景所說,藏書館能不能成,還是未知呢!”
邱夫子歎息,他相信隆氏最終會答應這件事,這會是藏書館的開端。鄭勝給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隻要拿出十本藏書,世世代代的子孫都可以來免費進出藏書館!
雖然,看起來鄭勝的承諾也極不靠譜,後世的事,誰能說清楚呢?
“你把修身書店的書價提高,卻以藏書館的名義收集天下書籍?”邱夫子盯著他,“如果能成功,藏書館必成天下士子欣然往之之處!不賣書,而借閱書。”
鄭勝點點頭,“不過,除了贈送了我們藏書的人,藏書館隻有青竹書院的學子能看。外人,想看也行,每個時辰……十錢吧!”
邱夫子瞪著眼,“你!好吧,如此追逐金錢之子,我看隆氏未必答應你的條件!”
鄭勝反駁他,“我還是那句話,就算隆氏不答應,我還有其他辦法收集書籍!”
“你讓鄭汶去找其他家族收集天下的孤本了?”邱夫子又問道。
鄭勝點點頭,“鄭汶負責南陽以外。這是計劃的一部分。”
其實,雖然鄭汶對藏書館很感興趣,但他極不願意做鄭勝交代的這件事,實在是耗時耗力,而且各個氏族門閥脾氣都不小,傲氣的很。
雖說鄭氏以鄭子紙的名義勉強擠進了那個圈子。但鄭汶想象的到,他和管家們說這件事的後果,不被亂棍打出,客客氣氣送他離開是很客氣的了!
不過鄭勝也告訴了他一些應對辦法,除了贈書、贈閱讀時間,還有鄭子紙、煙花生意、醉香居等等,隻要是鄭氏的生意,統統可以適當給出一些優惠。
聽鄭勝說完,邱夫子反而若有所思了。
而鄭勝繼續說,“除了讓堂兄出馬。新野公也幫我了!”
他當然不會放過司馬暢、司馬歆兄弟這樣的好助力。
鄭勝在有了開書店、建圖書館的想法後,想的第一個能幫上忙的人就是司馬歆。
他闡明了藏書館的作用後,司馬歆欣然答應。為了書籍的事,他拜離了臧太妃,迴去了新野。
直到四月初時,司馬歆才終於迴來。和他一起來的,還有三車的竹簡和一車的紙書。
鄭勝看得目瞪口呆,“居然這麽多?”
司馬歆看著這些書,“它們大多是先父在世時的收藏。他在薨逝前,將這些書留給了我。”
鄭勝頓時明白了。
司馬歆微笑道,“其實,還有一個途徑,可以得到更多的書。你可知道天下藏書最多的地方是哪裏?”
“太學。”鄭勝迴答得很痛快。但隨後,他苦笑道,“太學確實有很多書,但它們屬於皇帝陛下,似乎不允許借閱吧?”
“這件事,並不難……”
就在鄭勝為收集古書苦苦努力時,新任的順陽大農令鄭清終於迴到了數年未歸的家鄉南陽。
他並沒有過家門而不入的想法,但也隻是在匆匆拜見了父親、和舊友親人們小聚一番後,踏上了西行的路。
來去匆匆,但來和走也有所不同。這次上任他帶走了自己的妻兒。
鄭清坐在馬車上,臉上滿是舟車勞頓後的疲憊神色。但望著臉上滿是心疼的妻子,和有些畏懼地看著他的兒子鄭留,他微笑道:“把他送到世子那裏去吧!聽說那孩子很聰明。留兒去那邊,對他沒有壞處。”
洛陽北門,一個披頭散發的大漢盤腿坐在馬車上,那副平日裏精心打扮的美髯隨意的散落在前襟上。
他揮舞著鐵鞭,狠狠抽馬,拚命加著速,仿佛是逃離魔口般,要再快些地逃離這座巍峨的城。
他怕遭人嘲笑。
直到再看不到那座城,停下馬車後,他再迴憶起一個多月前的情景,不由地悲從心來。
那時他掌握著那座城裏絕大多數人的命運,說殺誰就夷其三族!說誰有功勞就封賞誰!
而現在呢,他腦子裏滿滿的都是那詔書上的文字。
“東安王悖言不尊,心懷怨恨……故,廢汝郡王之爵,徙帶方。”
廢爵、流放。
司馬繇不服,他不滿。那一晚,明明是他出力最多,可到頭來,司馬允、司馬瑋卻得到了比他大得多的權位。
而他呢,尚書左仆射的官職看似是對他的補償,但隻過了不到半月時間,司馬允就罷了他的官職。再半月,他的爵位也被削去,流放遼東……
“我恨啊……”
東宮裏,太子司馬遹正在寫字。
一旁的小黃門正在低聲向他匯報著,“司馬繇被廢,已經流徙平州帶方。”
司馬遹筆下一頓,他揮揮手,讓小黃門退下。他心裏亂作一團,連字也寫不下去了。
司馬繇剛立下大功,怎麽轉眼間,便被流放去了邊夷之地?這個朝堂,到底是怎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