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病來得悄無聲息,猝不及防。但又合情合理,一點也不意外。


    在青竹嶺和那個騎兵搏鬥,鄭勝便拚得近乎力竭,之後又強打著精神,第一次騎著馬追擊劉揚,在山林裏轉了將近一整個白天的圈圈,在樂活寨裏擔驚受怕地度過了兩天,中間又夾著一場殊死的搏鬥。昨天又在青竹嶺、順陽兩邊來迴跑。


    就算鄭勝這幾年也算是練過,但他的身體還是吃不住了。


    其實,這兩天他也算是一直透支著身體,緊繃著那根弦還好說,一旦放鬆下來,身體立刻亮了紅燈。


    尤其是被劉東重拳打中的手肘,在病倒後,他才察覺到手肘的不對勁,隱隱泛痛不說,部分區域還紅腫著。


    沈醫者看過後,給出了身體虛弱、小感風寒的結論。對於他手肘的傷情,沈醫者摸了又摸,鄭勝齜著牙咧著嘴,痛得直抽抽,沈醫者最後告知他需要“靜養”。


    鄭勝就差沒罵他庸醫了,他感覺自己可能是輕微骨裂,醫生沒辦法,他便打算自己做一副小夾板固定住。


    王夫人不同意他的做法,但她自己也沒辦法。最後,她急中生智,找來了步伯。


    步伯看了看,表示傷情並不重,靜養一段時間就好。他對鄭勝的小夾板很感興趣,感覺這東西對痊愈有所幫助。


    然後,鄭勝就處於一種“靜養”的狀態了。


    具體的形式是,呆在自己的房子裏,吃喝由青兒、劉嗅兒為他端進來,侍奉他吃飯。


    拉撒,他實在是受不來這種事還要人幫忙,決意自己處理。


    生病的第二天,他的風寒好了。開始吃營養餐,補身體。


    第三天,他就受不了了。這日子沒法過了!


    無聊,實在無聊。


    於是,他被允許進書房聽課。鄭勝帶迴來的那副順陽郡全圖受到了大家一時的熱捧。


    這圖來自上層,來自朝廷,是這時代最好的地圖。鄭勝拿它迴來,為的就是讓大家學習看圖。畢竟,他們以後可能都會上戰場的,也許將會成為他那支軍隊的核心人物。


    緊接著,鄭勝繼續著他的迴歸,他開始參與新村的規劃。


    其實,叫村並不恰當了。畢竟,在大家的規劃裏,原來的李家村隻是當中的一部分。


    所以,大家紛紛想著新名字。


    比如說,李家聚。也就是將原來李家村的名字抬升一格。聚其實就是大一些的村落、集市之意!


    不過,這個提議,連來參加合意的李裏正都沒同意,他們李家村能並入以鄭氏為主的這個聚落,其實是占了很大的便宜,畢竟他們隻是離得近了些,這次賊人攻打青竹嶺,李家村被殃及池魚。


    但以李家聚為名,明顯是主次顛倒了!


    再比如,丹陰聚。以鄭老爹的封邑為名,確實也不錯。


    但實際上,南鄉並沒有一個叫丹陰亭的地名。隻是因為,朝廷將位於南鄉、丹水兩縣的丹水河南岸的一片土地封給了鄭坦做封邑,山北水南為陰,所以,就叫丹陰亭侯了。


    鄭坦的封邑主要是南鄉黃龍鄉的李家村、臨丹聚兩裏和丹水縣的商密鄉一部分。


    而青竹嶺差不多正好位在中間,叫丹陰聚也沒有毛病。


    不過,叫青竹聚也很好,畢竟青竹嶺、青竹書院、青竹苑都是青竹輩兒的,突然冒出一個丹陰聚,總覺得不甚恰當。


    其他的還有更加稀奇古怪的名稱:諸如太和聚、世子聚什麽的,都被直接斃掉了。


    最後就是丹陰聚和青竹聚的辯爭。


    鄭勝想了又想,突然想到一件事:因為鄭老爹的丹陰侯爵位,丹陰亭才有了現實存在的意義。但看鄭坦的樣子,他在幽州當著太守,卻再沒有立下戰功的意思,看起來這亭侯爵位是挪不動了。


    鄭坦百年之後,他這世子繼承的關內侯爵位,隻是叫關內侯,丹陰亭的名字是再也不存在了。丹陰亭的名字以後也隻能存在於文字和鄭氏的族記裏。這世界的絕大多數人都絕不會再記得他了。


    對這位他這個世界的生父,鄭勝對他的感情很淺薄,遠比不上王夫人。但怎麽說也是他的存在,給了鄭勝一個很不錯的起點。


    再者,他怎麽說也是他這個世界的父親,總要讓他的痕跡在這個世界上留的更深刻些,讓更多人在百年、千年後還能記得他。


    希望,他的丹陰聚不會消失在曆史中吧!


    “就叫丹陰聚吧!”鄭勝道,“按道理、按地理,都該是叫丹陰。”


    於是,丹陰聚的名稱就這樣確定了下來。


    緊接著,是對丹陰聚整體的規劃。這是鄭勝在地理課上提出的概念。得益於他的高中地理課還有一丟丟的記憶,對城區的規劃,還是記住了的。


    當然鄭勝隻是記住了劃分功能區,該怎麽劃分,他是八竅通了七竅,一竅不通了。


    所以,他的劃分理念是:照著原來的區域劃分就是了!


    所以,丹陰聚的西部,就是西山大營了,連名字都不用改。校場、宿舍、食堂、校台,這是大營現有的建築。


    鄭勝打算繼續向西擴展,建一個新的更大些的校場。現在的校場已經要擠不下虎衛營、商隊護衛隊的人了。


    南部,主要就是青竹苑了,因為最近的大肆砍伐,苑內的青竹快被砍完了。所以,他打算以後青竹書院這裏再建房子,以石頭為主去建造,把剩下的青竹保護起來。


    中間的位置就是坊區了。最南邊的煙花坊、*坊,冶鐵穀的冶鐵坊,再就是他準備要建起來的紙坊、玻璃坊、油坊等。他打算沿著青石道的兩側,尋找適合的地方,把坊區建立起來。


    坊區以北,就是庫房區。吃了虧後才明白,鄭勝打算把貴重的貨物都藏到北山、東山間,找不到合適的位置、就是挖洞也要挖出幾間庫房出來!


    當然,那場火令庫房的損失並沒有那麽大。庫房的四牆都是石頭砌築的,並不是木製的牆體。隻是木門被引燃後,火星引燃了堆放在門口附近的煙花,造成了不小的連鎖反應。


    可盡管如此,鄭勝算了算,損失的近萬張的鄭子紙,按市場價計算的話,也值數十萬錢了,再加上其他的,他向仇人夏辛索要一百八十萬錢的賠償並不過分。


    庫房再往北就是此次重建區了。鄭勝打算把臨近丹水的道路重修一下,修成青石鋪路的石板路最好。但要修一丈多寬,除了往丹水河邊擴寬,隻能占掉一些村民房子的位置了。所以,這就涉及到了“拆遷”。


    其實,靠近路邊的房子絕大多數都被樂活賊燒掉了。


    但鄭勝想占的是土地,他隻能讓王眾帶人去和村民商量這些事,或給他們在別的地方修建新房子,或幹脆給錢買下那片土地。


    這麻煩事交給了王眾。


    鄭勝還打算,幫村民們規劃好統一的道路,新建的房子最好大家之間也都能整整齊齊的。雖然在前幾天,李家村“複雜”的地形剛剛成功幫他們抵禦了山賊的入侵。


    道路兩旁設置排汙溝、栽上樹,建立公共廁所等。鄭勝提出了很多“奇思妙想”,令王眾等人頭疼不已。


    但這是個太好的機會,能讓他重塑舊村子。就算到不了後世的模樣,他也想讓丹陰聚的各個角落都變得整齊、幹淨,這是他的丹陰聚,他總要讓自己和生活在這裏的人都能過得舒服一些。


    除了普通居民住的東區,就是鄭勝想要好好規劃的北區了。


    鄭勝打算在北區原來家丁們的住處,建幾棟樓房出來,節省空間,也住上更多的人。當然,他現在不敢蓋高樓,三層都不敢。水泥的製法,他還不知道,兌換是能成的,但一次兌換幾十公斤的水泥什麽也做不成。鄭勝隻能自己慢慢琢磨。


    他*都琢磨出來了,自然相信水泥花上一段時間也能搞出來!


    家丁住的樓樣式和虎衛營的宿舍有所不同,畢竟他們大多數是以家庭為單位組成的,所以新樓不僅空間要大,甚至還要有兩室一廳、一室一廳等各種樣式的,適合不同人數的家庭居住。


    除了家丁的新樓,就是安排給外客住的院落了,這些小院在那天受損不大,畢竟距離稍遠了些。但鄭勝打算再往南擴建幾個位置更好、更隱蔽的院落。


    其他位置,就是在靠近青石道的原庫房、牛馬房、和騰出來的原家丁住處了,鄭勝打算在這裏建起一些麵向大路、寬敞的“門市”房,以後可以作為商鋪出租給外來的商戶。


    當然,他們自己來用也行。


    至於牛馬房,在庫房以北的的地方,找一個合適的地點就行。這個倒無所謂。


    商議丹陰聚的規劃,花了整整兩天時間。


    之後,鄭勝一下子又空閑下來。每天,他隻能舉著小夾板跑去看看家丁們修路、建坊、蓋房子。或者待在書房裏,看書聽講。


    直到,司馬定雲再次到來。


    這天是三月下旬的一天,大約是他生病後的十天左右,司馬定雲又到了青竹嶺,然後告訴了他一個消息,吾彥調走了。他可以大大方方地前往順陽那片屬於他的“領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始於太康七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章無不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章無不可並收藏始於太康七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