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陽,對於這個地方鄭勝並沒有太深的印象,似乎就是荊州的一個小縣吧?鄭勝看向王鈞。
“蔡陽是義陽郡東南的小縣。新野在其北,鄧縣在其西,襄陽在其西南,也算是個要地。”王鈞小聲道。
鄭勝點點頭,沒有再說什麽,鄭泯被任命為蔡陽長,對這件事他並不感興趣。蔡陽?鄭泯去了這地方,就再也影響不到他了吧?他們兄弟各自過各自的日子,他好好當官,鄭勝好好積攢本事,真是再好不過了。
放下手上的長刀,鄭勝吩咐工匠們繼續努力工作,爭取早日製造出好的刀來,然後他往山外走去。
出了鐵匠工坊所在的冶鐵穀,鄭勝也算是迴到了那條山路。現在這條山路已經大變了模樣。
春風裏那批家丁在元月下旬時就來了青竹嶺,鄭勝雖然大包大攬的要來了這將近兩百號人。可他們到了後,鄭勝就有點抓瞎,該讓他們幹點什麽呢?
鄭勝想了想,先從他們當中選了一些有特殊技能的人才,比如,他最看重的就是會打鐵的工匠,隻是很可惜這些人裏隻有一對叔侄在順陽時從事過類似的行業,所以鄭勝打發他們去了鐵匠鋪。
但畢竟這些人都是窮困的百姓,若有一技之長,能養活一家人,也不會到青竹嶺,做鄭勝的家丁了。
最後,鄭勝決定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那句俗語說的最恰當不過了。而鄭勝決定就在西山大營以東、以南的山裏選擇適當的位置作為工坊後,修路這件事就變得更加迫切了。
這是鄭勝對自己“未來根據地”的又一次擴張。
一百多人的家丁說多不多,路修起來的速度並不慢,畢竟這也不過是一段直線距離不到兩千米的短路。
而且為了加快進度,鄭勝還特意趁著這段農忙前的最後一段空閑時間,雇傭了附近村莊的百姓們幫忙開采青石、鋪就路麵。
一條半丈多寬的青石路麵花了半個多月的時間就修好了。
但鄭勝對它並不是很滿意。一是這路並不寬,僅能容一輛馬車通行而已;二是這條路是照著原來的土路的走向修成的,這條路整體來看是南北走向,但實際上卻是曲曲折折的,中間甚至有兩段路是這樣的:先是東北、西南走向,然後陡然折向西北、東南走向。
所以鄭勝打算擴修,要修到起碼有一丈寬才行,這樣來往的馬車通行就很順暢了。
再就是截曲就直,他不打算挖條隧洞出來,但一些太過影響通行速度的彎路,鄭勝打算靠人力平整掉一些不高的山坡、小丘陵,正好要修路,青石就從這些地方取材了,也不至於浪費人力。
過了二月,周圍村莊的百姓們開始忙於春耕,這路擴修的速度自然就慢了下來。
不過這工程不用太急,畢竟現在它的用途還不大。最主要的功能也不過是每天虎衛營早操過來踩踩這路麵。
而邱夫子很滿意這條路,老夫子年紀大了,雖然住在青竹苑很舒服,但他也願意每天出來溜溜彎,做一套“五禽戲”強身健體,這青石地麵總比土地看起來舒服。邱夫子心情很好,大筆一揮給這條小路又起了名字,青石道。
鄭勝懶得和他爭執一條山路叫什麽名字。青石道,這名字還湊合,也就這樣確定了下來。
修好了路,鄭勝自然開啟了下一階段的計劃——工坊建造。
這兩項計劃,鄭勝是連在一塊考慮的。
甚至在太康年時,他就考慮要把鐵匠鋪、以及煙花工坊遷到一個新的地方的問題。畢竟,西院那地方實在是太小了。
但遷到哪去呢?能選的地方不多,青竹嶺這地方除了山就是水。
考慮到安全問題,鄭勝沒打算把工坊遷去很遠的地方。所以,小院南麵的山裏,既近且隱蔽,實在是最佳選擇。
可那邊卻是一片荒山,選址是一項難題。
不過隨著對周邊山林越來越了解,鄭勝腦海裏也大致勾勒出了附近的地形。二月間,家丁們修路,他和萬雲等人也跑遍了附近的幾座山,經過一番討論後,最後選定了位置。
不得不多說幾句的是,為了區分附近的幾個山頭,鄭勝一開始打算以一號山、二號山、三號山來命名,簡單明了,輕鬆好記。但他的命名很快被邱夫子推翻了,理由是這樣的名字太簡單了,而且也從來沒有人以數字命名過山。
最後大家討論的結果是以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詞命名了這些山,鄭勝感覺最後這名字同樣的簡單粗暴,為什麽一二三就不行呢?
所謂的北山就是鄭勝小院往南,包括處在小院與西山大營之間的這一片的山丘。
東山就是青石道以東的連綿群山,中山在北山以南,西山是西山大營以南的山,南山就在南邊更遠的地方了,青竹苑就在南山。
而冶鐵坊就建在了北山與中山之間一處山坳裏,鄭勝對那裏其實有印象,第一次李安建帶他過去西山大營那邊時,就路過了那裏。
鄭勝把這山坳起名叫冶鐵穀,同樣的簡單粗暴。
冶鐵穀是一處東北、西南走向的小山坳,穀長不到千米,兩邊卻是險峻、絕難攀爬的平均三四百米高的山丘,隻有東北、西南兩個出口(隱蔽性好,這是冶鐵坊建在這裏的重要考量),整個山穀就像是一個梨子的模樣,當然鄭勝也沒有因為它長得像梨子就起名叫梨穀。
鄭勝剛剛實驗的那把刀,是剛剛遷到冶鐵穀的工匠們用修建好第一座的冶鐵爐打造出來的。
西院的冶鐵山洞很狹小,幾名鐵匠擠在那邊很是施展不開。當鄭勝帶他們到冶鐵穀看過,確定這山穀就是他們以後工作的地方後,他們迫不及待的搬到了這裏。
現在冶鐵穀內的建築隻建好了一座靠近北口的冶鐵房,除此外就是在山穀中間位置的幾間工匠們的住處。
前期創業艱苦,鄭勝隻能用獎勵激勵他們,如果打造出了理想的鋼刀,他許諾會有一大筆獎勵金給他們。
冶鐵穀北口出去是一條狹窄的幾乎不能被稱作是路的小山道,不過,經過平整一番後,勉強也能夠通行了。這條山道最後通到的就是西院後麵的冶鐵山洞。
南口出去,再往西走,經過了一條曲曲折折的山路後,就能到達西山大營。而往東走,就是青石道。
現在,鄭勝就在站在南口附近的青石地麵上。
他同幾名在南口看護的虎衛營衛士點頭示意,沿著青石道往東南而去。走了沒多遠,就到了另一處工坊——煙花工坊。
煙花工坊也是建在兩山之間,但這裏是一片挺開闊的狹長平地,並算不上是山穀。青石道沿著西北、東南的方向穿過這片空地,兩邊同樣是山,東北邊屬於東山,是一片並不高的山,西南邊的是中山,很是險峻,而且越往裏走,山勢越高聳。鄭勝知道,那就是後世的武當山、現在的太和山了。
這位置其實很是便利,空間也很大。所以,那些煙花工人們很愉快的離開了密室,搬到了這邊。
現在,劉嗅兒已經完全不再管煙花製造的事情了。王眾幫他在這些工人裏挑了一個沉穩可靠、技術也不錯的人作為煙花坊的主事。
這人名叫鄭旺湖,年紀在二十五六的樣子,高高瘦瘦,就是當初幫鄭勝研磨礦石的家丁之一。雖然年紀輕輕,但這段時間,在王眾的幫助下管理煙花坊,做的也不錯。
鄭旺湖看到鄭勝溜達過來,忙迎了上來。
鄭勝走馬觀花的看著,煙花坊的規模現在比冶鐵坊大多了。
和順陽王府合作生意後,鄭汶、王眾相繼給煙花坊增加了不少的工人。現在煙花坊已經有三十多工人,但秩序井然,大家都在有條不紊的工作著。鄭勝感覺很滿意。
煙花坊其實已經分做了好幾個部門,製造外殼的、製造內筒球的、填灌藥物的等等。這些部門之間都是用了高高的磚牆分隔開,為的是防止泄露秘密。
最初,王眾要這樣做時,鄭勝還不以為然,他覺得讓工人們隻負責某一項工作,這樣的保密措施也就足夠了。
可王眾卻告訴他,這樣還遠遠不夠,不僅要高牆圍著各個工作區,以後每個區域的工人還會有各自的住所,白天不許串崗,晚上也不許他們彼此之間交流。
鄭勝噎住,這是不是太狠了?
然後,王眾又建議他,要和這些工匠們簽署保密條款,在工坊工作的工人不到一定年限不能離開,特殊情況一定要離開的,應該極為謹慎地對待,甚至一名工人的離職一定要有鄭勝親自確認才是有效。
後來鄭勝仔細想了想,覺得這些措施還是挺好的。
有了這煙花工坊,他也算是資本家了。那麽,身份自然也要轉變過來,雖然這樣做是限製了工人的自由,但為了利益,他不能不這麽做。
更何況,這裏也有*的製造。這樣來看,就算再限製一萬倍,也是值得的。
不過,鄭勝明顯是多慮了,煙花坊工人們薪資很高,管吃管住。自由?晉人表示,神馬是自由?能吃嗎?
在確定工人們對種種限製很快接受後,鄭勝又規定了退休年限,年滿六旬工人即可退休,而且退休後,依然可以每月領取一定薪酬的退休金。然後他計劃著把煙花坊工人家屬遷到了青竹嶺來。
鄭勝想著,他都這樣了,外人再挖不動他的牆角了吧?
“蔡陽是義陽郡東南的小縣。新野在其北,鄧縣在其西,襄陽在其西南,也算是個要地。”王鈞小聲道。
鄭勝點點頭,沒有再說什麽,鄭泯被任命為蔡陽長,對這件事他並不感興趣。蔡陽?鄭泯去了這地方,就再也影響不到他了吧?他們兄弟各自過各自的日子,他好好當官,鄭勝好好積攢本事,真是再好不過了。
放下手上的長刀,鄭勝吩咐工匠們繼續努力工作,爭取早日製造出好的刀來,然後他往山外走去。
出了鐵匠工坊所在的冶鐵穀,鄭勝也算是迴到了那條山路。現在這條山路已經大變了模樣。
春風裏那批家丁在元月下旬時就來了青竹嶺,鄭勝雖然大包大攬的要來了這將近兩百號人。可他們到了後,鄭勝就有點抓瞎,該讓他們幹點什麽呢?
鄭勝想了想,先從他們當中選了一些有特殊技能的人才,比如,他最看重的就是會打鐵的工匠,隻是很可惜這些人裏隻有一對叔侄在順陽時從事過類似的行業,所以鄭勝打發他們去了鐵匠鋪。
但畢竟這些人都是窮困的百姓,若有一技之長,能養活一家人,也不會到青竹嶺,做鄭勝的家丁了。
最後,鄭勝決定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那句俗語說的最恰當不過了。而鄭勝決定就在西山大營以東、以南的山裏選擇適當的位置作為工坊後,修路這件事就變得更加迫切了。
這是鄭勝對自己“未來根據地”的又一次擴張。
一百多人的家丁說多不多,路修起來的速度並不慢,畢竟這也不過是一段直線距離不到兩千米的短路。
而且為了加快進度,鄭勝還特意趁著這段農忙前的最後一段空閑時間,雇傭了附近村莊的百姓們幫忙開采青石、鋪就路麵。
一條半丈多寬的青石路麵花了半個多月的時間就修好了。
但鄭勝對它並不是很滿意。一是這路並不寬,僅能容一輛馬車通行而已;二是這條路是照著原來的土路的走向修成的,這條路整體來看是南北走向,但實際上卻是曲曲折折的,中間甚至有兩段路是這樣的:先是東北、西南走向,然後陡然折向西北、東南走向。
所以鄭勝打算擴修,要修到起碼有一丈寬才行,這樣來往的馬車通行就很順暢了。
再就是截曲就直,他不打算挖條隧洞出來,但一些太過影響通行速度的彎路,鄭勝打算靠人力平整掉一些不高的山坡、小丘陵,正好要修路,青石就從這些地方取材了,也不至於浪費人力。
過了二月,周圍村莊的百姓們開始忙於春耕,這路擴修的速度自然就慢了下來。
不過這工程不用太急,畢竟現在它的用途還不大。最主要的功能也不過是每天虎衛營早操過來踩踩這路麵。
而邱夫子很滿意這條路,老夫子年紀大了,雖然住在青竹苑很舒服,但他也願意每天出來溜溜彎,做一套“五禽戲”強身健體,這青石地麵總比土地看起來舒服。邱夫子心情很好,大筆一揮給這條小路又起了名字,青石道。
鄭勝懶得和他爭執一條山路叫什麽名字。青石道,這名字還湊合,也就這樣確定了下來。
修好了路,鄭勝自然開啟了下一階段的計劃——工坊建造。
這兩項計劃,鄭勝是連在一塊考慮的。
甚至在太康年時,他就考慮要把鐵匠鋪、以及煙花工坊遷到一個新的地方的問題。畢竟,西院那地方實在是太小了。
但遷到哪去呢?能選的地方不多,青竹嶺這地方除了山就是水。
考慮到安全問題,鄭勝沒打算把工坊遷去很遠的地方。所以,小院南麵的山裏,既近且隱蔽,實在是最佳選擇。
可那邊卻是一片荒山,選址是一項難題。
不過隨著對周邊山林越來越了解,鄭勝腦海裏也大致勾勒出了附近的地形。二月間,家丁們修路,他和萬雲等人也跑遍了附近的幾座山,經過一番討論後,最後選定了位置。
不得不多說幾句的是,為了區分附近的幾個山頭,鄭勝一開始打算以一號山、二號山、三號山來命名,簡單明了,輕鬆好記。但他的命名很快被邱夫子推翻了,理由是這樣的名字太簡單了,而且也從來沒有人以數字命名過山。
最後大家討論的結果是以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詞命名了這些山,鄭勝感覺最後這名字同樣的簡單粗暴,為什麽一二三就不行呢?
所謂的北山就是鄭勝小院往南,包括處在小院與西山大營之間的這一片的山丘。
東山就是青石道以東的連綿群山,中山在北山以南,西山是西山大營以南的山,南山就在南邊更遠的地方了,青竹苑就在南山。
而冶鐵坊就建在了北山與中山之間一處山坳裏,鄭勝對那裏其實有印象,第一次李安建帶他過去西山大營那邊時,就路過了那裏。
鄭勝把這山坳起名叫冶鐵穀,同樣的簡單粗暴。
冶鐵穀是一處東北、西南走向的小山坳,穀長不到千米,兩邊卻是險峻、絕難攀爬的平均三四百米高的山丘,隻有東北、西南兩個出口(隱蔽性好,這是冶鐵坊建在這裏的重要考量),整個山穀就像是一個梨子的模樣,當然鄭勝也沒有因為它長得像梨子就起名叫梨穀。
鄭勝剛剛實驗的那把刀,是剛剛遷到冶鐵穀的工匠們用修建好第一座的冶鐵爐打造出來的。
西院的冶鐵山洞很狹小,幾名鐵匠擠在那邊很是施展不開。當鄭勝帶他們到冶鐵穀看過,確定這山穀就是他們以後工作的地方後,他們迫不及待的搬到了這裏。
現在冶鐵穀內的建築隻建好了一座靠近北口的冶鐵房,除此外就是在山穀中間位置的幾間工匠們的住處。
前期創業艱苦,鄭勝隻能用獎勵激勵他們,如果打造出了理想的鋼刀,他許諾會有一大筆獎勵金給他們。
冶鐵穀北口出去是一條狹窄的幾乎不能被稱作是路的小山道,不過,經過平整一番後,勉強也能夠通行了。這條山道最後通到的就是西院後麵的冶鐵山洞。
南口出去,再往西走,經過了一條曲曲折折的山路後,就能到達西山大營。而往東走,就是青石道。
現在,鄭勝就在站在南口附近的青石地麵上。
他同幾名在南口看護的虎衛營衛士點頭示意,沿著青石道往東南而去。走了沒多遠,就到了另一處工坊——煙花工坊。
煙花工坊也是建在兩山之間,但這裏是一片挺開闊的狹長平地,並算不上是山穀。青石道沿著西北、東南的方向穿過這片空地,兩邊同樣是山,東北邊屬於東山,是一片並不高的山,西南邊的是中山,很是險峻,而且越往裏走,山勢越高聳。鄭勝知道,那就是後世的武當山、現在的太和山了。
這位置其實很是便利,空間也很大。所以,那些煙花工人們很愉快的離開了密室,搬到了這邊。
現在,劉嗅兒已經完全不再管煙花製造的事情了。王眾幫他在這些工人裏挑了一個沉穩可靠、技術也不錯的人作為煙花坊的主事。
這人名叫鄭旺湖,年紀在二十五六的樣子,高高瘦瘦,就是當初幫鄭勝研磨礦石的家丁之一。雖然年紀輕輕,但這段時間,在王眾的幫助下管理煙花坊,做的也不錯。
鄭旺湖看到鄭勝溜達過來,忙迎了上來。
鄭勝走馬觀花的看著,煙花坊的規模現在比冶鐵坊大多了。
和順陽王府合作生意後,鄭汶、王眾相繼給煙花坊增加了不少的工人。現在煙花坊已經有三十多工人,但秩序井然,大家都在有條不紊的工作著。鄭勝感覺很滿意。
煙花坊其實已經分做了好幾個部門,製造外殼的、製造內筒球的、填灌藥物的等等。這些部門之間都是用了高高的磚牆分隔開,為的是防止泄露秘密。
最初,王眾要這樣做時,鄭勝還不以為然,他覺得讓工人們隻負責某一項工作,這樣的保密措施也就足夠了。
可王眾卻告訴他,這樣還遠遠不夠,不僅要高牆圍著各個工作區,以後每個區域的工人還會有各自的住所,白天不許串崗,晚上也不許他們彼此之間交流。
鄭勝噎住,這是不是太狠了?
然後,王眾又建議他,要和這些工匠們簽署保密條款,在工坊工作的工人不到一定年限不能離開,特殊情況一定要離開的,應該極為謹慎地對待,甚至一名工人的離職一定要有鄭勝親自確認才是有效。
後來鄭勝仔細想了想,覺得這些措施還是挺好的。
有了這煙花工坊,他也算是資本家了。那麽,身份自然也要轉變過來,雖然這樣做是限製了工人的自由,但為了利益,他不能不這麽做。
更何況,這裏也有*的製造。這樣來看,就算再限製一萬倍,也是值得的。
不過,鄭勝明顯是多慮了,煙花坊工人們薪資很高,管吃管住。自由?晉人表示,神馬是自由?能吃嗎?
在確定工人們對種種限製很快接受後,鄭勝又規定了退休年限,年滿六旬工人即可退休,而且退休後,依然可以每月領取一定薪酬的退休金。然後他計劃著把煙花坊工人家屬遷到了青竹嶺來。
鄭勝想著,他都這樣了,外人再挖不動他的牆角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