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你既然帶他們逃出來了,來我這裏做什麽?”鄭勝問。
“鄭泯這一次出手極為狠辣,將謝意理他們這些大小頭目一網打盡,數以百計的精幹民壯收入囊中。”吳雲祿看著他,“我是來告訴你這個消息的。謝意理死不足惜,可憐的是他手下的南陽流民。”
“我要去荊南了,這幾個拖後腿的就交給你了。”他指著那幾個孩子,“你不是在練童子軍嗎?他們就給你了。這幾個也算是流民中有些聲望之人的後代,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葉三同、孫誌龍,我帶走了。魏摩、方起善,兩個人留給你做護衛,看家護院吧!”
“請世子收留。”魏摩再次拜倒,“鄭泯殺我南陽道數十人,願為世子赴湯蹈火,隻願世子帶我們報仇!”
鄭勝張了張嘴,拒絕的話卻說成了:“好。我帶你們複仇!”
吳雲祿來得突然,走得也快。他為鄭勝留下了八個人,除了魏摩、方起善,還有六個小孩。
宋持告訴鄭勝,當初給他塞紙條的那小孩也在其中。
“終安。”鄭勝問明了他的名字。
另外的五個孩子分別叫謝思義、葉峻、黃二虎、伍迪、趙綽。
秋天到了,天氣涼了下來。鄭汶終於找來了鄭勝想要的硝石。
“此物又名地霜,生於蜀地房屋外偏僻角落裏。”鄭汶露出古怪的神色,“廁房、廚房的外牆生的最多。”
鄭勝差點把桌上的東西扔出去,“廁房外牆?”
“是啊!這東西真的可以用來製冰?可這樣製出的冰,能吃嗎?”鄭汶神色古怪。
鄭勝將一些粉末倒進一個茶碗裏,茶碗裏的水還是沒什麽變化,不過鄭勝伸手進去,感覺到了不一樣的冰涼。
“這硝石據醫師說,是一種瀉藥,不能喝。”鄭汶勸說道,“我找人試過了,這硝石水確實涼爽,但真會喝壞肚子。”
鄭勝點頭,他在思考著其中的道理。
“我知道了!”鄭勝盯著茶水,神色恍然,他終於想起來硝石製冰的原理了。那是一個實驗。將各種固體融進水裏後,液體溫度的變化:升高、不變、降低。而硝石製冰的原理,就是它溶於水,溫度降低了。
“硝石融入水,溫度降低。”鄭勝喃喃道,“硝石水肯定不能喝,所以,是熱量的傳遞。低溫的硝石水吸收了幹淨水的溫度,讓它結成了冰!”
鄭汶糊塗了,“你在說什麽?”
鄭勝繼續想,既然是熱量的傳遞,那麽,就是要有一大一小兩個容器套在一起,中間放幹淨的水,大容器裏放上硝石。
鄭勝說幹就幹,他找來一個洗臉的盆子,裝上硝石,臉盆裏再放上一碗水。鄭勝緩緩地往盤子裏加水,鄭勝加水加到比碗口稍低的位置。
然後等待著奇跡的發生。
半個小時後,鄭勝望著那碗溫度挺低的水,無可奈何,冰沒製出來,隻得到了一隻冰涼的碗和一碗冰涼的水。但隻是這樣了。零度以下的冰並沒有出現。
鄭汶把從巴郡帶迴的一袋子地霜留給鄭勝,失望的離開了。
鄭勝繼續琢磨失敗的原因。是外界溫度太高?但現在已經是秋天,據說硝石製冰法在夏天也是能實現的。方法不對?可鄭勝確信,這應該是最有效的辦法了。
那就是器材的問題了。鄭勝看著那隻碗,“是它的導熱性太差吧?碗是用來吃飯的,導熱性越差越好。金屬的導熱性是最好了。”
鄭勝立刻行動起來。鄭勝在廚房裏找了找,隻發現炒菜用的鐵鍋還能湊合的用。鄭勝搬走鐵鍋,繼續試驗。結果鐵鍋裏的水依然結不成冰。
“這鐵鍋的熱傳導還不行嗎?”鄭勝想著這鐵鍋是他幾年前為了炒菜,央求母親去襄陽城買來的幾斤百煉鋼製成的,算是這個時代最好的金屬器皿了。
“兌換鐵鍋?”鄭勝想著這似乎也是一種思路,而且更好的鍋,炒出的菜應該也更好。
“還是兌換其他的金屬器皿?”鄭勝想兌換出來專門的製冰用具。鐵鍋,現在還不急。
鄭勝讓人給他送來一些鐵礦石,然後他順利的兌換出一個直徑二十厘米、長一米、容器壁有大約一厘米厚的一端開口,一端密閉的容器,然後鄭勝將它灌滿水放進一個缸裏。在缸的四周填入許多硝石,再倒上水。
鄭勝又等了半個時辰,鄭勝取出管子。冰涼的觸覺,讓鄭勝打了個寒顫。他慢慢地拔起“管子”,容器裏麵已經沒了水,滿是冰塊……
硝石製出冰了,可似乎已經沒了用處。因為現在夏天已然過去。
西邊營地的建設完成了一部分,操場和以及足以滿足虎衛營三十人入住的六人間宿舍房已經完工。
虎衛營的日常活動就此轉移去了西部營地。別院成了文武營讀書的地方。
八九兩個月,隨著鄭勝的密室通道完成,他可以在自己的臥室直接從暗道通往別院西側的第一間房子裏了。
鄭勝將從莊園運來的紙存進了那間房裏。兌換出來的鄭子紙,鄭勝也放進了那裏。
魏摩、方起善兩人住在西側其他兩間房子裏,負責起了那間房子的護衛工作。
鄭勝打算,以後所有的兌換物品,全部會出現在那裏。
兩個月的時間,虎衛營終於熟練了軍訓的操典。立正站,能堅持到半個時辰了,轉向整齊劃一、跑步喊著口號跑得還算整齊了。
文武營,又加進來一個叫謝思義的小孩,是流民謝意理的後代。鄭勝沒有難為他,他通過了邱初道的考驗,進入文武營。
與此同時,王鈞、萬雲、鄭尚三個人逐漸展露出高出其他學子一等的學習能力。
邱夫子也逐漸適應了自己從典籍中摘選出一段來,講解其涵義,並由此延伸,再巴拉巴拉的講出一大堆大道理來的教學模式。
鄭勝的數學課程成了他與邱夫子兩人的討論課,邱夫子往往會揪住鄭勝的一個新奇的“觀點”不放,問出許多更深的東西出來。
至於雜課,性質似乎也變了。原本是高深的知識啟蒙,變成了邱夫子對自己年輕時遊曆的吹牛課。
邱夫子講的故事大體是:當年吳蜀兩國尚在時,我就曾經遊曆漢中、江夏。見過蜀國大將薑維,和吳國上將陸抗親密交流過……
真是吹牛都不帶打草稿的!
而就在這時候,南陽城裏的一場重陽時節的宴會中,出現了一種精美的鄭子紙,引發了南陽郡文人墨客的追捧……
鄭子紙,在太康七年的九月,初戰告捷。
“鄭泯這一次出手極為狠辣,將謝意理他們這些大小頭目一網打盡,數以百計的精幹民壯收入囊中。”吳雲祿看著他,“我是來告訴你這個消息的。謝意理死不足惜,可憐的是他手下的南陽流民。”
“我要去荊南了,這幾個拖後腿的就交給你了。”他指著那幾個孩子,“你不是在練童子軍嗎?他們就給你了。這幾個也算是流民中有些聲望之人的後代,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葉三同、孫誌龍,我帶走了。魏摩、方起善,兩個人留給你做護衛,看家護院吧!”
“請世子收留。”魏摩再次拜倒,“鄭泯殺我南陽道數十人,願為世子赴湯蹈火,隻願世子帶我們報仇!”
鄭勝張了張嘴,拒絕的話卻說成了:“好。我帶你們複仇!”
吳雲祿來得突然,走得也快。他為鄭勝留下了八個人,除了魏摩、方起善,還有六個小孩。
宋持告訴鄭勝,當初給他塞紙條的那小孩也在其中。
“終安。”鄭勝問明了他的名字。
另外的五個孩子分別叫謝思義、葉峻、黃二虎、伍迪、趙綽。
秋天到了,天氣涼了下來。鄭汶終於找來了鄭勝想要的硝石。
“此物又名地霜,生於蜀地房屋外偏僻角落裏。”鄭汶露出古怪的神色,“廁房、廚房的外牆生的最多。”
鄭勝差點把桌上的東西扔出去,“廁房外牆?”
“是啊!這東西真的可以用來製冰?可這樣製出的冰,能吃嗎?”鄭汶神色古怪。
鄭勝將一些粉末倒進一個茶碗裏,茶碗裏的水還是沒什麽變化,不過鄭勝伸手進去,感覺到了不一樣的冰涼。
“這硝石據醫師說,是一種瀉藥,不能喝。”鄭汶勸說道,“我找人試過了,這硝石水確實涼爽,但真會喝壞肚子。”
鄭勝點頭,他在思考著其中的道理。
“我知道了!”鄭勝盯著茶水,神色恍然,他終於想起來硝石製冰的原理了。那是一個實驗。將各種固體融進水裏後,液體溫度的變化:升高、不變、降低。而硝石製冰的原理,就是它溶於水,溫度降低了。
“硝石融入水,溫度降低。”鄭勝喃喃道,“硝石水肯定不能喝,所以,是熱量的傳遞。低溫的硝石水吸收了幹淨水的溫度,讓它結成了冰!”
鄭汶糊塗了,“你在說什麽?”
鄭勝繼續想,既然是熱量的傳遞,那麽,就是要有一大一小兩個容器套在一起,中間放幹淨的水,大容器裏放上硝石。
鄭勝說幹就幹,他找來一個洗臉的盆子,裝上硝石,臉盆裏再放上一碗水。鄭勝緩緩地往盤子裏加水,鄭勝加水加到比碗口稍低的位置。
然後等待著奇跡的發生。
半個小時後,鄭勝望著那碗溫度挺低的水,無可奈何,冰沒製出來,隻得到了一隻冰涼的碗和一碗冰涼的水。但隻是這樣了。零度以下的冰並沒有出現。
鄭汶把從巴郡帶迴的一袋子地霜留給鄭勝,失望的離開了。
鄭勝繼續琢磨失敗的原因。是外界溫度太高?但現在已經是秋天,據說硝石製冰法在夏天也是能實現的。方法不對?可鄭勝確信,這應該是最有效的辦法了。
那就是器材的問題了。鄭勝看著那隻碗,“是它的導熱性太差吧?碗是用來吃飯的,導熱性越差越好。金屬的導熱性是最好了。”
鄭勝立刻行動起來。鄭勝在廚房裏找了找,隻發現炒菜用的鐵鍋還能湊合的用。鄭勝搬走鐵鍋,繼續試驗。結果鐵鍋裏的水依然結不成冰。
“這鐵鍋的熱傳導還不行嗎?”鄭勝想著這鐵鍋是他幾年前為了炒菜,央求母親去襄陽城買來的幾斤百煉鋼製成的,算是這個時代最好的金屬器皿了。
“兌換鐵鍋?”鄭勝想著這似乎也是一種思路,而且更好的鍋,炒出的菜應該也更好。
“還是兌換其他的金屬器皿?”鄭勝想兌換出來專門的製冰用具。鐵鍋,現在還不急。
鄭勝讓人給他送來一些鐵礦石,然後他順利的兌換出一個直徑二十厘米、長一米、容器壁有大約一厘米厚的一端開口,一端密閉的容器,然後鄭勝將它灌滿水放進一個缸裏。在缸的四周填入許多硝石,再倒上水。
鄭勝又等了半個時辰,鄭勝取出管子。冰涼的觸覺,讓鄭勝打了個寒顫。他慢慢地拔起“管子”,容器裏麵已經沒了水,滿是冰塊……
硝石製出冰了,可似乎已經沒了用處。因為現在夏天已然過去。
西邊營地的建設完成了一部分,操場和以及足以滿足虎衛營三十人入住的六人間宿舍房已經完工。
虎衛營的日常活動就此轉移去了西部營地。別院成了文武營讀書的地方。
八九兩個月,隨著鄭勝的密室通道完成,他可以在自己的臥室直接從暗道通往別院西側的第一間房子裏了。
鄭勝將從莊園運來的紙存進了那間房裏。兌換出來的鄭子紙,鄭勝也放進了那裏。
魏摩、方起善兩人住在西側其他兩間房子裏,負責起了那間房子的護衛工作。
鄭勝打算,以後所有的兌換物品,全部會出現在那裏。
兩個月的時間,虎衛營終於熟練了軍訓的操典。立正站,能堅持到半個時辰了,轉向整齊劃一、跑步喊著口號跑得還算整齊了。
文武營,又加進來一個叫謝思義的小孩,是流民謝意理的後代。鄭勝沒有難為他,他通過了邱初道的考驗,進入文武營。
與此同時,王鈞、萬雲、鄭尚三個人逐漸展露出高出其他學子一等的學習能力。
邱夫子也逐漸適應了自己從典籍中摘選出一段來,講解其涵義,並由此延伸,再巴拉巴拉的講出一大堆大道理來的教學模式。
鄭勝的數學課程成了他與邱夫子兩人的討論課,邱夫子往往會揪住鄭勝的一個新奇的“觀點”不放,問出許多更深的東西出來。
至於雜課,性質似乎也變了。原本是高深的知識啟蒙,變成了邱夫子對自己年輕時遊曆的吹牛課。
邱夫子講的故事大體是:當年吳蜀兩國尚在時,我就曾經遊曆漢中、江夏。見過蜀國大將薑維,和吳國上將陸抗親密交流過……
真是吹牛都不帶打草稿的!
而就在這時候,南陽城裏的一場重陽時節的宴會中,出現了一種精美的鄭子紙,引發了南陽郡文人墨客的追捧……
鄭子紙,在太康七年的九月,初戰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