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早在昨晚一家人商議今天的事情時就已對可能發生的狀況進行了預演,可再預演也終究是預演,他們能預料到的也就是一些他們能想到的情況,那些突發的事件真不在他們的設想之中。
畢竟他們都是尋常人,哪怕沈靈毓現在知道的比她的家人還要多,卻也不會全說出來。
隻能說眾生百態,即使這些人是沈永堂夫妻平日裏抬頭不見低頭見的熟人,現在也陌生得讓他們不敢認了。
昨天他們一家人定下的計策是先主攻王曉明一家人,若是王曉明一家人裝死不迴應,那再把戰力引向那些小跟班及他們的父母們。
若是一開始就針對所有欺負沈靈毓的孩子,隻會讓這些人為了共同的目標站在同一條戰線上,共同對抗沈永堂夫妻倆。
到時候沈永堂夫妻必定會被群起而攻之,失敗的機率太高了。
所以,他們說什麽都不能讓這些人站在一起,一定要先分化他們。
那麽,王曉明一家人就是他們的首選目標。
且不說王曉明本就是始作俑者,沈家人放過誰都不會放過他,更何況這王曉明一家人在村裏的名聲本就不好,隻是因為大家都各掃門前雪,不想多管閑事管別人罷了。
可以說,這王曉明一家之所以能夠在村裏橫行霸道,不是他們真有多厲害有多強,隻是村民的縱容與不作為罷了。
現在事關己身,特別是自家的小孩可能也會牽涉其中時,他們自然會將王曉明一家甩出來背鍋。
誰知道沈永堂夫妻倆真瘋起來會幹什麽事,舍己為人什麽的完全是笑話,更別說護的還是王曉明一家了。
沈永堂夫妻倆本以為他們這一次隻能讓以王曉明帶頭的小團夥離自家的女兒遠一些,最好老死不相往來,並讓其他人以後對他們家心存畏懼,再不敢當著他們女兒的麵胡言亂語。
多的他們也不敢奢望,都在村裏生活了那麽久,這些人什麽德性他們還能不清楚,這些人怎麽可能認錯,估計在他們眼裏,他們的孩子一點問題都沒有,錯的隻會是別人。
至於沈老爺子提出的陰謀論,認為王曉明一直以來針對自家的孩子必然是有原因的,讓他們把原因問出來,他覺得這王曉明身後可能有人在指使他針對阿毓。
對於這一點,沈永堂夫妻倆是持著懷疑態度的,覺得老爺子是不是有點想多了,所以別看他們倆一直揪著王曉明,讓他給個說法,就是個被他們拿來扯大旗的幌子罷了。
實際上,他們並不覺得真能問出點什麽來。
哪怕這夫妻倆覺得這群真的很熊很討厭,很想讓他們遠離自己的女兒,卻還是覺得這群孩子是有救的,並沒有真的惡到無法容忍的地步。
他們以為,他們的女兒落井就真的隻是一場意外,就算真的跟這群熊孩子有關,卻也是無意的,並不是有心的。
之所以逃跑,或者串供,也隻是害怕畏懼了,不敢承擔那些責任罷了。他們雖然不能接受,卻能理解,所以再生氣憤怒,卻也隻能任憑這件事過去。
結果,他們聽到了什麽?!那次女兒落井並非意外嗎?!
當即,高麗芬也顧不得什麽大局不大局了,她隻想知道她女兒落井的真相,她甩開摟住自己的丈夫的手,急速衝到那個剛把隱秘說了出來的男孩麵前。
高麗芬的速度太快了,快得邊上的人都還沒反應過來呢,她就已經鉗製住了男孩,她的雙手緊緊握著男孩的肩膀,聲嘶力竭地喊道:“什麽輸贏,什麽打賭,快說!!!”
男孩的父母自然想將高麗芬弄開,不想讓對方靠近自己的孩子,可一對上高麗芬那雙滿是憤怒怨恨的腥紅眼睛,他們不敢上前了。
他們擔心他們的行為會讓高麗芬更加憤怒,要知道孩子還在對方手裏,若是他們硬拉硬拽,恐怕隻會讓孩子受傷。
雖然他們並不想讓孩子落在高麗芬手裏,無奈他們的速度沒有對方快,對方的雙手已經攀住了孩子的身體,想來對方是絕不可能就此鬆手的。
高麗芬握住男孩肩膀的雙手並沒有控製力度,它們緊緊地鉗製著男孩,讓他動也不敢動,因為一動就劇疼,雖然不動也疼。
小男孩想哭,想迴到他爸爸媽媽身邊,可誰讓他剛才因為太憤怒,從他父母身邊跑開,跑到了王曉明身邊,以至於被高芬娟成功捕獲。
於是,他別說動了,就是哭也不能哭了,因為抓著他肩膀的人的眼睛太可怕太危險了。
總感覺自己要是敢哭一聲,就會被眼前的人給吃掉。
頂著高麗芬吃人似的目光,施晨晨囁嚅著開了口:“那、那天,王曉明跟、跟沈靈毓玩遊戲打賭,賭、賭沈靈毓不敢閉眼倒退走路。王曉明說,說沈靈毓若是敢閉眼倒退到井邊,那就算她贏。她贏了的話,那他就再也不找沈嘉月的麻煩,還、還說以後見著她們就繞、繞道走……”
雖然施晨晨跟著王曉明做了不少惹人厭惡的事情,卻也知道這不是一件光彩,值得炫耀的事,尤其是上次沈靈毓落井的場景給他的印象太深刻了,別看他平時沒什麽感覺,其實晚上總會做惡夢。
可惡夢歸惡夢,一覺醒來就一切都過去了。
所以施晨晨的聲音很輕,輕到連站她麵前的高麗芬與沈永堂都聽不清,但高麗芬又怎會容許他蒙混過關,每當他的聲音有所降低,肩膀就會傳來一陣劇痛,這種劇痛令施晨晨不得不把那件事大聲地說出來
高麗芬緊盯著施晨晨的眼睛,不給對方任何躲閃的機會:“所以,你們所有人,是親眼並故意看著阿毓落井的,是不是?!!”
“不!不是的!我們不是故意的!至少我不是故意的!我們都以為王曉明這次也不過是像從前那樣捉弄一下沈靈毓,想看沈靈毓驚慌失措的模樣!我、我們都以為他會喊停的……”結果,王曉明沒喊停,他們也沒喊。
他們所有人,包括沈嘉月,親眼看著沈靈毓一頭栽進了井裏。
畢竟他們都是尋常人,哪怕沈靈毓現在知道的比她的家人還要多,卻也不會全說出來。
隻能說眾生百態,即使這些人是沈永堂夫妻平日裏抬頭不見低頭見的熟人,現在也陌生得讓他們不敢認了。
昨天他們一家人定下的計策是先主攻王曉明一家人,若是王曉明一家人裝死不迴應,那再把戰力引向那些小跟班及他們的父母們。
若是一開始就針對所有欺負沈靈毓的孩子,隻會讓這些人為了共同的目標站在同一條戰線上,共同對抗沈永堂夫妻倆。
到時候沈永堂夫妻必定會被群起而攻之,失敗的機率太高了。
所以,他們說什麽都不能讓這些人站在一起,一定要先分化他們。
那麽,王曉明一家人就是他們的首選目標。
且不說王曉明本就是始作俑者,沈家人放過誰都不會放過他,更何況這王曉明一家人在村裏的名聲本就不好,隻是因為大家都各掃門前雪,不想多管閑事管別人罷了。
可以說,這王曉明一家之所以能夠在村裏橫行霸道,不是他們真有多厲害有多強,隻是村民的縱容與不作為罷了。
現在事關己身,特別是自家的小孩可能也會牽涉其中時,他們自然會將王曉明一家甩出來背鍋。
誰知道沈永堂夫妻倆真瘋起來會幹什麽事,舍己為人什麽的完全是笑話,更別說護的還是王曉明一家了。
沈永堂夫妻倆本以為他們這一次隻能讓以王曉明帶頭的小團夥離自家的女兒遠一些,最好老死不相往來,並讓其他人以後對他們家心存畏懼,再不敢當著他們女兒的麵胡言亂語。
多的他們也不敢奢望,都在村裏生活了那麽久,這些人什麽德性他們還能不清楚,這些人怎麽可能認錯,估計在他們眼裏,他們的孩子一點問題都沒有,錯的隻會是別人。
至於沈老爺子提出的陰謀論,認為王曉明一直以來針對自家的孩子必然是有原因的,讓他們把原因問出來,他覺得這王曉明身後可能有人在指使他針對阿毓。
對於這一點,沈永堂夫妻倆是持著懷疑態度的,覺得老爺子是不是有點想多了,所以別看他們倆一直揪著王曉明,讓他給個說法,就是個被他們拿來扯大旗的幌子罷了。
實際上,他們並不覺得真能問出點什麽來。
哪怕這夫妻倆覺得這群真的很熊很討厭,很想讓他們遠離自己的女兒,卻還是覺得這群孩子是有救的,並沒有真的惡到無法容忍的地步。
他們以為,他們的女兒落井就真的隻是一場意外,就算真的跟這群熊孩子有關,卻也是無意的,並不是有心的。
之所以逃跑,或者串供,也隻是害怕畏懼了,不敢承擔那些責任罷了。他們雖然不能接受,卻能理解,所以再生氣憤怒,卻也隻能任憑這件事過去。
結果,他們聽到了什麽?!那次女兒落井並非意外嗎?!
當即,高麗芬也顧不得什麽大局不大局了,她隻想知道她女兒落井的真相,她甩開摟住自己的丈夫的手,急速衝到那個剛把隱秘說了出來的男孩麵前。
高麗芬的速度太快了,快得邊上的人都還沒反應過來呢,她就已經鉗製住了男孩,她的雙手緊緊握著男孩的肩膀,聲嘶力竭地喊道:“什麽輸贏,什麽打賭,快說!!!”
男孩的父母自然想將高麗芬弄開,不想讓對方靠近自己的孩子,可一對上高麗芬那雙滿是憤怒怨恨的腥紅眼睛,他們不敢上前了。
他們擔心他們的行為會讓高麗芬更加憤怒,要知道孩子還在對方手裏,若是他們硬拉硬拽,恐怕隻會讓孩子受傷。
雖然他們並不想讓孩子落在高麗芬手裏,無奈他們的速度沒有對方快,對方的雙手已經攀住了孩子的身體,想來對方是絕不可能就此鬆手的。
高麗芬握住男孩肩膀的雙手並沒有控製力度,它們緊緊地鉗製著男孩,讓他動也不敢動,因為一動就劇疼,雖然不動也疼。
小男孩想哭,想迴到他爸爸媽媽身邊,可誰讓他剛才因為太憤怒,從他父母身邊跑開,跑到了王曉明身邊,以至於被高芬娟成功捕獲。
於是,他別說動了,就是哭也不能哭了,因為抓著他肩膀的人的眼睛太可怕太危險了。
總感覺自己要是敢哭一聲,就會被眼前的人給吃掉。
頂著高麗芬吃人似的目光,施晨晨囁嚅著開了口:“那、那天,王曉明跟、跟沈靈毓玩遊戲打賭,賭、賭沈靈毓不敢閉眼倒退走路。王曉明說,說沈靈毓若是敢閉眼倒退到井邊,那就算她贏。她贏了的話,那他就再也不找沈嘉月的麻煩,還、還說以後見著她們就繞、繞道走……”
雖然施晨晨跟著王曉明做了不少惹人厭惡的事情,卻也知道這不是一件光彩,值得炫耀的事,尤其是上次沈靈毓落井的場景給他的印象太深刻了,別看他平時沒什麽感覺,其實晚上總會做惡夢。
可惡夢歸惡夢,一覺醒來就一切都過去了。
所以施晨晨的聲音很輕,輕到連站她麵前的高麗芬與沈永堂都聽不清,但高麗芬又怎會容許他蒙混過關,每當他的聲音有所降低,肩膀就會傳來一陣劇痛,這種劇痛令施晨晨不得不把那件事大聲地說出來
高麗芬緊盯著施晨晨的眼睛,不給對方任何躲閃的機會:“所以,你們所有人,是親眼並故意看著阿毓落井的,是不是?!!”
“不!不是的!我們不是故意的!至少我不是故意的!我們都以為王曉明這次也不過是像從前那樣捉弄一下沈靈毓,想看沈靈毓驚慌失措的模樣!我、我們都以為他會喊停的……”結果,王曉明沒喊停,他們也沒喊。
他們所有人,包括沈嘉月,親眼看著沈靈毓一頭栽進了井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