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白袍戰將
開局:老祖宗們集體震驚 作者:清風刀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南北朝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英雄豪傑輩出,每個人都在曆史的棋盤上尋找自己的位置。
有這樣一位人物,他出身寒微,卻憑借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堅韌不拔的意誌,在亂世中書寫了一段傳奇。
他生於公元484年,是南朝梁國義興國山普通百姓家的孩子。
在那個門閥盛行的年代,寒門子弟要想出人頭地,簡直難如登天。
命運似乎對他格外垂青,他從小就跟隨梁武帝蕭衍,雖然“射不穿孔,馬非所便”,除了下圍棋外一無所長,但這並不妨礙他在梁武帝心中的地位。
蕭衍是個棋迷,常常和他一起下棋,有時從夜晚一直下到清晨,身邊的人都累得睡著了,隻有他依然精神抖擻,隨時聽候蕭衍的召喚。
在這漫長的對弈中,他逐漸得到了梁武帝的賞識和信任。】
蕭衍看著對麵的男子一呆,“子雲,這說的可是你?”
男子手中的棋子掉落棋盤上,呆呆看著天幕,似乎沒有聽到蕭衍的話。
蕭衍搖頭苦笑,天幕直播的無不是名垂青史(嗯,也有遺臭萬年)之人,就不知有何等功績能讓天幕單獨敘說。
【公元525年,他迎來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轉折。
這一年,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謀反失敗,投奔梁朝。
梁武帝蕭衍任命其為武威將軍,率領梁軍前去接應。
四十二歲的他生平第一次親自帶兵,從此踏上了一條叱吒風雲的征戰之路。】
【同年三月,被任命為宣猛將軍、文德主帥,領兵兩千護送豫章王蕭綜入鎮彭城。
北魏派遣安豐王元延明、臨淮王元彧率軍兩萬前來攻打,形勢危急。
在戰鬥中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能,擊敗了北魏的先鋒丘大千。
然而,蕭綜素有反叛之心,最終棄城而逃,眾軍潰散。
唯有他率領部下,斬關夜退,全軍而返,史稱“臨亂能整,異於諸將”。】
蕭衍滿頭文號:‘就這個專門陪自己下棋之人,能有這般勇猛?’
【公元527年,隨領軍曹仲宗北伐北魏,直指渦陽。
北魏派征南將軍、常山王元昭等率領五萬大軍增援。
麵對強大的敵軍,他主張主動出擊,認為北魏軍隊遠道而來,必定疲憊不堪,可以趁其不備,挫其銳氣。
親自率領二百騎兵進擊大敗敵軍前鋒,使得魏軍驚駭不已。
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與諸將連營而進和魏軍相持數月。
盡管將士們疲憊不堪,但其始終堅持戰鬥。
當北魏軍隊試圖在梁軍後方築壘時,曹仲宗等將領擔憂腹背受敵,想要退師。
他堅決要置之死地而後生,率領軍隊夜襲魏軍,連破其四座營壘,梁軍取得了渦陽之戰的勝利,北魏渦陽城主王偉乞降。】
“好”,一聲大喝將男子驚醒,隻感覺臉頰發燙,訥訥說不出話。
“子雲,這棋什麽時候都可下,但你這一身本領可不能荒廢,改日去軍中曆練吧”,蕭衍很激動,能得這麽個猛將而且是白撿的,簡直就是天官賜福。
男子拱手拜謝:“謝陛下,在下必不辱使命。”
蕭衍拍著棋盤暢快大笑:“哈哈哈,來人,宣眾臣前來議事。”
【公元528年,北魏新興羯胡酋帥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掌握朝政。
北魏北海王元顥投降梁朝,請求梁武帝立他為魏主。
梁武帝看準這個機會,封元顥為魏王,並任命其為假節、飆勇將軍,率領七千兵馬護送元顥北上洛陽稱帝。
率軍一路北上,勢如破竹。
先後攻克了魏銓城、滎城,使得北魏朝廷大為震驚。
然而,北魏濟陰王元暉業率領兩萬羽林軍前來救援,駐守在考城。
考城四麵環水,守備嚴固。
但他毫不畏懼,他命令將士們浮水築壘,最終攻下考城,生擒了元暉業。
乘勝揮師疾進,魏大梁城守軍望風而降。
元顥在洛陽稱帝後,晉封其為衛將軍、徐州刺史、武都公。
然而,北魏並未放棄抵抗,他們派遣南道大都督楊昱鎮守滎陽,尚書右仆射爾朱世隆鎮守虎牢,左衛將軍爾朱世承鎮守頓丘,設三道防線以圖阻擊梁軍。
麵對重重困難,率領七千兵馬圍攻滎陽,而守軍有七萬之眾。
在敵援軍即將到來的情況下,他沉著鎮靜,向全軍分析形勢,並激勵將士們決戰求生。
在其鼓舞下,梁軍士氣高昂,人人爭先,最終攻破了滎陽城活捉楊昱。
不久之後,元天穆、爾朱兆率領的大軍也趕到了滎陽,其親率騎兵三千背城力戰,大破魏軍。
這一仗連新興羯胡酋帥爾朱氏的騎兵也被梁軍擊敗。
他乘勝追擊,連續進攻虎牢、鱷飯等地,爾朱世隆聞訊棄城逃跑,爾朱世承被活捉。
於是,北魏京都洛陽完全暴露在梁軍兵鋒之下。
魏孝莊帝元子攸不得不從洛陽北渡黃河逃往河內郡。
元顥在其幫助下成功入居洛陽宮改元建武。】
蕭衍眼皮跳動,激動地拉住男子的手,連聲喊好。
掙紮幾下沒有掙脫,男子隻得讓皇帝拉著手,臉已憋得通紅。
【盡管其立下赫赫戰功,但元顥並未真心重用他。
他也清楚這一點,主動要求到黃河以北去防守洛陽的門戶北中郎城。
爾朱榮為與其一決高下,猛攻他的部隊。
在三天內打了十一仗的情況下,其率領的七千兵馬竟然把上百萬的爾朱榮部隊打得死傷慘重。
爾朱榮並未放棄轉而攻打洛陽,最終攻陷了這座城市,元顥也被殺。
他在北方完全失去了根據地,隻得東撤準備迴建康,爾朱榮親自率領大軍追擊。
在陽城西的嵩高水畔,遭遇洪水的襲擊,將士們死散殆盡,於是剃發假扮成僧人,隻身從小路逃迴江南。
梁軍此次北伐所克之地也盡為魏所收複。
盡管孤軍奮戰最終未能保住北伐的成果,但他所展現出的軍事才能和英勇無畏的精神卻深深地震撼了人們的心。
憑借七千兵馬橫掃河洛威震中原的事跡成為了後世傳頌的佳話。】
蕭衍笑容戛然而止,當著男子麵不好發作,心裏暗罵:‘元顥這個混賬、廢物。’
【迴到建康後也並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和增援,他並未因此氣餒。
不久之後,有妖僧僧強自稱天子,土豪蔡伯龍也起兵響應。
梁武帝詔令其前去征討,未到十二天便斬蔡伯龍、僧強傳首建康,他的雷厲風行和卓越才能再次得到了展現。
之後又被任命為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諸軍事以及南、北司二州刺史。
任後圍攻懸瓠,破魏潁州刺史婁起、揚州刺史是雲寶於溱水,又破行台孫騰、大都督侯進、豫州刺史堯雄、梁州刺史司馬恭於楚城。
這幾仗打下來,梁北部的邊境線上獲得了暫時的穩定,展現出作為政治家的卓越才能。
減免義陽鎮的兵役,停止水運補給,使江湘諸州得以休養生息並開田六千頃,二年之後,糧食充實。】
【梁大同二年十月,東魏定州刺史侯景率領七萬大軍進攻楚州,俘虜楚州刺史桓和。
侯景乘勝進軍淮上,並寫信勸其投降。
他手下當時不到萬人,麵對強敵毫不畏懼。
梁武帝恐其不敵,急調侯退、夏侯夔率所部馳援。
援軍剛剛出發不久,前線就傳來了消息:已經擊破侯景,侯景拋下輜重隻身逃跑。
同年,豫州鬧饑荒,他開倉放糧救濟災民。
八百多名豫州百姓請求為其樹碑頌德,梁武帝下詔批準。
這位傳奇的將領卻在梁大同五年十月去世,時年五十六歲。
梁武帝以其忠於職守、戰功卓著、政績斐然,追贈他為散騎常侍、左衛將軍,賜鼓吹一部,諡曰“武”,還詔令義興郡發五百人為其會喪。
他就是‘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白袍戰將-陳慶之。
在陳慶之去世後的近千年裏,他的傳奇事跡一直被後人傳頌。
我們教員重讀《陳慶之傳》時,對這位南北朝時期的將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在傳記的開篇天頭上連畫四個大圈,並用蒼勁的字跡標注著“陳慶之傳”四個大字。
在第一段介紹陳慶之生平的地方,富含深情地批注:“再讀此傳,為之神往。”】
有這樣一位人物,他出身寒微,卻憑借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堅韌不拔的意誌,在亂世中書寫了一段傳奇。
他生於公元484年,是南朝梁國義興國山普通百姓家的孩子。
在那個門閥盛行的年代,寒門子弟要想出人頭地,簡直難如登天。
命運似乎對他格外垂青,他從小就跟隨梁武帝蕭衍,雖然“射不穿孔,馬非所便”,除了下圍棋外一無所長,但這並不妨礙他在梁武帝心中的地位。
蕭衍是個棋迷,常常和他一起下棋,有時從夜晚一直下到清晨,身邊的人都累得睡著了,隻有他依然精神抖擻,隨時聽候蕭衍的召喚。
在這漫長的對弈中,他逐漸得到了梁武帝的賞識和信任。】
蕭衍看著對麵的男子一呆,“子雲,這說的可是你?”
男子手中的棋子掉落棋盤上,呆呆看著天幕,似乎沒有聽到蕭衍的話。
蕭衍搖頭苦笑,天幕直播的無不是名垂青史(嗯,也有遺臭萬年)之人,就不知有何等功績能讓天幕單獨敘說。
【公元525年,他迎來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轉折。
這一年,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謀反失敗,投奔梁朝。
梁武帝蕭衍任命其為武威將軍,率領梁軍前去接應。
四十二歲的他生平第一次親自帶兵,從此踏上了一條叱吒風雲的征戰之路。】
【同年三月,被任命為宣猛將軍、文德主帥,領兵兩千護送豫章王蕭綜入鎮彭城。
北魏派遣安豐王元延明、臨淮王元彧率軍兩萬前來攻打,形勢危急。
在戰鬥中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能,擊敗了北魏的先鋒丘大千。
然而,蕭綜素有反叛之心,最終棄城而逃,眾軍潰散。
唯有他率領部下,斬關夜退,全軍而返,史稱“臨亂能整,異於諸將”。】
蕭衍滿頭文號:‘就這個專門陪自己下棋之人,能有這般勇猛?’
【公元527年,隨領軍曹仲宗北伐北魏,直指渦陽。
北魏派征南將軍、常山王元昭等率領五萬大軍增援。
麵對強大的敵軍,他主張主動出擊,認為北魏軍隊遠道而來,必定疲憊不堪,可以趁其不備,挫其銳氣。
親自率領二百騎兵進擊大敗敵軍前鋒,使得魏軍驚駭不已。
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與諸將連營而進和魏軍相持數月。
盡管將士們疲憊不堪,但其始終堅持戰鬥。
當北魏軍隊試圖在梁軍後方築壘時,曹仲宗等將領擔憂腹背受敵,想要退師。
他堅決要置之死地而後生,率領軍隊夜襲魏軍,連破其四座營壘,梁軍取得了渦陽之戰的勝利,北魏渦陽城主王偉乞降。】
“好”,一聲大喝將男子驚醒,隻感覺臉頰發燙,訥訥說不出話。
“子雲,這棋什麽時候都可下,但你這一身本領可不能荒廢,改日去軍中曆練吧”,蕭衍很激動,能得這麽個猛將而且是白撿的,簡直就是天官賜福。
男子拱手拜謝:“謝陛下,在下必不辱使命。”
蕭衍拍著棋盤暢快大笑:“哈哈哈,來人,宣眾臣前來議事。”
【公元528年,北魏新興羯胡酋帥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掌握朝政。
北魏北海王元顥投降梁朝,請求梁武帝立他為魏主。
梁武帝看準這個機會,封元顥為魏王,並任命其為假節、飆勇將軍,率領七千兵馬護送元顥北上洛陽稱帝。
率軍一路北上,勢如破竹。
先後攻克了魏銓城、滎城,使得北魏朝廷大為震驚。
然而,北魏濟陰王元暉業率領兩萬羽林軍前來救援,駐守在考城。
考城四麵環水,守備嚴固。
但他毫不畏懼,他命令將士們浮水築壘,最終攻下考城,生擒了元暉業。
乘勝揮師疾進,魏大梁城守軍望風而降。
元顥在洛陽稱帝後,晉封其為衛將軍、徐州刺史、武都公。
然而,北魏並未放棄抵抗,他們派遣南道大都督楊昱鎮守滎陽,尚書右仆射爾朱世隆鎮守虎牢,左衛將軍爾朱世承鎮守頓丘,設三道防線以圖阻擊梁軍。
麵對重重困難,率領七千兵馬圍攻滎陽,而守軍有七萬之眾。
在敵援軍即將到來的情況下,他沉著鎮靜,向全軍分析形勢,並激勵將士們決戰求生。
在其鼓舞下,梁軍士氣高昂,人人爭先,最終攻破了滎陽城活捉楊昱。
不久之後,元天穆、爾朱兆率領的大軍也趕到了滎陽,其親率騎兵三千背城力戰,大破魏軍。
這一仗連新興羯胡酋帥爾朱氏的騎兵也被梁軍擊敗。
他乘勝追擊,連續進攻虎牢、鱷飯等地,爾朱世隆聞訊棄城逃跑,爾朱世承被活捉。
於是,北魏京都洛陽完全暴露在梁軍兵鋒之下。
魏孝莊帝元子攸不得不從洛陽北渡黃河逃往河內郡。
元顥在其幫助下成功入居洛陽宮改元建武。】
蕭衍眼皮跳動,激動地拉住男子的手,連聲喊好。
掙紮幾下沒有掙脫,男子隻得讓皇帝拉著手,臉已憋得通紅。
【盡管其立下赫赫戰功,但元顥並未真心重用他。
他也清楚這一點,主動要求到黃河以北去防守洛陽的門戶北中郎城。
爾朱榮為與其一決高下,猛攻他的部隊。
在三天內打了十一仗的情況下,其率領的七千兵馬竟然把上百萬的爾朱榮部隊打得死傷慘重。
爾朱榮並未放棄轉而攻打洛陽,最終攻陷了這座城市,元顥也被殺。
他在北方完全失去了根據地,隻得東撤準備迴建康,爾朱榮親自率領大軍追擊。
在陽城西的嵩高水畔,遭遇洪水的襲擊,將士們死散殆盡,於是剃發假扮成僧人,隻身從小路逃迴江南。
梁軍此次北伐所克之地也盡為魏所收複。
盡管孤軍奮戰最終未能保住北伐的成果,但他所展現出的軍事才能和英勇無畏的精神卻深深地震撼了人們的心。
憑借七千兵馬橫掃河洛威震中原的事跡成為了後世傳頌的佳話。】
蕭衍笑容戛然而止,當著男子麵不好發作,心裏暗罵:‘元顥這個混賬、廢物。’
【迴到建康後也並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和增援,他並未因此氣餒。
不久之後,有妖僧僧強自稱天子,土豪蔡伯龍也起兵響應。
梁武帝詔令其前去征討,未到十二天便斬蔡伯龍、僧強傳首建康,他的雷厲風行和卓越才能再次得到了展現。
之後又被任命為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諸軍事以及南、北司二州刺史。
任後圍攻懸瓠,破魏潁州刺史婁起、揚州刺史是雲寶於溱水,又破行台孫騰、大都督侯進、豫州刺史堯雄、梁州刺史司馬恭於楚城。
這幾仗打下來,梁北部的邊境線上獲得了暫時的穩定,展現出作為政治家的卓越才能。
減免義陽鎮的兵役,停止水運補給,使江湘諸州得以休養生息並開田六千頃,二年之後,糧食充實。】
【梁大同二年十月,東魏定州刺史侯景率領七萬大軍進攻楚州,俘虜楚州刺史桓和。
侯景乘勝進軍淮上,並寫信勸其投降。
他手下當時不到萬人,麵對強敵毫不畏懼。
梁武帝恐其不敵,急調侯退、夏侯夔率所部馳援。
援軍剛剛出發不久,前線就傳來了消息:已經擊破侯景,侯景拋下輜重隻身逃跑。
同年,豫州鬧饑荒,他開倉放糧救濟災民。
八百多名豫州百姓請求為其樹碑頌德,梁武帝下詔批準。
這位傳奇的將領卻在梁大同五年十月去世,時年五十六歲。
梁武帝以其忠於職守、戰功卓著、政績斐然,追贈他為散騎常侍、左衛將軍,賜鼓吹一部,諡曰“武”,還詔令義興郡發五百人為其會喪。
他就是‘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白袍戰將-陳慶之。
在陳慶之去世後的近千年裏,他的傳奇事跡一直被後人傳頌。
我們教員重讀《陳慶之傳》時,對這位南北朝時期的將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在傳記的開篇天頭上連畫四個大圈,並用蒼勁的字跡標注著“陳慶之傳”四個大字。
在第一段介紹陳慶之生平的地方,富含深情地批注:“再讀此傳,為之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