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皇權
開局:老祖宗們集體震驚 作者:清風刀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個事需要提醒下朱元璋先生。】
【曆史記載:洪武二年七月七日,常遇春自開平率師南歸,行至柳河川突然病逝,年僅四十歲。朱元璋聞喪大為震悼,賜葬鍾山之下,並親自出奠。】
山西明軍大營,常遇春苦笑出聲,他覺得沒有戰死沙場的轟轟烈烈真是無趣。砰,一個人影從帳外跌跌撞撞跑了進來,撞到桌案也不甚在意,“嗚!姐夫,這、這,你這。”
“嚎什麽嚎,我這還沒死呢!晦氣。”常遇春撇撇嘴,抬起一腳踹到他屁股上,眼裏卻亮起點點晶瑩。
【常遇春地死有三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得了卸甲風,當時常遇春征戰迴朝,因天氣炎熱且戰鬥結束,匆忙卸下鎧甲,可能由於身體無法適應這種急劇的溫度變化,導致暴斃。
另一種說法是食物中毒,可能是喝了沒燒開的水或者吃了不幹淨的食物,中毒而死。
最後一種說法是因瘟疫而死,但當時軍中隻有常遇春得病,這個說法可能性不大。】
秦淩雪看到朱元璋發來的消息有些哭笑不得,這常遇春又不是小孩子,知道自己的死因還能不改變?
【咳咳,在外征戰的大明將士們,你們洪武皇帝陛下有口諭下達。】
【常遇春,還有在外征戰的將士們,一定要保重好身體,咱要你們都活著迴來,咱在應天等著給你們慶功。藍玉小子,你給咱看好你姐夫,要是他再幹那蠢事,你就給咱抽他,這是咱的命令。】
即便知道皇帝看不到,眾將士們還是磕頭謝恩,“謝陛下!陛下萬歲!”,甚至有人號啕大哭,不是悲傷、沒有絕望,有的隻是興奮和慰藉,這是他們的皇帝陛下發來的消息,這是給他們最好的獎賞。
常遇春嘴角直抽抽,迎上藍玉吭哧吭哧憋笑的小表情,恨不得上去再踹兩腳。
【今天最後一個話題,什麽是‘皇權’。】
皇帝:嗯????????
【通常來說,皇權是指中央集權的君主專製製度下,皇帝對全國人民的土地財富的控製、管理權。皇權主要包括:行政、軍事、立法、司法、文教等大權。】
【那為啥要說這個話題呢?自從門閥消亡以來,庶族地主登上曆史舞台,這本應需要宋朝探索出一條新的政治道路,但很可惜宋朝交出的答卷直接就是不及格。】
趙匡胤臉皮一抖,抬腳將跪在身前的趙光義踹飛,“混蛋!混蛋!”
【大明不僅要重新探索這條道路,而且還要為大宋的失敗擦屁股,也是很難。】
【有明一朝的權力鬥爭,就是文官通過三年一次的科舉逐漸打掉皇權的過程,最終,文官基本掌控所有權力,大明皇帝也淪為坐在龍椅上的蓋章機器。】
朱元璋眉頭一擰,眯著眼掃視手底下的文臣:‘就這幫貨色?’
【自萬曆中後期開始,大明皇帝的皇冠便失去光芒,照不亮大明千裏江山、更照不亮千萬黎民百姓。
盡管張居正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為大明帶來短暫複興。然而,隨著張居正的離世,大明王朝的命運已經注定,大勢已無可挽迴,滅亡隻是時間問題。】
張居正深深歎氣,看著身旁懵懂的小皇帝,握筆的手更加有力,繼續書寫改革方案,了卻君王天下事、何須生前身後名。
【時間有限,今天隻說一點,經濟與稅收。】
【大明滅亡最主要原因就是財政破產,這有一張明朝中後期各地賦稅占比,各位老祖宗們可以看看。】
‘嘶~~~’天幕之下抽冷氣之聲此起彼伏,看著陝西稅賦比天下糧倉湖廣、江浙都要高許多,許多帝王心底發寒。
【隨著小冰河時期來臨,天災日益頻繁,陝西出現持續性旱災,好嘛!越是受災越是收稅,想必朱元璋先生很明白老百姓會如何選擇。】
朱元璋冷著臉從牙縫裏擠出兩個字:造反!他並不恨那些造反的老百姓,他經曆過那個民不聊生的年代,恨隻恨那些不成器的子孫和貪官汙吏。
【說實話,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簡單,土地兼並和極低的商稅政策,明朝時期,手工業和商業已經十分發達,而明朝三十稅一的商稅政策,直接導致賦稅大半隻能從土地中來,而後期再有皇帝想提高商稅都會被文官打著您的旗號呐喊,說這是祖製、這是與民爭利。
就很無語,與民爭利、與民爭利,這個民是什麽我不說大家也都很清楚,最終結果就是,朝廷繼續將擔子壓在最底層老百姓身上,結局不言而喻。】
【無農不穩、無商不富,整個國家農業收入是有上限的,因為土地就那麽多,每當朝代更替新朝建立,經過亂世後人口銳減,這時人地矛盾並不明顯,而隨著治世來臨,人口大規模爆發,外加各種土地兼並,人地矛盾日益凸顯,隨著矛盾的不斷加深,結果就是一切推倒重來。
當然可以鎮壓叛亂,但你們總不會一直贏下去。亂世人口銳減-新朝建立-人口增長-人地矛盾加劇-推倒重來............這仿佛無法避免的怪圈,就是以小農經濟為主的王朝周期律。
這隻是寬泛的理解,各個朝代國情不同肯定有些許出入。
說起經濟與稅收,我給大家提個建議,如果可能的話,讓文官與稅收分開,成立專門的稅務部門,獨立於所有行政係統,直接對皇帝負責。】
朱元璋眼睛發亮,瞬間又變得暗淡,在屏幕上寫下:“人從哪來?”
【大明軍隊有那麽多,一些老兵到了年齡該退出就退出,我建議四十歲以上的士兵逐漸實行退伍,可以用這些退役老卒組成專門的稅卒衛,他們負責對全國的賦稅進行征收。】
朱元璋覺得不可行,這得需要多少人,這些人的俸祿哪裏來?而且就這大字都不識的大頭兵,還不得被地方豪紳騙得團團轉?
【對於士兵不識字的問題好解決,而且他們不需要學習什麽四書五經,隻要認識常用字和簡單的算術即可。
而且他們不是常駐地方,隻在稅收之時下派出去,平時各個地方隻留一個看門的即可,賦稅可以隻針對擁有大量土地的地主,您可以定一個最低標準,超過這個標準的開始收稅,最大程度減少對底層民眾的剝削。
如果有人將收稅之人殺了,那就好辦了,直接平叛即可。】
【關於識字的問題,在以後的科普直播中我會播放,相信能很大程度上改善普通民眾不識字的問題,這也有個好處,他們起碼能看懂朝廷下的文書,不再被那些讀書人所蒙騙。】
明朝初期的讀書人集體沉默,他們無力反抗;明朝中後期的讀書人撇撇嘴表示不屑,皇帝想拿走稅收權力?兩個字:做夢。
【今天直播就到這裏,老祖宗們再見。】
【曆史記載:洪武二年七月七日,常遇春自開平率師南歸,行至柳河川突然病逝,年僅四十歲。朱元璋聞喪大為震悼,賜葬鍾山之下,並親自出奠。】
山西明軍大營,常遇春苦笑出聲,他覺得沒有戰死沙場的轟轟烈烈真是無趣。砰,一個人影從帳外跌跌撞撞跑了進來,撞到桌案也不甚在意,“嗚!姐夫,這、這,你這。”
“嚎什麽嚎,我這還沒死呢!晦氣。”常遇春撇撇嘴,抬起一腳踹到他屁股上,眼裏卻亮起點點晶瑩。
【常遇春地死有三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得了卸甲風,當時常遇春征戰迴朝,因天氣炎熱且戰鬥結束,匆忙卸下鎧甲,可能由於身體無法適應這種急劇的溫度變化,導致暴斃。
另一種說法是食物中毒,可能是喝了沒燒開的水或者吃了不幹淨的食物,中毒而死。
最後一種說法是因瘟疫而死,但當時軍中隻有常遇春得病,這個說法可能性不大。】
秦淩雪看到朱元璋發來的消息有些哭笑不得,這常遇春又不是小孩子,知道自己的死因還能不改變?
【咳咳,在外征戰的大明將士們,你們洪武皇帝陛下有口諭下達。】
【常遇春,還有在外征戰的將士們,一定要保重好身體,咱要你們都活著迴來,咱在應天等著給你們慶功。藍玉小子,你給咱看好你姐夫,要是他再幹那蠢事,你就給咱抽他,這是咱的命令。】
即便知道皇帝看不到,眾將士們還是磕頭謝恩,“謝陛下!陛下萬歲!”,甚至有人號啕大哭,不是悲傷、沒有絕望,有的隻是興奮和慰藉,這是他們的皇帝陛下發來的消息,這是給他們最好的獎賞。
常遇春嘴角直抽抽,迎上藍玉吭哧吭哧憋笑的小表情,恨不得上去再踹兩腳。
【今天最後一個話題,什麽是‘皇權’。】
皇帝:嗯????????
【通常來說,皇權是指中央集權的君主專製製度下,皇帝對全國人民的土地財富的控製、管理權。皇權主要包括:行政、軍事、立法、司法、文教等大權。】
【那為啥要說這個話題呢?自從門閥消亡以來,庶族地主登上曆史舞台,這本應需要宋朝探索出一條新的政治道路,但很可惜宋朝交出的答卷直接就是不及格。】
趙匡胤臉皮一抖,抬腳將跪在身前的趙光義踹飛,“混蛋!混蛋!”
【大明不僅要重新探索這條道路,而且還要為大宋的失敗擦屁股,也是很難。】
【有明一朝的權力鬥爭,就是文官通過三年一次的科舉逐漸打掉皇權的過程,最終,文官基本掌控所有權力,大明皇帝也淪為坐在龍椅上的蓋章機器。】
朱元璋眉頭一擰,眯著眼掃視手底下的文臣:‘就這幫貨色?’
【自萬曆中後期開始,大明皇帝的皇冠便失去光芒,照不亮大明千裏江山、更照不亮千萬黎民百姓。
盡管張居正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為大明帶來短暫複興。然而,隨著張居正的離世,大明王朝的命運已經注定,大勢已無可挽迴,滅亡隻是時間問題。】
張居正深深歎氣,看著身旁懵懂的小皇帝,握筆的手更加有力,繼續書寫改革方案,了卻君王天下事、何須生前身後名。
【時間有限,今天隻說一點,經濟與稅收。】
【大明滅亡最主要原因就是財政破產,這有一張明朝中後期各地賦稅占比,各位老祖宗們可以看看。】
‘嘶~~~’天幕之下抽冷氣之聲此起彼伏,看著陝西稅賦比天下糧倉湖廣、江浙都要高許多,許多帝王心底發寒。
【隨著小冰河時期來臨,天災日益頻繁,陝西出現持續性旱災,好嘛!越是受災越是收稅,想必朱元璋先生很明白老百姓會如何選擇。】
朱元璋冷著臉從牙縫裏擠出兩個字:造反!他並不恨那些造反的老百姓,他經曆過那個民不聊生的年代,恨隻恨那些不成器的子孫和貪官汙吏。
【說實話,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簡單,土地兼並和極低的商稅政策,明朝時期,手工業和商業已經十分發達,而明朝三十稅一的商稅政策,直接導致賦稅大半隻能從土地中來,而後期再有皇帝想提高商稅都會被文官打著您的旗號呐喊,說這是祖製、這是與民爭利。
就很無語,與民爭利、與民爭利,這個民是什麽我不說大家也都很清楚,最終結果就是,朝廷繼續將擔子壓在最底層老百姓身上,結局不言而喻。】
【無農不穩、無商不富,整個國家農業收入是有上限的,因為土地就那麽多,每當朝代更替新朝建立,經過亂世後人口銳減,這時人地矛盾並不明顯,而隨著治世來臨,人口大規模爆發,外加各種土地兼並,人地矛盾日益凸顯,隨著矛盾的不斷加深,結果就是一切推倒重來。
當然可以鎮壓叛亂,但你們總不會一直贏下去。亂世人口銳減-新朝建立-人口增長-人地矛盾加劇-推倒重來............這仿佛無法避免的怪圈,就是以小農經濟為主的王朝周期律。
這隻是寬泛的理解,各個朝代國情不同肯定有些許出入。
說起經濟與稅收,我給大家提個建議,如果可能的話,讓文官與稅收分開,成立專門的稅務部門,獨立於所有行政係統,直接對皇帝負責。】
朱元璋眼睛發亮,瞬間又變得暗淡,在屏幕上寫下:“人從哪來?”
【大明軍隊有那麽多,一些老兵到了年齡該退出就退出,我建議四十歲以上的士兵逐漸實行退伍,可以用這些退役老卒組成專門的稅卒衛,他們負責對全國的賦稅進行征收。】
朱元璋覺得不可行,這得需要多少人,這些人的俸祿哪裏來?而且就這大字都不識的大頭兵,還不得被地方豪紳騙得團團轉?
【對於士兵不識字的問題好解決,而且他們不需要學習什麽四書五經,隻要認識常用字和簡單的算術即可。
而且他們不是常駐地方,隻在稅收之時下派出去,平時各個地方隻留一個看門的即可,賦稅可以隻針對擁有大量土地的地主,您可以定一個最低標準,超過這個標準的開始收稅,最大程度減少對底層民眾的剝削。
如果有人將收稅之人殺了,那就好辦了,直接平叛即可。】
【關於識字的問題,在以後的科普直播中我會播放,相信能很大程度上改善普通民眾不識字的問題,這也有個好處,他們起碼能看懂朝廷下的文書,不再被那些讀書人所蒙騙。】
明朝初期的讀書人集體沉默,他們無力反抗;明朝中後期的讀書人撇撇嘴表示不屑,皇帝想拿走稅收權力?兩個字:做夢。
【今天直播就到這裏,老祖宗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