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知否(10)
綜影視:從美過白月光的替身開始 作者:什錦果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到了收獲的季節,盛紘看著自家的田莊,田地裏一片金光閃閃,這個賣相完全不同於那些普通的糧食。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產量,經過一年的輪種,產量數據較之市麵上現有的都有了大幅的增長。
不管是小麥還是水稻,產量最高翻了一倍,聽起來平平無奇,其實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隻是盛紘還有些憂慮,相較於沈嫿直接拿給他的糧種,經過種植再收獲,似乎有些退化的趨勢。
如今的七姑娘說話已經很清楚了,聽到父親跑來問自己,就用通俗的話語跟他解釋了一下。
“那些從女兒手中出來的種子是一代,種植到田地裏麵,那種神奇的力量會慢慢的逸散出來。”
“不過父親也不用太過擔心,那些糧種已經有了根本上的優化,最多三代就會穩定下來,產量依然超過現有的。”
麵對早慧又有神奇能力的女兒,盛紘不再將她當做一個無知的小孩,每次來壽安堂拜見盛老太太談論事情,都不會故意瞞著她。
盛紘揪了揪自己的胡子,“咱們家田莊裏豐收的事兒不好隱瞞,那些糧食金燦燦的樣子看著就不一般,但是又不能馬上收獲,我已經遞了折子上去,要等上麵派人下來查看。”
“隻是種田的人對產量極為敏感,我雖然派了家丁和護衛前去看管糧食,依然發現有人冒險來偷,想來也是因為產量實在高的太明顯的緣故。”
盛老太太問道:“那若是繼續隱瞞下去,引來了朝廷的注意,豈不是好事變壞事了?”
對於官場上如何操作,沈嫿了解的不夠,所以也不插話,隻是叮囑父親,要挑選品相好的留作種子,有助於維持高產量。
種子獻上去之後,聽說官家喜笑顏開,親自到了盛家的農莊觀看豐收的場景,並且大肆讚揚。
為了實驗糧食的高產量,也是為了盡可能多的留種,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年,盛紘從一個從六品的小官升為了從五品的戶部郎中。
官家還親口承諾,等到新的糧種遍植天下,就要封他為四品的戶部侍郎。
至於尚書一職,雖然需要些資曆,但再過幾年,盛紘未必沒有一爭之力。
老爹有了升官之喜,而沈嫿在花卉的培養上也終於拿出了一些成果。
文人愛好風雅,梅蘭竹菊備受稱頌,而其中的菊花更是因獨立秋風、不畏嚴寒被賦予了種種高尚的品德。
沈嫿記得,第一部有關菊花的專著就是出現在宋朝,有人專門編撰出了一部菊譜,記載了幾十種菊花。
而且市麵上已經有了盆栽培植菊花的技術,連菊花的嫁接技藝都有清楚的記載。
沈嫿買來了大量的菊花種子,用異能進行培育,很快,各種奇形怪狀的成品菊花就出現在手中。
然後要做的,就是從這些成品裏挑選顏色奇異,花型美麗還有香味的留種。
畢竟花卉想要賣出身價,必須要有一定的觀賞性,就是老太太看到了覺得可惜,因為每天都有一大堆的菊花被棄之不用。
盛老太太幹脆拿出了自己名下的一個鋪子給她,將那些品相次一些的拿去賣給普通人,品相極佳的就留下來育種或者賣去富貴人家。
而這些沈嫿眼中的次品,放到外麵去可是很受人追捧的,一下子就打響了名聲,求購珍品菊花的人已經排成了長隊,有的還沒有培育出來,定金就已經收了很多。
不過沈嫿有異能在手,不怕完不成訂單。
在給老家宥陽送了些珍品之後,盛家大房還專門派人過來接洽,想要訂一些到老家周邊去賣。
盛紘的堂哥盛維帶著兒子盛長梧親自來了汴京,初步就定了一大筆貨物。
眼看著盛紘在京中步步高升,有這樣一門得力的親戚對他們的生意是有好處的,所以這次來也為家中的小輩們帶了奢華的禮物。
像珊瑚珠子,金簪玉釵,珍珠寶石等都是一盒一盒的送過來。
沈嫿明麵上得了一份家中姑娘都有的禮,私下裏盛紘還補償了她一箱金磚,因為對外隱去了她的名頭,名聲帶來的好處都被盛紘拿去升官了。
手中有錢了,沈嫿讓明蘭給衛姨媽去了一封信,請她帶著舅舅上京,協助她打理產業。
盛家大房雖然對她的生意多有幫助,但是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而且這畢竟是自己的生意,不好完全交給別人來打理。
衛家早幾年還窮苦的連買藥錢都拿不出來,不過衛小娘還在的時候就經常補貼。
後來沈嫿有心培養自己的人手,即便來了汴京也沒有跟衛家斷了聯係。
衛小娘有個弟弟,在姐姐的資助下讀了幾年的書,雖然不算天資聰穎,但是人還挺老實的。
科舉考試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衛舅舅在勉強考了個秀才的功名之後就止步不前了。
在請教先生也沒有明顯進步之後,衛姨媽正盤算著給弟弟娶妻,然後找個工作糊口,沈嫿的信來的正是時候。
盛紘給她的錢正好拿出來當做生意的本錢,輕輕鬆鬆就買了鋪子、車馬,還雇傭了不少壯勞力。
衛姨母精明強幹,正好留在鋪子裏監管賬目和錢財,衛舅舅年輕,在盛家的幫助下開始外出跑商。
雖然因為花卉運輸比較困難,前期損失了不少,但是因為貨物品相十分不錯,很快闖出了名聲,交了些錢當學費之後,衛舅舅很快就上手了。
短短一年的時間,沈嫿的投資就收迴了成本。
她還托舅舅從外地多收集一些奇花異草的種子還有糧食作物給她送過來,汴京城雖然繁華,卻也不可能真的匯集天下所有奇珍。
像是有些隻能在特殊環境下生長的植物,隻需要把種子送到她手裏,一樣能在汴京城盛開。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產量,經過一年的輪種,產量數據較之市麵上現有的都有了大幅的增長。
不管是小麥還是水稻,產量最高翻了一倍,聽起來平平無奇,其實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隻是盛紘還有些憂慮,相較於沈嫿直接拿給他的糧種,經過種植再收獲,似乎有些退化的趨勢。
如今的七姑娘說話已經很清楚了,聽到父親跑來問自己,就用通俗的話語跟他解釋了一下。
“那些從女兒手中出來的種子是一代,種植到田地裏麵,那種神奇的力量會慢慢的逸散出來。”
“不過父親也不用太過擔心,那些糧種已經有了根本上的優化,最多三代就會穩定下來,產量依然超過現有的。”
麵對早慧又有神奇能力的女兒,盛紘不再將她當做一個無知的小孩,每次來壽安堂拜見盛老太太談論事情,都不會故意瞞著她。
盛紘揪了揪自己的胡子,“咱們家田莊裏豐收的事兒不好隱瞞,那些糧食金燦燦的樣子看著就不一般,但是又不能馬上收獲,我已經遞了折子上去,要等上麵派人下來查看。”
“隻是種田的人對產量極為敏感,我雖然派了家丁和護衛前去看管糧食,依然發現有人冒險來偷,想來也是因為產量實在高的太明顯的緣故。”
盛老太太問道:“那若是繼續隱瞞下去,引來了朝廷的注意,豈不是好事變壞事了?”
對於官場上如何操作,沈嫿了解的不夠,所以也不插話,隻是叮囑父親,要挑選品相好的留作種子,有助於維持高產量。
種子獻上去之後,聽說官家喜笑顏開,親自到了盛家的農莊觀看豐收的場景,並且大肆讚揚。
為了實驗糧食的高產量,也是為了盡可能多的留種,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年,盛紘從一個從六品的小官升為了從五品的戶部郎中。
官家還親口承諾,等到新的糧種遍植天下,就要封他為四品的戶部侍郎。
至於尚書一職,雖然需要些資曆,但再過幾年,盛紘未必沒有一爭之力。
老爹有了升官之喜,而沈嫿在花卉的培養上也終於拿出了一些成果。
文人愛好風雅,梅蘭竹菊備受稱頌,而其中的菊花更是因獨立秋風、不畏嚴寒被賦予了種種高尚的品德。
沈嫿記得,第一部有關菊花的專著就是出現在宋朝,有人專門編撰出了一部菊譜,記載了幾十種菊花。
而且市麵上已經有了盆栽培植菊花的技術,連菊花的嫁接技藝都有清楚的記載。
沈嫿買來了大量的菊花種子,用異能進行培育,很快,各種奇形怪狀的成品菊花就出現在手中。
然後要做的,就是從這些成品裏挑選顏色奇異,花型美麗還有香味的留種。
畢竟花卉想要賣出身價,必須要有一定的觀賞性,就是老太太看到了覺得可惜,因為每天都有一大堆的菊花被棄之不用。
盛老太太幹脆拿出了自己名下的一個鋪子給她,將那些品相次一些的拿去賣給普通人,品相極佳的就留下來育種或者賣去富貴人家。
而這些沈嫿眼中的次品,放到外麵去可是很受人追捧的,一下子就打響了名聲,求購珍品菊花的人已經排成了長隊,有的還沒有培育出來,定金就已經收了很多。
不過沈嫿有異能在手,不怕完不成訂單。
在給老家宥陽送了些珍品之後,盛家大房還專門派人過來接洽,想要訂一些到老家周邊去賣。
盛紘的堂哥盛維帶著兒子盛長梧親自來了汴京,初步就定了一大筆貨物。
眼看著盛紘在京中步步高升,有這樣一門得力的親戚對他們的生意是有好處的,所以這次來也為家中的小輩們帶了奢華的禮物。
像珊瑚珠子,金簪玉釵,珍珠寶石等都是一盒一盒的送過來。
沈嫿明麵上得了一份家中姑娘都有的禮,私下裏盛紘還補償了她一箱金磚,因為對外隱去了她的名頭,名聲帶來的好處都被盛紘拿去升官了。
手中有錢了,沈嫿讓明蘭給衛姨媽去了一封信,請她帶著舅舅上京,協助她打理產業。
盛家大房雖然對她的生意多有幫助,但是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而且這畢竟是自己的生意,不好完全交給別人來打理。
衛家早幾年還窮苦的連買藥錢都拿不出來,不過衛小娘還在的時候就經常補貼。
後來沈嫿有心培養自己的人手,即便來了汴京也沒有跟衛家斷了聯係。
衛小娘有個弟弟,在姐姐的資助下讀了幾年的書,雖然不算天資聰穎,但是人還挺老實的。
科舉考試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衛舅舅在勉強考了個秀才的功名之後就止步不前了。
在請教先生也沒有明顯進步之後,衛姨媽正盤算著給弟弟娶妻,然後找個工作糊口,沈嫿的信來的正是時候。
盛紘給她的錢正好拿出來當做生意的本錢,輕輕鬆鬆就買了鋪子、車馬,還雇傭了不少壯勞力。
衛姨母精明強幹,正好留在鋪子裏監管賬目和錢財,衛舅舅年輕,在盛家的幫助下開始外出跑商。
雖然因為花卉運輸比較困難,前期損失了不少,但是因為貨物品相十分不錯,很快闖出了名聲,交了些錢當學費之後,衛舅舅很快就上手了。
短短一年的時間,沈嫿的投資就收迴了成本。
她還托舅舅從外地多收集一些奇花異草的種子還有糧食作物給她送過來,汴京城雖然繁華,卻也不可能真的匯集天下所有奇珍。
像是有些隻能在特殊環境下生長的植物,隻需要把種子送到她手裏,一樣能在汴京城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