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甄嬛傳(71)
綜影視:從美過白月光的替身開始 作者:什錦果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鄂爾泰見皇帝早已想好了辦法,就知道他是鐵了心要辦成這件事。
大清入關之後,雖然在努力追求滿漢融合,但是從皇太極開始算起,弘時是大清的第四位皇帝,滿漢之間的隔閡還是比較深的。
就從婚娶風俗這一項來說,滿人是不在乎兒子接手父親的小妾,草原上的人在這方麵確實比較開放。
雍正四十多歲才登基,在這個小世界裏在位時間十年都不到,統共隻進行過兩次大選,後宮人少,其中能拿出來講的特例也少。
而弘時的祖父康熙在位60年,後宮嬪妃不計其數,姐妹花、寡婦再嫁等,什麽樣的人都有,所以鄂爾泰也隻能拿家世背景來說事兒。
沒想到富察氏率先投誠,主動為皇帝打掩護,富察氏滿門忠烈、能臣輩出,他們家的女兒自然有資格位主中宮。
至於這個女兒到底是不是親生的,除了那些家中有適齡女子可以競選皇後的大臣,有多少外人會在乎呢?
雖然這麽說很可悲,但是古代女子很少能夠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就連一國之母的皇後,多數也是作為自己背後家族的代言人,畢竟聯姻連接的是兩個勢力。
而張廷玉作為漢臣,能在大清朝堂之上做到臣子這個身份的最巔峰,不僅隻靠辦事能力出眾,更是因為他從不結黨,一心隻做皇帝的純臣。
雖然弘時與沈嫿的結合不符合越發封建保守的漢人規矩,但能坐上高位的張廷玉顯然不是傻瓜,規矩是用來束縛別人,而不是用來絆倒自己的。
沈嫿作為江南來的漢女,是地地道道的漢族女子,如果她真的能夠成為皇後,將來再生下皇子,滿漢一家就不再是一句空話。
屆時朝堂的勢力不免會受到影響,而且可以預見,這是對漢臣勢力有利的影響。
弘時見兩位輔政大臣都無話可說,滿意的點了點頭,“皇後之事就這麽決定了,不過太後與父皇先後崩逝,婚事自然要等守孝結束之後再辦。”
張廷玉提醒道:“國不可一日無君,先帝駕崩,皇上身為兒子自當盡孝,但國事不可無人處理。”
弘時說,“朕昨日於靈前即位,此事已經昭告天下,日後必當好好履行皇帝職責。”
“父皇在位時勤政愛民,朕身為他的兒子,當三年不改父道,朝中之事仍如先帝在世一樣的規矩。”
“在朕守孝期間,著禮部官員準備登基儀式和封後大典,登基儀式於守孝結束之後即刻舉辦,封後大典在登基儀式之後第二年舉行。”
沈嫿待在側殿裏,一時間心情激蕩,隻是很快又平複下來。
弘時雖然有心封自己為皇後,但是守孝期三年的時間本就不短了。
為了表示對先帝的敬重,守孝期結束當年還不能立刻舉辦封後大典,又要向後拖一年的時間。
這時間一長,難保中間不會出現變數,她總不能坐在這裏等上四年,期間什麽也不做吧?
那些有資格競爭後位的人未必就會放棄,不管是想辦法改變弘時的心意,還是直接出手來對付她,麻煩事一定不少。
沈嫿雖然在地府生活了很久,但她對人界的曆史也並不是不了解。
大清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中央集權達到頂峰,對外交流則日漸封閉,科技發展更是落後。
每個朝代都免不了戰爭,而想要在戰爭中占據優勢,武器就是重中之重。
雖然沈嫿不了解這個小世界的武器發展是怎麽樣的,但是雍正重視內政民生、不善軍事,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
如果弘時也按照雍正這個路子繼續走下去,固步自封,不重視軍事的結果就是被外國打破國門。
隻是她仔細想了想,跟熱武器有關的,隻能記起來清朝曆史上有名的南懷仁與戴梓的故事。
戴梓是在康熙朝就被貶官,在雍正早期就過世了,現在去找人肯定是找不到了,那還能怎麽辦呢?
係統在一旁出主意:“不是都說富察氏子弟驍勇善戰嗎?有好幾位有名有姓的人物,現在富察氏依靠你成為了後族,為什麽不讓他們出力呢?”
沈嫿搖頭說道:“太後加先帝兩重國孝,民間婚喪嫁娶之事都要禁止,不得宴飲娛樂,那些有身份的貴女們也不能例外。”
“那位孝賢皇後現在還沒出嫁呢!若是在這三四年的時間裏,我不小心出了什麽意外,而富察氏又立下大功,保不準人家又成皇後了呢!”
“隻有等我名分已定,後位在手才有資格跟對方一起合作共贏,否則很容易翻船的!”
而且沈嫿迴憶劇情,後期還有準葛爾可汗進京,索要雍正的妃子與之和親的事。
雖然準葛爾可汗是因為甄嬛殺了他的妻子,才故意提出要求,要讓甄嬛和親。
但是甄嬛已經沒了,沈嫿忍不住摸了摸自己完美無瑕的容顏,難保那個摩格可汗看見了不會心動,她可不想有一天被人指著要去和親。
而且準葛爾與大清相隔甚遠,不僅生活習慣大不相同,而且關係緊張,無論哪個女子被送去和親都很難有好下場。
選人去和親就是用錢和人命去維係和平,若是國家足夠強大,隻有別人送貢女過來和親的份兒,又何必要自己委曲求全呢?
所以熱武器的研究開發是必行之事,不僅僅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也是為了自己這一世生活的國家不被戰火籠罩。
如果沒有能力也就算了,但是明明有能力去做的事卻當看不見,沈嫿不能保證將來發生戰事,看見子孫後代和平民百姓們的悲慘遭遇自己不會後悔。
沈嫿戳了戳係統,“把係統商城界麵展開給我看看,我想找一些在這個時代可以用的,性價比高的商品。”
大清入關之後,雖然在努力追求滿漢融合,但是從皇太極開始算起,弘時是大清的第四位皇帝,滿漢之間的隔閡還是比較深的。
就從婚娶風俗這一項來說,滿人是不在乎兒子接手父親的小妾,草原上的人在這方麵確實比較開放。
雍正四十多歲才登基,在這個小世界裏在位時間十年都不到,統共隻進行過兩次大選,後宮人少,其中能拿出來講的特例也少。
而弘時的祖父康熙在位60年,後宮嬪妃不計其數,姐妹花、寡婦再嫁等,什麽樣的人都有,所以鄂爾泰也隻能拿家世背景來說事兒。
沒想到富察氏率先投誠,主動為皇帝打掩護,富察氏滿門忠烈、能臣輩出,他們家的女兒自然有資格位主中宮。
至於這個女兒到底是不是親生的,除了那些家中有適齡女子可以競選皇後的大臣,有多少外人會在乎呢?
雖然這麽說很可悲,但是古代女子很少能夠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就連一國之母的皇後,多數也是作為自己背後家族的代言人,畢竟聯姻連接的是兩個勢力。
而張廷玉作為漢臣,能在大清朝堂之上做到臣子這個身份的最巔峰,不僅隻靠辦事能力出眾,更是因為他從不結黨,一心隻做皇帝的純臣。
雖然弘時與沈嫿的結合不符合越發封建保守的漢人規矩,但能坐上高位的張廷玉顯然不是傻瓜,規矩是用來束縛別人,而不是用來絆倒自己的。
沈嫿作為江南來的漢女,是地地道道的漢族女子,如果她真的能夠成為皇後,將來再生下皇子,滿漢一家就不再是一句空話。
屆時朝堂的勢力不免會受到影響,而且可以預見,這是對漢臣勢力有利的影響。
弘時見兩位輔政大臣都無話可說,滿意的點了點頭,“皇後之事就這麽決定了,不過太後與父皇先後崩逝,婚事自然要等守孝結束之後再辦。”
張廷玉提醒道:“國不可一日無君,先帝駕崩,皇上身為兒子自當盡孝,但國事不可無人處理。”
弘時說,“朕昨日於靈前即位,此事已經昭告天下,日後必當好好履行皇帝職責。”
“父皇在位時勤政愛民,朕身為他的兒子,當三年不改父道,朝中之事仍如先帝在世一樣的規矩。”
“在朕守孝期間,著禮部官員準備登基儀式和封後大典,登基儀式於守孝結束之後即刻舉辦,封後大典在登基儀式之後第二年舉行。”
沈嫿待在側殿裏,一時間心情激蕩,隻是很快又平複下來。
弘時雖然有心封自己為皇後,但是守孝期三年的時間本就不短了。
為了表示對先帝的敬重,守孝期結束當年還不能立刻舉辦封後大典,又要向後拖一年的時間。
這時間一長,難保中間不會出現變數,她總不能坐在這裏等上四年,期間什麽也不做吧?
那些有資格競爭後位的人未必就會放棄,不管是想辦法改變弘時的心意,還是直接出手來對付她,麻煩事一定不少。
沈嫿雖然在地府生活了很久,但她對人界的曆史也並不是不了解。
大清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中央集權達到頂峰,對外交流則日漸封閉,科技發展更是落後。
每個朝代都免不了戰爭,而想要在戰爭中占據優勢,武器就是重中之重。
雖然沈嫿不了解這個小世界的武器發展是怎麽樣的,但是雍正重視內政民生、不善軍事,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
如果弘時也按照雍正這個路子繼續走下去,固步自封,不重視軍事的結果就是被外國打破國門。
隻是她仔細想了想,跟熱武器有關的,隻能記起來清朝曆史上有名的南懷仁與戴梓的故事。
戴梓是在康熙朝就被貶官,在雍正早期就過世了,現在去找人肯定是找不到了,那還能怎麽辦呢?
係統在一旁出主意:“不是都說富察氏子弟驍勇善戰嗎?有好幾位有名有姓的人物,現在富察氏依靠你成為了後族,為什麽不讓他們出力呢?”
沈嫿搖頭說道:“太後加先帝兩重國孝,民間婚喪嫁娶之事都要禁止,不得宴飲娛樂,那些有身份的貴女們也不能例外。”
“那位孝賢皇後現在還沒出嫁呢!若是在這三四年的時間裏,我不小心出了什麽意外,而富察氏又立下大功,保不準人家又成皇後了呢!”
“隻有等我名分已定,後位在手才有資格跟對方一起合作共贏,否則很容易翻船的!”
而且沈嫿迴憶劇情,後期還有準葛爾可汗進京,索要雍正的妃子與之和親的事。
雖然準葛爾可汗是因為甄嬛殺了他的妻子,才故意提出要求,要讓甄嬛和親。
但是甄嬛已經沒了,沈嫿忍不住摸了摸自己完美無瑕的容顏,難保那個摩格可汗看見了不會心動,她可不想有一天被人指著要去和親。
而且準葛爾與大清相隔甚遠,不僅生活習慣大不相同,而且關係緊張,無論哪個女子被送去和親都很難有好下場。
選人去和親就是用錢和人命去維係和平,若是國家足夠強大,隻有別人送貢女過來和親的份兒,又何必要自己委曲求全呢?
所以熱武器的研究開發是必行之事,不僅僅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也是為了自己這一世生活的國家不被戰火籠罩。
如果沒有能力也就算了,但是明明有能力去做的事卻當看不見,沈嫿不能保證將來發生戰事,看見子孫後代和平民百姓們的悲慘遭遇自己不會後悔。
沈嫿戳了戳係統,“把係統商城界麵展開給我看看,我想找一些在這個時代可以用的,性價比高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