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甄嬛傳(49)
綜影視:從美過白月光的替身開始 作者:什錦果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雍正怎麽也想不到,後宮裏給他戴綠帽的女人何止一個甄嬛。
不過他現在臥床休養,沒有精力再去關注這些女子,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年紀大了,傷勢恢複緩慢,還因為太醫又帶來了一個噩耗,
“皇上,太後娘娘身體本就不好,聽聞皇上遇刺受傷,太後娘娘受到驚嚇暈厥過去,雖然微臣等人極力救治,但是太後娘娘的病情還是不斷的加重。”
前來稟告的太醫院院判垂著腦袋,膽戰心驚的說道:“如果太後娘娘能熬過這個冬天,或許還有好轉的可能!”
雍正聽了心中一沉,太醫雖然沒有把話說死,但這話裏話外都沒有治好太後的把握。
皇帝知道他們想表達的意思:太後可能熬不過今年了!
“梁多瑞!朕有事吩咐你!”
原先的內務府總管梁多瑞,如今取代了蘇培盛成為了近身伺候皇上的大太監。
“太後的身體已經到了如此地步,該準備的東西要準備了!”
梁多瑞連忙應下,“皇上放心,太後那邊傳了消息出來,壽材月前就備下了,算是為太後衝喜!”
“衝喜?”雍正聽到這兩個字突然想起了欽天監,於是讓梁多瑞將欽天監正使季惟生傳進來。
殊不知季惟生剛剛得到宮中兩位娘娘的傳信,讓他向皇上進言,他接到聖旨後連忙趕進宮。
“欽天監的工作卓有成效,朕乃是紫薇帝星,如今受奸人所害,正應了你當初所言星宿不利之事!”
雍正迴想起這段日子發生了許多事,季惟生句句都說中了,包括讓他遠離女色,靜修養病之事,都一一對上了。
若是他聽從建議一直安心休養,不見嬪妃,或許就不會意外發現甄嬛和果郡王偷情之事,以至於被氣到吐血,大大損傷了自己的身體。
不過雍正倒不覺得後悔,甄嬛肚子裏的孩子不是他的,若是真讓他們二人混淆了皇室血脈,那就不止是氣到吐血的問題了!
“隻是朕心中還有疑惑,危月燕衝月之勢不是已經過去了嗎,為何太後仍然纏綿病榻,病情不見好反而更加嚴重了?天象可有預示?”
季惟生恭敬的迴道:“星象雖然已經轉變,但是對太後造成的傷害卻無法逆轉,微臣建議,皇上不如以大喜之事來為太後祝禱!”
雍正疑惑的說:“你指的是衝喜?”
“皇上明鑒,皇上登基已有數年,後宮高位大多置空,何不擇其賢良填充一二?”
皇帝擺了擺手,“你就說該怎麽做吧!”
“微臣鬥膽,如今皇後娘娘身體強健,皇貴妃一位自然無人堪配,宮中又無人福氣深厚、兒女雙全,貴妃之位微臣也不敢妄言。”
“倒是下麵的四妃之位,皇上可以來一個四角齊全,拱衛太後,想來能對太後的身體有所助益!”
雍正點了點頭,季惟生這話說的有理,從很早以前開始,就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的說法。
這其中除了有皇帝個人貪戀美色的原因,還因為數量上吉,有益子嗣,可以保佑江山綿延。
而且季惟生的話又在無意中戳中了皇帝的痛點:那就是後宮至今沒有嬪妃兒女雙全,真要追究起來,都是福氣不夠,不足以延續王朝氣運。
於是雍正派人去請皇後,商量大封六宮的事宜。
“皇額娘病痛難治,朕已決議大封六宮為太後祈福!”
皇後沒有反對,她心裏想著:
宮中妃嬪已經多年沒有人生下子嗣,皇帝想封就封吧,就是現在封個貴妃,也不能讓人立刻就生兒子。
次日,皇帝就下了聖旨:
淑嬪沈氏,嫻雅端莊,冊為淑妃;
貞嬪博爾濟吉特氏,秀譽名門,冊為貞妃。
其餘貴人答應晉升之事不表。
沈嫿在宮中恭敬的領了封妃的聖旨,青禾與青苗帶著永壽宮的所有宮人齊齊下拜,“恭賀娘娘榮升妃位!”
沈嫿笑著打賞了前來傳旨的梁多瑞,永壽宮的宮人每人賞三個月的月例,以表同喜。
而沈眉莊在碎玉軒裏很是失望,皇上寧願冊封性情莽撞的貞嬪為妃,也想不到她。
沈眉莊撫摸著自己的肚子,這是她與心愛之人的血脈,是溫家僅剩的獨苗,絕對不能斷送在她手裏!
隻是皇帝已經很久沒有寵愛她了,太後因為甄嬛的事對她也有所遷怒,在這次大封六宮的事宜中沒有為她說話。
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月,沈眉莊能夠清晰的感應到自己身體的異樣,為此她特意打點了欽天監正使季惟生,結果卻大失所望!皇帝早就把她拋到腦後了。
皇帝迴宮之後就沒有再召見嬪妃,就算有人想要去養心殿請安,也見不著皇上的麵。
見都見不上麵了,自然也就沒有舊情可以談!
沈嫿在收下了各宮送來的賀禮之後,就見到沈眉莊親自帶著禮物上門來。
“惠嬪平日裏都隨侍在太後娘娘身邊,今日怎麽有空來本宮這裏坐坐?”
沈眉莊為了肚子裏的孩子也放下了以往的矜持,笑著說道:“淑妃娘娘寵冠後宮,誰人不知?多的是人想要依附娘娘,隻是想攀附卻攀附不上。”
沈嫿挑了挑眉,“惠嬪這話我倒是不懂了?有太後娘娘的信任,惠嬪還需要依附本宮一個妃子?”
沈眉莊麵露愁容,“我之前得太後娘娘庇護,才能在宮中安身,可太後娘娘如今身體已經快要油盡燈枯了,若是哪一日太後娘娘不在了,我也不知該如何在宮中立足?”
“惠嬪這話就說的太喪氣了,皇上英明神武,並不會苛待後宮嬪妃,惠嬪怎麽會有如此想法?”
見沈嫿不接招,沈眉莊無奈的說道:“皇上確實不曾苛待嬪妃,但是咱們那位皇後娘娘可不是好相與的!淑妃娘娘得寵,想必也見識過皇後娘娘的手段。”
“事已至此,我也沒什麽話不好跟娘娘說的,咱們二人都是沒有子嗣傍身的,等到皇上百年之後,不知道像咱們這樣的人會是什麽下場?”
不過他現在臥床休養,沒有精力再去關注這些女子,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年紀大了,傷勢恢複緩慢,還因為太醫又帶來了一個噩耗,
“皇上,太後娘娘身體本就不好,聽聞皇上遇刺受傷,太後娘娘受到驚嚇暈厥過去,雖然微臣等人極力救治,但是太後娘娘的病情還是不斷的加重。”
前來稟告的太醫院院判垂著腦袋,膽戰心驚的說道:“如果太後娘娘能熬過這個冬天,或許還有好轉的可能!”
雍正聽了心中一沉,太醫雖然沒有把話說死,但這話裏話外都沒有治好太後的把握。
皇帝知道他們想表達的意思:太後可能熬不過今年了!
“梁多瑞!朕有事吩咐你!”
原先的內務府總管梁多瑞,如今取代了蘇培盛成為了近身伺候皇上的大太監。
“太後的身體已經到了如此地步,該準備的東西要準備了!”
梁多瑞連忙應下,“皇上放心,太後那邊傳了消息出來,壽材月前就備下了,算是為太後衝喜!”
“衝喜?”雍正聽到這兩個字突然想起了欽天監,於是讓梁多瑞將欽天監正使季惟生傳進來。
殊不知季惟生剛剛得到宮中兩位娘娘的傳信,讓他向皇上進言,他接到聖旨後連忙趕進宮。
“欽天監的工作卓有成效,朕乃是紫薇帝星,如今受奸人所害,正應了你當初所言星宿不利之事!”
雍正迴想起這段日子發生了許多事,季惟生句句都說中了,包括讓他遠離女色,靜修養病之事,都一一對上了。
若是他聽從建議一直安心休養,不見嬪妃,或許就不會意外發現甄嬛和果郡王偷情之事,以至於被氣到吐血,大大損傷了自己的身體。
不過雍正倒不覺得後悔,甄嬛肚子裏的孩子不是他的,若是真讓他們二人混淆了皇室血脈,那就不止是氣到吐血的問題了!
“隻是朕心中還有疑惑,危月燕衝月之勢不是已經過去了嗎,為何太後仍然纏綿病榻,病情不見好反而更加嚴重了?天象可有預示?”
季惟生恭敬的迴道:“星象雖然已經轉變,但是對太後造成的傷害卻無法逆轉,微臣建議,皇上不如以大喜之事來為太後祝禱!”
雍正疑惑的說:“你指的是衝喜?”
“皇上明鑒,皇上登基已有數年,後宮高位大多置空,何不擇其賢良填充一二?”
皇帝擺了擺手,“你就說該怎麽做吧!”
“微臣鬥膽,如今皇後娘娘身體強健,皇貴妃一位自然無人堪配,宮中又無人福氣深厚、兒女雙全,貴妃之位微臣也不敢妄言。”
“倒是下麵的四妃之位,皇上可以來一個四角齊全,拱衛太後,想來能對太後的身體有所助益!”
雍正點了點頭,季惟生這話說的有理,從很早以前開始,就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的說法。
這其中除了有皇帝個人貪戀美色的原因,還因為數量上吉,有益子嗣,可以保佑江山綿延。
而且季惟生的話又在無意中戳中了皇帝的痛點:那就是後宮至今沒有嬪妃兒女雙全,真要追究起來,都是福氣不夠,不足以延續王朝氣運。
於是雍正派人去請皇後,商量大封六宮的事宜。
“皇額娘病痛難治,朕已決議大封六宮為太後祈福!”
皇後沒有反對,她心裏想著:
宮中妃嬪已經多年沒有人生下子嗣,皇帝想封就封吧,就是現在封個貴妃,也不能讓人立刻就生兒子。
次日,皇帝就下了聖旨:
淑嬪沈氏,嫻雅端莊,冊為淑妃;
貞嬪博爾濟吉特氏,秀譽名門,冊為貞妃。
其餘貴人答應晉升之事不表。
沈嫿在宮中恭敬的領了封妃的聖旨,青禾與青苗帶著永壽宮的所有宮人齊齊下拜,“恭賀娘娘榮升妃位!”
沈嫿笑著打賞了前來傳旨的梁多瑞,永壽宮的宮人每人賞三個月的月例,以表同喜。
而沈眉莊在碎玉軒裏很是失望,皇上寧願冊封性情莽撞的貞嬪為妃,也想不到她。
沈眉莊撫摸著自己的肚子,這是她與心愛之人的血脈,是溫家僅剩的獨苗,絕對不能斷送在她手裏!
隻是皇帝已經很久沒有寵愛她了,太後因為甄嬛的事對她也有所遷怒,在這次大封六宮的事宜中沒有為她說話。
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月,沈眉莊能夠清晰的感應到自己身體的異樣,為此她特意打點了欽天監正使季惟生,結果卻大失所望!皇帝早就把她拋到腦後了。
皇帝迴宮之後就沒有再召見嬪妃,就算有人想要去養心殿請安,也見不著皇上的麵。
見都見不上麵了,自然也就沒有舊情可以談!
沈嫿在收下了各宮送來的賀禮之後,就見到沈眉莊親自帶著禮物上門來。
“惠嬪平日裏都隨侍在太後娘娘身邊,今日怎麽有空來本宮這裏坐坐?”
沈眉莊為了肚子裏的孩子也放下了以往的矜持,笑著說道:“淑妃娘娘寵冠後宮,誰人不知?多的是人想要依附娘娘,隻是想攀附卻攀附不上。”
沈嫿挑了挑眉,“惠嬪這話我倒是不懂了?有太後娘娘的信任,惠嬪還需要依附本宮一個妃子?”
沈眉莊麵露愁容,“我之前得太後娘娘庇護,才能在宮中安身,可太後娘娘如今身體已經快要油盡燈枯了,若是哪一日太後娘娘不在了,我也不知該如何在宮中立足?”
“惠嬪這話就說的太喪氣了,皇上英明神武,並不會苛待後宮嬪妃,惠嬪怎麽會有如此想法?”
見沈嫿不接招,沈眉莊無奈的說道:“皇上確實不曾苛待嬪妃,但是咱們那位皇後娘娘可不是好相與的!淑妃娘娘得寵,想必也見識過皇後娘娘的手段。”
“事已至此,我也沒什麽話不好跟娘娘說的,咱們二人都是沒有子嗣傍身的,等到皇上百年之後,不知道像咱們這樣的人會是什麽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