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百姓的深刻理解和關愛
大明:寧願被人遺忘的大明皇孫 作者:火山島祝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著寒冷的小冰期來臨,大明各地都被嚴寒籠罩,各地民眾挨餓受凍的消息不斷傳來,這無疑讓這位年邁的老人深受打擊。
老人比任何人都更為憂慮,比任何人都更加痛苦!
官員們總是說,他們為了百姓願意赴湯蹈火,以服務百姓為己任,真是胡扯!
誰比朱元璋更了解百姓,更關心百姓呢?
這片江山是朱元璋的,是他們朱家的,他守了二十四年,才使天下風調雨順。
他靠的是什麽?靠的是他對百姓的深刻理解和關愛,把百姓當作自己的孩子看待!
孩子受苦,父親心裏疼。
現在,他看到自己的“孩子們”不再無緣無故凍死,怎能不開心?怎能不高興?
史書上都說朱元璋殘暴嗜殺,沒錯,文人是這樣評價他的,也沒說錯。
朱元璋確實殺了不少人。
可是,有誰想過朱元璋是否誅殺過百姓的九族呢?
為什麽民間沒有流傳下來一本關於諷刺朱元璋的故事書?
為什麽百姓從未在任何場合說過朱元璋的壞話?
那些曆史學家和孔門的後代,他們的心是黑的!
他們在朱元璋活著時害怕他,死後卻又無情地詆毀他。
但他們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朱元璋,會有漢族的江山嗎?這些人是否還被異族統治得像豬狗一樣?
他們隻是良心被狗吃了罷了。
“老爺子,咱們去種點菜吧?”朱懷突然提議。
朱元璋疑惑地看著朱懷,“怎麽經不起誇?剛誇你小子不錯,又犯糊塗了,冬天怎麽種菜?”
道路就像豬食一樣糟糕,但我們還是吃得津津有味。”
朱元璋感歎往事,看著朱懷說:“要是冬天能種菜,我活了一輩子,還能不知道?你這小子整天異想天開!”
看著朱懷,朱元璋認真地說:“小子,你現在有錢了,但你要時刻記住你流浪的那九年,時刻了解百姓的不易,因為你隻有設身處地地知道百姓需要什麽,將來才能管理好他們,明白嗎?”
朱懷確實想當皇帝,係統的任務也是當皇帝,但如果洪武老爺子還在,他真覺得沒有必要。
他不敢保證自己比洪武老爺子做得更好,不,是遠遠不夠格!
這個國家在洪武老爺子的辛勤治理下,已經足夠好了。
有老爺子這樣的人輔佐,他不認為洪武老爺子是昏君。
朱懷撓撓頭:“我怎麽管理百姓?老爺子你別亂說,別人聽了還以為我要造反。”朱元璋大笑道:“臭小子,你造什麽反!”朱懷連忙說:“老爺子,旁邊還有外人。”他示意站在一旁害羞的趙檀兒。朱元璋笑得更歡了:“咱閨女是什麽外人?閨女嫌棄咱說話糙?”
趙檀兒使勁搖頭:“不嫌棄!我們洪武老爺子也是這樣的,這是英雄的氣概!”朱元璋好奇地問:“怎麽了?你還見過皇帝嗎?”
趙檀兒搖頭:“哪能呢,不過洪武老爺子是軍人出身,我想他一定和爺爺您一樣,不然皇上也不會如此看重您。”“哈哈!”朱元璋開懷大笑,“說得好!”說完,他又指著朱懷:“學著點!”朱懷癟了癟嘴,顯得有些鬱悶。
趙檀兒偷偷揚起手,一臉勝利的樣子。
朱懷歎了口氣:“好吧,不說這些了,去種菜吧。”
朱元璋皺眉,無言地說:“哎哎,我剛才的話白說了?”
朱懷搖頭:“老爺子,你不懂就別瞎摻和,跟我來,冬天不但能種出綠菜,還能保證你種出西瓜!”“胡說八道!”朱元璋瞪大了眼睛。
朱懷說:“那你知道什麽是光合作用嗎?”朱元璋:?
朱懷繼續說:“那你又知道什麽是溫室效應嗎?”朱元璋:??
朱懷捧腹大笑:“你看,咱爺倆誰不懂?”
“我”朱元璋張嘴合攏,顯然憋了一肚子氣,但也真的有些迷茫,不明白這些是什麽意思。
做了輩子皇帝,這還真觸及到了他的知識盲區。
不過朱元璋也不是小心眼的人,而且自己的大孫子比自己優秀,這有什麽不好?這該驕傲啊!“冬天真的能種出綠菜嗎?”
朱元璋試探著問:“一想到這大冬天吃不上綠菜,我就嘴饞啊!”朱懷笑著說:“保準能,您跟我來田裏吧,還能動得了手嗎?”
朱元璋笑了,“扯淡!老子幹了一輩子農活,老了還成廢人了?走,下田!”外麵,雪花又開始紛紛揚揚地下了起來。
小冰期的到來,注定了這個冬天將異常寒冷。
朱懷帶著趙檀兒和朱元璋來到已經建好的溫室。
經過剛才的一陣子,溫室裏已經積聚了暖氣,一進去就暖洋洋的。“好家夥!”
一股暖流衝擊著朱元璋,讓他忍不住驚歎出聲。
驚歎過後,朱元璋愣住了。
“這樣的天氣,這樣的溫度,還真是適合種菜!”
朱元璋是個聰明人,小時候大部分時間都在田間勞作,什麽氣候適合種植,他心裏清楚得很。
現在明白了這一點,他竟然忍不住驚訝地看著朱懷。“有戲?”
朱懷笑著說:“老頭子,你老是吹牛說自己小時候幹了多少農活,你心裏還沒數嗎?”朱元璋笑著罵道:“你這臭小子,還記得以前的仇呢?現在還在擠兌我這把老骨頭?”朱懷吐了吐舌頭:“不敢不敢。”
朱元璋叉著腰:“別愣著,幹活去!你去挖坑,丫頭去拿種子,快點!”朱元璋在一旁指導著。
朱懷也沒指望老爺子真的動手,這麽大歲數了,還讓他幹農活,那成什麽樣子了?這可不孝順!老爺子就負責指揮,享受一下小時候那種開荒種地的樂趣,這就足夠了。
尤其是那天晚上看到老爺子身上那麽多傷痕,還有冬天他一身的疾病,朱懷心裏就不好受。他不知道老爺子還能活多久。
在這個醫療條件落後的古代,一點點小病,都可能帶走這位風燭殘年的老人。
朱懷的院子是藍玉低價賣出的。在寸土寸金的應天大街,尤其是在靠近南直隸貢院旁邊,有一座這樣的大宅子,不知多少人垂涎三尺,視之為寶。然而這戶人家,卻在這麽大的院子裏開辟了一塊地,不種花,不種草,偏偏耕了兩畝地來種莊稼。無論是誰看到,恐怕都會說這不是正經事!
但爺孫倆不僅不覺得不正經,反而樂在其中。
朱元璋大大咧咧地坐在田埂上,看著男孩挖坑,看著女孩播種,一種滿滿的幸福感包圍著他。他微笑著,臉上洋溢著溫暖的笑意。
仿佛看到了幾十年前,他還是八歲,放牛迴來,看到老爸老媽在田裏辛勤勞作的情景。時間過得好快啊!老爸老娘的歲月,轉眼間,咱們老朱家的曾孫都長大了。
這是一個有誌向,不拘一格,有能力,有抱負,有眼光,有謀略的曾孫子!咱們老朱家,未來一定會為他感到驕傲的!咱們一定要把他培養出來,讓他成為和咱們一樣,甚至超越咱們的霸氣帝王!
咱們也要教會他,咱們是農民出身的,治理百姓要有擔當,對得起天地,對得起祖先!孩子在外漂泊九年,咱們欠他的太多了,但也慶幸他的人生中有這樣九年。因為他看遍人間疾苦,了解百姓興衰,看過滄桑巨變,隻有這樣的人,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接班人!不會華而不實,像空中樓閣,無根的浮萍!
隻有這樣的人,才能穩固咱們大明江山的根基,讓它屹立不倒!“大孫子!”
朱元璋笑得甜甜的。“嗯?”朱懷撓撓頭。
朱元璋笑道:“累了嗎?累了就歇歇。”朱元璋招了招手。
朱懷和趙檀兒走到朱元璋身邊坐下。
朱元璋感歎道:“當年咱也這麽幹過活,孩子們就在旁邊,老大沉穩,經常幫奶奶做事,老四滑頭,總想偷懶,不過老四那小子心高氣傲,也有本事……”朱懷好奇地問:“老爺子,您還有別的兒子?”朱元璋說:“不是你奶奶親生的。”
朱懷卻理解錯了意思,“哦,是領養的嗎?”這種事情在元朝末年並不罕見。
“那他現在在哪裏?您兒子去世時,他來悼念了嗎?”朱元璋笑道:“他在很遠的地方,過不來……”“唉,不說他了。”老爺子歎了口氣。“啊?老爺子您節哀啊。”朱懷更加心疼了,沒想到老爺子之前還有一個養子也去世了。這對老人的打擊該有多大啊!
朱元璋愣了愣,然後看著朱懷的模樣,無奈地苦笑。他又沒死,真的是字麵上的意思,在很遠的地方,並沒有上天啊!
朱元璋的神情有些痛苦,如果真扶持這孩子上位,那些不安分的小家夥們能服氣嗎?
朱元璋需要權衡。
種子已經種下去了。什麽時候能發芽,朱元璋很期待。就像他把朱懷這顆種子也種在了大明王朝一樣,什麽時候能發芽,朱元璋更加期待!
走出暖棚,外麵雪花紛紛揚揚落在朱元璋頭上。朱元璋抬頭:“瑞雪兆豐年,來年豐收,是好事!”朱懷苦笑了一下,誰又知道是不是豐年呢?
“走,咱們吃飯去。”朱元璋收斂起思緒,匆匆吃完晚飯便迴宮了。他得抓緊時間盤下山西那邊的無煙煤礦,把無煙煤運到全國各地販賣,確保百姓的取暖問題。
大雪壓青鬆,青鬆依然挺立。孔訥的府邸顯得很雅致,這與他那種高雅人士的品行相得益彰。庭院裏兩棵挺拔的鬆樹,仿佛在述說著孔子的人格,正直不屈!
一群文人圍在一起,在屋簷下欣賞雪景。有人問孔訥:“孔子,今天叫我們來,是書院那邊已經準備好了嗎?”孔訥作為領頭人,翰林院的幾位侍讀輔佐,他們正打算開辦一所書院,為大明培養科舉人才。
當然,說是培養科舉人才,但他們都知道,一旦出了一個進士,那就是自己的學生,將來就是自己在官場上立足的資本!而且他們開設書院,還需要學生捐贈束修,這樣一來,還能堂而皇之地斂財一番。
無論如何,這對他們來說都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的事情。隻是這些事情,大家心裏都明白,心照不宣罷了。孔訥迴頭看著期待的眾人,搖了搖頭:“還沒有。”
老人比任何人都更為憂慮,比任何人都更加痛苦!
官員們總是說,他們為了百姓願意赴湯蹈火,以服務百姓為己任,真是胡扯!
誰比朱元璋更了解百姓,更關心百姓呢?
這片江山是朱元璋的,是他們朱家的,他守了二十四年,才使天下風調雨順。
他靠的是什麽?靠的是他對百姓的深刻理解和關愛,把百姓當作自己的孩子看待!
孩子受苦,父親心裏疼。
現在,他看到自己的“孩子們”不再無緣無故凍死,怎能不開心?怎能不高興?
史書上都說朱元璋殘暴嗜殺,沒錯,文人是這樣評價他的,也沒說錯。
朱元璋確實殺了不少人。
可是,有誰想過朱元璋是否誅殺過百姓的九族呢?
為什麽民間沒有流傳下來一本關於諷刺朱元璋的故事書?
為什麽百姓從未在任何場合說過朱元璋的壞話?
那些曆史學家和孔門的後代,他們的心是黑的!
他們在朱元璋活著時害怕他,死後卻又無情地詆毀他。
但他們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朱元璋,會有漢族的江山嗎?這些人是否還被異族統治得像豬狗一樣?
他們隻是良心被狗吃了罷了。
“老爺子,咱們去種點菜吧?”朱懷突然提議。
朱元璋疑惑地看著朱懷,“怎麽經不起誇?剛誇你小子不錯,又犯糊塗了,冬天怎麽種菜?”
道路就像豬食一樣糟糕,但我們還是吃得津津有味。”
朱元璋感歎往事,看著朱懷說:“要是冬天能種菜,我活了一輩子,還能不知道?你這小子整天異想天開!”
看著朱懷,朱元璋認真地說:“小子,你現在有錢了,但你要時刻記住你流浪的那九年,時刻了解百姓的不易,因為你隻有設身處地地知道百姓需要什麽,將來才能管理好他們,明白嗎?”
朱懷確實想當皇帝,係統的任務也是當皇帝,但如果洪武老爺子還在,他真覺得沒有必要。
他不敢保證自己比洪武老爺子做得更好,不,是遠遠不夠格!
這個國家在洪武老爺子的辛勤治理下,已經足夠好了。
有老爺子這樣的人輔佐,他不認為洪武老爺子是昏君。
朱懷撓撓頭:“我怎麽管理百姓?老爺子你別亂說,別人聽了還以為我要造反。”朱元璋大笑道:“臭小子,你造什麽反!”朱懷連忙說:“老爺子,旁邊還有外人。”他示意站在一旁害羞的趙檀兒。朱元璋笑得更歡了:“咱閨女是什麽外人?閨女嫌棄咱說話糙?”
趙檀兒使勁搖頭:“不嫌棄!我們洪武老爺子也是這樣的,這是英雄的氣概!”朱元璋好奇地問:“怎麽了?你還見過皇帝嗎?”
趙檀兒搖頭:“哪能呢,不過洪武老爺子是軍人出身,我想他一定和爺爺您一樣,不然皇上也不會如此看重您。”“哈哈!”朱元璋開懷大笑,“說得好!”說完,他又指著朱懷:“學著點!”朱懷癟了癟嘴,顯得有些鬱悶。
趙檀兒偷偷揚起手,一臉勝利的樣子。
朱懷歎了口氣:“好吧,不說這些了,去種菜吧。”
朱元璋皺眉,無言地說:“哎哎,我剛才的話白說了?”
朱懷搖頭:“老爺子,你不懂就別瞎摻和,跟我來,冬天不但能種出綠菜,還能保證你種出西瓜!”“胡說八道!”朱元璋瞪大了眼睛。
朱懷說:“那你知道什麽是光合作用嗎?”朱元璋:?
朱懷繼續說:“那你又知道什麽是溫室效應嗎?”朱元璋:??
朱懷捧腹大笑:“你看,咱爺倆誰不懂?”
“我”朱元璋張嘴合攏,顯然憋了一肚子氣,但也真的有些迷茫,不明白這些是什麽意思。
做了輩子皇帝,這還真觸及到了他的知識盲區。
不過朱元璋也不是小心眼的人,而且自己的大孫子比自己優秀,這有什麽不好?這該驕傲啊!“冬天真的能種出綠菜嗎?”
朱元璋試探著問:“一想到這大冬天吃不上綠菜,我就嘴饞啊!”朱懷笑著說:“保準能,您跟我來田裏吧,還能動得了手嗎?”
朱元璋笑了,“扯淡!老子幹了一輩子農活,老了還成廢人了?走,下田!”外麵,雪花又開始紛紛揚揚地下了起來。
小冰期的到來,注定了這個冬天將異常寒冷。
朱懷帶著趙檀兒和朱元璋來到已經建好的溫室。
經過剛才的一陣子,溫室裏已經積聚了暖氣,一進去就暖洋洋的。“好家夥!”
一股暖流衝擊著朱元璋,讓他忍不住驚歎出聲。
驚歎過後,朱元璋愣住了。
“這樣的天氣,這樣的溫度,還真是適合種菜!”
朱元璋是個聰明人,小時候大部分時間都在田間勞作,什麽氣候適合種植,他心裏清楚得很。
現在明白了這一點,他竟然忍不住驚訝地看著朱懷。“有戲?”
朱懷笑著說:“老頭子,你老是吹牛說自己小時候幹了多少農活,你心裏還沒數嗎?”朱元璋笑著罵道:“你這臭小子,還記得以前的仇呢?現在還在擠兌我這把老骨頭?”朱懷吐了吐舌頭:“不敢不敢。”
朱元璋叉著腰:“別愣著,幹活去!你去挖坑,丫頭去拿種子,快點!”朱元璋在一旁指導著。
朱懷也沒指望老爺子真的動手,這麽大歲數了,還讓他幹農活,那成什麽樣子了?這可不孝順!老爺子就負責指揮,享受一下小時候那種開荒種地的樂趣,這就足夠了。
尤其是那天晚上看到老爺子身上那麽多傷痕,還有冬天他一身的疾病,朱懷心裏就不好受。他不知道老爺子還能活多久。
在這個醫療條件落後的古代,一點點小病,都可能帶走這位風燭殘年的老人。
朱懷的院子是藍玉低價賣出的。在寸土寸金的應天大街,尤其是在靠近南直隸貢院旁邊,有一座這樣的大宅子,不知多少人垂涎三尺,視之為寶。然而這戶人家,卻在這麽大的院子裏開辟了一塊地,不種花,不種草,偏偏耕了兩畝地來種莊稼。無論是誰看到,恐怕都會說這不是正經事!
但爺孫倆不僅不覺得不正經,反而樂在其中。
朱元璋大大咧咧地坐在田埂上,看著男孩挖坑,看著女孩播種,一種滿滿的幸福感包圍著他。他微笑著,臉上洋溢著溫暖的笑意。
仿佛看到了幾十年前,他還是八歲,放牛迴來,看到老爸老媽在田裏辛勤勞作的情景。時間過得好快啊!老爸老娘的歲月,轉眼間,咱們老朱家的曾孫都長大了。
這是一個有誌向,不拘一格,有能力,有抱負,有眼光,有謀略的曾孫子!咱們老朱家,未來一定會為他感到驕傲的!咱們一定要把他培養出來,讓他成為和咱們一樣,甚至超越咱們的霸氣帝王!
咱們也要教會他,咱們是農民出身的,治理百姓要有擔當,對得起天地,對得起祖先!孩子在外漂泊九年,咱們欠他的太多了,但也慶幸他的人生中有這樣九年。因為他看遍人間疾苦,了解百姓興衰,看過滄桑巨變,隻有這樣的人,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接班人!不會華而不實,像空中樓閣,無根的浮萍!
隻有這樣的人,才能穩固咱們大明江山的根基,讓它屹立不倒!“大孫子!”
朱元璋笑得甜甜的。“嗯?”朱懷撓撓頭。
朱元璋笑道:“累了嗎?累了就歇歇。”朱元璋招了招手。
朱懷和趙檀兒走到朱元璋身邊坐下。
朱元璋感歎道:“當年咱也這麽幹過活,孩子們就在旁邊,老大沉穩,經常幫奶奶做事,老四滑頭,總想偷懶,不過老四那小子心高氣傲,也有本事……”朱懷好奇地問:“老爺子,您還有別的兒子?”朱元璋說:“不是你奶奶親生的。”
朱懷卻理解錯了意思,“哦,是領養的嗎?”這種事情在元朝末年並不罕見。
“那他現在在哪裏?您兒子去世時,他來悼念了嗎?”朱元璋笑道:“他在很遠的地方,過不來……”“唉,不說他了。”老爺子歎了口氣。“啊?老爺子您節哀啊。”朱懷更加心疼了,沒想到老爺子之前還有一個養子也去世了。這對老人的打擊該有多大啊!
朱元璋愣了愣,然後看著朱懷的模樣,無奈地苦笑。他又沒死,真的是字麵上的意思,在很遠的地方,並沒有上天啊!
朱元璋的神情有些痛苦,如果真扶持這孩子上位,那些不安分的小家夥們能服氣嗎?
朱元璋需要權衡。
種子已經種下去了。什麽時候能發芽,朱元璋很期待。就像他把朱懷這顆種子也種在了大明王朝一樣,什麽時候能發芽,朱元璋更加期待!
走出暖棚,外麵雪花紛紛揚揚落在朱元璋頭上。朱元璋抬頭:“瑞雪兆豐年,來年豐收,是好事!”朱懷苦笑了一下,誰又知道是不是豐年呢?
“走,咱們吃飯去。”朱元璋收斂起思緒,匆匆吃完晚飯便迴宮了。他得抓緊時間盤下山西那邊的無煙煤礦,把無煙煤運到全國各地販賣,確保百姓的取暖問題。
大雪壓青鬆,青鬆依然挺立。孔訥的府邸顯得很雅致,這與他那種高雅人士的品行相得益彰。庭院裏兩棵挺拔的鬆樹,仿佛在述說著孔子的人格,正直不屈!
一群文人圍在一起,在屋簷下欣賞雪景。有人問孔訥:“孔子,今天叫我們來,是書院那邊已經準備好了嗎?”孔訥作為領頭人,翰林院的幾位侍讀輔佐,他們正打算開辦一所書院,為大明培養科舉人才。
當然,說是培養科舉人才,但他們都知道,一旦出了一個進士,那就是自己的學生,將來就是自己在官場上立足的資本!而且他們開設書院,還需要學生捐贈束修,這樣一來,還能堂而皇之地斂財一番。
無論如何,這對他們來說都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的事情。隻是這些事情,大家心裏都明白,心照不宣罷了。孔訥迴頭看著期待的眾人,搖了搖頭:“還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