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有人貪汙腐敗
大明:寧願被人遺忘的大明皇孫 作者:火山島祝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選擇接受權力的同時,就得承擔相應的責任,皇帝並沒有你想得那麽逍遙自在。朱懷聽見後發出一聲讚同的聲音:“原來如此。”
兩人閑聊了一會兒後,朱元璋重新坐迴到太師椅上,繼續著手中的政務,開始批閱奏折。
朱懷看到朱元璋認真審視著一份來自戶部的奏折,內容記載了工部今年上半年的花費情況。
朱元璋猶豫了一下,放下筆,眉頭緊鎖:“我記得去年工部上半年的開支也就七十幾萬兩銀子。”
朱懷凝神細看奏折,發現工部這半年的花費竟然高達一百萬兩之巨,這不由得讓他明白了朱元璋為何猶豫不決。朱懷試著推測:“是不是因為壽州府災後重建工作花銷過大導致的呢?”
朱元璋搖搖頭:“就算壽州府遭災麵積大,修房子又能花多少錢?怎麽會多出三十萬兩的開支?”過了一會兒,朱元璋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會不會有人在貪汙腐敗?”
戶部是個極容易滋生腐敗的部門,因為他們負責國家大部分的工程項目,這裏頭很容易出現問題。朱懷建議:“那我們就查查吧。”
朱元璋歎了口氣:“戶部可是匯集了大明十四個布政司所有財政的地方,而布政司下還有州府。”
“想要徹查,談何容易啊!都察院的人手就這麽點,讓他們用一年的時間也不可能把所有州府縣的財務查個水落石出。”自從去年以來,朱元璋就覺得賬目有點不對勁,但他始終找不到線索,也不知道如何去排查。
朱懷思考了一會兒,向朱元璋提議:“各個州府的賬簿有嗎?隨便找一本來看看。”
朱元璋看著朱懷:“你是打算篩查嗎?這數量太大了,而且很難核查清楚啊!”
那一本本密密麻麻的賬簿,即便是朱元璋看了也會頭疼,每一頁上的數據多得讓人眼花繚亂,想要核查清楚談何容易。別說朱元璋了,連戶部想把這些數據統計出來都需要一兩個月,更別提讓他們再進行核查了。朱懷神秘兮兮地說:“先把賬簿拿來,讓我瞧瞧。”
朱元璋攤開雙手:“許多賬簿都被戶部封存起來了,這個時候他們也不可能馬上送來。就算給你了,你怎麽可能在一夜之間就把裏麵的情況摸清呢?”
朱懷思索片刻,迴答朱元璋:“我研究過不少數據,歸納出一個規律可以用來識別假賬。”
朱元璋立刻來了興致:“哦?什麽規律這麽神奇,看一眼就能知道真假?”
朱懷解釋道:“這就是本福特法則,你可以暫時把它當作檢查假賬的一個規律。在實際生活中得出的一堆數據裏,以數字1作為首位數字的概率大約占總數的三分之一,接近我們直覺預期的第一位數字出現次數的三倍。總的來說,數字越大,作為首位數字出現的概率就越低。這個規律可用於檢測數據是否存在偽造。”
朱懷盡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給朱元璋聽。
朱元璋瞪大眼睛:“你的意思是,首位數字並不是均勻分布在賬簿中,而是首位數字越大,出現的可能性反而越小?”
朱懷點點頭:“大概就是這樣,反正你現在也沒有明確的方向,不妨試一試。”
朱元璋點頭答應:“好吧,至少算是個思路。”
朱元璋搖頭笑了笑,總覺得這件事聽起來太玄乎了。要是看一眼賬簿上的首位數字就能查出假賬,那豈不是太過神奇?
世間道理哪裏有那麽簡單?不過既然孫子一番好意,他也就不潑冷水了。
夜幕漸深,外麵狂風大作。
案牘前的燈光忽明忽暗,不知不覺間,朱懷已經在桌子上趴著睡著了。
朱元璋脫下自己的外衣,輕輕地披在朱懷身上,然後又繼續批閱奏折。盡管他已經六十三歲了,但很多時候,他批閱奏折都會熬到淩晨,第二天卻依然能夠早早起床。
他是一個極為自律的帝王,即使年逾六旬,仍然保持著這樣的作息!
不知何時,外麵天空已泛起了魚肚白。
朱元璋輕輕拍了拍朱懷的肩膀喚醒他。
朱懷迷迷糊糊地應答:“嗯,啊,幹什麽呀?”
朱元璋又好氣又好笑:“醒醒,天亮了,該迴家了,否則咱們會被責備的。”
一聽這話,朱懷立刻清醒了過來:“這麽快就天亮了嗎?!”
他揉揉眼睛,朱元璋笑著,伸出滿是老繭的大手,幫朱懷擦去眼角的眼屎。“沒錯,時間過得就是這麽快,一眨眼一夜就過去了。”朱元璋感歎道。
朱懷望著案牘上原本堆積如山的奏折,此刻已經被整整齊齊地放在一起。
“哎呀!老爺子,您不會是一夜都沒合眼吧?”朱懷關心地問。
朱元璋迴答:“眯了一會兒。”
“您老這麽拚命幹什麽?一定要好好休息啊!”朱懷心疼地說。
朱元璋微笑道:“知道了,好了,洗把臉,你自己迴去吧。”
朱懷答應一聲,匆匆洗漱完畢,揮揮手向朱元璋告別:“老爺子,如果您困了,就再多睡一會兒。”
“知道了,你走吧。”朱懷點頭。
朱懷記著來時的路,沿著長廊快步走向武定門。
剛走出武定門,不遠處,傅友文正在清晨趕往皇宮進行財務核對。看見朱懷,他立刻愣在原地,身體僵硬。
他用力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地看著不遠處那個翩翩少年郎——傅友文的臉色瞬間大變!“哎呀!”
他的眼珠子都快要瞪出來了。
這不是朱懷嗎?
他怎麽可能進入皇城?
哎呀,不對勁兒!
恐怕不是老頭子特意帶來的吧?
我靠!
這、這、這……
傅友文站在原地,嘴巴一會兒張開一會兒閉上,好像喉嚨裏卡住了魚刺,竟然不知道該如何作答! 第105章 誰會把一個死人跟他聯係起來呢!
傅友文一直覺得朱懷這個人並不簡單。
以前老頭子帶他和詹徽去朱懷家商量對策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懷疑了。
他確信,這世上肯定有不少身懷絕技的能人異士隱居民間,成為了未被發現的瑰寶。但如果老頭子真看重對方的能力,為何還要把身份藏得嚴嚴實實的呢?
直接告訴朱懷,自己是皇帝,要重用朱懷,這樣不行嗎?
可是老頭子並沒有這樣做,不僅沒有,他對朱懷的情感還超過了常人。
當時傅友文就覺得朱懷絕不簡單。然而現在,
老頭子竟然又把這小子帶來了皇城?
傅友文竭力抑製住驚訝之情,直至看見朱懷走得遠遠的,才懵懵懂懂地踏入了皇城。
剛剛進去不久。
就有錦衣衛擋住了他。
“傅大人,皇上在殿閣,讓您帶著工部各州府縣的賬簿第一千五百冊去找他。” 嘶!
殿閣是學士們幫皇帝審閱奏折的地方,老頭子不會帶著朱懷在那裏一夜批閱奏折了吧?傅友文不敢再往下想了,忙不迭地點點頭:“好!本官立刻去。”
朱元璋揉了揉脹痛的眉頭,起身在院子裏舒展舒展筋骨。
朱懷代查的那個假定律,朱元璋半信半疑,心中存有一絲疑惑,反正閑著也是閑著,索性讓傅友文拿幾本賬簿來看看吧。
不一會兒,傅友文捧著工部的賬簿趕來了。
工部各個州府的賬簿眾多,傅友文一次自然無法全部抱來。朱元璋瞥了他一眼說:“把這些賬簿放到值廬,接著再去取。” “遵命!”
傅友文低頭走進殿閣中的值廬。
值廬裏的奏疏已經被整理得井井有條。
傅友文的心跳加速。
看來老頭子昨晚果真又一次審批奏疏了啊!
他不敢多想,把賬簿放下後,便恭恭敬敬地退了出去。
朱元璋活動了一會兒後,重新迴到了值廬。
他隨手翻開傅友文送來的奏疏翻看起來。
大致瀏覽一遍,就扔到一邊,如此反複進行。
等到傅友文再次抱著一疊賬簿進來時,地上已經散落著各式賬簿。
朱元璋依舊像之前那樣,翻開一本賬簿,大致掃兩眼,隨即把賬簿扔在一旁,一次又一次地重複這個動作。
傅友文微微張開了嘴,想說些什麽,卻又不敢提醒。
老頭子這是在幹什麽啊?哪有這樣的看賬簿法?
他在搞什麽呢?
就在傅友文轉身欲離開之際,朱元璋頭都沒抬地開口問道:“今年上半年,工部開支比去年同期增長了三十萬兩,你不覺得奇怪嗎?”
傅友文停下腳步,急切地說:“微臣正在核查此事。”
朱元璋哼了一聲:“何時才能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
“這個……”
傅友文不敢把話說得太滿,畢竟戶部的人手也就那麽多,“大約兩個月多一點的時間,應該會有結果……”
朱元璋冷笑一聲:“兩個月,就算是查到了又能怎樣?還能找誰去算這筆賬?”
傅友文低著頭不敢言語。
朱元璋則繼續將賬簿扔在地上。
仿佛意識到了什麽,一道電流般的想法瞬間劃過朱元璋的腦海,他連忙撿起剛才扔掉的賬簿仔細審查。
原來這是來自浙江淳安縣的賬簿。
朱元璋盯著上麵密密麻麻的數據,瞳孔逐漸眯了起來,眼中閃爍出一絲難以置信的光芒。“淳安縣上半年都在做什麽?”朱元璋向傅友文問道。
傅友文立即迴答:“迴皇上,淳安縣正在修建新安江淳安段的河堤。”
朱元璋手指有節奏地敲打著案牘,一下接一下,就像敲響喪鍾一般。“工部上半年給淳安縣撥款十萬三千多兩白銀——嗯!”
“調查!”
“讓都察院去趟淳安,秘密地給我查清楚!”
傅友文匆忙記下,卻也不明白老頭子為何單單盯上了淳安這個地方。
這賬簿根本看不出有什麽問題,要是有問題的話,戶部負責統計數據的小吏早就說了出來。
也就是說,賬簿匯總到吏部,經過統計整理,是不會找出任何問題的。
但是為何老頭子隻是粗略看了一眼,就要都察院下去調查呢?難道這隻是隨機抽查?
正在傅友文思索之際,朱元璋再次發話了。
“寧波衛是不是在修築水寨?”
傅友文愣了一下,“啟稟皇上,確實如此。”
洪武年間,東南沿海共有三種水師兵種:一種隸屬於水師的衛所,一種是各地的內河水寨,還有一種是鄉村裏的民兵組織。
水寨是在近海內河設立的一種防禦工程,通常會在河堤或海岸建設一座防禦城堡,專門用來抵禦近海敵人的登陸進攻。
朱元璋語氣冰冷地說道:“也讓都察院派人去趟寧波衛,給我好好查查!”
傅友文一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皇上大概是隨機抽查,以此方式威懾地方吧?
隻此一種解釋了。“微臣明白了!”
朱元璋點了點頭,“行了,賬簿拿迴去吧,我不看了。”
這兩個地方賬簿上的問題,跟朱懷所說的有點相似。
按照那個孩子的說法,首位數字越大,出現的幾率就越小,其他賬簿似乎都遵循著這個規律,唯有這兩個地方的賬簿不符合。
至於別的賬簿,朱元璋不想再繼續看下去了。
他想先試探一下,看看這兩個地方到底會不會出問題。
處理完這些事後,朱元璋背著手向皇宮走去。
兩人閑聊了一會兒後,朱元璋重新坐迴到太師椅上,繼續著手中的政務,開始批閱奏折。
朱懷看到朱元璋認真審視著一份來自戶部的奏折,內容記載了工部今年上半年的花費情況。
朱元璋猶豫了一下,放下筆,眉頭緊鎖:“我記得去年工部上半年的開支也就七十幾萬兩銀子。”
朱懷凝神細看奏折,發現工部這半年的花費竟然高達一百萬兩之巨,這不由得讓他明白了朱元璋為何猶豫不決。朱懷試著推測:“是不是因為壽州府災後重建工作花銷過大導致的呢?”
朱元璋搖搖頭:“就算壽州府遭災麵積大,修房子又能花多少錢?怎麽會多出三十萬兩的開支?”過了一會兒,朱元璋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會不會有人在貪汙腐敗?”
戶部是個極容易滋生腐敗的部門,因為他們負責國家大部分的工程項目,這裏頭很容易出現問題。朱懷建議:“那我們就查查吧。”
朱元璋歎了口氣:“戶部可是匯集了大明十四個布政司所有財政的地方,而布政司下還有州府。”
“想要徹查,談何容易啊!都察院的人手就這麽點,讓他們用一年的時間也不可能把所有州府縣的財務查個水落石出。”自從去年以來,朱元璋就覺得賬目有點不對勁,但他始終找不到線索,也不知道如何去排查。
朱懷思考了一會兒,向朱元璋提議:“各個州府的賬簿有嗎?隨便找一本來看看。”
朱元璋看著朱懷:“你是打算篩查嗎?這數量太大了,而且很難核查清楚啊!”
那一本本密密麻麻的賬簿,即便是朱元璋看了也會頭疼,每一頁上的數據多得讓人眼花繚亂,想要核查清楚談何容易。別說朱元璋了,連戶部想把這些數據統計出來都需要一兩個月,更別提讓他們再進行核查了。朱懷神秘兮兮地說:“先把賬簿拿來,讓我瞧瞧。”
朱元璋攤開雙手:“許多賬簿都被戶部封存起來了,這個時候他們也不可能馬上送來。就算給你了,你怎麽可能在一夜之間就把裏麵的情況摸清呢?”
朱懷思索片刻,迴答朱元璋:“我研究過不少數據,歸納出一個規律可以用來識別假賬。”
朱元璋立刻來了興致:“哦?什麽規律這麽神奇,看一眼就能知道真假?”
朱懷解釋道:“這就是本福特法則,你可以暫時把它當作檢查假賬的一個規律。在實際生活中得出的一堆數據裏,以數字1作為首位數字的概率大約占總數的三分之一,接近我們直覺預期的第一位數字出現次數的三倍。總的來說,數字越大,作為首位數字出現的概率就越低。這個規律可用於檢測數據是否存在偽造。”
朱懷盡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給朱元璋聽。
朱元璋瞪大眼睛:“你的意思是,首位數字並不是均勻分布在賬簿中,而是首位數字越大,出現的可能性反而越小?”
朱懷點點頭:“大概就是這樣,反正你現在也沒有明確的方向,不妨試一試。”
朱元璋點頭答應:“好吧,至少算是個思路。”
朱元璋搖頭笑了笑,總覺得這件事聽起來太玄乎了。要是看一眼賬簿上的首位數字就能查出假賬,那豈不是太過神奇?
世間道理哪裏有那麽簡單?不過既然孫子一番好意,他也就不潑冷水了。
夜幕漸深,外麵狂風大作。
案牘前的燈光忽明忽暗,不知不覺間,朱懷已經在桌子上趴著睡著了。
朱元璋脫下自己的外衣,輕輕地披在朱懷身上,然後又繼續批閱奏折。盡管他已經六十三歲了,但很多時候,他批閱奏折都會熬到淩晨,第二天卻依然能夠早早起床。
他是一個極為自律的帝王,即使年逾六旬,仍然保持著這樣的作息!
不知何時,外麵天空已泛起了魚肚白。
朱元璋輕輕拍了拍朱懷的肩膀喚醒他。
朱懷迷迷糊糊地應答:“嗯,啊,幹什麽呀?”
朱元璋又好氣又好笑:“醒醒,天亮了,該迴家了,否則咱們會被責備的。”
一聽這話,朱懷立刻清醒了過來:“這麽快就天亮了嗎?!”
他揉揉眼睛,朱元璋笑著,伸出滿是老繭的大手,幫朱懷擦去眼角的眼屎。“沒錯,時間過得就是這麽快,一眨眼一夜就過去了。”朱元璋感歎道。
朱懷望著案牘上原本堆積如山的奏折,此刻已經被整整齊齊地放在一起。
“哎呀!老爺子,您不會是一夜都沒合眼吧?”朱懷關心地問。
朱元璋迴答:“眯了一會兒。”
“您老這麽拚命幹什麽?一定要好好休息啊!”朱懷心疼地說。
朱元璋微笑道:“知道了,好了,洗把臉,你自己迴去吧。”
朱懷答應一聲,匆匆洗漱完畢,揮揮手向朱元璋告別:“老爺子,如果您困了,就再多睡一會兒。”
“知道了,你走吧。”朱懷點頭。
朱懷記著來時的路,沿著長廊快步走向武定門。
剛走出武定門,不遠處,傅友文正在清晨趕往皇宮進行財務核對。看見朱懷,他立刻愣在原地,身體僵硬。
他用力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地看著不遠處那個翩翩少年郎——傅友文的臉色瞬間大變!“哎呀!”
他的眼珠子都快要瞪出來了。
這不是朱懷嗎?
他怎麽可能進入皇城?
哎呀,不對勁兒!
恐怕不是老頭子特意帶來的吧?
我靠!
這、這、這……
傅友文站在原地,嘴巴一會兒張開一會兒閉上,好像喉嚨裏卡住了魚刺,竟然不知道該如何作答! 第105章 誰會把一個死人跟他聯係起來呢!
傅友文一直覺得朱懷這個人並不簡單。
以前老頭子帶他和詹徽去朱懷家商量對策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懷疑了。
他確信,這世上肯定有不少身懷絕技的能人異士隱居民間,成為了未被發現的瑰寶。但如果老頭子真看重對方的能力,為何還要把身份藏得嚴嚴實實的呢?
直接告訴朱懷,自己是皇帝,要重用朱懷,這樣不行嗎?
可是老頭子並沒有這樣做,不僅沒有,他對朱懷的情感還超過了常人。
當時傅友文就覺得朱懷絕不簡單。然而現在,
老頭子竟然又把這小子帶來了皇城?
傅友文竭力抑製住驚訝之情,直至看見朱懷走得遠遠的,才懵懵懂懂地踏入了皇城。
剛剛進去不久。
就有錦衣衛擋住了他。
“傅大人,皇上在殿閣,讓您帶著工部各州府縣的賬簿第一千五百冊去找他。” 嘶!
殿閣是學士們幫皇帝審閱奏折的地方,老頭子不會帶著朱懷在那裏一夜批閱奏折了吧?傅友文不敢再往下想了,忙不迭地點點頭:“好!本官立刻去。”
朱元璋揉了揉脹痛的眉頭,起身在院子裏舒展舒展筋骨。
朱懷代查的那個假定律,朱元璋半信半疑,心中存有一絲疑惑,反正閑著也是閑著,索性讓傅友文拿幾本賬簿來看看吧。
不一會兒,傅友文捧著工部的賬簿趕來了。
工部各個州府的賬簿眾多,傅友文一次自然無法全部抱來。朱元璋瞥了他一眼說:“把這些賬簿放到值廬,接著再去取。” “遵命!”
傅友文低頭走進殿閣中的值廬。
值廬裏的奏疏已經被整理得井井有條。
傅友文的心跳加速。
看來老頭子昨晚果真又一次審批奏疏了啊!
他不敢多想,把賬簿放下後,便恭恭敬敬地退了出去。
朱元璋活動了一會兒後,重新迴到了值廬。
他隨手翻開傅友文送來的奏疏翻看起來。
大致瀏覽一遍,就扔到一邊,如此反複進行。
等到傅友文再次抱著一疊賬簿進來時,地上已經散落著各式賬簿。
朱元璋依舊像之前那樣,翻開一本賬簿,大致掃兩眼,隨即把賬簿扔在一旁,一次又一次地重複這個動作。
傅友文微微張開了嘴,想說些什麽,卻又不敢提醒。
老頭子這是在幹什麽啊?哪有這樣的看賬簿法?
他在搞什麽呢?
就在傅友文轉身欲離開之際,朱元璋頭都沒抬地開口問道:“今年上半年,工部開支比去年同期增長了三十萬兩,你不覺得奇怪嗎?”
傅友文停下腳步,急切地說:“微臣正在核查此事。”
朱元璋哼了一聲:“何時才能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
“這個……”
傅友文不敢把話說得太滿,畢竟戶部的人手也就那麽多,“大約兩個月多一點的時間,應該會有結果……”
朱元璋冷笑一聲:“兩個月,就算是查到了又能怎樣?還能找誰去算這筆賬?”
傅友文低著頭不敢言語。
朱元璋則繼續將賬簿扔在地上。
仿佛意識到了什麽,一道電流般的想法瞬間劃過朱元璋的腦海,他連忙撿起剛才扔掉的賬簿仔細審查。
原來這是來自浙江淳安縣的賬簿。
朱元璋盯著上麵密密麻麻的數據,瞳孔逐漸眯了起來,眼中閃爍出一絲難以置信的光芒。“淳安縣上半年都在做什麽?”朱元璋向傅友文問道。
傅友文立即迴答:“迴皇上,淳安縣正在修建新安江淳安段的河堤。”
朱元璋手指有節奏地敲打著案牘,一下接一下,就像敲響喪鍾一般。“工部上半年給淳安縣撥款十萬三千多兩白銀——嗯!”
“調查!”
“讓都察院去趟淳安,秘密地給我查清楚!”
傅友文匆忙記下,卻也不明白老頭子為何單單盯上了淳安這個地方。
這賬簿根本看不出有什麽問題,要是有問題的話,戶部負責統計數據的小吏早就說了出來。
也就是說,賬簿匯總到吏部,經過統計整理,是不會找出任何問題的。
但是為何老頭子隻是粗略看了一眼,就要都察院下去調查呢?難道這隻是隨機抽查?
正在傅友文思索之際,朱元璋再次發話了。
“寧波衛是不是在修築水寨?”
傅友文愣了一下,“啟稟皇上,確實如此。”
洪武年間,東南沿海共有三種水師兵種:一種隸屬於水師的衛所,一種是各地的內河水寨,還有一種是鄉村裏的民兵組織。
水寨是在近海內河設立的一種防禦工程,通常會在河堤或海岸建設一座防禦城堡,專門用來抵禦近海敵人的登陸進攻。
朱元璋語氣冰冷地說道:“也讓都察院派人去趟寧波衛,給我好好查查!”
傅友文一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皇上大概是隨機抽查,以此方式威懾地方吧?
隻此一種解釋了。“微臣明白了!”
朱元璋點了點頭,“行了,賬簿拿迴去吧,我不看了。”
這兩個地方賬簿上的問題,跟朱懷所說的有點相似。
按照那個孩子的說法,首位數字越大,出現的幾率就越小,其他賬簿似乎都遵循著這個規律,唯有這兩個地方的賬簿不符合。
至於別的賬簿,朱元璋不想再繼續看下去了。
他想先試探一下,看看這兩個地方到底會不會出問題。
處理完這些事後,朱元璋背著手向皇宮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