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思禮微笑著說:“有什麽好誤會的?年輕人嘛,難免有點不小心出了岔子,像這種事,老夫也能理解。你們公主隻要好好保養身體就行了。”那使者依舊尷尬地笑了笑:“其實我們家公主並沒有懷孕呢,這事兒在您看來可能顯得越解釋越不清楚。”他接著說:“我隻是奉我家公主之命前來傳個話而已。”說完,他就離開了。


    趙檀兒側著腦袋,目光柔和地看著趙思禮。


    趙思禮笑著迴應:“這不是明擺著此地無銀三百兩嗎?別想糊弄老夫,我不信這一套!”趙檀兒反問:“爹,你其實是相信了吧?是不是擔心要跪著去向朱懷道歉啊?”


    趙思禮抬眼望天,歎了口氣:“時間不早了,老夫要休息了,你也早點睡吧。”揮揮手,趙思禮匆忙離去,仿佛是要逃避什麽。


    第二天清晨,深秋的第一場雨喚醒了朱懷。朱懷早早起床,在晨霧中披著長衫,撐著傘走進應天大街。河邊的小攤附近就是一家包子鋪,朱懷點了一籠湯包和豆腐腦,然後悠閑地坐下來享用。


    雨簾下,街頭巷尾展現出各種生動活潑的生活景象。不久後,一輛馬車從朱懷身邊疾馳而過。沒過多久,馬車停了下來。胡青璿掀起淡黃的羅裙,手持油紙傘來到包子鋪,對老板說:“給我打包一籠湯包。”


    朱懷抬起頭,看著化著淡妝、峨眉輕挽的胡青璿,思索片刻,還是起身走向她:“這頓算我的。”他付了幾枚銅錢後對胡青璿說:“祝你一路平安。”胡青璿輕輕點了點頭:“昨晚來不及告訴你,謝謝你,後會有期。”


    胡青璿迴答後,轉身離去,揮了揮手:“走了。”朱懷也點頭告別:“再見。”


    胡青璿心中泛起一絲酸楚,卻又不明所以,她提起羅裙踏上馬車。湯包滾燙,燙得她險些流出眼淚,淚水在眼角微微滑落。這一別,兩人各自東西,各自安好,若有緣再見,朱懷想著。


    “還在看什麽呢?人都走遠了。”


    忽然間,朱元璋出現在朱懷身後調侃道。“啊?”


    朱懷迴過神,看見朱元璋,不好意思地說:“吃過早飯了嗎?再來點兒?”朱元璋聽後笑道:“你這轉折說得有點生硬啊。”說著,他笑容滿麵地坐下。朱懷趕忙又要了一籠包子。


    朱元璋不愛吃湯包,嫌麻煩,他更喜歡嬰兒拳頭般大小的肉包子,拿起來一口一個,顯得豪放無比。“藍玉的大軍快要到達京城了。”朱元璋隨口提了一句。


    朱懷點頭讚同:“藍將軍在哈密取得那麽大的勝利,真是可喜可賀。”朱元璋半開玩笑地問朱懷:“你覺得皇上應該怎麽封賞他呢?”朱懷剛要開口,臉色突然變得有些難看。


    他想起了明年朱元璋對淮西武將的屠殺。近幾年,藍玉的軍功越來越高,洪武皇帝在這個時候是否會萌生殺意呢?


    朱懷沉默不語。朱元璋好奇地看著他:“你怎麽不說話了?”


    朱懷搖搖頭:“我不知道該如何說,好像,沒什麽可以再嘉獎藍將軍的了,頂多也就是賞賜一些財物和土地吧?”


    朱元璋冷笑一聲,語氣冷淡:“藍玉和淮西武將這些年貪汙受賄的還少嗎?他們強占農田還不夠多麽?難道他們還需要洪武皇帝那點可憐的賞賜嗎?”朱懷抬頭看向朱元璋,發現他的臉色有些陰沉,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太對勁。


    朱元璋收斂表情:“我就隨便一說,該獎賞的還是要獎賞。但是,賞賜也是有講究的。”朱懷疑惑地問:“這裏麵有什麽講究?”


    朱元璋把最後一個包子塞進嘴裏:“吃飽了嗎?吃飽了我們就迴去,書房裏教你擬聖旨!”朱懷驚訝地看著朱元璋:“擬聖旨?”


    朱元璋爽朗一笑:“廢話!聖旨可不是咱們起草的,那還得皇上親自書寫。”


    朱懷的心情有些混亂,就算真的是朱元璋來寫,那也不能亂寫啊?


    朱元璋說道:“你還不傻,皇上自然是交待下來之後才能草擬聖旨,但是如何擬聖旨可是門學問,皇上隻給出了大致的方向,具體怎麽擬,還需要臣子們來潤色。”“本來我不想讓你擬的,但其中的道理,我得跟你講明白。”朱懷現在已經沒了食欲,隻剩下的幾個湯包也無法勾起他的胃口,他猛地站起來:“走!迴書房!”


    屋外,清脆的雨聲潺潺作響。


    朱懷已經規規矩矩地坐在太師椅上,而朱元璋則背著手站在他身後。


    “皇上給出了兩個意思,一是安撫將士;二是要責備藍玉。”朱懷皺起了眉頭。“責備藍玉?”


    朱元璋解釋道:“自古以來帝王都害怕將領功勞過高,雖然我不怕藍玉,但必要的敲打還是要有的。”當然,還有一個意思,朱元璋並未言明。


    這份獎賞藍玉的事,他朱元璋不能親自來做,他必須要把藍玉壓製住,所有的戰功都要被壓製住。甚至在他去世之前,要把藍玉調離中樞位置。


    朱元璋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給朱懷鋪路,想要利用藍玉,想要讓他聽話,那這份恩情就應該由他們的孫子來給予,而不是他親自出麵。“怎麽寫?”


    朱元璋犀利的目光緊盯著朱懷。


    朱懷哪懂得如何去寫,一臉困惑,握著毛筆卻不知如何下筆。盡管老爺子說得很簡單,安撫將士,但如何去安撫卻是個技術活。朱元璋嘲諷道:“真笨!”“我說你寫!”朱懷點頭答應:“好的!”


    朱元璋背著手,在書房裏來迴散步,慢慢地說道:“那些戰死的將士們,他們的遺體一定要好好保存,到了京城之後要仔細清點,不能落下任何一個。咱們中國人講求落葉歸根,孩子們出發時要整整齊齊,歸來時也要整整齊齊。立了功的人名要把名單報上來,戰死者的名字也不能遺漏,還有受傷的、殘疾的,都要告訴我。他們都是我們大明的好兒郎,我們不能虧待了他們。”


    “戶部要按規矩辦,肉、米、麵、銀要親自送到每一位士兵手裏,千萬不能馬虎應付。”朱元璋說話很慢,朱懷能從他的語氣中感受到幾分無奈和辛酸。


    對於將士們的撫恤金,可真是下了血本,古今帝王中有幾個真正關心過普通士兵的生死?一次性的給些糧食就算得上是極大的恩典了。


    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取得成功,朱元璋大概正是因為真心實意地對待士卒,才得以成就帝王偉業。


    第一份起草好的聖旨已經完成。


    朱元璋接著說:“藍玉,你的表現不錯,為大明增光,但是你用兵過於冒險,結果導致許多士兵無緣無故喪命在沙漠腹地。你是大明的大將,是國公。這種冒險的戰鬥,以後不能再打了。”


    朱懷迅速記錄下來,正等著朱元璋繼續指示,朱元璋卻突然停了下來。朱懷驚訝地抬起頭:“這就完了?”朱元璋點點頭:“完了。”“可是...”


    朱元璋微笑著反問:“奇怪吧,為何藍玉、常茂這些人沒有任何獎勵?”朱懷點頭表示認同。


    朱元璋眯起眼睛說:“孩子,你要明白,咱們是從帝王的角度思考問題。臣子為大明作戰,那是他們理所當然的責任,咱們賞賜,那是天大的恩惠;不賞賜,同樣也是天大的恩惠。不要輕易把手中的任何權力給人,如果真要給,也要讓他們知道這份權力有多麽來之不易,這樣他們才會懂得珍惜。如果東西太容易得到,人們就不會珍惜,時間久了,咱們皇帝的封賞和權威還會有嗎?”朱懷點點頭,心中不由得泛起一些感慨。


    原來治理一個國家,並不像小說和電視劇裏描述的那麽簡單。


    國事、政事、駕馭臣僚,甚至每一件瑣碎的小事,帝王都需要反複思量,謹慎對待。處理不當就會引發民眾反抗,管理不好臣子則會導致國君勢弱。


    做皇帝可真不容易!


    朱懷這次深切體會到了這一點。


    朱元璋緊盯著朱懷,忽然開口問道:“你認識藍玉嗎?”


    他知道藍玉私下曾和朱懷有過兩次見麵,他想知道在他這位老祖宗心中的地位有多重要。


    是否正如這個年輕人表現出來的那樣,對他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朱懷猶豫了一下。


    藍玉曾告誡他,不要跟任何人提及他們見過麵的事,應當當作陌生人看待。甚至從哈密戰場送過來的東西,藍玉也都特別交待過不能隨意透露。


    顯然藍玉是在防範什麽。


    如果自己背叛他,那就等於不忠。但如果不對老黃頭說實話,那就是不孝。


    麵對孝義的選擇,朱懷陷入了困境。


    他從未像此刻這般難以抉擇,盡管天氣逐漸轉涼,但他額頭已經開始滲出汗珠。經過長久的徘徊,朱懷抬眼看向朱元璋:“談不上認識,隻碰過兩次麵。”


    朱元璋聽後,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我知道了。”也為難這孩子了。


    朱元璋會心一笑。


    朱懷想起了什麽事,突然嚴肅地看著朱元璋:“老爺子,我有一件事,隻想告訴你,你能答應我不四處亂說嗎?”朱元璋停下腳步,看見朱懷認真的表情,他也嚴肅地迴應:“我不會亂傳,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你說吧。”


    朱懷點頭,遲疑了很久,終於開口問道:“老爺子,你覺得藍玉會死嗎?”


    朱元璋的身體瞬間僵硬,呆呆地盯著朱懷,然後漸漸沉默下去。


    藍玉會死嗎?


    朱懷並不確定。


    但他可以確定的是,他不願意看到藍玉死去。


    藍玉和常茂等人對自己很好,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會因此盲目信任他們。


    朱懷之所以不願看到藍玉等淮西武將的隕落,完全出於對大明初年那段曆史的惋惜。


    一旦淮西武將全被朱元璋誅殺,就意味著大明的武將體係將徹底衰落。


    朱元璋略微停頓,注視著朱懷,看似不經意地問:“你為什麽這麽問?”


    朱懷迴答:“老爺子你聰明得很,別把我當小孩子看了,我已經是個大人了。”


    朱元璋嘲諷道:“胡扯!你才多大?”


    “十七了,馬上就到十八歲生日了。”朱元璋笑著說:“那也隻是個還沒長大的小孩!”


    在長輩眼裏總是如此,別說朱懷如今十七八歲,就算朱標已經三十四歲,在朱元璋眼中仍然是個孩子。朱懷並未在此事上糾纏,直截了當地說:“假如我說假如...”


    “嗯,你說吧,我會聽著的,不用特意強調,有什麽說什麽。”朱元璋微笑著鼓勵他。


    朱懷對這位老頭子充滿信任,點了點頭,接著說:“洪武老爺子年紀大了,萬一有一天他離開了,那麽在這群晚輩子孫中,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就是朱允炆。”


    “以藍玉為首的一批淮西武將集團,他們與朱允炆之間的關係十分微妙,未必會全力支持朱允炆。”


    “再者,依照洪武老爺子的性格,對於任何威脅到朱家江山穩固的存在,他都有可能采取果斷行動。”


    “正因為您和洪武皇帝走得親近,所以我才會問這個問題。”


    朱元璋呆呆地看著朱懷,心跳砰砰作響,他已經很久沒有體驗過這種令人緊張的心悸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寧願被人遺忘的大明皇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火山島祝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火山島祝心並收藏大明:寧願被人遺忘的大明皇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