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審批奏折
大明:寧願被人遺忘的大明皇孫 作者:火山島祝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個來自占城國年輕英俊的使者也緊緊盯著朱懷,把朱懷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自己的記憶中。
朱懷和詹徽揮手告別:“詹大人,我要走了,別忘了我們約好的事情哦,老人家有什麽問題,一定要派人告訴我啊。”詹徽笑容滿麵地眨眼迴應:“一定,朱公子你就放心去吧。”周圍的人都看得瞠目結舌。
當今朝廷的吏部尚書竟然是個如此平易近人的人嗎?恐怕不是吧?他們可是聽說吏部尚書是個笑裏藏刀的角色啊!
那為什麽會對這位穿著粗布麻衣的青年如此友善呢?
這小子是誰啊,排場這麽大?連吏部尚書都要給他這麽大的麵子?
這時,一名宮女稟報:“皇上,黃子澄出題原本是要震懾那些舉人,但是占城國的使臣不僅解答了題目,而且還提出了更難的問題!”禦案上堆滿了奏折,朱元璋埋頭於浩如煙海的奏折之中,一邊閱讀,一邊聽著宮女的匯報。
他是萬民之上的皇帝,對於大明江山來說,沒有任何秘密可以隱瞞於他,隻要他想知道的事情。
然而,他對黃子澄等人接待使臣的事並不感興趣,對於占城國這樣的彈丸之地,在朱元璋眼裏簡直什麽都不是。
他此刻正在了解朱懷的情況,並順便詢問鹿鳴宴的進展。
可當他聽到黃子澄這個笨蛋竟然適得其反時,朱元璋的臉色頓時陰沉下來。
清晨,朱元璋早早起身開始審批奏折。
一旁的宮女在詳細講述著雨花別苑發生的事情。
朱元璋的消息渠道遍布各地,隻要是想得知的信息,就沒有能夠瞞過他的耳朵。
“皇上,朱公子跟詹大人說了,他說最擔心您的身體狀況,說您政務繁忙,若是身體出現問題,務必要請詹大人通知他。”“嗬嗬,這小子!”朱元璋臉上浮現出慈祥的笑容,接著有些得意地說:“我們養兒育孫幹什麽用的?不就是為了養老嗎?怎麽樣,孝順吧?”然而看到宮女的表情,朱元璋又哼了一聲:“你這沒種的東西,跟你說了你也不懂。”
那宮女並未生氣,反而顯得挺高興,因為在宮裏,隻要你能讓老爺子罵兩句,那就證明你在宮中的地位非常穩固。“是的是的,小人不懂,不過小人為皇上感到高興,朱公子如此孝順,奴婢也為皇上感到欣慰。”
朱元璋繼續埋頭審閱奏折,似乎想起了什麽事,臉色不太好看地低聲嘟囔:“詹徽這個家夥,哪來的臉讓咱的皇孫去拜托他?真是給他臉了!”想到這兒就越想越氣,在他看來,朱懷這麽做跟求助詹徽沒什麽兩樣,這不是給人家詹徽麵子是什麽?這筆賬,他決定先記在心裏。這麽想著,朱元璋隨意對宮女說:“繼續講。”
宮女低頭笑了笑,接著說:“朱公子那邊還在聊天的時候,鹿鳴宴上出了點事。”“嗯?”朱元璋愣了一下,“什麽事?”
宮女迴答:“黃子澄黃學士前來之前被朱公子羞辱了。”
朱元璋聽了微微一笑:“嗬,好,這小子這脾氣隨了咱,咱老朱家的男兒,報仇從不隔夜!”宮女繼續道:“黃學士或許是想在舉人們的麵前找迴麵子,於是給占城國出了一幅對聯。”
“那占城番國,不但把那對聯解開了,而且還一口氣給出了四個答案。”
“之後占城國的使者反過來給黃子澄出了一副對聯,結果現場那麽多人都對不出來。” 聽到這裏,朱元璋的臉色變得很難看。
“廢物!一群國家的棟梁,還有兩位國子監學士,竟然連一個小占城番國都比不上!”“這個小國家學習咱們漢族文化才多久?祖先的臉都被黃子澄給丟光了!”朱元璋越說越生氣,憤怒地質問道:“說,是怎麽解決的!”
外交事務無小事,這關係到大明的國家體麵,如果處理不當,大明的國威必將嚴重受損!宮女立刻迴答:“皇上息怒,已經解決了,有人對出來了。”
朱元璋疑惑地看著宮女,“我也讀過幾年書,這對聯可暗藏玄機,難度堪比登天啊。你也不認字,跟我說這些有什麽用?告訴我是誰對出來的?詹徽?”
宮女滿臉喜悅地說:“不是詹大人,他也對不出來,是朱公子隨口一說,一下就給出了四個對聯,最後還問詹大人說,夠不夠?不夠還有~~!” 宮女努力模仿朱懷那種從容、輕蔑、自信的姿態。
不過學得倒像是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樣子。
朱元璋瞥了她一眼:“不會就別學!”
“嗬!”朱元璋又笑了起來,“咱孫子厲害!牛逼!一口氣就對出了四個!”自從和朱懷相處久了,朱元璋偶爾也會冒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詞匯。
緊皺眉頭,朱元璋冷冷哼了一聲:“傳令,罰黃子澄半年俸祿,齊泰罰三個月俸祿,以此為誡!”
“退下吧。”朱元璋揮揮手,想了想,又補充道:“去把朕的戰刀拿來,朕要出宮一趟!”
雨花別苑的鹿鳴宴結束後。
黃子澄和齊泰像死了親人似的迴到了翰林院。“齊兄,我連累了你。”
兩人同為翰林院修纂,並兼任國子監學士,屬於清流派,原本俸祿就不高,家庭經濟狀況就不富裕,此次因為被罰俸,更是雪上加霜。齊泰搖頭:“黃大人無需自責,雖然我們現在官位低下,但總有一天,我們會扶搖直上。”齊泰說著,雙眼眯了起來,目光看向遠方,接著恭敬地行了個禮,說道:“見過皇孫殿下。” 這時,黃子澄才發現不遠處的朱允炆,他的臉上滿是對朱允炆關懷備至的表情。
朱允炆走近兩位眼前,焦急地說:“兩位老師無需行禮,我聽說兩位老師因祖父的事受到責罰,擔心你們會對祖父、對我們皇家有所怨恨,特意前來詢問具體情況。”黃子澄和齊泰嚴肅迴應:“皇孫心中有數,我們不敢,皇孫您賢良!”朱允炆點頭讚同:“沒事就好,沒事就好。”
交談間,他們聽見翰林院檔案館內傳來幾位學士的對話。“我聽說,壽州的那個絕妙布局並非出自皇上之手。”
“啊?這般扭轉乾坤的手段,竟然不是皇上老先生所為?那是誰呢?誰有這樣的高超手腕?”“不清楚啊,不管是何人,壽州的百姓乃至整個大明朝廷都應該感激他!”“沒錯!這樣的默默奉獻之人,實在是我們學習的楷模!”黃子澄聽罷愕然,原來壽州的危機並非出自皇帝之手,那可是救萬民於水火的大功啊!
如果這些人誤以為是朱允炆所為,黃子澄的眼中閃爍著光芒,隨後緊緊地盯著朱允炆。朱允炆搖搖頭:“黃老師,這不是我做的。”
黃子澄摸著胡須笑著說:“皇孫您不必如此,是不是你做的並不重要,關鍵是要讓大家認為是你做的。”朱允炆急忙反駁:“黃師您千萬不可,我怎能貪功冒進而這樣做?萬一被祖父知道了,我怕後果不堪設想!”
齊泰似乎看出了黃子澄的心思,他微笑著說:“殿下盡管放心,我們當然不會傻到直接說是太孫解決了壽州危機,我們要做的隻是給他們一點提示,剩下的讓他們自己去猜想好了。”翰林院的學士平日閑暇無事,最喜歡的就是聊聊家常。
反正目前無人知曉究竟是誰解決了壽州危機,既然對方不貪功,為何不把這功勞歸於朱允炆呢?
讓那些文人代表們對朱允炆的印象有所改變,這可比什麽都重要。而且他們也不會厚顏無恥地直接說,而是給出一些暗示和線索,讓文人們自己去推測。
朱允炆猶豫了一下:“這樣不太好吧?”
黃子澄喝道:“殿下請放寬心,我們這就去處理。”話音剛落,黃子澄和齊泰便進了檔案館,眾位翰林見狀連忙行禮。
黃子澄和齊泰也一一迴禮,並隨口問道:“幾位大人在討論什麽呀?這麽神秘兮兮的。”
幾個翰林立刻提起精神,對黃子澄說:“黃大人您還不知道嗎?壽州那個驚天動地的布局,老爺子親口說不是他做的,是有高人在背後指點!”
“沒錯!那位高人現在是誰,我們都很好奇呢。”
黃子澄停頓了一下,接著說:“嗯,前幾天我還聽說皇上曾多次去東宮啊,隨便說說,別亂傳啊!”幾位翰林學院的學士一聽這話,頓時顫抖起來。
皇上去過東宮?
那壽州的危機豈不是皇孫——!
“黃大人,您別賣關子了,是不是皇孫殿下?”“對啊,黃大人,請您詳細講講吧。”
黃子澄撫須微笑:“不能說,不能說,是不是,你們心裏不是已經有答案了嗎?何必還要我說出來呢?”此刻,翰林院的幾位學士立刻變得莊重!
毫無疑問!
天哪!
如此巨大的恩德,竟然是出自皇孫之手,這可是一件拯救億萬民眾的偉大善舉啊!
而皇孫竟然如此謙遜低調!
翰林院檔案館外,朱允炆眼中閃爍著一絲興奮。
雖然剛剛極力阻止黃子澄和齊泰這麽做,但他內心其實也很想借此機會揚名立萬。
即使被皇祖父發現了,這件事情也與朱允炆毫無瓜葛,這是一個百利而無一害的計策,這樣的大功,他又怎麽不渴望得到呢?
這正是他在文人士大夫心中樹立形象的最佳時刻啊!
正當朱允炆陷入思緒時,傅友文走了過來,行禮道:“殿下駕臨檔案館有何貴幹?”
朱允炆迴過神來,趕緊向傅友文行禮:“見過傅叔。”
傅友文趕忙正色道:“殿下折煞微臣了,還是稱唿微臣的名字吧,微臣不敢僭越。”
朱允炆一愣,傅友文顯然是在與自己保持距離。
他不動聲色地道:“本宮打算去檔案館查閱一些資料,您這是……?”
傅友文迴答:“哦,我是來拿戶部的財務賬冊備案的,一起去吧。”
“好!”
於是,傅友文陪同朱允炆進入了翰林院檔案館。
剛才還在唉聲歎氣的一眾翰林學士立刻安靜下來,恭敬地看著朱允炆,眼裏多了一絲敬意。
朱允炆察覺到了他們的變化,暗自握緊拳頭,同時也對黃子澄和齊泰投去了感激的目光。
“參見殿下,參見傅侍郎。”
朱允炆揮手示意:“此處並無殿下朱允炆,隻有學生朱允炆在此,允炆拜見諸位老師。”
傅友文意味深長地看了朱允炆一眼,也跟著笑了:“你們剛才聊得挺熱鬧的,說的是什麽呢?”
翰林院的學士們意味深長地答道:“大家都在猜測呢,壽州危機出自哪位高人的手筆。”說著,他們有意無意地看向朱允炆。
朱允炆裝出欲拒還迎的模樣,羞澀一笑,這一舉動更加堅定了眾人認定壽州危機是由皇孫朱允炆解決的看法。
然而,傅友文卻突然插話:“啊?這事啊,用不著猜了,我知道,是我陪著皇上親自外出求策的。”
傅友文看似隨意地說了這麽一句,仿佛毫不在意,但又有誰知道他是否故意為之呢?
能夠做到三品戶部侍郎的位置,傅友文的能力可見一斑。
朱懷和詹徽揮手告別:“詹大人,我要走了,別忘了我們約好的事情哦,老人家有什麽問題,一定要派人告訴我啊。”詹徽笑容滿麵地眨眼迴應:“一定,朱公子你就放心去吧。”周圍的人都看得瞠目結舌。
當今朝廷的吏部尚書竟然是個如此平易近人的人嗎?恐怕不是吧?他們可是聽說吏部尚書是個笑裏藏刀的角色啊!
那為什麽會對這位穿著粗布麻衣的青年如此友善呢?
這小子是誰啊,排場這麽大?連吏部尚書都要給他這麽大的麵子?
這時,一名宮女稟報:“皇上,黃子澄出題原本是要震懾那些舉人,但是占城國的使臣不僅解答了題目,而且還提出了更難的問題!”禦案上堆滿了奏折,朱元璋埋頭於浩如煙海的奏折之中,一邊閱讀,一邊聽著宮女的匯報。
他是萬民之上的皇帝,對於大明江山來說,沒有任何秘密可以隱瞞於他,隻要他想知道的事情。
然而,他對黃子澄等人接待使臣的事並不感興趣,對於占城國這樣的彈丸之地,在朱元璋眼裏簡直什麽都不是。
他此刻正在了解朱懷的情況,並順便詢問鹿鳴宴的進展。
可當他聽到黃子澄這個笨蛋竟然適得其反時,朱元璋的臉色頓時陰沉下來。
清晨,朱元璋早早起身開始審批奏折。
一旁的宮女在詳細講述著雨花別苑發生的事情。
朱元璋的消息渠道遍布各地,隻要是想得知的信息,就沒有能夠瞞過他的耳朵。
“皇上,朱公子跟詹大人說了,他說最擔心您的身體狀況,說您政務繁忙,若是身體出現問題,務必要請詹大人通知他。”“嗬嗬,這小子!”朱元璋臉上浮現出慈祥的笑容,接著有些得意地說:“我們養兒育孫幹什麽用的?不就是為了養老嗎?怎麽樣,孝順吧?”然而看到宮女的表情,朱元璋又哼了一聲:“你這沒種的東西,跟你說了你也不懂。”
那宮女並未生氣,反而顯得挺高興,因為在宮裏,隻要你能讓老爺子罵兩句,那就證明你在宮中的地位非常穩固。“是的是的,小人不懂,不過小人為皇上感到高興,朱公子如此孝順,奴婢也為皇上感到欣慰。”
朱元璋繼續埋頭審閱奏折,似乎想起了什麽事,臉色不太好看地低聲嘟囔:“詹徽這個家夥,哪來的臉讓咱的皇孫去拜托他?真是給他臉了!”想到這兒就越想越氣,在他看來,朱懷這麽做跟求助詹徽沒什麽兩樣,這不是給人家詹徽麵子是什麽?這筆賬,他決定先記在心裏。這麽想著,朱元璋隨意對宮女說:“繼續講。”
宮女低頭笑了笑,接著說:“朱公子那邊還在聊天的時候,鹿鳴宴上出了點事。”“嗯?”朱元璋愣了一下,“什麽事?”
宮女迴答:“黃子澄黃學士前來之前被朱公子羞辱了。”
朱元璋聽了微微一笑:“嗬,好,這小子這脾氣隨了咱,咱老朱家的男兒,報仇從不隔夜!”宮女繼續道:“黃學士或許是想在舉人們的麵前找迴麵子,於是給占城國出了一幅對聯。”
“那占城番國,不但把那對聯解開了,而且還一口氣給出了四個答案。”
“之後占城國的使者反過來給黃子澄出了一副對聯,結果現場那麽多人都對不出來。” 聽到這裏,朱元璋的臉色變得很難看。
“廢物!一群國家的棟梁,還有兩位國子監學士,竟然連一個小占城番國都比不上!”“這個小國家學習咱們漢族文化才多久?祖先的臉都被黃子澄給丟光了!”朱元璋越說越生氣,憤怒地質問道:“說,是怎麽解決的!”
外交事務無小事,這關係到大明的國家體麵,如果處理不當,大明的國威必將嚴重受損!宮女立刻迴答:“皇上息怒,已經解決了,有人對出來了。”
朱元璋疑惑地看著宮女,“我也讀過幾年書,這對聯可暗藏玄機,難度堪比登天啊。你也不認字,跟我說這些有什麽用?告訴我是誰對出來的?詹徽?”
宮女滿臉喜悅地說:“不是詹大人,他也對不出來,是朱公子隨口一說,一下就給出了四個對聯,最後還問詹大人說,夠不夠?不夠還有~~!” 宮女努力模仿朱懷那種從容、輕蔑、自信的姿態。
不過學得倒像是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樣子。
朱元璋瞥了她一眼:“不會就別學!”
“嗬!”朱元璋又笑了起來,“咱孫子厲害!牛逼!一口氣就對出了四個!”自從和朱懷相處久了,朱元璋偶爾也會冒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詞匯。
緊皺眉頭,朱元璋冷冷哼了一聲:“傳令,罰黃子澄半年俸祿,齊泰罰三個月俸祿,以此為誡!”
“退下吧。”朱元璋揮揮手,想了想,又補充道:“去把朕的戰刀拿來,朕要出宮一趟!”
雨花別苑的鹿鳴宴結束後。
黃子澄和齊泰像死了親人似的迴到了翰林院。“齊兄,我連累了你。”
兩人同為翰林院修纂,並兼任國子監學士,屬於清流派,原本俸祿就不高,家庭經濟狀況就不富裕,此次因為被罰俸,更是雪上加霜。齊泰搖頭:“黃大人無需自責,雖然我們現在官位低下,但總有一天,我們會扶搖直上。”齊泰說著,雙眼眯了起來,目光看向遠方,接著恭敬地行了個禮,說道:“見過皇孫殿下。” 這時,黃子澄才發現不遠處的朱允炆,他的臉上滿是對朱允炆關懷備至的表情。
朱允炆走近兩位眼前,焦急地說:“兩位老師無需行禮,我聽說兩位老師因祖父的事受到責罰,擔心你們會對祖父、對我們皇家有所怨恨,特意前來詢問具體情況。”黃子澄和齊泰嚴肅迴應:“皇孫心中有數,我們不敢,皇孫您賢良!”朱允炆點頭讚同:“沒事就好,沒事就好。”
交談間,他們聽見翰林院檔案館內傳來幾位學士的對話。“我聽說,壽州的那個絕妙布局並非出自皇上之手。”
“啊?這般扭轉乾坤的手段,竟然不是皇上老先生所為?那是誰呢?誰有這樣的高超手腕?”“不清楚啊,不管是何人,壽州的百姓乃至整個大明朝廷都應該感激他!”“沒錯!這樣的默默奉獻之人,實在是我們學習的楷模!”黃子澄聽罷愕然,原來壽州的危機並非出自皇帝之手,那可是救萬民於水火的大功啊!
如果這些人誤以為是朱允炆所為,黃子澄的眼中閃爍著光芒,隨後緊緊地盯著朱允炆。朱允炆搖搖頭:“黃老師,這不是我做的。”
黃子澄摸著胡須笑著說:“皇孫您不必如此,是不是你做的並不重要,關鍵是要讓大家認為是你做的。”朱允炆急忙反駁:“黃師您千萬不可,我怎能貪功冒進而這樣做?萬一被祖父知道了,我怕後果不堪設想!”
齊泰似乎看出了黃子澄的心思,他微笑著說:“殿下盡管放心,我們當然不會傻到直接說是太孫解決了壽州危機,我們要做的隻是給他們一點提示,剩下的讓他們自己去猜想好了。”翰林院的學士平日閑暇無事,最喜歡的就是聊聊家常。
反正目前無人知曉究竟是誰解決了壽州危機,既然對方不貪功,為何不把這功勞歸於朱允炆呢?
讓那些文人代表們對朱允炆的印象有所改變,這可比什麽都重要。而且他們也不會厚顏無恥地直接說,而是給出一些暗示和線索,讓文人們自己去推測。
朱允炆猶豫了一下:“這樣不太好吧?”
黃子澄喝道:“殿下請放寬心,我們這就去處理。”話音剛落,黃子澄和齊泰便進了檔案館,眾位翰林見狀連忙行禮。
黃子澄和齊泰也一一迴禮,並隨口問道:“幾位大人在討論什麽呀?這麽神秘兮兮的。”
幾個翰林立刻提起精神,對黃子澄說:“黃大人您還不知道嗎?壽州那個驚天動地的布局,老爺子親口說不是他做的,是有高人在背後指點!”
“沒錯!那位高人現在是誰,我們都很好奇呢。”
黃子澄停頓了一下,接著說:“嗯,前幾天我還聽說皇上曾多次去東宮啊,隨便說說,別亂傳啊!”幾位翰林學院的學士一聽這話,頓時顫抖起來。
皇上去過東宮?
那壽州的危機豈不是皇孫——!
“黃大人,您別賣關子了,是不是皇孫殿下?”“對啊,黃大人,請您詳細講講吧。”
黃子澄撫須微笑:“不能說,不能說,是不是,你們心裏不是已經有答案了嗎?何必還要我說出來呢?”此刻,翰林院的幾位學士立刻變得莊重!
毫無疑問!
天哪!
如此巨大的恩德,竟然是出自皇孫之手,這可是一件拯救億萬民眾的偉大善舉啊!
而皇孫竟然如此謙遜低調!
翰林院檔案館外,朱允炆眼中閃爍著一絲興奮。
雖然剛剛極力阻止黃子澄和齊泰這麽做,但他內心其實也很想借此機會揚名立萬。
即使被皇祖父發現了,這件事情也與朱允炆毫無瓜葛,這是一個百利而無一害的計策,這樣的大功,他又怎麽不渴望得到呢?
這正是他在文人士大夫心中樹立形象的最佳時刻啊!
正當朱允炆陷入思緒時,傅友文走了過來,行禮道:“殿下駕臨檔案館有何貴幹?”
朱允炆迴過神來,趕緊向傅友文行禮:“見過傅叔。”
傅友文趕忙正色道:“殿下折煞微臣了,還是稱唿微臣的名字吧,微臣不敢僭越。”
朱允炆一愣,傅友文顯然是在與自己保持距離。
他不動聲色地道:“本宮打算去檔案館查閱一些資料,您這是……?”
傅友文迴答:“哦,我是來拿戶部的財務賬冊備案的,一起去吧。”
“好!”
於是,傅友文陪同朱允炆進入了翰林院檔案館。
剛才還在唉聲歎氣的一眾翰林學士立刻安靜下來,恭敬地看著朱允炆,眼裏多了一絲敬意。
朱允炆察覺到了他們的變化,暗自握緊拳頭,同時也對黃子澄和齊泰投去了感激的目光。
“參見殿下,參見傅侍郎。”
朱允炆揮手示意:“此處並無殿下朱允炆,隻有學生朱允炆在此,允炆拜見諸位老師。”
傅友文意味深長地看了朱允炆一眼,也跟著笑了:“你們剛才聊得挺熱鬧的,說的是什麽呢?”
翰林院的學士們意味深長地答道:“大家都在猜測呢,壽州危機出自哪位高人的手筆。”說著,他們有意無意地看向朱允炆。
朱允炆裝出欲拒還迎的模樣,羞澀一笑,這一舉動更加堅定了眾人認定壽州危機是由皇孫朱允炆解決的看法。
然而,傅友文卻突然插話:“啊?這事啊,用不著猜了,我知道,是我陪著皇上親自外出求策的。”
傅友文看似隨意地說了這麽一句,仿佛毫不在意,但又有誰知道他是否故意為之呢?
能夠做到三品戶部侍郎的位置,傅友文的能力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