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給我們留下了什麽


    第二十一章1月2日(四)


    一個姑娘站在一片盛然開放的櫻花樹下,姑娘蘊含無限快樂和喜悅的容顏竟奪得盛開時櫻花使人癡迷的神往。高貴的氣質使不三不四別有用心的男人望而止步。“看我做姑娘時得有多快樂!隻是那時不知道啥叫珍惜!”當一個垂暮之年的老婆婆拿著一張精心保護光潔如新的老照片,跟她當初年齡不相上下的外孫不無遺憾的像丟失一件最可珍貴的珠寶的表情說起曾經擁有過,但像遭到劫匪掠奪永遠失去貫穿人生最美好的那片時光時,表現出無限的惋惜。盡管稍瞬即逝,總算使像守墓人終日不見歡心沉鬱的情緒對少女時代的無憂無慮的迴憶裏得到了一抹暖心陽光的慰藉,為人生僅有的那麽一點點的絢爛而痛惜。那種五味雜陳的感覺使站在旁邊的人看在眼裏很是難受,仿佛老婆婆除了那時有過快樂就再也沒快樂過。


    “別人都說你母親跟我像極了,事實上除了外在的形貌全不像我,如果男人需要一個溫柔馴順的女人做伴侶,越是強霸的男人越希望自己的女人惟命是從,這一點我使你外公你感到在滿意不過了。他的專橫跋扈隻有對你母親這個唯一心愛的女兒是個例外,在你外公的嬌慣下,長大後,你母親是唯一一個敢於站出來跟你外公叫板的人。那些男人都少有她那樣的膽魄。外婆在一片幽怨的聲調裏對那個沒給自己命運命運帶來幸福的桀驁不馴的男人發泄著心中的不滿。你外公是唯一對你母親寵愛有加,唯一能順著她的。小時候,一次不知因何爭吵你母親竟要割腕自殺。從那以後竟對她有些怕了。她的一切都是我無法比較的。到頭來還是她對這個家族做出的貢獻最大,沒有她也許這個家族不是被荒草淹沒就是換成別人光耀的門楣。”傅銘宇在聽加藤講述家史的時候,感覺旁邊還站著一個人,也在默默的聽著加藤對以往沉痛的迴憶。


    物質匱乏而恃強淩弱。因為貧窮窮人可以掠奪富人的財產嗎?沒有財物產或者財產少的能去侵占財產多的嗎?和平法製的社會裏顯而易見的事情。幾十年前,侵略者中一個少女目睹著眼前不該發生的一切,心裏卻在不停地責問。


    “盜國者侯,竊鉤者誅。”在侵略者的身上一切都是無所顧忌,侵略者憑著一時豪強肆無忌憚明火執仗地掠奪別國的財富。從侵略者踏上那片不該踏上的土地,無論是侵略的跟被侵略的,每個人的命運都徹底的發生了改變。從加藤的表情裏傅銘宇感覺到他像海連灣那時海邊拾貝殼的孩子,記憶的遺傳使他像那些身臨其境久遭不幸的人一樣感觸頗深。“如果說侵略者也是有信仰的,信仰的終極目的或者說信仰精神要旨是什麽?讓自己罪惡的心靈得到救贖嗎?一邊幹著殘暴無極的罪惡,一邊祈求得到神主的寬恕,豈不是荒天下之大極?如果信奉的上帝連那樣的罪惡都能賜予恩惠跟慈悲,那樣的上帝跟沾滿無辜血跡的劊子手有啥差別?如果是讓自己能有好日子過,在傷害別人生命跟財產的基礎上去追求好的生活,那樣建立在仇恨基礎上的幸福又能好到哪裏去?如果因為物質匱乏而憑借勢力去掠奪別人,使別人好好的生存變成奴隸,自己為什麽不去做奴隸祈求得到安生?受奴役的人豈能甘心讓給自己帶來災難的人好好的活下去?任何一支筆一頁紙寫滿的都是仇恨,心裏除了仇恨再沒有其他!


    “我們過得好好的日子愛誰什麽事了?不要說有什麽野心,就連世上有沒有倭國都不知道。”那晚下工前刻滿皺紋黑紅臉堂穿著破損家織白糙布的老夥計,偷眼瞧著利民堂前大街上兩個背著長槍似乎看誰不順眼就開槍打他一梭子的小個子大兵在大道上橫走。老夥計緊著忙地上好門窗板,迴到利民堂悄聲自言自語著不知說過多少次的話。明明看到加藤美子就像沒看到一樣,亦或是說給她聽的。“惹又惹不起,躲又躲不過,這日子可怎麽過下去?不就是一條命嗎?早晚都是個死,死倒是容易,這樣受人欺壓的活著實在太難了!”接著,沒讀過多少書籍的老夥計不由得說出了從少東家言語裏聽到的那句鼓舞人心的話,“要解心頭恨,拔劍斬仇人。”


    在這個陌生的世界裏,加藤美子的心裏充滿了某種莫名的不安,盡管她是一個女人,確切的說是一個姑娘,卻不畏懼死亡。連自己命運都不能把握,對於時局的任何有違人性的作態更起不到有影響力的作用。唯一做到的是趁著還有人在乎她安全的境況下,對限製她個人自由以死抗衡實施對利民堂保護的作用。為了不去想那些給她心裏帶來可怕的恐懼,不去想那些因戰爭帶來的難民悲慘的情景。(受到這裏人們的影響,她也認為這根本不是戰爭。戰爭是要講究規則的,需要經曆一個過程的,這樣無辜侵犯別人的國土是侵略,不是戰爭。)加藤美子不停地翻看利民堂的古典藏書,使她沒想到這裏除了能給人醫治肉體的疾痛,還有給精神帶來寬慰的良方。


    當她深入解讀利民堂那些多少帶著陳年黴腐氣味印刷考究字字皆成書法線裝古典書籍的時候,不禁使她另有感悟。這裏,有一種永遠堅不可摧,任憑再強大武器都不可征服的堡壘,那就是漢語言文化。當初加藤美子迫使學習漢語是為了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打算用各種武器中最切實可行的武器來引導被侵略的國民順從他們的意誌。當她真正來到漢語母國的時候,才真正意識到這裏有更多比外表浮華更具實質性的瑰寶。漢語無窮的魅力絕不僅僅是會說會寫會讀那樣簡單。這裏不僅僅是《詩》、《書》、《禮》、《易》、《樂》、《春秋》諸多豐富曆史文化的古國,有無法解讀比文字記載更早更加珍貴印證人類文明起源的出土文物,有像司馬相如《子虛賦》窮盡想象難以探究的雲夢之事。使加藤美子難以想象僅利民堂小小一角的藏書是她窮其一生也學之不盡,更別說浩瀚無垠的漢語言文化無窮盡的內涵跟奧妙。


    任何對這片廣闊東方大地別有企圖的野心,都會以失敗告終。這裏永遠不可撼動的根深蒂固的漢語言文化,既是曆史上出現過蒙元,滿清統治,盡管滿蒙都有各自的語言文字,盡管滿蒙統治者嚐試用自己的語言文字替代漢語言文字,事實證明除了依靠繁盛的漢語言文化其他根本行不通,甚至到頭連自己本民族最初的文化都遭到喪失。漢語言文化是越遭到打壓去除糟粕留下精華變得越強盛,大漢民族是越遭到殺戮戰術越出神入化士氣越精壯勇敢,古人遺留下的兵法難道不是血戰拚殺凝結的智慧。壓是壓不死的,殺是殺不光的。多年以後,她有幸讀到那位東方偉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章的時候,站在窗前凝望著遠方的大海,海船沉悶的汽笛似乎為那些自不量力侵略者無為的犧牲而歎息。


    在那個銀光如雪的夜晚,加藤美子想起那天李明義在宣紙上憤憤寫下,“豺狼襲弱羊,不知有獵槍。灰鼠盜蜂房,渾身遭刺亡。肆虐逆天理,終究死無殤。童叟皆辨清,倭寇不思量。”


    況且根本是無端的侵犯,根本打不贏,即使打贏了又能得到什麽?漢語言文化在那片廣袤的土地上不可想象的跟那裏的山川物有早已形成不可分割的整體。“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誅之。”鐵血一樣的民族精魂。如果不順從那種根深蒂固文化,即使再強大的勢力早晚都會遭到覆滅。“生於憂患”像古訓一樣時時鞭策那些安享樂道的人們,是曆史為什麽沒有使世界上最龐大民族遭到滅亡的根本原因。憂患是助長民族強盛的催化劑。越挫民族凝聚力越強。多年以後,那個不知經曆多少磨難的剛強女人,站在窗前看著明月朗照的世界猶如迴到少女時代那個銀光爛燦的夜晚,朝著大海默默地對著遠方那片廣袤的大地流下了兩行傷痛的淚水。把一杯清酒倒在地上,心中不由得吟出:


    情難卻,意難忘,清酒一杯枉斷腸。華夏萬千壯士棄沙場。


    不迴頭,落夕陽,慢慢流水逝東方。古今多少事難話淒涼。


    ***


    西風惡,摧花殘,深秋未到透骨寒。


    明月夜,不團圓,家人何處遭罹難。


    在那個一眼望去寂靜無聲的夜晚,加藤美子肩上搭著雪色的披肩站在窗前看著外麵皎皎的月光,正被那句“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情誼至深的詞句神有所往。如果自己不懂得漢語,哪裏知道古人在這個喜慶團圓的節日大醉後想到自己的胞弟,留下了不僅僅是情深意美的詞句,更是道出萬世人們想說卻言之不盡的心聲。孤寂難解是離愁,盈盈脈脈繞心頭。這時候的加藤美子更加想念自己的母親。在別人眼裏連提起想念親人都顯得很不仁義,看看那些從島國來到海連灣的人都幹了些什麽?燒殺搶掠,簡直失去人善良的本性,使別人失去親人自己哪裏還有資格說對親人的思念。連以往到深秋還舍不得離開不斷鳴叫的大雁都出現了罕見的怪相,唯恐在這裏丟掉性命早早的悄悄的離開了海連灣。在這裏,人們背地裏把島國人叫做侵略者。加藤美子不止一次想到莎士比亞說過的那句話,“人們往往用至誠的外表和虔誠的行動,掩飾一顆魔鬼般的內心。”在這裏,侵略者連表麵假裝的掩飾都扯得精光,直接肆無忌憚幹著魔鬼般的罪惡。


    加藤美子癡癡的望著窗外,朗朗的月光把海連灣分成了兩個明顯的世界,一個是銀光燦燦明亮的世界,那是侵略者沒有入侵,海連灣人祥和安生的世界;另一個是被遮擋了月光黑暗的世界,那是侵略者以及幫兇到處橫行的世界,是被侵略者害慘充滿饑餓、疾病、隨時有可能被奪取生命的瑟瑟發抖的世界。被黑暗籠罩的世界裏,發出了一個又一個聲音的唿喊,“我們要和平!不要侵略!我們要平等相待的生活!不要殘暴壓榨下的奴役!”


    一聲深深的歎息使深沉的夜晚平添幾分惆悵跟悲涼,站在隔著一個房間窗前的姑娘清晰地聽到另一個窗前少東家的歎息。加藤美子在利民堂二樓西側臨街的一間雅靜的屋裏住了下來,是利民堂一天裏陽光最先光顧的地方,是除了最東側老東家外最好的房間,是平時給遠道而來最尊貴客人留宿備用的。海連灣被鬼子侵占以後,到處一片蕭條,平時跟利民堂交往過密的藥商也都斷去了音訊。


    那聲歎息使加藤美子本不平靜的心像一顆威力超大的炸彈響過後她的心跟著大地一起在顫抖一樣。心裏在問,這到底是為什麽?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關注一個與自己無關的男人的感受?他是在為生意的慘淡發愁嗎?顯然不是,這個時候哪裏還有心情在乎生意好壞。他是在為這可怕的世界發愁,在為自己堂堂一介男人不能奈何倭寇在海連灣橫行發愁。聽聽他自言自語地說啥就知道了,“世上從沒有過的道理,侵略者跑到別人的家裏安心的過起了日子,倒使主人連一張安睡的床都不能!男兒報國死戰場,人生到了不可悲。”在這原本充滿豐收喜慶的節日裏,眼前卻是一張張愁苦的臉,臉上掛滿了對生活無望的表情,一雙雙眼睛裏透著敢怒不敢言的光芒。每個人都跟他一樣不停地在問自己:怎樣才能活下去?難道就這樣活下去了嗎?這樣也算是活著嗎?誓死不為奴,為奴不可活!


    那晚,加藤美子沒跟李明義說上一句話。自從來到海連灣加藤美子被人像死人一樣抬進利民堂,就再也沒離開過,被這裏成為魔鬼頭子的父親意識到把女兒帶到這兒是最是失算的一件事,非但起不到任何作用,弄不好會成為第一個死在這裏的他最疼愛的人,怕她真的死在這裏,隻好任由著她的性子想怎樣就怎樣。他總也弄不明白,她好像前世就跟這裏的人是有緣的。用這裏人的話,怎麽就生出一個胳膊肘子往外拐跟自己完全不一樣的女兒來。


    那晚,加藤美子知道少東家跟自己一樣不能安睡,盡管她站在窗前沒有說過一句話,她認為他一定知道自己也跟他一樣站在窗前,在用心聽他說的每一句話。無形的屏障盡管再近的距離也難以拉近他們之間那種感情,但是沒有錨地情感的小舟在風浪的湧動下怎麽會安穩的停在那裏不動,總是情不自禁的向給她帶來安全的彼岸靠近。


    少東家不管有人沒人總是毫不避諱不厭其煩的略帶京劇唱腔大聲地唱著,確切的說是吼喊著,“怒發衝冠,憑欄處……。莫等閑,白了少年頭……。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豁出去,殺他個滿江紅。”以前被老東家一聽到少東家這樣的腔調,總是緊皺眉頭,有時還會略帶怒氣地喝止,“閉嘴,哪有像你這樣糟蹋國粹的。”因他的嗓子就像猛然遭到山洪衝蕩的小河溝,到處亂竄的顫音竟沒有一個搭在調上。如今老東家聽見就像沒聽見一樣,任他怎樣糟蹋也不管了。


    加藤美子倒為這個有些才氣的敢作敢為可愛的男人心生愛慕。這種愛慕的牽引使她更加堅定的跟他站在同一個角度看世界。這種在別人看來有違常理的背叛完全源自人性道德、真理、善良的驅使。


    不可否認,華夏的曆史是殘酷戰爭的曆史,即使再殘酷的戰爭,即使遭遇再殘酷的不過的人口掃滅,都有興旺發達的時候,所有的戰爭都是民族內部矛盾的戰爭,矛盾越大戰爭越慘烈、民族文化不但不會受到戰爭的影響,甚至在戰爭裏不斷得到精華的淬煉。任何一個理智健全的人都會想到,真正損害本民族語言文字民俗文化的是不容置疑的民族罪惡。


    侵略者在海連灣到處橫行的日子裏,加藤美子白天旁若無人的坐在利民堂的角落裏翻看著各種書籍,誓死不離開利民堂與利民堂同存亡的消息帶著幾分詭秘在侵略者中悄悄傳開,那座落座在海連灣城市中心幾百年利民堂的古建築像侵略者的克星,給冒然從此經過的侵略者起到聞聲震懾的作用,兇惡的人隻是表現在對別人生命的冷酷無情,實際貪生怕死孬種的欲念一點也不比別人少。有加藤美子的存在那些沒有徹底失去理智的侵略者絕不敢踏入利民堂半步。不管怎麽說有加藤美子在利民堂是安全的,走進利民堂的人也是安全的。人們並沒有因為她帶來的安全而感激她。相反,無奈的痛恨下,有人把無法辯駁的跟侵略者同流合汙的罪名安插在利民堂的頭上。加藤美子在利民堂忍受著人們對侵略者無可奈何的慘惡,把仇恨變成一雙雙冷峻的目光,像一把把鋒利刀子投到她精神的肉體上。


    粗略的理解,使加藤美子發現漢語語言文化的發展跟大漢民族的興衰是緊密相關的,或者說大漢民族發展的曆史就是漢語語言文化轉變的過程。從詩三百四言興起,到楚辭,再到唐律的五言七言,再到宋詞元曲,再到白話文的出現,文化由少數人陽春白雪的雅趣變成到處下裏巴人合唱的大眾化,民族意識也在發生著徹底的改變。民族的脊梁也越加變得剛正不阿。任何違背民族意願的野心都不會有好結果的。多年以後,她再讀那段曆史的時候,為那些飛蛾撲火自尋死路的家夥竟不如自己一個姑娘當初的預判有先見之明。從那時起加藤美子對於漢語言文學的追求不曾停止過腳步。多年以後,塵歸塵,土歸土。早已成為她丈夫的李明義指著一則帶有對漢語語言文學評論的文字說:這純粹是對漢學文化欠缺深入理解的謬論。刨除他對就已離開母國深深緬懷的情誼,加藤美子對漢語語言文學不斷追求的造詣已遠超李明義的理解能力。盡管他並不認為那樣的論談完全沒有道理,但憑著她對漢語語言文化執著的偏愛,卻傾向丈夫的觀點。


    島國以無條件投降結束了那場侵略戰爭,重建的家園後史無前例繁榮的東方大國,把所有戰亂後不堪入目的情景,除了留下文字跟影像教育後代落後的下場跟恥辱,一切都深深埋在地下。隨著漢語語言文化在世界的興盛推廣,在島國那些在戰爭中沒有撈夠好處或者已經失去人性一下被控製起來再也無處釋放的魔鬼,憑著對漢語語言文字粗淺的理解能力,借機人雲亦雲發表帶有詆毀的言論。說漢語言文學隻善於抒情,缺少或者根本沒有長篇詩史的文學著作流傳曆史。加藤美子覺得不可置辯。漢語言文學的發展與由來已久的炎黃子孫性格是不可分割的。漢語言文學把史跟詩分開相提並論。詩歌總難離開虛構誇張,筆墨縱情任揮灑,暢意抒懷隨我心。史書卻是鐵證如山的事實,下刀落筆慎斟酌,唯恐情深史不真。外國人說也就罷了,國人竟有跟風崇洋媚外,挖掘其中不足跟短板弱化自己的文化,似乎吃了幾千年的飯食突然覺得不好吃了。正如那位偉大的文學家在島國留學遭受被人欺負時說的,“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真的是那樣嗎?曆史明證,中國早已把“弱國”二字當做恥辱碾碎在腳下,昂首闊步挺直腰杆向前邁進!若不然怎麽會有那麽多人站出來不斷詆毀漢語語言文化。


    漢語言文化曆史演變最早,啥樣的風浪不曾經曆過。華夏的曆史多是充滿血腥戰爭的曆史,華夏民族是在戰爭中求和平的民族。也許根本不提倡把仇恨寫成史詩掛在嘴邊供人天天拜讀。不是缺少史詩的幹才,而是這裏的氣候不適合那種獨道才幹的雨生。太史公的史書使人讀來不讚歎咋舌嗎?隻是漢語言文化在推廣的過程中,遭受太多的惡意阻礙,使世人缺少對漢語言文學理解賞識的機會。沒有本民族語言文字文化的佐證,很難理直氣壯的說自己就是這片土地亙古不變的主人。多年不斷的探索使加藤美子發現,島國的文字沒有像漢語言文字經曆從甲骨文演變的漫長的曆史過程,與漢語言文字似是而非中不能不使人懷疑,島國的文字是從漢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改變了原意轉換過來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加坡的日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孫相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孫相華並收藏新加坡的日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