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給我們留下了什麽


    第二十章1月1日(二)


    吳愛民跟蘇方達離開了老兵爺爺,但老兵爺爺說過的話以及說話時的表情、還有在他們離開時那種從沒見過的癡望的眼神、在吳愛民的心裏留下永遠難忘的記憶。老兵爺爺的腰杆精瘦挺拔,特別是那雙明亮的眼睛似乎把世間萬物都洞察的明明白白,至於老人的年齡也隻是從他像歲月刻下刀疤一樣的皺紋裏猜出來的。一個事實告訴他們,老人早已不再年輕,但老人的精神並沒有隨著年齡而失去朝氣。


    “大哥,你在想什麽?”蘇方達看到吳愛民一言不發神情凝重默默走路的樣子問道。


    “我在想,如果咱們活到老兵爺爺這樣歲數的時候會是個什麽樣子?”吳愛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心裏想的是,會不會有老兵爺爺這樣的人生覺悟。誰知蘇方達說得更是直接。


    “為什麽追求自己活得長壽?難道是為了享受嗎?當我們不能自食其力的時候,活著又有什麽用,一個人活著如果失去價值就會成為別人的拖累。”


    吳愛民似乎以不認識異樣的眼光仔細地看著蘇方達。沒想到老兵爺爺的話會使他深得這樣的悟性。嘴裏默默地把那句心有所想的話說了出來,“人,活著在德,不在壽。”他又接著說。


    “如果咱們隻是把老兵爺爺說出的故事當做是他對家鄉那一灣山水的思念,豈不是太辜負老兵爺爺的那顆博愛的心了。當今時代老兵爺爺要想迴家鄉去看看豈不是太容易的事兒,說不準老兵爺爺已不止一次迴到過他祖上離開的家鄉了呢。今天來看老兵爺爺那個年代,當兵是選擇了世上最偉大的最光榮的最有價值的事業,當一切都結束的時候,勝利的旗幟牢牢地把握在人民的手中盡情揮舞的時候,人民從心裏深深地感悟到一切努力,一切付出,一切犧牲都是值得的。不過真正使人尊敬的是那個時代去當兵的,當兵意味著時刻為自己的信念去付出生命。信念是什麽?一定是勝利嗎?誰都不知道,但為自己的理想而舍棄最有價值的東西也許是人活著最崇高的意義!不管任何時代,有誰不認為為人民正義而戰的犧牲是最偉大的犧牲!”後麵的話使吳愛民心裏想到的,並沒有說出來。


    鳥思故林,人懷舊鄉,雖過百年,他鄉難做故鄉親,身似漂泊心似客,悲戚戚,流落他鄉荒塚無人知。


    以後的生活裏,吳愛民在不斷深思中深受教益,跟老兵爺爺似曾相識的邂逅實在太短暫了,不到一個鍾頭,也許隻有半個多鍾頭,老兵爺爺似乎有不盡的話要說。如果說吳愛民以前生活是迷懵的、甚至不知道人為什麽而活著,從此變得更加理性。如果一個人總是婆婆媽媽,注定是一個沒有多大出息的人。老兵爺爺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的並不是一把生了鏽的鎖(他的頭腦天生並不怎麽愚鈍),而是為他打開了智慧寶庫的大門。吳愛民從老兵爺爺那裏受教後最明顯的變化是,他愛上了讀書,用老兵爺爺的話來說,喚醒了他的靈魂。他原本就對偉人詩詞獨有偏愛,更何況他的生命還很年輕,特別是那句“朝聞道,夕死可矣”鼓舞著他向另一種生活邁進的信心。無論是生活、還是讀書遇到的一切困難在他看來都是正常不過的,似乎人活著就是來扛事的,何況他的肩膀還很堅實。從此他除了為了謀生不停地出去做工,一有時間總是不停地翻看那些似懂非懂的國學經典。


    如果老兵爺爺的那些話不是從一個老華僑的口裏說出來,在他的心裏絕不會引起這樣強烈地反響。不是他從小接受教育的方向是錯的,也不是他的心裏太過偏激,而是太多的教育在他的心裏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聽了老兵爺爺的故事,就像翻開了一本厚重的解讀不盡的啟智的大書。特別是人人動不動就說到那種崇高的概念——信仰,信仰到底是什麽?以前那個抽象的模糊的概念使他理解到絕不是愚昧無知的自私自利的毫無價值的沒有明確方向的思想。盡管老兵爺爺說的封建統治,蔣家王朝都是過去不久的事兒,但是又有多少年輕人對那段曆史知道得更清楚?沒有那段曆史的對照人們又怎麽會知道今天的生活是多麽美好的多麽值得珍惜的。從老兵爺爺那種崇高的人性裏總會折射出許多他以前難以想通的事理。至於為什麽會想到這些?自己也說不清楚,難道這些不該想到的事兒影響到自己的生活了嗎?顯然沒有,即使影響也僅是微乎其微。


    就像很多父母總是刻薄的教育孩子努力去讀書,希望孩子任勞任怨的聽從,孩子也知道讀書是好事,但是孩子費勁巴力努力讀書的時候,父母卻在做著跟讀書毫不相幹的事兒,或者瀟灑的娛樂著,那樣孩子的心裏就會失去平衡。父母在孩子的心裏就會失去威信力。父母憤怒起來像野獸般的吼叫著,“老子是老天安排的爹,老子說啥是啥,世上隻有老子管兒子的道理,兒子哪怕是反駁一句也是不孝,讓老子失去麵子,對兒子名聲也不好。”如果僅以為自己是父親,或者以為自己胳膊頭硬,在孩子麵前想說啥是啥,或者其父母不能做到而求孩子做到,孩子會把讀書看成是最反感的事兒,甚至父母說的一切都是反感的。父母的話即使聽起來再有道理,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倒不如別人的話更有道理。能不能讓父母放棄自己所謂的身份、尊嚴、地位跟孩子一樣的努力去做他要求孩子做的事呢?不能,除了說需要賺取資本來撫養孩子生存為借口,再有做父母的何嚐不知道讀書是一件苦差事,要不自己早就在讀書上成才了,自己在讀書路上遇到的困難一點不比孩子的少。到頭來孩子不相信父母,甚至不再尊重父母,原本魚水相親,卻鬧到如此尷尬的境地,責任在誰?顯而易見。


    同時,吳愛民把那天跟蘇方達的對話也牢記在心。


    “你從老兵爺爺身上想到了什麽?”蘇方達顯然用人們那種慣常帶著疑問的語氣把心裏想到的話題說出來。


    “我想了很多,估計都不是你感興趣的話題。”我倒是很樂意聽聽你有什麽另辟蹊徑好的見解。


    “從老兵爺爺身上使我想到另一件讓人聽了都難以接受的事兒,盡管很多事不該是咱們這樣的人去想的,跟那些手握巨資的大人物比起來咱們這樣的人顯得實在遙不可及,那些大人物如果聽到咱們這樣人的反對想法,甚至連值得笑一笑的勁頭都懶得有,如同魚蝦在巨鯨麵前好像不是海洋裏同類的物種,前者隻有眼見被吞食卻毫無反抗的力量,對於魚蝦來說反抗跟不反抗的結果是一樣的。”吳愛民聽著在想蘇方達要說什麽,沒有搭話,蘇方達接著說。


    “一個讓人震驚的事實擺在人們的眼前,遠在海外的華人老兵爺爺的祖先是在非離開家鄉不可活下去的處境下離開家鄉的,這些沒有任何財產,甚至沒有多高學識,隻是為了活命遠渡重洋的人。在自己母國遭受倭寇侵略的時候,他們傾其所有支援國人抗戰,甚至招來倭寇的殘酷報複。如果說這種不以財產、不以生命為重的愛國精神是值得稱頌的,那麽眼下總是聽到財富巨頭,社會地位顯赫,教育程度極高的人動不動就移居海外又算是怎麽迴事兒?那些讓人豔羨的站在巔峰的大人物,一言一行都是受人關注的。且不說國家的經濟建設急不急需要他們來貢獻,他們的錢難道不是在國家放寬政策下從更多的勞動者手裏奪得紅利得來的嗎?還是他們在做這些事的時候根本就沒想到愛不愛國這迴事?根本就沒想到唯求衣食所安住著最簡易的窩棚吃著沒有油水的飯食幹活累得肆淌汗流的勞動者。窮其窟穴,與螻蟻爭食。即使一個稍微有點思維的普通人,都會毫不猶豫的果斷的做出自己的評判。”


    吳愛民不是沒有想到蘇方達如此類比的事兒,隻是覺得這樣的類比簡直是在汙蔑老兵爺爺的尊嚴。再說連他們都想到的事兒別人同樣早就想到了,大事會有大人物去管的,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的眼睛是揉不得沙子的,誰好誰壞在人民的心裏都明明白白。普通人隻求努力做好自己。吳愛民雖是這樣想,心裏還是把蘇方達說出的話完整的留在了記憶裏,深深思考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加坡的日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孫相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孫相華並收藏新加坡的日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