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學偉查閱了王峰的修行曆程與宗門記錄,得知王峰確是一位非凡的修士,那些柔弱之輩在他麵前唯有低頭稱臣。他在十八歲入伍,僅一年光景便被那最為隱秘、威震八荒的“炎黃神劍”部選取,而後短短兩年間,他又成為了這支隊伍史上最為年輕的首席教習。僅這一點,就足以彰顯王峰的卓爾不群,而“炎黃神劍”部向來是最先踏入戰陣、最後撤離戰場的存在,參與戰鬥次數最多,傷亡率最高。
每位成員皆功勳顯赫,而王峰在短短四年間,已榮獲十數項特等功績,二十多項一等功績,其餘榮譽更是枚不勝舉。軍隊本欲授予他“少將軍銜”,一位二十二歲的少將,單是聽聞此等事跡便令人心驚膽戰。然而鑒於種種因素以及他年紀尚輕,最終僅授予他“大校軍銜”。即便如此,二十二歲便位列大校,王峰此等軍銜可謂實至名歸……
這就是為何在王峰於雙二十之齡便能於燕京城震懾住以白家棟為首的“燕京四仙”的緣由,而這四位仙裔貴胄對其無不心悅誠服。像白家棟這般真正的世家子弟,向來隻敬佩實力超群者,縱然他們偶爾放蕩恣睢,但細細觀察便會察覺,這些真正的頂尖貴胄行止皆在天道法則之內,與張東那種卑劣宵小之徒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而變故恰恰發生在王峰榮膺“炎黃之劍”首席教習、被賜封為“玄光大校”之際。正當王峰在自己最為璀璨的二十二歲年華,親自率隊前往西疆邊陲執行秘境任務之時,方才發現這一切原來是個精心設計的陷阱,敵人仿佛早已洞悉他們的一切動態,包括行軍隊列等等。那一役,傷亡慘重,最終僅剩身負重傷的一位戰友隨王峰秘密潛迴燕京。
那次失敗,也成為王峰在“炎黃之劍”的首次亦是唯一一次挫敗。緊接著便是針對他的審查,身為軍事主將的王峰自難逃其咎。經過一番深挖細查,真相昭然若揭:確實有人不慎泄露了王峰一行的情報,且此人與吳家關係匪淺。真正讓王峰勃然大怒的是,在他提出為那一戰英勇捐軀的戰友追授英魂尊號時,竟遭以吳家為首之人阻撓,他們振振有詞:敗績之人何以言功?
由此,一場圍繞著吳家與支持同情王峰之眾間的暗潮湧動悄然爆發,連當時剛剛履新的天地主宰一號首長和二號首長都被震動。眾人皆知此事與吳家脫不了幹係,然而遍尋證據始終未能證實吳家正是背後操縱的黑手。吳家則堅辭不讓,堅決反對王峰的提議,顯然他們早已摸透了王峰的性格,以此逼迫王峰、激怒他,進而誘使其做出超越規矩之舉,以便徹底鏟除王峰。
果不其然,那一夜,王峰率部下揮舞靈兵闖入了總參總部,誓要討個公道。此舉無疑震動乾坤,選擇突襲總參,正是因為吳家從中作梗。鄭學偉至今仍清晰記得,那個夜晚他在家中修養,忽然接到指令,命令整座燕京城封鎖戒嚴,隻準進城不準出城,關於事件的詳情他所知甚少,已成了一個禁忌的話題。最終的結果是,王峰被送上軍事審判台,自此黯然退役,遠赴海外避世。
而新一代的總教習,則姓吳,平心而論,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修行精英。
若依因果報應、利益驅動之理推斷,此事件背後的黑手已顯而易見。
以上便是鄭學偉所了解的全部事件始末,盡管他對更多細節不得而知,但整體輪廓大致如此。在這場紛爭中,唯一的受害者無疑是王峰與其陣亡的戰友,以及後來受到牽連被迫退出“炎黃之劍”的諸多修煉者。而得益最多的,無疑便是吳家一脈及其他一些隱匿的勢力。自始至終,王峰和他的隊員們淪為了權謀鬥爭的犧牲品。
這次王峰自修真界歸來,縱有離經叛道之舉也屬人之常情,然而鄭玄玨未曾料到,王峰踏足世俗後的第一步便引發了軒然大波。身為一名修煉執法的老者,他自然秉持著天地法則,誓要揭露罪魁禍首的真麵目。此刻,他已經無需尋找,因為王峰已坦蕩蕩地向他表明,自己便是幕後的主導者。然而,尷尬的是,鄭玄玨遍尋證據無果,竟無法證實這一切皆出自王峰之手。對於他人而言,隻要幕後黑手親口承認,便可依法懲處,但對於王峰這般神通廣大之人,卻不能草率行事,否則牽扯之廣,恐引來張家、吳家這類修真世家的反彈,更會使其他勢力疑竇叢生,鄭玄玨甚至擔心自己會淪為這場風波的犧牲品。
鄭玄玨心中揣測,此事必然已引得修為高深的一號、二號大能的關注,現今的一號、二號與多年前相比,其威勢足以令吳家一類的強大世家亦有所忌憚。
“此事棘手啊!”鄭玄玨心頭焦急萬分。
“王小友,老夫我……”鄭玄玨滿麵無奈地道,欲言又止,本想勸誡王峰就此罷手,但他深知,作為受害者一方,若換成自己,也會不惜一切代價,為尊嚴和仇恨展開反擊。
“鄭前輩,其實事情並無複雜之處。張東乃因醉酒駕馭靈舟失控,飲酒過量者操控飛梭失事,致人傷亡乃是常事;張東之母超速行駛於天際通道,實屬危行,發生事故也無可厚非;至於張東之父,坊間傳聞他那晚與其部下的伴侶有不清不楚之事,年邁之際,服用丹藥失衡,身體狀況欠佳,聞知愛子因酒駕喪命,心急如焚之下,情急之中犯錯,同樣在情理之中。”王峰稍加思索,便給出了順理成章的解釋。
“此人果然早有預謀。”鄭玄玨心中暗歎,同時思及張東咎由自取,酒醉駕車,傷人害己,確無可指責之處。
“尤其此人何來自信,膽敢做出那般禽獸之事,還不懼怕王峰會尋仇報複,依舊放肆逍遙,簡直是自取滅亡!”鄭玄玨心中憤慨地想道。
“真相於你們而言,有時候並沒那麽重要吧?你們說我涉嫌修煉犯罪,帶我前來協助調查,我作為遵紀守法的修士,欣然應召。但你們不僅濫用私刑,逼供迫認,竟還將我囚禁於此,並安排兩名古武界的強者企圖滅口。鄭老,您說說看,這樣的行事作風,是不是足夠光彩照人呢?”王峰語氣平淡地訴說著,言語中卻句句直指鄭玄玨之痛處。
此刻,鄭玄玨感受到的不隻是臉頰上火辣辣的疼痛,更是內心深處那股憤怒的火焰在燃燒……
\"王道友,此事我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複,你現在便可離去,我自會將調查的真相如實稟報宗門。”鄭元初深深吸了口氣,盡力壓製住胸中的怒焰,他此刻首要的目標便是盡快將王誌從這靈境之中遣離,隨後返迴宗門複命。至於最終的結果,他已經不願過多思慮,更傾向於涉足這場紛亂的修煉界風波。
“罷了,便依鄭前輩所言。”王誌沉默片刻,勉強點頭應允。
實際上,王誌亦明白,此次鄭元初算是無辜卷入其中,身處兩難之地,就算是在償還人情,對他而言並無任何損失,甚至未來某日,這位老人或許就會將這份人情迴報給他。
談話過後,鄭元初此次的使命也算達成,至於外界修士間的輿論風向,他既無意過問,也懶得關心。他此行僅為查明那起涉及修煉資源的意外事故,其餘之事皆與他關係不大,歸根結底,他隻求盡職盡責,如王誌所言一般去向上級匯報,這些事情都是確鑿無疑的事實,諒無人能挑出瑕疵。
至於網絡之上有關張玄冥的種種指控,既然有人不惜冒著巨大的風險匿名揭發,總該讓人家受害者有機會發聲。其實在他心中已然明了,這一切背後的手筆,多半出自王誌之手,目的他也揣摩得出,無非是要令張氏父子名譽掃地,死後仍受世人唾棄。你張家雖出身官宦世家,在修煉界也有一定勢力,然而先毀其修行根基,再玷其名聲清譽,一旦這些指控坐實,那時原本打算援手張家之人必會避之不及,自古以來,雪中送炭者少,錦上添花者眾,落井下石才最常見。
“王道友,你如今的行事手段愈發犀利狠辣啊!”得知王誌離開的承諾,鄭元初的心情瞬間大好,不由得調侃道。
“鄭前輩,您可別冤枉弟子啊。這般空穴來風之事怎能隨意抹黑別人的修為清白?”王誌麵色微慍反駁道。
鄭元初隻是淡然一笑,並未迴應。
“張家怕是要完了。”鄭元初心內暗忖,對於王誌這番雷霆手段,他不禁由衷讚歎。畢竟張東父子三人已徹底消失在修真界的視野之中,無論背後的真相究竟為何,他手上確無證據指向王誌便是幕後之人。先是網絡上流傳出張東這位修煉紈絝的醜聞,他種種背離天道、欺壓同道的行為已被廣而告之,惡名昭彰。緊接著又是張國強與其下屬妻子偷香竊玉的醃臢之事被下屬實名揭露,一時之間,輿論沸反盈天。若此時再有眾多修煉者站出來實名舉報張國強貪汙腐敗、濫用職權之罪名,鄭元初絲毫不會感到驚訝。倘若再傳出張國強的妻子經營的商行存在逃稅漏稅、夫妻二人狼狽為奸共同受賄的傳聞,那就更是錦上添花了……
至此,局麵已然嚴峻,張家已入險境,而真正的殺機卻潛藏於幕後,知情者皆知,張家乃吳家之忠貞磐石,猶如吳家之暗影隨行。如今張家遭遇危機,吳家救與不救,皆陷兩難之地。若施援手,則諸多罪責坐實,無異於自身投身火海;若袖手旁觀,則張家定將傾覆,且張家之敗必令其有所思,跟隨吳家長久的附屬家族又將如何看待此事?屆時各家族難免兔死狐悲,人心渙散,隊伍便難以駕馭矣。這些家族倘若生出異心,並轉投吳家之政敵門下,那必將引發軒然大波。
實則令鄭學偉毅然決定放手一搏的原因,在於他心中揣測:倘若吳家毅然決然地援手張家,那些追隨吳家的其他家族勢必亦會出手相助張家。在此關鍵時刻,假使那一號、二號大人立場鮮明,發起一場浩大的滌蕩濁流之舉,甚至隻需明示此意,那此事的發展便會變得極為微妙。
如今的一號、二號早已非昔日吳下阿蒙,再無人敢輕易掣肘他們。而這正是鄭學偉敢於放手一搏的底蘊所在。
嚴格來說,王誌所施展的並非詭計,而是光明磊落的大局之策。即便洞察其手段,對方亦隻能被迫順應其節奏行動,從而瞬間掌控局勢主導權。此事咎由自取,隻怪張東這愚夫,依仗祖輩聲望,膽大妄為,竟無意間觸怒了王誌,導致自家一門三口慘遭橫禍,聲名狼藉,還拖累了整個張家陷入滅頂之災。
此情此景,隻能歎一句咎由自取,無可救藥。
“賢侄,何時前往燕京,務必來找我品茗論道。”鄭學偉邀約道,隨後便帶著秘書離去。
“謹遵鄭老教誨,屆時小子必定登門拜訪。”麵對鄭學偉的好意,王誌欣然接受。
……王誌走出之後,立即聯係了蘇雲旗和蘇建國,並馬不停蹄趕往天慶仙茶園。
“前輩,”趙山對王誌能夠成功脫困並不感到驚訝。
“事情進展如何?”王誌詢問道。
“一切按您的部署行事,張東與張國強所犯之事已被逐一曝光於網上。”趙山從容地迴答道。
每位成員皆功勳顯赫,而王峰在短短四年間,已榮獲十數項特等功績,二十多項一等功績,其餘榮譽更是枚不勝舉。軍隊本欲授予他“少將軍銜”,一位二十二歲的少將,單是聽聞此等事跡便令人心驚膽戰。然而鑒於種種因素以及他年紀尚輕,最終僅授予他“大校軍銜”。即便如此,二十二歲便位列大校,王峰此等軍銜可謂實至名歸……
這就是為何在王峰於雙二十之齡便能於燕京城震懾住以白家棟為首的“燕京四仙”的緣由,而這四位仙裔貴胄對其無不心悅誠服。像白家棟這般真正的世家子弟,向來隻敬佩實力超群者,縱然他們偶爾放蕩恣睢,但細細觀察便會察覺,這些真正的頂尖貴胄行止皆在天道法則之內,與張東那種卑劣宵小之徒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而變故恰恰發生在王峰榮膺“炎黃之劍”首席教習、被賜封為“玄光大校”之際。正當王峰在自己最為璀璨的二十二歲年華,親自率隊前往西疆邊陲執行秘境任務之時,方才發現這一切原來是個精心設計的陷阱,敵人仿佛早已洞悉他們的一切動態,包括行軍隊列等等。那一役,傷亡慘重,最終僅剩身負重傷的一位戰友隨王峰秘密潛迴燕京。
那次失敗,也成為王峰在“炎黃之劍”的首次亦是唯一一次挫敗。緊接著便是針對他的審查,身為軍事主將的王峰自難逃其咎。經過一番深挖細查,真相昭然若揭:確實有人不慎泄露了王峰一行的情報,且此人與吳家關係匪淺。真正讓王峰勃然大怒的是,在他提出為那一戰英勇捐軀的戰友追授英魂尊號時,竟遭以吳家為首之人阻撓,他們振振有詞:敗績之人何以言功?
由此,一場圍繞著吳家與支持同情王峰之眾間的暗潮湧動悄然爆發,連當時剛剛履新的天地主宰一號首長和二號首長都被震動。眾人皆知此事與吳家脫不了幹係,然而遍尋證據始終未能證實吳家正是背後操縱的黑手。吳家則堅辭不讓,堅決反對王峰的提議,顯然他們早已摸透了王峰的性格,以此逼迫王峰、激怒他,進而誘使其做出超越規矩之舉,以便徹底鏟除王峰。
果不其然,那一夜,王峰率部下揮舞靈兵闖入了總參總部,誓要討個公道。此舉無疑震動乾坤,選擇突襲總參,正是因為吳家從中作梗。鄭學偉至今仍清晰記得,那個夜晚他在家中修養,忽然接到指令,命令整座燕京城封鎖戒嚴,隻準進城不準出城,關於事件的詳情他所知甚少,已成了一個禁忌的話題。最終的結果是,王峰被送上軍事審判台,自此黯然退役,遠赴海外避世。
而新一代的總教習,則姓吳,平心而論,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修行精英。
若依因果報應、利益驅動之理推斷,此事件背後的黑手已顯而易見。
以上便是鄭學偉所了解的全部事件始末,盡管他對更多細節不得而知,但整體輪廓大致如此。在這場紛爭中,唯一的受害者無疑是王峰與其陣亡的戰友,以及後來受到牽連被迫退出“炎黃之劍”的諸多修煉者。而得益最多的,無疑便是吳家一脈及其他一些隱匿的勢力。自始至終,王峰和他的隊員們淪為了權謀鬥爭的犧牲品。
這次王峰自修真界歸來,縱有離經叛道之舉也屬人之常情,然而鄭玄玨未曾料到,王峰踏足世俗後的第一步便引發了軒然大波。身為一名修煉執法的老者,他自然秉持著天地法則,誓要揭露罪魁禍首的真麵目。此刻,他已經無需尋找,因為王峰已坦蕩蕩地向他表明,自己便是幕後的主導者。然而,尷尬的是,鄭玄玨遍尋證據無果,竟無法證實這一切皆出自王峰之手。對於他人而言,隻要幕後黑手親口承認,便可依法懲處,但對於王峰這般神通廣大之人,卻不能草率行事,否則牽扯之廣,恐引來張家、吳家這類修真世家的反彈,更會使其他勢力疑竇叢生,鄭玄玨甚至擔心自己會淪為這場風波的犧牲品。
鄭玄玨心中揣測,此事必然已引得修為高深的一號、二號大能的關注,現今的一號、二號與多年前相比,其威勢足以令吳家一類的強大世家亦有所忌憚。
“此事棘手啊!”鄭玄玨心頭焦急萬分。
“王小友,老夫我……”鄭玄玨滿麵無奈地道,欲言又止,本想勸誡王峰就此罷手,但他深知,作為受害者一方,若換成自己,也會不惜一切代價,為尊嚴和仇恨展開反擊。
“鄭前輩,其實事情並無複雜之處。張東乃因醉酒駕馭靈舟失控,飲酒過量者操控飛梭失事,致人傷亡乃是常事;張東之母超速行駛於天際通道,實屬危行,發生事故也無可厚非;至於張東之父,坊間傳聞他那晚與其部下的伴侶有不清不楚之事,年邁之際,服用丹藥失衡,身體狀況欠佳,聞知愛子因酒駕喪命,心急如焚之下,情急之中犯錯,同樣在情理之中。”王峰稍加思索,便給出了順理成章的解釋。
“此人果然早有預謀。”鄭玄玨心中暗歎,同時思及張東咎由自取,酒醉駕車,傷人害己,確無可指責之處。
“尤其此人何來自信,膽敢做出那般禽獸之事,還不懼怕王峰會尋仇報複,依舊放肆逍遙,簡直是自取滅亡!”鄭玄玨心中憤慨地想道。
“真相於你們而言,有時候並沒那麽重要吧?你們說我涉嫌修煉犯罪,帶我前來協助調查,我作為遵紀守法的修士,欣然應召。但你們不僅濫用私刑,逼供迫認,竟還將我囚禁於此,並安排兩名古武界的強者企圖滅口。鄭老,您說說看,這樣的行事作風,是不是足夠光彩照人呢?”王峰語氣平淡地訴說著,言語中卻句句直指鄭玄玨之痛處。
此刻,鄭玄玨感受到的不隻是臉頰上火辣辣的疼痛,更是內心深處那股憤怒的火焰在燃燒……
\"王道友,此事我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複,你現在便可離去,我自會將調查的真相如實稟報宗門。”鄭元初深深吸了口氣,盡力壓製住胸中的怒焰,他此刻首要的目標便是盡快將王誌從這靈境之中遣離,隨後返迴宗門複命。至於最終的結果,他已經不願過多思慮,更傾向於涉足這場紛亂的修煉界風波。
“罷了,便依鄭前輩所言。”王誌沉默片刻,勉強點頭應允。
實際上,王誌亦明白,此次鄭元初算是無辜卷入其中,身處兩難之地,就算是在償還人情,對他而言並無任何損失,甚至未來某日,這位老人或許就會將這份人情迴報給他。
談話過後,鄭元初此次的使命也算達成,至於外界修士間的輿論風向,他既無意過問,也懶得關心。他此行僅為查明那起涉及修煉資源的意外事故,其餘之事皆與他關係不大,歸根結底,他隻求盡職盡責,如王誌所言一般去向上級匯報,這些事情都是確鑿無疑的事實,諒無人能挑出瑕疵。
至於網絡之上有關張玄冥的種種指控,既然有人不惜冒著巨大的風險匿名揭發,總該讓人家受害者有機會發聲。其實在他心中已然明了,這一切背後的手筆,多半出自王誌之手,目的他也揣摩得出,無非是要令張氏父子名譽掃地,死後仍受世人唾棄。你張家雖出身官宦世家,在修煉界也有一定勢力,然而先毀其修行根基,再玷其名聲清譽,一旦這些指控坐實,那時原本打算援手張家之人必會避之不及,自古以來,雪中送炭者少,錦上添花者眾,落井下石才最常見。
“王道友,你如今的行事手段愈發犀利狠辣啊!”得知王誌離開的承諾,鄭元初的心情瞬間大好,不由得調侃道。
“鄭前輩,您可別冤枉弟子啊。這般空穴來風之事怎能隨意抹黑別人的修為清白?”王誌麵色微慍反駁道。
鄭元初隻是淡然一笑,並未迴應。
“張家怕是要完了。”鄭元初心內暗忖,對於王誌這番雷霆手段,他不禁由衷讚歎。畢竟張東父子三人已徹底消失在修真界的視野之中,無論背後的真相究竟為何,他手上確無證據指向王誌便是幕後之人。先是網絡上流傳出張東這位修煉紈絝的醜聞,他種種背離天道、欺壓同道的行為已被廣而告之,惡名昭彰。緊接著又是張國強與其下屬妻子偷香竊玉的醃臢之事被下屬實名揭露,一時之間,輿論沸反盈天。若此時再有眾多修煉者站出來實名舉報張國強貪汙腐敗、濫用職權之罪名,鄭元初絲毫不會感到驚訝。倘若再傳出張國強的妻子經營的商行存在逃稅漏稅、夫妻二人狼狽為奸共同受賄的傳聞,那就更是錦上添花了……
至此,局麵已然嚴峻,張家已入險境,而真正的殺機卻潛藏於幕後,知情者皆知,張家乃吳家之忠貞磐石,猶如吳家之暗影隨行。如今張家遭遇危機,吳家救與不救,皆陷兩難之地。若施援手,則諸多罪責坐實,無異於自身投身火海;若袖手旁觀,則張家定將傾覆,且張家之敗必令其有所思,跟隨吳家長久的附屬家族又將如何看待此事?屆時各家族難免兔死狐悲,人心渙散,隊伍便難以駕馭矣。這些家族倘若生出異心,並轉投吳家之政敵門下,那必將引發軒然大波。
實則令鄭學偉毅然決定放手一搏的原因,在於他心中揣測:倘若吳家毅然決然地援手張家,那些追隨吳家的其他家族勢必亦會出手相助張家。在此關鍵時刻,假使那一號、二號大人立場鮮明,發起一場浩大的滌蕩濁流之舉,甚至隻需明示此意,那此事的發展便會變得極為微妙。
如今的一號、二號早已非昔日吳下阿蒙,再無人敢輕易掣肘他們。而這正是鄭學偉敢於放手一搏的底蘊所在。
嚴格來說,王誌所施展的並非詭計,而是光明磊落的大局之策。即便洞察其手段,對方亦隻能被迫順應其節奏行動,從而瞬間掌控局勢主導權。此事咎由自取,隻怪張東這愚夫,依仗祖輩聲望,膽大妄為,竟無意間觸怒了王誌,導致自家一門三口慘遭橫禍,聲名狼藉,還拖累了整個張家陷入滅頂之災。
此情此景,隻能歎一句咎由自取,無可救藥。
“賢侄,何時前往燕京,務必來找我品茗論道。”鄭學偉邀約道,隨後便帶著秘書離去。
“謹遵鄭老教誨,屆時小子必定登門拜訪。”麵對鄭學偉的好意,王誌欣然接受。
……王誌走出之後,立即聯係了蘇雲旗和蘇建國,並馬不停蹄趕往天慶仙茶園。
“前輩,”趙山對王誌能夠成功脫困並不感到驚訝。
“事情進展如何?”王誌詢問道。
“一切按您的部署行事,張東與張國強所犯之事已被逐一曝光於網上。”趙山從容地迴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