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打探
小小街市早餐鋪,養家又致富 作者:青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旁邊的冷芫見狀、雖然遺憾不能掙筆大的。
不過她也不是什麽奸商,要吃什麽的選擇權在於客人,她隻負責服務好就行。
因此她就將今日的菜式報了一遍,想著他們有小孩子,還著重推薦了蒜香蒸魚片、和魚頭湯。
魚片嫩滑大人小孩都能吃,魚頭湯鮮美清淡,也很適合他們。
見他們聽到這道菜名有些遲疑,冷芫便又趕緊解釋。
“夫人放心、我們家的蒜香蒸魚片,在做之前都是剔除了魚骨魚刺、片切成的魚片,保證無刺好入口,特別適合小孩子吃!”
那夫人聞言、這才點了點頭,又選了兩個菜,這才讓丫鬟跟著她出去取菜。
他們主仆車夫一行七人、點了七份餐、付過銅板後,車夫在大廳、餘下皆是由三個丫鬟端進了包廂。
兩刻鍾後一個丫鬟出了包廂、找到冷芫遞過來一角銀子。
“你推薦的菜品味道不錯,小姐和少爺很滿意,這是夫人賞你的。”
冷芫聞言不卑不亢的道了謝後、喜笑顏開的接過銀子,足足有一兩呢。
那丫鬟點了點頭又迴了包廂,才不過一會兒包廂的門被打開,那位夫人小姐依舊戴著帷帽,由著丫鬟們扶著上了馬車。
冷芫熱情的將一行人送至了門外,目光隨著人影移動,窺看不得半點麵容。
隨著車夫一揚馬鞭,她跟著抬眼,卻無意瞥見車廂前掛著的那盞燈籠上、似印著一個冷字。
可還不待她細看、馬車卻早已走遠。
“芫姐兒芫姐兒,發什麽愣呢。”
冷愫見喚不來人,不由拍了拍她。
“嗯、怎麽了?”
冷芫恍然迴神、出聲問道:“是芪哥兒荷姐他們迴來了?”
“還沒呢。”
冷愫好笑看她,“想什麽呢這麽入迷,我是叫你把暫停營業的牌子掛上,今天準備的菜品已經賣完了。”
“哦、行!”
冷芫晃了晃腦袋、撇去了些有的沒的,“那咱們收拾收拾,早些迴家吧。”
冷愫一邊跟著點頭、一邊驚歎於剛才那一行人的富貴。
“我還是頭一次見到、那麽漂亮又華麗的馬車呢,單是那車簾的用料都是價格不菲呢。
冷芫聽著也跟著搭了幾句話,待到鋪子裏最後一個客人走了後,一家人便開始收拾衛生。
又過了沒一會兒、打聽消息的冷芪冷荷兩人也迴來了。
“怎麽樣怎麽樣?”
張翠娘急急上前詢問、是個什麽情況,就連一旁的冷老爺子,和剛知道原委的冷恂,都是一臉的焦急。
“排隊的人實在太多,我們就跟著個大娘擠進去看過了,李家食鋪同我們一樣弄了托盤盛菜,客人想吃什麽就打什麽,不過他們家、沒我們家的好看。
菜色好像比我們家的多,但聞著沒有咱家的香。
而且他們的葷菜素菜雙拚,都比咱們家便宜一文錢。”
冷芪邊說邊迴憶著。
“那菜色都有什麽?”作為廚子、冷芫最關心的是這個。
“蕨菜炒肉片,煎豆腐,野蔥炒雞蛋……”
冷荷一邊掰著手指頭、一邊又道:“我們家有的,他們家好像都有,不過又不太一樣、長的好像不太一樣……”
“所以說、李家食鋪現在是不賣麵了?”
一旁的冷懷突然出聲問道。
“賣的、有賣麵條的、還有飯。”
小兩隻齊聲開口。
冷芫也大致明白了前因後果,李家食鋪的老板,估計是看他們家的生意好, 就依著葫蘆畫瓢、也加了個一模一樣的蓋澆飯。
這樣既能為他們鋪子裏吸引客人,還能掙錢那何樂而不為呢。
反正幾個菜食做起來也方便,這錢不掙白不掙。
“那怎麽辦?他們不會把我們家的生意都搶完吧?”
張翠娘聞言更是焦心不已,冷恂也是麵露憂愁。
“芫丫頭,你可有什麽辦法?”
冷恂平日裏都在後院洗碗,也不知這裏麵的彎彎繞繞。
“稍安勿躁,沒事兒的!”
了解因果後、冷芫淡定開口,“做吃食生意嘛,總歸做來做去就那幾樣,你家能做,我家也能做。
若是能生意好,跟風模仿者定是絡繹不絕,這也是沒法避免的!”
“是這個理,咱們鋪子對麵不就左右各開了一家包子鋪嘛。”
冷愫見狀緩了緩神思、也在一旁接話道,“他們的生意不也都是在照樣做,肯定不可能說我家賣包子,你家就不能賣了。”
“是這樣的。”冷芫跟著點頭:“今天有李家,明天就有張家王家模仿,咱們總歸是製止不了的。
所以咱們現下要做的就是,專注自家,保證自家的味道,食客知道好壞,自有他們自己的判斷。”
“況且今天雖說被李家搶走了不少生意,但咱們家的客人也沒斷過,不也早早的將準備好的食材賣完了。”
“對對對,不但賣完了,而且今天還來了好多的新客,吃過咱家的味道都說好,直說明天要帶親朋好友都過來來嚐嚐呢。”
冷懷冷蒼負責接待上菜,知道李家食鋪事情後,今日就特別留意了食客是不是迴頭客。
冷芫點頭:“銀錢掙不完,客人總會有,咱們不著急!”
她麵色怔靜、輕聲安撫,一家人聞言這才漸漸平複了心情。
等收拾好東西、一行人準備迴家時,冷芫到底還是沒有自己所說的平靜。
可能是窮怕了、也可能是太想掙錢了。
冷芫覺得、還是得未雨綢繆,早作應對的好。
因此她先在魚攤販那裏買了不少的草魚,又在鎮口時她租了兩輛牛車。
“爹娘、你帶著小姑弟妹他們先迴家、準備明日食材,我和爺爺去一趟陶景村。”
張翠娘知道女兒是個有主意的,便也沒有多問,“行、那你們早些迴來。”
牛車晃晃悠悠到了陶景村後,各類瓷器擺件依舊琳琅滿目,商隊往來更是不斷。
爺孫兩人大致轉了一圈後,又找到了上次他們鋪子開業前,來買碗碟的那家瓷器坊。
“喲、又是老伯你帶著孫女過來買東西啊!”
瓷器坊的老板姓陶,陶老板迎來送往、一雙利眸記人快,一眼便認出了他們。
“今日是過來買碗碟,還是來買青磚青瓦?”
不過她也不是什麽奸商,要吃什麽的選擇權在於客人,她隻負責服務好就行。
因此她就將今日的菜式報了一遍,想著他們有小孩子,還著重推薦了蒜香蒸魚片、和魚頭湯。
魚片嫩滑大人小孩都能吃,魚頭湯鮮美清淡,也很適合他們。
見他們聽到這道菜名有些遲疑,冷芫便又趕緊解釋。
“夫人放心、我們家的蒜香蒸魚片,在做之前都是剔除了魚骨魚刺、片切成的魚片,保證無刺好入口,特別適合小孩子吃!”
那夫人聞言、這才點了點頭,又選了兩個菜,這才讓丫鬟跟著她出去取菜。
他們主仆車夫一行七人、點了七份餐、付過銅板後,車夫在大廳、餘下皆是由三個丫鬟端進了包廂。
兩刻鍾後一個丫鬟出了包廂、找到冷芫遞過來一角銀子。
“你推薦的菜品味道不錯,小姐和少爺很滿意,這是夫人賞你的。”
冷芫聞言不卑不亢的道了謝後、喜笑顏開的接過銀子,足足有一兩呢。
那丫鬟點了點頭又迴了包廂,才不過一會兒包廂的門被打開,那位夫人小姐依舊戴著帷帽,由著丫鬟們扶著上了馬車。
冷芫熱情的將一行人送至了門外,目光隨著人影移動,窺看不得半點麵容。
隨著車夫一揚馬鞭,她跟著抬眼,卻無意瞥見車廂前掛著的那盞燈籠上、似印著一個冷字。
可還不待她細看、馬車卻早已走遠。
“芫姐兒芫姐兒,發什麽愣呢。”
冷愫見喚不來人,不由拍了拍她。
“嗯、怎麽了?”
冷芫恍然迴神、出聲問道:“是芪哥兒荷姐他們迴來了?”
“還沒呢。”
冷愫好笑看她,“想什麽呢這麽入迷,我是叫你把暫停營業的牌子掛上,今天準備的菜品已經賣完了。”
“哦、行!”
冷芫晃了晃腦袋、撇去了些有的沒的,“那咱們收拾收拾,早些迴家吧。”
冷愫一邊跟著點頭、一邊驚歎於剛才那一行人的富貴。
“我還是頭一次見到、那麽漂亮又華麗的馬車呢,單是那車簾的用料都是價格不菲呢。
冷芫聽著也跟著搭了幾句話,待到鋪子裏最後一個客人走了後,一家人便開始收拾衛生。
又過了沒一會兒、打聽消息的冷芪冷荷兩人也迴來了。
“怎麽樣怎麽樣?”
張翠娘急急上前詢問、是個什麽情況,就連一旁的冷老爺子,和剛知道原委的冷恂,都是一臉的焦急。
“排隊的人實在太多,我們就跟著個大娘擠進去看過了,李家食鋪同我們一樣弄了托盤盛菜,客人想吃什麽就打什麽,不過他們家、沒我們家的好看。
菜色好像比我們家的多,但聞著沒有咱家的香。
而且他們的葷菜素菜雙拚,都比咱們家便宜一文錢。”
冷芪邊說邊迴憶著。
“那菜色都有什麽?”作為廚子、冷芫最關心的是這個。
“蕨菜炒肉片,煎豆腐,野蔥炒雞蛋……”
冷荷一邊掰著手指頭、一邊又道:“我們家有的,他們家好像都有,不過又不太一樣、長的好像不太一樣……”
“所以說、李家食鋪現在是不賣麵了?”
一旁的冷懷突然出聲問道。
“賣的、有賣麵條的、還有飯。”
小兩隻齊聲開口。
冷芫也大致明白了前因後果,李家食鋪的老板,估計是看他們家的生意好, 就依著葫蘆畫瓢、也加了個一模一樣的蓋澆飯。
這樣既能為他們鋪子裏吸引客人,還能掙錢那何樂而不為呢。
反正幾個菜食做起來也方便,這錢不掙白不掙。
“那怎麽辦?他們不會把我們家的生意都搶完吧?”
張翠娘聞言更是焦心不已,冷恂也是麵露憂愁。
“芫丫頭,你可有什麽辦法?”
冷恂平日裏都在後院洗碗,也不知這裏麵的彎彎繞繞。
“稍安勿躁,沒事兒的!”
了解因果後、冷芫淡定開口,“做吃食生意嘛,總歸做來做去就那幾樣,你家能做,我家也能做。
若是能生意好,跟風模仿者定是絡繹不絕,這也是沒法避免的!”
“是這個理,咱們鋪子對麵不就左右各開了一家包子鋪嘛。”
冷愫見狀緩了緩神思、也在一旁接話道,“他們的生意不也都是在照樣做,肯定不可能說我家賣包子,你家就不能賣了。”
“是這樣的。”冷芫跟著點頭:“今天有李家,明天就有張家王家模仿,咱們總歸是製止不了的。
所以咱們現下要做的就是,專注自家,保證自家的味道,食客知道好壞,自有他們自己的判斷。”
“況且今天雖說被李家搶走了不少生意,但咱們家的客人也沒斷過,不也早早的將準備好的食材賣完了。”
“對對對,不但賣完了,而且今天還來了好多的新客,吃過咱家的味道都說好,直說明天要帶親朋好友都過來來嚐嚐呢。”
冷懷冷蒼負責接待上菜,知道李家食鋪事情後,今日就特別留意了食客是不是迴頭客。
冷芫點頭:“銀錢掙不完,客人總會有,咱們不著急!”
她麵色怔靜、輕聲安撫,一家人聞言這才漸漸平複了心情。
等收拾好東西、一行人準備迴家時,冷芫到底還是沒有自己所說的平靜。
可能是窮怕了、也可能是太想掙錢了。
冷芫覺得、還是得未雨綢繆,早作應對的好。
因此她先在魚攤販那裏買了不少的草魚,又在鎮口時她租了兩輛牛車。
“爹娘、你帶著小姑弟妹他們先迴家、準備明日食材,我和爺爺去一趟陶景村。”
張翠娘知道女兒是個有主意的,便也沒有多問,“行、那你們早些迴來。”
牛車晃晃悠悠到了陶景村後,各類瓷器擺件依舊琳琅滿目,商隊往來更是不斷。
爺孫兩人大致轉了一圈後,又找到了上次他們鋪子開業前,來買碗碟的那家瓷器坊。
“喲、又是老伯你帶著孫女過來買東西啊!”
瓷器坊的老板姓陶,陶老板迎來送往、一雙利眸記人快,一眼便認出了他們。
“今日是過來買碗碟,還是來買青磚青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