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帝呷了一口清茶,揶揄道:「朕是為了讓你認清自己的心,否則英國公為薑綏許了人家,朕也不好插手。」


    虞蘊耳尖一紅,嘴唇蠕動想解釋,但最後也沒張開嘴。


    嘉帝朝人揮了揮手,虞蘊上前幾步,在嘉帝跟前落座,嘉帝考校他近日所學。


    四書五經,經史子集,虞蘊背的滾瓜爛熟,不說深入研理,但也非是泛泛之談,惹人笑話。


    嘉帝便問他:「你既略通史記,今日便與朕說說文帝。」


    相比其他帝王上位艱難,文帝的皇位猶如天降餡餅,嘉帝也如此打趣。


    虞蘊搖搖頭:「皇祖父,孫兒雖愚鈍,但也知世上沒有白得的好事。世人知文帝帝位天上來,卻不知這帝王之位後攜刀藏箭。」


    「陳平周勃野心勃勃,視文帝為傀儡,奈何棋差一著。陳平病逝,周勃鬱鬱而終,算不得好結局,可見文帝手段並不弱於人。」


    嘉帝默默揮退宮人,殿內隻剩他們祖孫二人,嘉帝隨意撥著茶沫,漫不經心道:「陳平乃是病逝,周勃也迴封地活了多年,朕卻瞧不出文帝多少手段。」


    虞蘊神情肅然:「文帝上位後,三道詔令盡收民心臣心,該是有城府的。」


    嘉帝:「那便算一點。」緊跟著嘉帝又道:「但文帝在位時,既無開疆擴土之戰果,亦無痛擊匈奴之實績。」


    虞蘊小心覷了嘉帝一眼,嘉帝嗔怒:「你這孩子怎的也學畏縮之態。」


    虞蘊清咳一聲,「皇祖父見諒,孫兒就事實所發見解,就事論事。」


    嘉帝:「嗯。」


    虞蘊道:「文帝雖未有開疆擴土之功績,但善待百姓,休養生息,分解諸侯國這個隱患,為後世子孫痛擊外敵打下基礎,如何不算是功績呢。」


    嘉帝抬眸,意有所指:「若易地而處,你當如何?是『委曲求全』亦是『血戰到底』。」


    「不好這麽極端的。」虞蘊伸出雙指輕點桌麵:「古人雲,不卑不亢。孫兒以為國家大事亦如此,實力不足,守為上。實力充足,結三軍猛士以平宵小,大揚國威。」


    「你這話說的輕巧。」嘉帝笑話他:「嘴皮子一碰就成了似的。」


    虞蘊癟癟嘴,「皇祖父怎知我不行。」


    嘉帝:「你說來聽聽。」


    虞蘊道:「所謂實力足,便是百姓富足,人丁興旺,裹腹有餘方提尊嚴。孫兒認為皇祖父揚先祖遺風,承先祖之誌,安四海,康天下,在孫兒心裏,皇祖父是明君。」


    嘉帝撥茶沫的動作一頓,心裏某個地方被擊中,在他無知無覺間龜裂蔓延,脫口而出:「明君也非聖人,若私德有虧又如何?」


    虞蘊眨了眨眼,道:「論語雲,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


    嘉帝一愣,五官逐漸舒展,殿內傳來一陣笑聲,初始隱隱約約,漸漸地笑聲愈大。


    嘉帝拍了拍虞蘊的肩,他仍是笑著,可眼底卻浮現哀傷,似有千言萬語,最後又化為簡短的稱讚:「好小子。」


    「書上教的好,你這書也念的好。」


    虞蘊一臉赧然,「皇祖父過譽了。」


    少年實在討喜得很,嘉帝忍不住揉了揉虞蘊的腦袋,「你很是聰明,你與皇祖父說,怎麽令國家更加富足。」


    虞蘊一臉誠懇:「皇祖父下令,鼓勵寡婦再嫁如何?」


    嘉帝愣住:「這……」


    虞蘊與他分析,「咱們國家還算富足,但人口卻是寡薄。若朝廷鼓勵寡婦再嫁,想來能添丁不少。」


    大承歷經三代,風氣也漸漸趨於保守,虞蘊生於民間,自是曉得的。他有心扭轉風氣,便想著從鼓勵寡婦再嫁著手。


    「皇祖父,文帝廢除連坐製,百姓代代感激,今日皇祖父下令,鼓勵寡婦再嫁,想來百年後千年後也會有人感激您。」


    第224章 以小窺大


    黃昏時候, 虞蘊才從主殿離開。


    容貴妃折斷了牡丹,冷冷道:「聖上與虞蘊待了大半日。」


    宮人畏怯道:「迴娘娘,算算時辰, 確是有大半日功夫。且晌午英國公也被召進殿, 還…還……」


    容貴妃:「還什麽?」


    宮人垂首,一口氣道出:「英國公還帶了薑三姑娘, 離殿時蘊殿下親自相送。」


    容貴妃眼皮一跳, 心腹上前打發宮人,與容貴妃對視一眼, 二人心中浮現一個猜測,卻又迴避。


    晚間天子為虞蘊與薑三姑娘賜婚的消息不脛而走, 容貴妃的住處掃出一堆碎瓷器。


    「聖上真是怕委屈了他的孫兒半分。」


    心腹神情肅然, 「娘娘莫急,總有人比咱們更坐不住。」


    容貴妃麵色一頓:「你是說…」


    葛國丈握著茶盞, 許久才道:「蘊哥兒要與英國公府結親了。」


    瑞二遲疑頷首, 「老太爺,容小的多嘴一句, 這些年蘊殿下與薑三姑娘委實走的近了。」


    如今賜婚聖諭一出,也算不得稀奇。隻是…


    葛國丈疲憊的嘆息一聲,「罷了。」


    葛國丈罷休, 其他皇子卻未坐得住。同一時刻,一道詔令秘密發往各地。


    三位閣老就詔書內容揣摩聖意,但一時半會兒也沒個頭緒。


    「到底是利民之舉,不必深究。」


    然而各自心裏琢磨什麽,就不得而知了。


    天子上了年歲, 近幾年頗為固執,如今鼓勵寡婦改嫁的詔令一出, 明顯有別於平時作風。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舉養崽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金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金三並收藏科舉養崽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