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莫十七詢問鄉君是什麽後,搖頭拒絕了。
大公主氣悶,她以為莫十七是不想離開杜長蘭,為一個男人拒絕前途。
但杜長蘭卻另有猜測,於是問大公主能否為十七討一個護衛。那一瞬間,莫十七的眼睛亮了。
杜長蘭:……他就知道。
莫十七好自由,厭約束,若她真封了鄉君,言行舉止受人矚目,若有錯處,少不得被人譏諷嘲笑。那是莫十七最不喜的。
杜長蘭再次想起他初見莫十七的時候,當時尋常不過的場景,如今卻是反覆咀嚼。
莫十七與刀疤臉的對峙,莫十七拱手與他賠禮,讓他挑選貨物以做賠償……
很難相信莫十七單薄的身子,獨自在爾虞我詐中撐起一個商隊。
杜長蘭與大公主道明緣由,大公主方才鬆了口氣。十七不是為男人斷前程就好。
雖然是杜長蘭托莫十七一把,但沒有莫十七相助,杜長蘭此行也不會如此順利,二者乃是相輔相成。
杜長蘭隱去一部分細節,長話短說,講述他們在玉陽城的經歷。
小郡王聽得如癡如醉,「真夠跌宕起伏的,杜長蘭,你這人真有意思。」
先有蘊兒變皇孫,這會子又夜擒戎人王,委實精彩。
杜長蘭聽著小郡王不斷吹捧這段經歷,過耳不入,讓莫十七將銀兩和佩刀帶迴房收好。
因著莫十七女子身份,她雖封了四等侍衛,卻不必如其他人般在皇宮當值,這也是杜長蘭為何如此提議的原因。
此行他去覃州當官,十七倒是可與他一道,處理公務也能更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等十七在外麵攢攢資歷,做出點成績,他奏摺上報,又有大公主說和。十七這侍衛怎麽也能再升一升。
不管十七恢復記憶與否,她愈是走向高處,暗處的宵小顧忌就愈多。
殺一個官員家的下人,與殺朝廷有品級的官員,罪名差距可大多了。
小郡王聲音清脆,纏著杜長蘭繼續說更多細節,哪怕杜長蘭去小廚房給清理完畢的雞肉碼料,小郡王也一道跟去。
嚴奉若聽著院裏鬧聲,眉頭不展,笍兒小聲道:「公子,杜大人升官了,難道不是好事嗎?」
笍兒不明白公子為何還愁眉緊鎖。
嚴奉若捧著茶盞,廳外明亮亮的日光晃得他眼花。
按理一般進士會在翰林院待一段時日,長蘭雖早早去六部觀政,但仍在規律中。
但從天子派遣長蘭隨行邊境,營救大公主一事後,就超出一般進士的升官路了。如今長蘭迴京,天子又將長蘭匆匆外派,嚴奉若不能不多想。
第157章 薑綏邀約
暮色四合, 眾人退去,皇宮內殿寂靜無聲,仿佛白日喧鬧乃是錯覺。
嘉帝負手於後, 少頃一名小太監在殿外探頭探腦, 大內侍嗬斥:「陛下麵前鬼鬼祟祟作甚,還不進來。」
小太監忙不迭進殿, 跪下叩首:「迴稟陛下, 底下人說蘊殿下換了便服偷偷往南麵去了,想來是…是……」
嘉帝冷冷道:「他去尋杜長蘭了。」
小太監以額觸地, 靜然不語。
大內侍心頭一跳,試探道:「陛下, 或許是蘊殿下出去散心……」
夜風微涼, 徐徐而入,吹散若有若無的人聲。
他內心嘆口氣, 蘊殿下到底是年少氣急。
然, 杜長蘭自年後出發,一去小半年, 虞蘊能忍著一應宴席結束,已經是十分克製了。
嘉帝行去殿門,夜色蒙蒙, 未見星子。
他攤開手,夜風從他指縫間穿插而過,伴隨一聲輕嘆:「杜長蘭……」
『老二若有杜長蘭幾分才幹倒是好了。』
嘉帝嘆默,但凡杜長蘭不是太出眾,但凡杜長蘭隻是尋常百姓, 嘉帝都可放心大膽的宣告杜長蘭曾經撫養流落民間的皇孫。
皇孫找迴,皇室善待撫養人, 還可對外體現皇室仁義禮信。而不是如現在這般抹去杜長蘭與蘊哥兒的過往。
杜長蘭才能過人,嘉帝忌憚對方利用皇孫養父的名頭迅速崛起,結黨營私。
儲君之位空懸,皇室內鬥,若讓外姓人趁機攬了大權,他如何對得起虞氏列祖列宗。
然大承無才不可運轉,否則偌大江山分崩離析。
嘉帝權衡利弊,這才將杜長蘭外放。一來蘊哥兒同杜長蘭的情分淡去。二來儲君議定,將來待杜長蘭迴京,儲君已經穩固勢力,完全能壓製對方。
年關時候賑災,老二做的差強人意。雖然才能差了些,但憐憫百姓,心懷仁慈,比幾個弟弟能擔事,這些年大臣們也屬意皇二子。更重要的是,皇二子上位,其他皇子皇孫仍有活路,至少可做富貴閑人。
若換其他皇子登上大統,結果難料。
嘉帝在龍案後落座:正好趁薑兒母子歸來,大承大敗戎人,借這個好兆頭立二皇子為儲君,想來一應順利。隻是老五,老九需要好生敲打。
同一時刻,杜長蘭揉揉虞蘊的腦袋,「等我安頓下來,咱們照舊可以書信往來。」
先時杜長蘭在玉陽城,一應大小事都寫信告知虞蘊,還讓玥兒參與其中,是以玥兒和蘊哥兒見麵才沒有陌生感,猶似筆友線下會麵。
虞蘊低了頭去,悶悶不樂。所有人都在告訴他,他遠離他爹是為他爹好,可是夜深人靜時,虞蘊仰望明月沉思。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大公主氣悶,她以為莫十七是不想離開杜長蘭,為一個男人拒絕前途。
但杜長蘭卻另有猜測,於是問大公主能否為十七討一個護衛。那一瞬間,莫十七的眼睛亮了。
杜長蘭:……他就知道。
莫十七好自由,厭約束,若她真封了鄉君,言行舉止受人矚目,若有錯處,少不得被人譏諷嘲笑。那是莫十七最不喜的。
杜長蘭再次想起他初見莫十七的時候,當時尋常不過的場景,如今卻是反覆咀嚼。
莫十七與刀疤臉的對峙,莫十七拱手與他賠禮,讓他挑選貨物以做賠償……
很難相信莫十七單薄的身子,獨自在爾虞我詐中撐起一個商隊。
杜長蘭與大公主道明緣由,大公主方才鬆了口氣。十七不是為男人斷前程就好。
雖然是杜長蘭托莫十七一把,但沒有莫十七相助,杜長蘭此行也不會如此順利,二者乃是相輔相成。
杜長蘭隱去一部分細節,長話短說,講述他們在玉陽城的經歷。
小郡王聽得如癡如醉,「真夠跌宕起伏的,杜長蘭,你這人真有意思。」
先有蘊兒變皇孫,這會子又夜擒戎人王,委實精彩。
杜長蘭聽著小郡王不斷吹捧這段經歷,過耳不入,讓莫十七將銀兩和佩刀帶迴房收好。
因著莫十七女子身份,她雖封了四等侍衛,卻不必如其他人般在皇宮當值,這也是杜長蘭為何如此提議的原因。
此行他去覃州當官,十七倒是可與他一道,處理公務也能更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等十七在外麵攢攢資歷,做出點成績,他奏摺上報,又有大公主說和。十七這侍衛怎麽也能再升一升。
不管十七恢復記憶與否,她愈是走向高處,暗處的宵小顧忌就愈多。
殺一個官員家的下人,與殺朝廷有品級的官員,罪名差距可大多了。
小郡王聲音清脆,纏著杜長蘭繼續說更多細節,哪怕杜長蘭去小廚房給清理完畢的雞肉碼料,小郡王也一道跟去。
嚴奉若聽著院裏鬧聲,眉頭不展,笍兒小聲道:「公子,杜大人升官了,難道不是好事嗎?」
笍兒不明白公子為何還愁眉緊鎖。
嚴奉若捧著茶盞,廳外明亮亮的日光晃得他眼花。
按理一般進士會在翰林院待一段時日,長蘭雖早早去六部觀政,但仍在規律中。
但從天子派遣長蘭隨行邊境,營救大公主一事後,就超出一般進士的升官路了。如今長蘭迴京,天子又將長蘭匆匆外派,嚴奉若不能不多想。
第157章 薑綏邀約
暮色四合, 眾人退去,皇宮內殿寂靜無聲,仿佛白日喧鬧乃是錯覺。
嘉帝負手於後, 少頃一名小太監在殿外探頭探腦, 大內侍嗬斥:「陛下麵前鬼鬼祟祟作甚,還不進來。」
小太監忙不迭進殿, 跪下叩首:「迴稟陛下, 底下人說蘊殿下換了便服偷偷往南麵去了,想來是…是……」
嘉帝冷冷道:「他去尋杜長蘭了。」
小太監以額觸地, 靜然不語。
大內侍心頭一跳,試探道:「陛下, 或許是蘊殿下出去散心……」
夜風微涼, 徐徐而入,吹散若有若無的人聲。
他內心嘆口氣, 蘊殿下到底是年少氣急。
然, 杜長蘭自年後出發,一去小半年, 虞蘊能忍著一應宴席結束,已經是十分克製了。
嘉帝行去殿門,夜色蒙蒙, 未見星子。
他攤開手,夜風從他指縫間穿插而過,伴隨一聲輕嘆:「杜長蘭……」
『老二若有杜長蘭幾分才幹倒是好了。』
嘉帝嘆默,但凡杜長蘭不是太出眾,但凡杜長蘭隻是尋常百姓, 嘉帝都可放心大膽的宣告杜長蘭曾經撫養流落民間的皇孫。
皇孫找迴,皇室善待撫養人, 還可對外體現皇室仁義禮信。而不是如現在這般抹去杜長蘭與蘊哥兒的過往。
杜長蘭才能過人,嘉帝忌憚對方利用皇孫養父的名頭迅速崛起,結黨營私。
儲君之位空懸,皇室內鬥,若讓外姓人趁機攬了大權,他如何對得起虞氏列祖列宗。
然大承無才不可運轉,否則偌大江山分崩離析。
嘉帝權衡利弊,這才將杜長蘭外放。一來蘊哥兒同杜長蘭的情分淡去。二來儲君議定,將來待杜長蘭迴京,儲君已經穩固勢力,完全能壓製對方。
年關時候賑災,老二做的差強人意。雖然才能差了些,但憐憫百姓,心懷仁慈,比幾個弟弟能擔事,這些年大臣們也屬意皇二子。更重要的是,皇二子上位,其他皇子皇孫仍有活路,至少可做富貴閑人。
若換其他皇子登上大統,結果難料。
嘉帝在龍案後落座:正好趁薑兒母子歸來,大承大敗戎人,借這個好兆頭立二皇子為儲君,想來一應順利。隻是老五,老九需要好生敲打。
同一時刻,杜長蘭揉揉虞蘊的腦袋,「等我安頓下來,咱們照舊可以書信往來。」
先時杜長蘭在玉陽城,一應大小事都寫信告知虞蘊,還讓玥兒參與其中,是以玥兒和蘊哥兒見麵才沒有陌生感,猶似筆友線下會麵。
虞蘊低了頭去,悶悶不樂。所有人都在告訴他,他遠離他爹是為他爹好,可是夜深人靜時,虞蘊仰望明月沉思。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