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乾帝國北境,雲嶺——乾羽軍暫駐地
夜。
刺骨的寒風夾雜著鵝毛般的雪花,狂嘯怒號著搖撼著樹枝,駐軍的帳篷才剛剛搭起半個時辰而已,都已經覆蓋了厚厚的積雪。
峭壁之上,一個中年男子雙手負於身後,遙望著天際之間的飄雪。
這中年男子劍眉星目,一對漆黑的眼眸炯炯有神,身穿一件漆黑的鎧甲,腰間係著一把三尺青鋒劍。
任這天地間狂風如何的怒號,都絲毫不為之所動。
這個男子就是乾羽軍的主帥,東乾帝國唯一的元帥也是唯一的異姓王。
簫淵。
十七年前,楓林帝國上將秦銘率四十萬大軍北下進攻東乾,所過之處如大水崩沙,鋒銳之勢無人能擋,竟一直打到了東乾帝國王都城下。
一時間,東乾大亂。
東乾王城之外有四個外城,而當時年不滿二十五的簫淵任職北外城指揮使,手下兩千鐵甲步軍,三千弓弩手。
北城的地勢平坦,四個外城之中算是北城最難把守,當時無人看好簫淵,這個當是不過二十出頭的愣頭青能夠守住北城,因為簫淵之前從未上過戰場。
但是接下來,簫淵的表現卻讓所有人大吃一驚。
北城防禦薄弱,容易攻破,楓林帝國的軍隊就把進攻的主力放在了北城。
進攻北城的軍隊前前後後合計共投入了十萬上下,還是楓林帝國最為精銳的部隊。
日以繼夜的強攻。
而簫淵則僅僅依靠著手裏的五千步兵和支援他的三千王城禁軍,一共八千人馬,創造了奇跡。
八千人馬麵對十萬敵軍,能夠堅持十日不被攻破,就已經可以被稱為名將。
但是簫淵卻抵擋住了這十萬楓林帝國精銳虎狼般的攻勢足足三個月之久!
最後的半個月,北城之下,屍推如山,城牆染滿了殷血,城牆之上無論是兵是將,都已經渾身浴血,簫淵從這場戰鬥開始的第一天就和所有普通的戰士一樣,站在了城牆之上。
他銀白的戰甲,雪白的披風早已被浸透鮮血,手持長槍之姿在敵人眼中猶如如。
三個月後,東乾各地的守備軍紛紛趕至,而楓林帝國軍隊攻城三月未破,已然是銳氣不足,再打下去也是平添傷亡,無奈隻能撤軍離開。
此戰之後,簫淵被封為統領,統領東乾北境一萬步軍。
接下來十七年,簫淵被東乾帝王委以重用,北收失地,大大小小二十三仗,無一敗績,不但收複了所有了北疆失地,還攻克了楓林帝國十四座城池。
十餘年下來簫淵帶軍共斬敵二十四萬上下,俘敵十萬有餘,威震楓林上下,讓楓林帝國的人聽到簫淵這個名字都嚇得一哆嗦。
而簫淵也被拜為帝國元帥,東乾帝王親封一字並肩王,獨自一人提領東乾北境四十三萬大軍,手下親屬三萬虎師,東乾帝王親自命名,以國字乾開頭,號乾羽軍。
恩寵之重,絕對超過東乾開國以來的任何一個臣子。
東乾上下無人不知簫淵之名,底下民眾若是提到簫淵,都會恭恭敬敬的喊上一聲‘鎮北王’。
東乾帝國幅員遼闊,軍隊有數百萬之眾,如果要論哪裏的士兵最精銳,那肯定是北域軍無疑,而北域軍中最精銳的,當屬乾羽軍,雖然隻有三萬人,卻各個都是撕虎裂豹的敢戰之士。
乾羽三萬,共分三十營,一千人為一營。三萬大軍都是鐵騎,胯下所騎的都雲戰馬,一天可以奔襲一千五百裏,所以遠距離突襲作戰是乾羽軍最擅長的。
簫淵知道功高震主的道理,所以三年之前,就連上了三道奏表自卸元帥一職。
但是就在一個月前,楓林帝國和邊上的天軒帝國組成聯軍,共計八十萬人,號稱百萬大軍,攻打東乾北境。
烽煙再起,邊疆告急,東乾皇帝隨即下旨,讓清閑了三年的簫淵攜乾羽軍出征,提領東乾北境五十萬大軍依托城池要塞有利之地形抗擊楓林與天軒的聯軍。
一件貂絨披風毫無預兆的就披上了簫淵的肩頭。
“外麵風大,父帥還是到帳子裏的火爐旁歇息片刻吧。”
在簫淵身後,一位給簫淵披上披風的青年語氣平和的說道。
這青年身高約莫七尺,身處乾羽軍營之中卻未穿戰甲,一襲青衣顯得有些瘦弱,麵色潤白宛若美玉,就像是個舞文弄墨的書生。
看到身邊出現的青年,簫淵毅然的麵容緩和了些許。
簫淵伸手將剛披上的披風又摘了下來,披在了青年的肩上,“林兒,你身子骨弱,快迴帳子裏歇息,為父我縱橫北疆都十幾年,什麽風雪沒見過?”
青年名為蕭林,簫淵獨子、
乾羽軍親衛營統領,也是乾羽少帥,年方二四。
“兒有些事想和父親商量。”
“你我父子之間,想說什麽直接開口便是。”
“關於此戰,兒這幾日行軍路上,仔細想了一番,越想越覺得此次楓林天軒二國興兵來犯,來的有些古怪,來的蹊蹺。”青年語氣平淡的說道。
“古怪?”簫淵眉頭微微一皺,“我東乾與楓林天軒已經是百年的仇怨,互有征伐算是常事,哪有古怪蹊蹺之處?”
“父親聽兒慢慢解釋,此次楓林帝國天軒帝國不該出兵之處有三,其一,天時,自從新皇登基之後,我東乾頒新政,施新規,威望一年強過一年,如今這幾年正是我東乾最強盛的時候,敵國本該極力交好不動刀兵才是常理。”
簫淵點頭,“不錯,陛下整肅朝綱,朝野上下一派新氣象,我東乾國力確實比從前確實強盛不少。”
東乾新皇斷銘還是太子的時候就和簫淵是至交好友,如今雖然已經登基帝位,與簫淵卻是明麵君臣,暗裏兄弟,對這位英明的皇帝簫淵還是十分敬佩的。
“其二,地利,我東乾北疆崇山峻嶺無數,能行軍之處甚少,凡是軍隊能通行之路口皆有險關,單說邊關出雲,在父親的加固之下已經高達六十丈,厚八丈,城下有深溝陷阱無數,城上神臂弩機上千架,就算守軍隻有一萬,也足以抵擋十萬來犯之敵。”
“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其三,人和,北境是我東乾戰爭最頻繁之地,駐軍足足五十萬,且戰甲齊備,糧草充足。父親您縱橫北疆十餘年,攻必克,戰必取,這十幾年來北境將士在您的統禦之下基本沒有打過什麽敗仗,雖然您已離軍三年,軍中卻還是士氣如虎,軍威似龍,殺敵斬將奮力當先。”簫林繼續說道。
“此役,我東乾占盡天時地利人和,任何一個久經沙場的戰將都看得出此戰我東乾贏麵極大,就說父親您的老對手,楓林帝國的上將秦銘吧,他也算是久經沙場的帥才,怎麽可能看不懂其中的道理?但他們還是出兵了,父親難道覺得不蹊蹺麽?”
簫淵沉思了片刻,簫林所說的確實有理。
自己與秦銘沙場交兵十幾年,雖然屢屢占得上風,但是也十分清楚,這秦銘確實是一個難得的帥才,否則十七年前秦銘也無法攻下東乾北境,他也無法打到東乾皇都城下。
怪也隻能怪秦銘生不逢時,遇上了簫淵這一位百年不見的治軍之將,否則十七年前他或許真的有可能滅掉東乾,即使是滅不掉至少能夠重創。
“修!”沉思中的簫淵忽然發出一聲輕喝。
“主人。”
黑袍人忽然出現在簫淵的麵前,恭敬的半跪而下,那銀色的麵具猶若鬼魅。
影侍,簫淵最親信的衛隊,隻忠心與簫淵一人的死士,擅長隱逸之術。
沒人知道知道簫淵身邊有多少影侍,但誰都清楚,影侍的可怕。
“速速傳令給三位將軍與十位統領,半個時辰內整軍出發,所攜帶的糧草就地放棄,連夜前往出雲關,天亮之前,我要我一字並肩王旗飄揚出雲城關之上!”簫淵對著修下令。
簫淵做事從來不拖泥帶水,一旦打定主意,便是雷厲風行。
“遵命。”修低頭一應,聲音有些嘶啞,而後又消失在簫淵和簫林的麵前。
“父親是想到什麽可能了?”看到簫淵有所行動,身邊簫林問道。
“沒有,我還是想不明白楓林與天軒在打什麽算盤。所以我要快些趕到出雲關,我要親自坐鎮出雲關我才安心。”簫淵迴到。
簫林點點頭,這確實是現在最穩妥的對策。
楓林天軒兩大帝國此次出兵必有陰謀,簫淵親自坐鎮出雲關,總是最穩妥的辦法。
雄關出雲有簫淵親自鎮守,就算是八十萬敵軍全力拚殺,也掀不起什麽大浪。
“林兒,你也快些迴帳準備吧,我們要快些趕到出雲關。”
夜。
刺骨的寒風夾雜著鵝毛般的雪花,狂嘯怒號著搖撼著樹枝,駐軍的帳篷才剛剛搭起半個時辰而已,都已經覆蓋了厚厚的積雪。
峭壁之上,一個中年男子雙手負於身後,遙望著天際之間的飄雪。
這中年男子劍眉星目,一對漆黑的眼眸炯炯有神,身穿一件漆黑的鎧甲,腰間係著一把三尺青鋒劍。
任這天地間狂風如何的怒號,都絲毫不為之所動。
這個男子就是乾羽軍的主帥,東乾帝國唯一的元帥也是唯一的異姓王。
簫淵。
十七年前,楓林帝國上將秦銘率四十萬大軍北下進攻東乾,所過之處如大水崩沙,鋒銳之勢無人能擋,竟一直打到了東乾帝國王都城下。
一時間,東乾大亂。
東乾王城之外有四個外城,而當時年不滿二十五的簫淵任職北外城指揮使,手下兩千鐵甲步軍,三千弓弩手。
北城的地勢平坦,四個外城之中算是北城最難把守,當時無人看好簫淵,這個當是不過二十出頭的愣頭青能夠守住北城,因為簫淵之前從未上過戰場。
但是接下來,簫淵的表現卻讓所有人大吃一驚。
北城防禦薄弱,容易攻破,楓林帝國的軍隊就把進攻的主力放在了北城。
進攻北城的軍隊前前後後合計共投入了十萬上下,還是楓林帝國最為精銳的部隊。
日以繼夜的強攻。
而簫淵則僅僅依靠著手裏的五千步兵和支援他的三千王城禁軍,一共八千人馬,創造了奇跡。
八千人馬麵對十萬敵軍,能夠堅持十日不被攻破,就已經可以被稱為名將。
但是簫淵卻抵擋住了這十萬楓林帝國精銳虎狼般的攻勢足足三個月之久!
最後的半個月,北城之下,屍推如山,城牆染滿了殷血,城牆之上無論是兵是將,都已經渾身浴血,簫淵從這場戰鬥開始的第一天就和所有普通的戰士一樣,站在了城牆之上。
他銀白的戰甲,雪白的披風早已被浸透鮮血,手持長槍之姿在敵人眼中猶如如。
三個月後,東乾各地的守備軍紛紛趕至,而楓林帝國軍隊攻城三月未破,已然是銳氣不足,再打下去也是平添傷亡,無奈隻能撤軍離開。
此戰之後,簫淵被封為統領,統領東乾北境一萬步軍。
接下來十七年,簫淵被東乾帝王委以重用,北收失地,大大小小二十三仗,無一敗績,不但收複了所有了北疆失地,還攻克了楓林帝國十四座城池。
十餘年下來簫淵帶軍共斬敵二十四萬上下,俘敵十萬有餘,威震楓林上下,讓楓林帝國的人聽到簫淵這個名字都嚇得一哆嗦。
而簫淵也被拜為帝國元帥,東乾帝王親封一字並肩王,獨自一人提領東乾北境四十三萬大軍,手下親屬三萬虎師,東乾帝王親自命名,以國字乾開頭,號乾羽軍。
恩寵之重,絕對超過東乾開國以來的任何一個臣子。
東乾上下無人不知簫淵之名,底下民眾若是提到簫淵,都會恭恭敬敬的喊上一聲‘鎮北王’。
東乾帝國幅員遼闊,軍隊有數百萬之眾,如果要論哪裏的士兵最精銳,那肯定是北域軍無疑,而北域軍中最精銳的,當屬乾羽軍,雖然隻有三萬人,卻各個都是撕虎裂豹的敢戰之士。
乾羽三萬,共分三十營,一千人為一營。三萬大軍都是鐵騎,胯下所騎的都雲戰馬,一天可以奔襲一千五百裏,所以遠距離突襲作戰是乾羽軍最擅長的。
簫淵知道功高震主的道理,所以三年之前,就連上了三道奏表自卸元帥一職。
但是就在一個月前,楓林帝國和邊上的天軒帝國組成聯軍,共計八十萬人,號稱百萬大軍,攻打東乾北境。
烽煙再起,邊疆告急,東乾皇帝隨即下旨,讓清閑了三年的簫淵攜乾羽軍出征,提領東乾北境五十萬大軍依托城池要塞有利之地形抗擊楓林與天軒的聯軍。
一件貂絨披風毫無預兆的就披上了簫淵的肩頭。
“外麵風大,父帥還是到帳子裏的火爐旁歇息片刻吧。”
在簫淵身後,一位給簫淵披上披風的青年語氣平和的說道。
這青年身高約莫七尺,身處乾羽軍營之中卻未穿戰甲,一襲青衣顯得有些瘦弱,麵色潤白宛若美玉,就像是個舞文弄墨的書生。
看到身邊出現的青年,簫淵毅然的麵容緩和了些許。
簫淵伸手將剛披上的披風又摘了下來,披在了青年的肩上,“林兒,你身子骨弱,快迴帳子裏歇息,為父我縱橫北疆都十幾年,什麽風雪沒見過?”
青年名為蕭林,簫淵獨子、
乾羽軍親衛營統領,也是乾羽少帥,年方二四。
“兒有些事想和父親商量。”
“你我父子之間,想說什麽直接開口便是。”
“關於此戰,兒這幾日行軍路上,仔細想了一番,越想越覺得此次楓林天軒二國興兵來犯,來的有些古怪,來的蹊蹺。”青年語氣平淡的說道。
“古怪?”簫淵眉頭微微一皺,“我東乾與楓林天軒已經是百年的仇怨,互有征伐算是常事,哪有古怪蹊蹺之處?”
“父親聽兒慢慢解釋,此次楓林帝國天軒帝國不該出兵之處有三,其一,天時,自從新皇登基之後,我東乾頒新政,施新規,威望一年強過一年,如今這幾年正是我東乾最強盛的時候,敵國本該極力交好不動刀兵才是常理。”
簫淵點頭,“不錯,陛下整肅朝綱,朝野上下一派新氣象,我東乾國力確實比從前確實強盛不少。”
東乾新皇斷銘還是太子的時候就和簫淵是至交好友,如今雖然已經登基帝位,與簫淵卻是明麵君臣,暗裏兄弟,對這位英明的皇帝簫淵還是十分敬佩的。
“其二,地利,我東乾北疆崇山峻嶺無數,能行軍之處甚少,凡是軍隊能通行之路口皆有險關,單說邊關出雲,在父親的加固之下已經高達六十丈,厚八丈,城下有深溝陷阱無數,城上神臂弩機上千架,就算守軍隻有一萬,也足以抵擋十萬來犯之敵。”
“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其三,人和,北境是我東乾戰爭最頻繁之地,駐軍足足五十萬,且戰甲齊備,糧草充足。父親您縱橫北疆十餘年,攻必克,戰必取,這十幾年來北境將士在您的統禦之下基本沒有打過什麽敗仗,雖然您已離軍三年,軍中卻還是士氣如虎,軍威似龍,殺敵斬將奮力當先。”簫林繼續說道。
“此役,我東乾占盡天時地利人和,任何一個久經沙場的戰將都看得出此戰我東乾贏麵極大,就說父親您的老對手,楓林帝國的上將秦銘吧,他也算是久經沙場的帥才,怎麽可能看不懂其中的道理?但他們還是出兵了,父親難道覺得不蹊蹺麽?”
簫淵沉思了片刻,簫林所說的確實有理。
自己與秦銘沙場交兵十幾年,雖然屢屢占得上風,但是也十分清楚,這秦銘確實是一個難得的帥才,否則十七年前秦銘也無法攻下東乾北境,他也無法打到東乾皇都城下。
怪也隻能怪秦銘生不逢時,遇上了簫淵這一位百年不見的治軍之將,否則十七年前他或許真的有可能滅掉東乾,即使是滅不掉至少能夠重創。
“修!”沉思中的簫淵忽然發出一聲輕喝。
“主人。”
黑袍人忽然出現在簫淵的麵前,恭敬的半跪而下,那銀色的麵具猶若鬼魅。
影侍,簫淵最親信的衛隊,隻忠心與簫淵一人的死士,擅長隱逸之術。
沒人知道知道簫淵身邊有多少影侍,但誰都清楚,影侍的可怕。
“速速傳令給三位將軍與十位統領,半個時辰內整軍出發,所攜帶的糧草就地放棄,連夜前往出雲關,天亮之前,我要我一字並肩王旗飄揚出雲城關之上!”簫淵對著修下令。
簫淵做事從來不拖泥帶水,一旦打定主意,便是雷厲風行。
“遵命。”修低頭一應,聲音有些嘶啞,而後又消失在簫淵和簫林的麵前。
“父親是想到什麽可能了?”看到簫淵有所行動,身邊簫林問道。
“沒有,我還是想不明白楓林與天軒在打什麽算盤。所以我要快些趕到出雲關,我要親自坐鎮出雲關我才安心。”簫淵迴到。
簫林點點頭,這確實是現在最穩妥的對策。
楓林天軒兩大帝國此次出兵必有陰謀,簫淵親自坐鎮出雲關,總是最穩妥的辦法。
雄關出雲有簫淵親自鎮守,就算是八十萬敵軍全力拚殺,也掀不起什麽大浪。
“林兒,你也快些迴帳準備吧,我們要快些趕到出雲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