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這個季節的氣溫已經接近全年的最高處。


    除了清晨和傍晚有著一絲絲涼爽,其餘時間的炎熱都令人難以忍受。


    居住地的修建已經刻不容緩了,本來鍾原打算六月就開始動工修建,現在都已經拖到七月來了。


    一大早,鍾原就帶著部落的勞動力,來到了山下平原處。


    “也不知道今年能不能搬出洞穴?算了,走到哪一步是哪一步吧!”


    鍾原看著這塊還未被開發的平原,心裏默默想道。


    鍾原讓眾人分出去一部分,去收集平原周圍的幹草。


    這些幹草細長堅韌,打算用它混合泥巴和石灰做牆體。


    山﹑風以及自己三人,則負責居住地的平麵規劃。


    在鍾原的計劃中,部落沿河而建,這方便日常生活。


    部落最外層是防禦層,鍾原打算修建圍牆,將荒野上的危機都隔離在高牆之外。


    考慮到部落日後的發展,鍾原將部落的建築麵積,在適合部落現有人數情況下,做了預留擴張。


    在鍾原的預想中,外牆是一個四四方方的形狀。


    圍牆每一邊的長度都達到了近兩百米,高三米左右,厚度在一米左右,每一麵圍牆都有開口,方便進出。


    四萬平已經足夠部落眾人生活,相比之前逼聳的洞穴,這顯得格外寬闊。


    三米的高牆已經能基本隔絕來自野獸和其餘人類的威脅。


    更別說鍾原還會在圍牆後修建了望塔,圍牆每隔一段,鍾原還會修建可以上去的階梯,方便居高臨下發起攻擊。


    一米的厚度能夠保障沒有任何生物能在短時間內摧毀它。


    圍牆內部,鍾原打算在中間修建一個議事廳一樣的存在,可以在這裏商討部落的發展,閑暇時也作為娛樂場所。


    圍繞著議事廳修建居住的房間,鍾原打算修築四間排房,四方各一座,又不想相連,圍住議事廳。


    在靠近河岸的兩個角落,鍾原打算在左右分別修建一個魚塘和一座窯坑。


    平日陷阱裏多餘的漁獲,可以放進左邊的魚塘養著,當作新鮮的儲備糧食,以作不時之需。


    而窯坑在右側,是因為靠近拐彎處的粘土灘,方便黏土的運輸。


    另外兩角,一個是充當倉庫,用來放置部落的物資;另一個充當廚房,日後吃飯都集中在廚房。


    在廚房的旁邊,為了部落的衛生環境,鍾原還打算修建一個廁所。


    確定好部落大致情況後,鍾原開始行動。


    首先,擺在鍾原麵前的就是如何找水平,這麽長的一段圍牆,僅僅靠肉眼來判斷的話,未免太過草率。


    目前也沒有水平儀來給鍾原使用,鍾原隻能靠一些老舊的方法,用繩索來確定位置。


    在繩子的一端綁上石塊,靠著重力作用,確定豎直方向。


    在繩子兩端用力拉扯,在拉力作用下,確定水平方向。


    隻不過,部落裏麵的繩子最長也才五六米,豎直方向倒是夠,水平方向卻欠缺很多,雖然勉強能用,但是太過繁瑣。


    鍾原三人開始扒周圍的樹皮,打算做一根長一點的繩子。


    直接手搓兩百米不太現實,先不說十分耗費人力不說,做出來的繩子本就是臨時使用,沒經過任何處理,根本沒有那麽堅韌。


    兩百米真要拉直的話,早斷了,三十米左右的倒還可以,也勉強夠用。


    三人行動起來猶如蝗蟲過境,周圍的小樹和枝條收到了滅頂之災,一個個都變得光禿禿的。


    收集足夠的樹皮後,鍾原和風負責剝離纖維層,山負責編織。


    幾人搭配起來速度很快,沒多長時間,繩子已經在地上堆放一圈又一圈,估摸著差不多長後,鍾原叫停了編織。


    鍾原讓兩人拉著繩子的兩端,不斷的向反方向走去。


    繩子在兩人漸行漸遠中開始繃直,鍾原拿起草木灰沿著繩子不斷灑落,一條灰白色的細線出現在平原上。


    等整條繩子都沿途撒上灰燼後,鍾原又將繩子一段距離與灰燼細線重合,另一段拉直延伸出去,確保在同一條直線上。


    重複這個操作,不多長時間,一麵圍牆的位置就已確定。


    直線已經實現,直角的確定,鍾原也是靠著力學。


    在一處水坑中,用繩子係著一塊石頭,將石頭沉入水中,但卻不觸底。


    細線和平靜的水麵形成的夾角恰好就是一個十分規整的直角,鍾原以這個直角做對比,做出了幾個直角尺,方便修築中使用。


    日上三竿,整個部落的輪廓終於成型。


    灰燼在平原處刻印出一道道痕跡,這些痕跡就是鍾原在心中規劃出的山下平原處的居住地平麵形狀。


    就在鍾原完成輪廓的勾勒時,眾人收集的幹草也堆積了一大堆。


    因為天氣的炎熱,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掛著汗珠,汗滴已經開始沿著鼻尖滑落。


    鍾原叫停下了眾人,將大家聚集在一起來到平原邊上的樹林中躲避太陽。


    將部分竹子也帶到陰涼處,在鍾原的指揮下,將這些竹子編織成厚實的籬笆。


    這些籬笆鍾原打算用在外牆上麵,起到固定整個外牆的作用,就好比現代建築中的鋼筋,隻不過是低配版。


    因為用不著精細處理,直接破開就可以使用,所以這樣製作的也十分快速,十來根毛竹就可以製作一段二十米左右的籬笆。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太陽就來到了頭頂。


    此刻,被太陽直射的平原上,熱氣不斷蒸騰,在人眼看起來,就好像空間都在扭曲一般。


    在眾人的齊心協力下,籬笆已經有三段了,現在正在做第四段。


    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籬笆看起來十分粗曠,邊緣上還帶著毛刺。


    但同時它的厚度要比處理過後要寬厚許多,隨之而來的就是值得信賴的堅固性。


    等第四段做完,忙碌一上午的眾人,肚子裏的早飯早就被消耗一空,每個人的肚子都在發出抗議。


    眾人紛紛拿出準備好的肉幹,混著竹筒裏的冷白開將就對付了兩口,填飽肚子後,又滿懷熱情的投入到工作中。


    ------


    曆經三天時間,鍾原才編織好外牆所需要的籬笆,這些籬笆呈現一段一段的堆放在平原處,每一段都長達二十多米,剛好和一根竹子長度類似。


    “鋼筋”已經搭好,接下來就等澆灌“水泥”了。


    在勞動力都在山下做著修建工作時,洞穴裏行動不便的族人也沒閑著。


    由於山下的工作比較簡單,所以鍾原後麵幾天都在洞穴製作各種工具。


    他們在鍾原的帶領下編織出了數量相當可觀的竹笈,用來搬運泥土和石塊等等,還做了許多簡易的木鋤用來挖土。


    籬笆製作完成的時候,這些工具也準備齊全。


    鍾原將眾人分為兩組,一組來製作“水泥”,一組負責修建。


    鍾原讓眾人在規劃魚塘的位置挖來泥土,挑出泥土裏的大塊石頭,將大團泥土打散,避免大石頭或者整塊泥土影響牆體強度。


    處理好的泥土裏混入草木灰,並且有人不停的翻動,讓兩者充分混合。


    等混和好後,鍾原讓人用陶罐打來水,一邊澆在泥土上,一邊將收集來的幹草扯成節撒在泥土裏。


    鍾原澆水比較少,因為沒有十分堅固的模板,如果加水過多,就沒辦法成型。


    更何況這種泥土混合物幹涸凝固的速度也遠比水泥慢,因為這個原因,圍牆也是一層一層修建。


    幾人不停的在泥土上走動轉圈,不斷的踩踏,將幾者與水混合均勻。


    在不停的人工攪拌下,徹底激發了簡易版“水泥”的粘性,在這裏麵走動也越來越費力。


    等到“水泥”組步入正軌後,鍾原叫來修建組。


    他們將這些混合物用竹笈背簍運輸到先前畫好的痕跡邊上,從一個角落開始修建。


    鍾原將籬笆立起來充當鋼筋的作用,接著讓他們將這些混合物倒在籬笆底部,一邊傾倒,一邊人工踩踏壓實。


    圍牆的修築就此開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原始人開始建立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飯加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飯加菜並收藏從原始人開始建立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