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尋猶豫片刻後,搖了搖頭,坦言迴道,“這個問題,我無法給出確切迴答。”


    “我隻能說,陛下你最多還有兩年的時間,至於是否來得及……那就不是我能控製的了。”


    “兩年……”嬴政依舊閉著眼,輕聲重複了一遍這個數字。


    古尋跟著補充道,“說是兩年,實際上最多一年半,陛下你應該就會因為頭疼劇烈而……而失去絕大部分正常行為能力。”


    話說到一半,古尋停頓了很久。


    聽著要命的噩耗,嬴政臉色毫無變化,平靜的應聲道,“朕知道了……”


    古尋靜靜的看著他,什麽話也沒說。


    嬴政的病他是真的沒辦法,哪怕他現在掌握著扶桑神木這個製藥神物,也無可奈何。


    因為嬴政的身體問題本質不是病,而是損耗過度,頭疾是表象,而非根本。


    就好像一根不斷磨損的鐵杵,其本身質量必然會不斷減少,直至徹底損毀。


    這和阿言的先天體虛並不相同,體虛之症就像一個漏水的水桶,雖然水在不斷滴漏,桶卻無損。


    嬴政,卻是實實在在的逐步走向不可挽迴的死亡。


    古尋救不了他,誰也救不了他,除了他自己。


    可惜嬴政不會選擇自救。


    沉默了好一會兒後,嬴政睜開了雙眼,看向古尋,語氣稍顯放鬆的問道:


    “國師,這些年一直在埋怨朕吧?”


    “聖明無過天子,我無權置喙。”古尋垂首,輕聲迴道。


    他確實對嬴政有很多不滿,但他很少會刻意去反駁乃至反抗嬴政的所作所為。


    因為他不是皇帝,嬴政才是。


    “無權……嗬嗬!”嬴政難得的笑了兩聲。


    古尋話裏的意思很清楚,無權不是沒有,所以他對嬴政那個問題的迴答其實是肯定。


    “儒家那群儒生現在的表現,國師也看在眼裏,你覺得朕該怎麽處置他們?”嬴政沒有糾結古尋的迴答,換了一個新問題。


    “這個問題問我不合適吧?”古尋沒有正麵迴答,“我和儒家淵源頗深,陛下也是知道的。”


    “實話實說即可,有所偏袒也無妨。”嬴政擺了擺手,示意古尋隨便聊聊。


    他是個感情用事的人,所以倒是也允許手下的人感情用事。


    古尋聞言也就不藏著掖著了,直言迴道,“既然陛下這麽說,那我就說說。”


    “儒家那群儒生就這個德行,和他們計較實在沒意思。”


    “況且,也不是所有儒生都不識時務,不識大體啊。”


    “國師還真是不客氣。”嬴政聞言不由念了古尋一句。


    “他們如此目無尊上,公然妄議國策,豈是一句沒意思,就能搪塞過去的?”


    “我隻是說我的看法,陛下如何處置,自然還是由陛下決斷。”古尋沒有和嬴政爭論,也沒有為儒家說好話。


    一方麵,嬴政是個勸不動的人,他心中若是已有主意,就隻能照他的意思辦。


    另一方麵,儒家也確實該敲打敲打,一個個腦子彷佛讀書讀傻了一般,合該收拾一番。


    嬴政瞥了古尋一眼,說道,“若是朕處置的過了,隻怕國師又要在心裏記朕一筆吧?”


    古尋張了張嘴,不知道該怎麽接這話。


    看來得知自己壽數將近的嬴政情緒還是受到了影響,往日他斷不會和古尋說這麽多內心的想法。


    仔細考慮一番後,古尋迴道,“陛下若是重罰儒家,要在心裏記陛下一筆的恐怕遠不止是我一個人。”


    嬴政直接說心裏話,古尋索性嘴上也不留餘地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嬴政眼神一寒,冷冷的說道,“朕要怎麽做,還容不得旁人置喙!”


    嬴政的這句迴應,無疑說明了古尋之前迴答的一點沒錯——他確實無權置喙。


    古尋這會兒是真不客氣,帶著淺笑迴答道,“陛下的決斷,旁人自然無從置喙,不過……旁人心中如何想,隻怕陛下也管不了。”


    皇帝至高無上,可以不許旁人說,不許旁人做,但不能不許旁人想——除非公輸家族把科技樹再點一點,做出能讀取思想的機器。


    讓古尋噎了這一句,嬴政一時都沒能說出話來。


    不是迴不了古尋的話,而是人有些懵。


    愣了一下後,嬴政直接被氣笑了:


    “難得啊,難得。”


    “國師難得跟朕把話說的這麽直接。”


    嬴政雖氣,卻也沒有上頭,如此感慨一句後,並未再和古尋計較。


    他是個重感情的人,麵對真正親近的人,容忍度其實很高。


    平複了一下情緒,嬴政接著說道,“國有國法,不是朕不願賣國師麵子,隻是國法難容。”


    “我理解,我明白。”古尋點了點頭,但也提醒道,“但我也要向陛下強調一點——因言獲罪,並不合適,最好還是把控好度量。”


    嬴政沒有接古尋的話茬,隻是又閉上了雙眼,開始休息。


    他對古尋容忍度是很高,但不代表古尋可以對他做事指手劃腳。


    古尋見狀識趣的拱手一禮,告退離開了。


    他本來沒想過直接和嬴政聊儒家的事,因為他足夠了解嬴政,知道就算是自己出麵也很難改變嬴政的心意。


    今天確實是有點聊上頭了,說話失了分寸。


    當然,也不會造成什麽不好的後果,隻是白費了一番口舌和情緒而已——這也是古尋很多時候不願意和嬴政掰扯的原因。


    嬴政是一個講感情的人,但隻允許他跟別人講,而不允許別人跟他講。


    至於道理,那就更不許了。


    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至少能省點嘴皮子。


    離開馬車後,古尋恰好遇上了趙高……也可能不是恰好。


    他恭恭敬敬的行了個禮,態度很規矩的問道,“國師大人,不知陛下那裏……”


    嬴政找古尋治病,並未對任何人明說,包括趙高也是不知情的,特意把人支出去了。


    不過能讓嬴政特意把他支出去的事並不多,趙高或許有所猜測。


    古尋懶得和他廢話,擺了擺手迴道,“他休息了,你進去伺候著吧。”


    “那……還請國師恕趙高不能遠送了。”


    古尋不搭理他了,一擺手直接走人了。


    趙高看了離去的古尋背影,帶著笑容走入了馬車之中。


    ………………


    幾日之後。


    濟北郡和臨淄郡邊境。


    班大師等人一路緩行,終於要遠離岱宗地區了。


    而泰山的紛紛擾擾,也隨之落下了帷幕。


    關於泰山封禪典禮如何操辦這一議題的儒家辯論大賽終於落下了帷幕。


    在儒家掌門伏念親自下場對決儒家其他各個分支,並且裁判——帝國皇帝嬴政也親自下場拉偏架後,占據絕對多數的儒家其他分支的人一敗塗地。


    這其中,伏念發揮的最作用其實很有限,但也可以說他發揮的作用很大。


    他一個人,就算身為名義上的儒家魁首也不可能噴倒儒家其他各個支脈的人。


    但作為最能代表儒家正統的人,他對帝國的支持,給了下場拉偏架的嬴政極大的政治背書。


    一向百無禁忌的嬴政,在泰山封禪這件事上卻開始在意起世人的看法了,所以他才會特意召集齊魯儒生,共議泰山封禪之事。


    以他過往的性子,根本不會找這些人來在他耳邊呱噪,隻會由著自己的性子和想法來。


    如果沒有伏念的全力支持,嬴政當然也能以皇帝之尊強行彈壓下所有不和諧的聲音,但這也代表他最初的目的失敗了。


    世人會怎樣看待完全沒有得到最堅持禮製的儒家的支持的這場泰山封禪呢?


    嬴政可以不在乎,他以前也就是這麽做的。


    這一次他也可以不在乎,但他大費周章,搞得如此浩大的聲勢,最後就要落個虎頭蛇尾了。


    沒有伏念的支持,嬴政的計劃就等於是功敗垂成,而有了伏念的支持,嬴政的計劃最多算小有瑕疵。


    失敗與成功的差別,毫無疑問是巨大的。


    嬴政可以不在乎世人的喧囂,卻不能不在乎自己的成敗。


    撲閃著翅膀,慢速飛行的機關朱雀上,盜蹠看著最新的情報,不由嘖嘖感歎,“那位伏念掌門這次看來是立下了大功勞。”


    班大師駕駛著機關朱雀,頭也不迴的問道,“怎麽了?”


    盜蹠笑嗬嗬的迴答道,“伏念幫助帝國,成功壓住了其他儒生提出的建議,封禪大典最後采取了秦國祭祀雍上帝的古祭禮。”


    “啊……”班大師聽到這個消息,一時間不知該如何評價,一隻手摸著胡須,好一會兒後才問道,“其他儒生什麽反應?”


    “嗯……簡而言之就是,氣急敗壞。”盜蹠聳了聳肩,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迴道。


    雪女插話道,“但這應該能一定程度上緩解儒家麵臨的險境吧?”


    “這是自然。”蓋聶點了點頭道,“僅以此事看來,伏念掌門的行為或許能極大的化解儒家的危局。”


    “嘖!”盜蹠撇了撇嘴,笑嘻嘻道,“聽蓋先生這意思,這事兒還沒完?”


    “泰山封禪的事自然已有定論。”蓋聶平靜的迴道,“但儒家的事還未完結。”


    “伏念固然緩解了帝國對儒家的壓力,但也加劇了儒家內部的矛盾衝突。”


    “後事如何,仍未可知。”


    蓋聶到底是蓋聶,一眼就看出了問題所在,也明白了羅網這一局究竟有多難解。


    伏念不出頭,就會加劇帝國對儒家的偏見與敵視。


    伏念出頭了,又會反過來加劇儒家內部的矛盾,而這難免反彈到帝國身上,最終……還是上一條結果。


    反正就是裏外不是人。


    盜蹠聽了這話不由失笑一聲,“合著嚐試自救不行,放棄等死也不行,橫豎都是死!”


    蓋聶沉默了片刻後才迴道,“儒家和農家不同,後者的內部矛盾可以調和,哪怕以流血的方式總能得到結果,但前者的內部矛盾……無解。”


    “不管是誰,不管怎麽做,最多都隻能緩合來自外部的壓力與危險,而內部的……就是無解。”


    如果沒有外患,內部就算有矛盾有衝突,也總能想辦法緩合化解,不能完全消除也能暫時消弭。


    可在有外患的情況下,內部的所有矛盾衝突,都會給外患以機會,最終演變成雙管齊下的兩難局麵。


    這局該怎麽破,蓋聶也不知道。


    他隻是縱橫家的弟子,不是老天爺的兒子,不是什麽局都能破的。


    “這話……儒家沒救了?”盜蹠一攤手,有些難以接受。


    他雖然為儒家這破事煩躁不已,但也不是真想儒家去死。


    蓋聶搖了搖頭,“儒家這一難隻怕是躲不開了,但並非沒救了。”


    “聽著感覺差不多啊。”盜蹠撓了撓頭,嘀咕了一聲。


    蓋聶沒有多做解釋。


    他那句話聽起來像是聽了一句話似的,但實際上意義還是有區別的。


    沒救了是必定要死的,但儒家更像一個注定挨一刀的人,這一刀可能要命,可能重傷,也可能不痛不癢。


    班大師站在最前麵,搖頭晃腦的說道,“老頭子我隻知道,儒家的事咱們是越發摻和不上了。”


    盜蹠嘿嘿一笑,“摻和不上也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唉!”班大師歎息一聲,“希望儒家能夠逢兇化吉吧。”


    事已至此,就算是他這個老好人也隻能對儒家提供除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持了。


    盜蹠擺了擺手,“嗨,咱們管不了的事就不說了。”


    “小高那邊已經準備登船了,咱們還是早點迴去幫忙吧。”


    “也是。”班大師背對著眾人點了點頭,“蜃樓牽扯到青龍計劃,還是得早做安排。”


    “嗯……那就徹底放棄泰山這邊!”


    “你們小心,我要提速了了!”


    班大師話音落下,猛然一扳操縱杆,機關朱雀雙翅急振,速度猛提,朝著東方直飛而去。


    ………………


    泰山腳下,東巡車隊。


    古尋找上了他忠誠的屬下,帝國軍中新貴韓信。


    “泰山的防務,布置的怎麽樣了?”


    聽到古尋問這個,韓信很勉強的扯出皮笑肉不笑的表情,迴應道,“大人,已經初步布置完成了。”


    之前布置嶧山防務的時候,韓信就覺得很勉強,因為真的很難做到滴水不漏。


    現在到了泰山,韓信發現嶧山還是挺簡單的。


    真的……就很為難人,哪怕是他這種人。


    古尋看出來韓信貌似不是很樂意談這個話題,也沒多聊,轉而說道:


    “有個任務交給你。”


    “大人請說。”韓信很清楚,麵對上司最難說的就是不,盡管很想躲懶,還是隻能老實應下差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時之七劍傳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未聞墨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未聞墨卿並收藏秦時之七劍傳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