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夫人和胡美人在一旁安靜的看著兩人的重逢,沒有打擾。


    片刻之後,紅蓮沉悶的聲音才再一次傳出,“古尋,韓國……韓國是不是沒了……”


    古尋手上的動作一頓,旋即沉聲緩緩迴答道,“沒錯。”


    “韓國,已經徹底成為曆史了。”


    雖然直白的現實令人難以接受,但是古尋隻能如實迴答她。


    說謊的話,甚至連善意的欺騙都算不上,因為紅蓮自己也清楚韓國已經亡了,隻是……不知道怎麽麵對這個現實,才會多問古尋一句。


    之後又是一陣沉默。


    古尋也不著急,靜靜的等待紅蓮平複心情。


    半晌之後,她再次問道,“那……父王他……他會怎麽樣?”


    “嗯……大概是淪為一個……籠中鳥吧,不過至少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生命安全還是有保障的。”


    “那就好……”紅蓮低聲呢喃了一句。


    雖然經曆了韓非去國入秦,以及強行賜婚等事情後,紅蓮對待韓王安的態度已經有了很大轉變,但還不至於完全不在意自己父王的生死。


    相比於原著劇情,不愉快的經曆固然沒減少許多,結果至少還都不錯,不至於讓小紅花徹底黑化,扭曲掉對韓國上上下下所有的一切的態度。


    當然,感情稀薄了許多是不爭的事實。


    按照她以前的性子,這會兒肯定要求古尋把韓王安救下來,但是現在,得知他不會死也就算完了。


    感覺到紅蓮情緒平穩下來了,古尋出聲說道,“走吧,我帶你們去鹹陽。”


    “嗯……”紅蓮輕哼了一聲,沒有拒絕。


    胡夫人和胡美人自然更無異議。


    一行四人旋即坐著內史騰準備的豪華馬車——實際上是從王宮裏搶來的——出發返迴了鹹陽。


    等古尋一行人趕迴鹹陽,嬴政的命令也傳達至了新鄭:


    第一,韓王安及韓國群臣,公室子弟悉數押送鹹陽發落。


    第二,清點封存韓國府庫宮室,以待後書處置。


    第三,內史騰率平陽重甲軍部暫駐新鄭,等待接收官署開到。


    最後,改韓國舊地為潁川郡。


    至此,韓國正式並入秦國。


    而這也代表著,韓國所處的堪稱天下樞紐的戰略要地被秦國收入囊中,秦軍東出的道路越發暢通無阻。


    緊隨著韓國滅亡,秦國再次派出楊端和,率軍出河內,分南北兩端夾擊趙國。


    而趙軍的反應也和上次一樣,李牧率主力北上迎擊王翦,司馬尚則據長城抵抗楊端和。


    盡管趙國內部民心浮動,動亂頻生,但是在李牧司馬尚二人的堅守避戰的策略之下,還是沒能取得理想的戰果,局勢再度陷入僵持。


    時間無聲無息的來到十一月,寒冬再次來臨。


    僵持不下的秦趙之戰再次偃旗息鼓。


    然而秦軍退而不散,顯然並未就此罷休,隻待來年一開春就要再戰。


    而經曆了嚴重旱災的趙國,一個冬天的時間根本緩不過來勁。


    等到戰端再啟,隻怕趙國上將軍李牧有天大的本事,也難以為繼了。


    ………………


    次年,秦王政十八年,二月初春,凜冬退散,春迴大地。


    休整了三個月的秦國大軍再一次運轉起來。


    一如往昔,王翦和楊端和兩位主將繼續南北夾擊hd。


    而李牧和司馬尚也繼續分頭堅守頑抗。


    戰場局勢延續著過去的焦灼,似乎李牧還能再一次打退秦軍。


    然而,真的還有可能嗎?


    秦國,章台宮,朝會大殿。


    秦王嬴政及文武百官正在商議滅趙之策。


    趙國如今頹勢畢顯,敗亡隻是遲早的事,但秦國自然希望這一天到來的越快越好,畢竟秦國的糧草軍需也不是無窮無盡的。


    國尉繚站於殿中,率先提議道:


    “老臣認為,趙軍之勢,皆在於上將軍李牧,此時當使離間之策,分化趙王遷和李牧君臣。”


    嬴政端坐在王座之上,微微頷首。


    離間計,也是王翦呈送迴來的密報之上提出的計策。


    “國尉打算如何做?”


    尉繚行禮迴道,“就臣所知,趙王遷對上將軍李牧不滿已久,此時趙國國內局勢動蕩,隻需稍加推波助瀾,便可不攻自破,使君臣二人反目。”


    “至於辦法,無外乎收買趙王近臣和散播謠言兩個途徑罷了。”


    “此計可行。”嬴政點點頭,“國尉,此事就交由你協助王翦去辦,務必盡快擊潰趙軍。”


    “臣領命。”尉繚聞言躬身退下。


    之後,嬴政將目光轉到了突然又來上朝的古尋身上。


    就他所知,除非有事,否則自己這位國師可是從不來上朝的。


    “對國尉之計,國師有何看法?”


    古尋聳了聳肩,“陛下說笑了,行軍打仗我可不懂,還是不妄言了。”


    “不過,我有一事想請陛下準允。”


    “何事?”嬴政知道這就是古尋肯來上朝的目的了。


    古尋一拱手,笑眯眯的迴答道,“我想帶長公子扶蘇往前線一行。”


    此話一出,群臣嘩然。


    公子赴前線督戰什麽的,倒不是不行,但也要分情況。


    此戰為滅趙之戰,對秦國而言不容有失,豈能派個公子去幹擾王翦領兵。


    更重要的是扶蘇還是個半大孩子。


    這提議簡直荒唐!


    右丞相熊啟當即出列諫言道:


    “王上不可!扶蘇公子尚還年幼,焉能親臨戰場這等萬分兇險之地!”


    隨後李斯,馮去疾等一幹重臣也紛紛進言阻止。


    嬴政沒有說話,隻是將目光定定的放在古尋身上,意思很明顯——你提的要求,你來說服他們。


    古尋扭過頭環視這一幹大臣,不鹹不淡的說道,“我帶我的學生去見識見識真正的戰場,管你們什麽事?”


    “我是扶蘇的老師,還是你們是?”


    熊啟一拂袖,語氣不善的迴道,“簡直荒謬,公子千金之軀,縱然有師生之誼,又豈能容國師胡來?”


    “更何況公子的安危還有可能影響到王翦將軍指揮大軍。”


    “若是公子安危有失,亦或王翦將軍戰局失利,誰來擔這個責任?”


    李斯也上前勸說道,“國師想要帶長公子領略真正的戰爭,並不是壞事,然而長公子畢竟年幼,不妨日後再說。”


    古尋卻一點不聽他們的勸,兩眼一翻,沒好氣道,“我的學生,我會不在意他的安危?”


    “既然決定帶他去,我自然有把握保護好他。”


    “至於戰局……我帶長公子去前線,隻看,不說,不做,更不會幹涉王翦將軍的指揮,若是這樣還出紕漏,那也怪不得我們師生二人吧?”


    熊啟眼見古尋根本不打算跟你論理,也不多和他廢話,直接找秦王道:


    “王上,此事萬萬不可。”


    古尋撇了撇嘴,也把注意力轉到嬴政身上。


    最終,決定權還是踢到了嬴政手上。


    7017k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時之七劍傳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未聞墨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未聞墨卿並收藏秦時之七劍傳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