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準備賺錢
穿書第一步,開始賣豆腐 作者:清歡相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些果子我留著也沒用,就一並都送給夫人你了,不收錢。”攤主和氣的道。
花點不需要的東西就能維護大客戶的關係,攤主還是很樂意的。
“老板大氣!我下次若是還要買盆栽之類的東西,絕對第一個奔你這來。”
攤主聞言,笑容真誠了許多。
辣椒買到了,林枝逛街開始愜意了起來。
她在現代無辣不歡,但又因為他們那邊的地理氣候原因,吃辣容易上火。所以總是吃著不盡興。
她的工作需要時時刻刻保持最好的狀態,為了美,她每年隻有比較長的節假日才敢放開吃一迴。
因為假期比較長,就算因為上火而長痘痘,她有足夠的時間給皮膚做個急救處理。
大丫跟在林枝身後,以為她已經買得差不多了。
誰知道她又往之前逛過的方向走,買了十斤生薑、十斤沙薑、十斤大蒜、十斤蔥、三斤香菜。
背上的背簍一下子重了許多。
“娘,這些東西不經放,買那麽多我們一下子能用得完嗎?”大丫表麵詢問,實際是在提醒。
他們這的空氣濕度非常大,這些薑蒜之類的東西過不了幾天就會出狀況,要不發黴,要不就發芽。反正想要長期保存,很難。
蔬菜那些保質期就更短了,幾天的功夫,不是腐爛了就是變成了菜幹,要不就是變成菜幹腐爛。
“沒事,等下迴去我們就處理它們。”林枝心中早有打算。
集市它們走了一遍,又迴到了街道這邊。
街道這邊的商鋪,賣東西的種類相對比較集中。
林枝先去了油店買了十斤香油、十斤菜籽油。她其實更想買的是花生油,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技術的原因還是產量達到原因,沒有花生油賣。
但沒關係,沒有花生油,林枝直接買了十斤的花生、十斤醬油。
一下子,身上的重量又重了許多,林枝決定先迴一趟家把東西放下,然後繼續出門。
買了十來個矮身的小罐子,這是裝調料的。去了鐵鋪打了一口平底鍋、一口四方格的深口鍋,這是她打算用來做鐵板豆腐和串串香的。
去了幹貨店買了十斤香菇幹,然後還要特地去鹽店買鹽,接著順路去到糧食店讓糧食店的掌櫃明日開始送二十斤的黃豆和十斤的麵粉過去他家。
最後一站,來到了木工店裏頭。
再次見到林枝,木工師傅知道他的生意又來了。
林枝把在家就設計好的一個小推車圖紙拿出來:“我想弄這樣的一個小車,不知道師傅能弄不?”
師傅看了許久:“你這是要弄吃食是吧?”
林枝點頭。
師傅想了想建議道:“我能打造,但是木頭不耐高溫,如果你要做吃食用的話,我建議你和我去一趟鐵匠鋪。”
於是,他們又迴到了鐵匠鋪那邊。
雖然林枝跟了過去,但是整個過程是木工師傅和打鐵師傅在商議的,林枝最後的作用就是打錢。
迴去的路上,林枝經過醫館。
突然,她腦子靈光一閃,等大丫反應了過來,林枝已經走進去醫館了。
等她出來後,大丫的背簍又重了許多。.
大丫沒覺得累,隻覺得頭暈乎乎的。
她娘又開始亂花錢了,今晚她和大郎二郎三個豈不是要繃緊皮才行。
林枝嘴角笑意連連。
多看小說還是有點用處的,這不,她找了大半天都沒有找到的辛香料在醫館被她找著了。
迴到了家中。
林枝就和大丫馬不停蹄的開始處理買迴來的東西。
先把香蔥、香菜洗幹淨濾幹水分,大蒜、生薑、沙薑洗幹淨去皮。大蒜剁碎、生薑和沙薑切片備用。
趁著太陽還沒下山,切片的生薑和沙薑拿了一大部分去太陽底下曬,等曬幹後磨成粉,就可以用來製作作複合調料。還剩下少部分的生薑和沙薑,留著等下炸香油。
炸香油之前,先得炸香蒜酥。
那些被剁碎的大蒜經過油炸過後,聞起來特別香,吃起來又很酥脆,和生蒜的味道完全不一樣。
香蒜酥林枝也是用來調味的,炸好後,攤涼就可以裝進罐子裏,隻要密封好,可以使用好久。
香蒜酥弄好後就是炸香油,這個香油的配方還是林枝在現代網上學來的,和人家店裏的那種獨特配方是沒法比,但也差不到哪裏去。
南街三巷。
自從林枝買了三巷的屋子後。
南街三巷的鄰居以及靠近三巷的二巷和四巷的鄰居們都在觀察著新來的這位鄰居。
剛開始他們以為隻是可憐的寡婦帶著三個孩子過來這裏討生活。
後來也不知道是誰走露了風聲,知道林枝雖然是寡婦,但是人家不是普通的寡婦,人家那是女戶。
能當女戶的寡婦,最起碼得有錢吧,有錢的人哪裏會可憐。
等林枝讓大丫給他們鄰居送禮的時候,他們內心更加確信林枝家產不菲。
隻是普普通通的打個招唿送的見麵禮,居然送了他們十文錢一斤的豆腐。
十文錢一斤的豆腐他們是有錢買,但這東西不好買啊。誰都知道張家做的豆腐都是有數的,他們家的豆腐還沒做出來就被酒樓、道館、寺廟這些給預定走了。
每日對外售賣的,隻有少數到底十斤八斤,去得晚了,根本搶不到。
這幾日的豆腐的數量雖然多了一些,但還是搶不過。
也不知道從哪裏傳出來的消息,說豆腐這玩意吃著對身子好,吃著比肉還要好,沒有牙齒的老人和小孩兒也可以吃,於是本就難搶的豆腐,最近更難搶了。
知道林枝不缺錢後,大家更喜歡觀察林枝一家了。
然後大家發現,林枝的錢就像是使不完一樣。隻要他們家的人一出門都是在買買買。
就連他們這些做鄰居的,都被他們家光顧了好幾次。
這就算了,畢竟剛搬過來,家裏需要添置的東西比較多,買買買那是正常的事。不正常的是,一過來人家就把倆孩子送到學院去。
聽書館的掌櫃說,人家從學院迴來就在他家消費了近百兩銀子買筆墨紙硯。
花點不需要的東西就能維護大客戶的關係,攤主還是很樂意的。
“老板大氣!我下次若是還要買盆栽之類的東西,絕對第一個奔你這來。”
攤主聞言,笑容真誠了許多。
辣椒買到了,林枝逛街開始愜意了起來。
她在現代無辣不歡,但又因為他們那邊的地理氣候原因,吃辣容易上火。所以總是吃著不盡興。
她的工作需要時時刻刻保持最好的狀態,為了美,她每年隻有比較長的節假日才敢放開吃一迴。
因為假期比較長,就算因為上火而長痘痘,她有足夠的時間給皮膚做個急救處理。
大丫跟在林枝身後,以為她已經買得差不多了。
誰知道她又往之前逛過的方向走,買了十斤生薑、十斤沙薑、十斤大蒜、十斤蔥、三斤香菜。
背上的背簍一下子重了許多。
“娘,這些東西不經放,買那麽多我們一下子能用得完嗎?”大丫表麵詢問,實際是在提醒。
他們這的空氣濕度非常大,這些薑蒜之類的東西過不了幾天就會出狀況,要不發黴,要不就發芽。反正想要長期保存,很難。
蔬菜那些保質期就更短了,幾天的功夫,不是腐爛了就是變成了菜幹,要不就是變成菜幹腐爛。
“沒事,等下迴去我們就處理它們。”林枝心中早有打算。
集市它們走了一遍,又迴到了街道這邊。
街道這邊的商鋪,賣東西的種類相對比較集中。
林枝先去了油店買了十斤香油、十斤菜籽油。她其實更想買的是花生油,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技術的原因還是產量達到原因,沒有花生油賣。
但沒關係,沒有花生油,林枝直接買了十斤的花生、十斤醬油。
一下子,身上的重量又重了許多,林枝決定先迴一趟家把東西放下,然後繼續出門。
買了十來個矮身的小罐子,這是裝調料的。去了鐵鋪打了一口平底鍋、一口四方格的深口鍋,這是她打算用來做鐵板豆腐和串串香的。
去了幹貨店買了十斤香菇幹,然後還要特地去鹽店買鹽,接著順路去到糧食店讓糧食店的掌櫃明日開始送二十斤的黃豆和十斤的麵粉過去他家。
最後一站,來到了木工店裏頭。
再次見到林枝,木工師傅知道他的生意又來了。
林枝把在家就設計好的一個小推車圖紙拿出來:“我想弄這樣的一個小車,不知道師傅能弄不?”
師傅看了許久:“你這是要弄吃食是吧?”
林枝點頭。
師傅想了想建議道:“我能打造,但是木頭不耐高溫,如果你要做吃食用的話,我建議你和我去一趟鐵匠鋪。”
於是,他們又迴到了鐵匠鋪那邊。
雖然林枝跟了過去,但是整個過程是木工師傅和打鐵師傅在商議的,林枝最後的作用就是打錢。
迴去的路上,林枝經過醫館。
突然,她腦子靈光一閃,等大丫反應了過來,林枝已經走進去醫館了。
等她出來後,大丫的背簍又重了許多。.
大丫沒覺得累,隻覺得頭暈乎乎的。
她娘又開始亂花錢了,今晚她和大郎二郎三個豈不是要繃緊皮才行。
林枝嘴角笑意連連。
多看小說還是有點用處的,這不,她找了大半天都沒有找到的辛香料在醫館被她找著了。
迴到了家中。
林枝就和大丫馬不停蹄的開始處理買迴來的東西。
先把香蔥、香菜洗幹淨濾幹水分,大蒜、生薑、沙薑洗幹淨去皮。大蒜剁碎、生薑和沙薑切片備用。
趁著太陽還沒下山,切片的生薑和沙薑拿了一大部分去太陽底下曬,等曬幹後磨成粉,就可以用來製作作複合調料。還剩下少部分的生薑和沙薑,留著等下炸香油。
炸香油之前,先得炸香蒜酥。
那些被剁碎的大蒜經過油炸過後,聞起來特別香,吃起來又很酥脆,和生蒜的味道完全不一樣。
香蒜酥林枝也是用來調味的,炸好後,攤涼就可以裝進罐子裏,隻要密封好,可以使用好久。
香蒜酥弄好後就是炸香油,這個香油的配方還是林枝在現代網上學來的,和人家店裏的那種獨特配方是沒法比,但也差不到哪裏去。
南街三巷。
自從林枝買了三巷的屋子後。
南街三巷的鄰居以及靠近三巷的二巷和四巷的鄰居們都在觀察著新來的這位鄰居。
剛開始他們以為隻是可憐的寡婦帶著三個孩子過來這裏討生活。
後來也不知道是誰走露了風聲,知道林枝雖然是寡婦,但是人家不是普通的寡婦,人家那是女戶。
能當女戶的寡婦,最起碼得有錢吧,有錢的人哪裏會可憐。
等林枝讓大丫給他們鄰居送禮的時候,他們內心更加確信林枝家產不菲。
隻是普普通通的打個招唿送的見麵禮,居然送了他們十文錢一斤的豆腐。
十文錢一斤的豆腐他們是有錢買,但這東西不好買啊。誰都知道張家做的豆腐都是有數的,他們家的豆腐還沒做出來就被酒樓、道館、寺廟這些給預定走了。
每日對外售賣的,隻有少數到底十斤八斤,去得晚了,根本搶不到。
這幾日的豆腐的數量雖然多了一些,但還是搶不過。
也不知道從哪裏傳出來的消息,說豆腐這玩意吃著對身子好,吃著比肉還要好,沒有牙齒的老人和小孩兒也可以吃,於是本就難搶的豆腐,最近更難搶了。
知道林枝不缺錢後,大家更喜歡觀察林枝一家了。
然後大家發現,林枝的錢就像是使不完一樣。隻要他們家的人一出門都是在買買買。
就連他們這些做鄰居的,都被他們家光顧了好幾次。
這就算了,畢竟剛搬過來,家裏需要添置的東西比較多,買買買那是正常的事。不正常的是,一過來人家就把倆孩子送到學院去。
聽書館的掌櫃說,人家從學院迴來就在他家消費了近百兩銀子買筆墨紙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