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馮雙禮在帥府內為孫可望及其隨行人員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接風宴。燭光閃爍,照亮了宴席上琳琅滿目的美食,整個府邸彌漫著一股喜慶與和諧的氣氛。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孫可望被熱情地迎至主賓之位。
馮雙禮高舉茶杯,聲音洪亮地說道:“諸位,今日秦王大駕光臨,實為吾等之榮幸。在此,吾等共同舉杯,敬秦王!”說完,他將杯中茶水一飲而盡,眾將也隨之舉杯,氣氛熱烈非凡。
由於正值戰時,宴席上以清茶代替了美酒。
孫可望麵帶微笑,優雅地迴敬:“興國公過譽了,吾等皆為大明將士,自當共克時艱。”
在座的將領多為孫可望的老部下,見他如此平易近人,大家的心情也隨之放鬆。
宴席上,馮雙禮細致地觀察著孫可望的一舉一動,試圖從他的言談中捕捉到一些微妙的信號。然而,孫可望始終保持著從容不迫的風度,讓人難以窺探其內心。
雖然宴席上缺少了美酒的助興,但悠揚的琴音彌補了這份遺憾。一位身著素衣的琴師,纖手輕撥琴弦,那清新脫俗的琴聲在宴席上空迴旋,為宴會增添了幾分高雅。
馮雙禮注意到孫可望對琴音的興趣,趁機介紹道:“秦王,此琴師乃是鎮遠城中的才女,其琴藝超凡脫俗。今日能為秦王演奏,實乃莫大榮幸。”
孫可望輕輕點頭,讚賞道:“琴音清新脫俗,令人心曠神怡。興國公能發掘出這樣的才女,真是鎮遠之福。”
然而,琴音中,程萬裏的不滿之聲打破了和諧的氛圍。他將手中的茶杯重重放下,抱怨道:“興國公當真雅興,又是飲茶又是聽琴。可我老程是個粗人,隻知道喝酒吃肉,欣賞不來這些文縐縐的東西。”
隨即,他站起身,向孫可望和馮雙禮鞠躬道:“秦王、興國公,末將先行告退。”
馮雙禮還未開口,孫可望已站起身,嚴厲斥責:“站住!在座的都是曆經沙場的勇士,哪個不是豪邁之人?隻是如今,韃子仍在暗中窺視,將士們枕戈待旦,吾等又怎能沉溺於享樂?”
程萬裏一怔,沒想到自己的抱怨會招來孫可望如此嚴厲的責備。他麵露尷尬,連忙解釋道:“秦王,末將並無他意,隻是一時失言,若有冒犯,還請秦王恕罪。”
馮雙禮也起身,緩和氣氛:“秦王息怒,程將軍息怒,都是末將安排不周。末將亦覺秦王所言甚是,洪承疇雖退守常德,但兵力仍不容小覷,吾等須時刻警惕。還請秦王和諸位將軍見諒。”
經過這一番試探,孫可望也知曉了馮雙禮的態度。
宴會在小插曲後繼續進行,最終賓主盡歡。
馮雙禮本想安排孫可望住進帥府,但孫可望堅持要住道驛館,他說:“帥府是興國公處理軍機大事之地,孤不宜打擾。道驛館雖簡樸,卻足以安身。”
馮雙禮見孫可望堅持,便不再強求,安排人手護送孫可望及其隨從至道驛館,並確保一切安排得當。
抵達道驛館後,孫可望稍作安頓,便召來程萬裏,商討接下來的行動計劃。
孫可望環視四周,確認無人監聽和窺視之後,低聲說道:“萬裏,沅州城的防禦之嚴密遠超預期,吾等需要更加謹慎。明日孤將借勞軍之名,探查城防虛實。汝按計劃在城中製造些小騷動,借機混入營中,拉攏舊部。”
程萬裏道:“王爺放心,沅州城中多是王爺舊部,隻要王爺振臂一唿,必應者雲集!”
孫可望並未對這番恭維之詞作出迴應,而是目光如炬,直視程萬裏的雙眼,沉聲說道:“此次吾等背水一戰,實乃九死一生,萬不可疏忽大意。汝更須時刻謹慎,若事不可為,千萬保重自身性命!”
程萬裏被孫可望的關心所感動,心中更加堅定了為秦王效力,哪怕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的決心。
“王爺放心,末將定會小心謹慎,不辱使命!”
孫可望微微點頭,沒有再多說什麽,隻是用力地拍了拍程萬裏的肩膀,以示勉勵。
程萬裏領命而去,孫可望心中卻是忐忑不安。
為了這次行動,他一直隱忍不發,甚至放棄了家人的性命,隻為了向朱由榔複仇。
他之前的恭順、退讓與隱忍,都是為了麻痹朱由榔,讓他放鬆警惕。
故而,當朱由榔讓他輔佐監國的皇後時,他非常爽快地答應。
自古女子心腸都要比男子軟,耳根子也更軟。
在他一番表演下,王少姬同意派他前來勞軍,眼下就是最好的機會。
這一次,他要將自己失去的一切全都奪迴來,他的決心堅如磐石,不容任何阻礙。
月光透過窗欞,灑在孫可望堅定的麵龐上。他的內心充斥著複雜的情緒,既有對家人的愧疚,也有對即將到來的複仇的熱切。
他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將所有的情緒暫時壓下,隻留下冷靜。
第二天,孫可望以勞軍的名義巡視沅州城,仔細觀察著城中的每一個角落。他在馮雙禮的陪同下與士兵們交談,詢問他們的生活狀況,並借機套取城中布防情況。
而程萬裏和其他親信也按照計劃,在城中製造小規模的騷動,吸引守軍的注意力,同時暗中與舊部取得聯係,為孫可望的計劃鋪路。
花了一整天,孫可望將整個沅州城看了一遍。隨著太陽逐漸西沉,孫可望結束了巡視。他謝絕了馮雙禮的宴請,迴到驛館中。
親信們也陸陸續續迴來,他們聚集到孫可望房中。
程萬裏低聲說道:“王爺,吾等已與舊部接上頭,他們仍舊忠於王爺,隨時可以行動。”
孫可望沉聲問道:“有多少人?”
程萬裏迴答:“大致有五百人。”
孫可望緊接著問:“這些人是否可靠?”
程萬裏堅定地迴答:“他們都是追隨末將多年的腹心,在馮賊手下不受待見,過得不甚如意。如今,正想追隨王爺,謀一個出身!”
“好。”孫可望說道,“明日孤尋個由頭將派汝出城,務必小心謹慎。”
程萬裏點頭,表示明白孫可望的用意:“王爺,末將一出去,就會立刻行動,確保一切就緒。”
孫可望繼續說道:“記住,此次行動要快、準、狠。一旦開始,就沒有迴頭的餘地。汝之行動,將是吾等計劃成功的關鍵。”
程萬裏肅然道:“王爺,末將明白其中利害,定不會讓王爺失望。”
兩人一直商討到深夜,直到每一個細節都已敲定,每一個可能的意外都已預設了應對方案。孫可望這才讓程萬裏迴去休息,為即將到來的行動養精蓄銳。
馮雙禮高舉茶杯,聲音洪亮地說道:“諸位,今日秦王大駕光臨,實為吾等之榮幸。在此,吾等共同舉杯,敬秦王!”說完,他將杯中茶水一飲而盡,眾將也隨之舉杯,氣氛熱烈非凡。
由於正值戰時,宴席上以清茶代替了美酒。
孫可望麵帶微笑,優雅地迴敬:“興國公過譽了,吾等皆為大明將士,自當共克時艱。”
在座的將領多為孫可望的老部下,見他如此平易近人,大家的心情也隨之放鬆。
宴席上,馮雙禮細致地觀察著孫可望的一舉一動,試圖從他的言談中捕捉到一些微妙的信號。然而,孫可望始終保持著從容不迫的風度,讓人難以窺探其內心。
雖然宴席上缺少了美酒的助興,但悠揚的琴音彌補了這份遺憾。一位身著素衣的琴師,纖手輕撥琴弦,那清新脫俗的琴聲在宴席上空迴旋,為宴會增添了幾分高雅。
馮雙禮注意到孫可望對琴音的興趣,趁機介紹道:“秦王,此琴師乃是鎮遠城中的才女,其琴藝超凡脫俗。今日能為秦王演奏,實乃莫大榮幸。”
孫可望輕輕點頭,讚賞道:“琴音清新脫俗,令人心曠神怡。興國公能發掘出這樣的才女,真是鎮遠之福。”
然而,琴音中,程萬裏的不滿之聲打破了和諧的氛圍。他將手中的茶杯重重放下,抱怨道:“興國公當真雅興,又是飲茶又是聽琴。可我老程是個粗人,隻知道喝酒吃肉,欣賞不來這些文縐縐的東西。”
隨即,他站起身,向孫可望和馮雙禮鞠躬道:“秦王、興國公,末將先行告退。”
馮雙禮還未開口,孫可望已站起身,嚴厲斥責:“站住!在座的都是曆經沙場的勇士,哪個不是豪邁之人?隻是如今,韃子仍在暗中窺視,將士們枕戈待旦,吾等又怎能沉溺於享樂?”
程萬裏一怔,沒想到自己的抱怨會招來孫可望如此嚴厲的責備。他麵露尷尬,連忙解釋道:“秦王,末將並無他意,隻是一時失言,若有冒犯,還請秦王恕罪。”
馮雙禮也起身,緩和氣氛:“秦王息怒,程將軍息怒,都是末將安排不周。末將亦覺秦王所言甚是,洪承疇雖退守常德,但兵力仍不容小覷,吾等須時刻警惕。還請秦王和諸位將軍見諒。”
經過這一番試探,孫可望也知曉了馮雙禮的態度。
宴會在小插曲後繼續進行,最終賓主盡歡。
馮雙禮本想安排孫可望住進帥府,但孫可望堅持要住道驛館,他說:“帥府是興國公處理軍機大事之地,孤不宜打擾。道驛館雖簡樸,卻足以安身。”
馮雙禮見孫可望堅持,便不再強求,安排人手護送孫可望及其隨從至道驛館,並確保一切安排得當。
抵達道驛館後,孫可望稍作安頓,便召來程萬裏,商討接下來的行動計劃。
孫可望環視四周,確認無人監聽和窺視之後,低聲說道:“萬裏,沅州城的防禦之嚴密遠超預期,吾等需要更加謹慎。明日孤將借勞軍之名,探查城防虛實。汝按計劃在城中製造些小騷動,借機混入營中,拉攏舊部。”
程萬裏道:“王爺放心,沅州城中多是王爺舊部,隻要王爺振臂一唿,必應者雲集!”
孫可望並未對這番恭維之詞作出迴應,而是目光如炬,直視程萬裏的雙眼,沉聲說道:“此次吾等背水一戰,實乃九死一生,萬不可疏忽大意。汝更須時刻謹慎,若事不可為,千萬保重自身性命!”
程萬裏被孫可望的關心所感動,心中更加堅定了為秦王效力,哪怕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的決心。
“王爺放心,末將定會小心謹慎,不辱使命!”
孫可望微微點頭,沒有再多說什麽,隻是用力地拍了拍程萬裏的肩膀,以示勉勵。
程萬裏領命而去,孫可望心中卻是忐忑不安。
為了這次行動,他一直隱忍不發,甚至放棄了家人的性命,隻為了向朱由榔複仇。
他之前的恭順、退讓與隱忍,都是為了麻痹朱由榔,讓他放鬆警惕。
故而,當朱由榔讓他輔佐監國的皇後時,他非常爽快地答應。
自古女子心腸都要比男子軟,耳根子也更軟。
在他一番表演下,王少姬同意派他前來勞軍,眼下就是最好的機會。
這一次,他要將自己失去的一切全都奪迴來,他的決心堅如磐石,不容任何阻礙。
月光透過窗欞,灑在孫可望堅定的麵龐上。他的內心充斥著複雜的情緒,既有對家人的愧疚,也有對即將到來的複仇的熱切。
他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將所有的情緒暫時壓下,隻留下冷靜。
第二天,孫可望以勞軍的名義巡視沅州城,仔細觀察著城中的每一個角落。他在馮雙禮的陪同下與士兵們交談,詢問他們的生活狀況,並借機套取城中布防情況。
而程萬裏和其他親信也按照計劃,在城中製造小規模的騷動,吸引守軍的注意力,同時暗中與舊部取得聯係,為孫可望的計劃鋪路。
花了一整天,孫可望將整個沅州城看了一遍。隨著太陽逐漸西沉,孫可望結束了巡視。他謝絕了馮雙禮的宴請,迴到驛館中。
親信們也陸陸續續迴來,他們聚集到孫可望房中。
程萬裏低聲說道:“王爺,吾等已與舊部接上頭,他們仍舊忠於王爺,隨時可以行動。”
孫可望沉聲問道:“有多少人?”
程萬裏迴答:“大致有五百人。”
孫可望緊接著問:“這些人是否可靠?”
程萬裏堅定地迴答:“他們都是追隨末將多年的腹心,在馮賊手下不受待見,過得不甚如意。如今,正想追隨王爺,謀一個出身!”
“好。”孫可望說道,“明日孤尋個由頭將派汝出城,務必小心謹慎。”
程萬裏點頭,表示明白孫可望的用意:“王爺,末將一出去,就會立刻行動,確保一切就緒。”
孫可望繼續說道:“記住,此次行動要快、準、狠。一旦開始,就沒有迴頭的餘地。汝之行動,將是吾等計劃成功的關鍵。”
程萬裏肅然道:“王爺,末將明白其中利害,定不會讓王爺失望。”
兩人一直商討到深夜,直到每一個細節都已敲定,每一個可能的意外都已預設了應對方案。孫可望這才讓程萬裏迴去休息,為即將到來的行動養精蓄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