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長栒對著官家深深的一個跪拜,這才扭頭平靜的對著剛剛那個大臣繼續說道“大人都敢君前失儀,逼迫帝王。如今被人看破,就指手畫腳。臣進士及第,天子門生,大人又何必如此欲加之罪。!”
“你……你……”氣的半晌說不出話來,官家在上首看的更是津津有味。自己這麽多年都隻有被大臣逼迫,氣的要死的份,這個盛小郎君果然不凡。今日終於有人幫自己出了口惡氣,找到了能治住他們這幫的人。
“陛下並沒有說過不立儲君,大人為何這般著急逼迫?莫不是有別的什麽心思?”靜靜地看著這個紫袍金帶的三品大員,醜態百出急得跳腳,如市井潑婦一般氣急敗壞。
盛長栒隻是冷靜銳利的看著他,耍嘴皮子也要做到有理有據,不屑的看著他學著點吧,你還太嫩。
盛長栒想著扭頭拱手繼續說道:“陛下明鑒,臣並沒有讒言獻媚與陛下。隻是在講一個道理,遇大事要靜,遇急事要緩,遇難事要變,遇爛事要遠。此等大事,事關國本,不可著急。有道是:事急則變,事緩則圓。如此行事才能圓滿,倉促而就,毀國之根本,誰能擔此重責?各位臣公百年之後,又有何麵目去見我朝列祖列宗?”眼神犀利的看著那些個大臣,義正言辭挺直的胸膛讓人啞口無言。
列祖列宗都搬出來了,再說下去就是大逆不道了。不曾想這個小盛大人好生厲害,文章寫得好也就算了,耍嘴皮子的功夫,滿朝文武竟無人能及啊!
目光掃過眾人,最後恭敬地對著上首官家說道“更況且,此等行徑,皆非我等純臣所為。臣相信陛下,心中自有考量。也相信各位大人們,為臣者都是盡心輔助陛下。做到嚴於律己,問心無愧。替陛下考校官員選拔人才的同時,也要幫陛下排憂解難。而非逼迫君王,動搖國本。陛下明鑒!”說著深深的一個頭磕在地上,說的那叫一個大義凜然,聲勢赫奕。
“說的好!說得好!說的太好了!盛小郎君最得朕心!”官家激動的竟然站了起來,連聲稱好,這些時日被這群大臣弄得不勝其煩,如今終於有了借口和嘴替。
看著滿朝文武被懟的啞口無言,官家似乎是找到了報仇的快感。一邊喝彩,一邊竟然再一次開口問道:“朕且再問你,邕王兗王二人你覺得誰可當大任?朝中關於立嫡立賢之爭,一直喋喋不休,這你又有何見解?”
隻覺得頭皮發麻,還沒完沒了了?看著上首興奮的官家,不會是難為人上癮了吧?再說下去,自己可就真的將滿朝權貴大臣得罪完了。還有這說誰似乎都不合適吧?弄不好兩邊得罪,這還不是主要的。弄不好就被定上了標簽,成了邕王或者兗王一黨。
兩邊的朝臣亦有不動聲色的老狐狸,靜靜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在他們眼裏,盛長栒不過是一個毛頭小兒,一上來就如此行事說話。他們靜靜地打量著盛長栒,心裏都在盤算這個新科狀元的利用價值究竟幾何。
而盛長栒則是深吸一口氣,想到了姐姐明蘭的那番說辭。事已至此管不了許多了,繼續恭敬的說道“臣認為立嫡也罷,立賢也好,重要的是未來儲君的品行德性。不管是嫡是賢,若品行德性兼備。嫡子亦能讓位讓賢,賢能者亦能輔佐嫡子。心甘情願的做一代賢王,成為國之棟梁,陛下之臂膀。”
“而臣下不應無謂爭執,結黨營私,當持心公正做一個,為國為民的純臣,為陛下排憂解難。臣認為眾位臣下包括儲君,都當以天下為己任,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說著再次叩首,這次深深一拜,長跪不起。
“好!說的好!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說的太好了!小小年紀知禮明事,不錯不錯!朕花甲之年,我朝若能出一位六元及第的大才,也算是一段佳話。既如此各位臣公可還有何話要說?”警告的目光掃視著眾位臣下,大家都是相互對望。官家明顯龍心大悅,此時此刻若站出來反駁,豈不是坐實了私心逼宮的說辭?一時間竟無一人在站出來反對。
那些個還想說什麽的大臣,都被站在那裏安然不動的幾個老狐狸使眼色製止了。他們的臉上皆帶著彌勒佛一般和藹的笑容,但誰又能知道他們的麵皮之下打著什麽主意?
盛長栒明白今日他們父子,怕是被官家當槍使了。陛下在殿試提及此事,就是要告誡眾位臣公。前些天官家發脾氣扣押大臣,今日借機將此事挑明,帝王心術啊。
這個時候還有那個大臣敢直言進諫?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不為身家性命,也要為自己百年名聲考慮啊。脅迫陛下,參與黨爭,列祖列宗的。這天大的帽子扣下來,清譽官聲盡毀。這些個老狐狸才不會讓自己戴上如此一頂帽子,畢竟來日方長。
大臣們相互看看,最終還是段候率先站了出來“陛下,盛長栒此子年紀雖小,但是才華有目共睹。大殿之上一番言辭,臣認為有理有據,深入人心。令微臣佩服,此子當為狀元,陛下聖明!”
“段侯還真是舉賢不避親,陛下臣也附議”內閣次輔於炎竟然也難得的站了出來,雖然說話夾槍帶棒暗含諷刺,可還是推舉盛長栒為狀元。
段侯和於次輔都站出來了,段侯的好幾個學生同僚也都跟著站了出來,紛紛附和。
最後韓大相公也站了出來“陛下,盛小郎君所言確實有些道理。其才華確實有目共睹,點為新科狀元臣等無異議?但是國本之事茲事體大,臣望陛下三思而後行。希望陛下可以盡早打算,讓國本歸正,以安天下臣民之心。畢竟臣與陛下一般,歲月不饒人啊!”這話也就隻有韓大相公敢說了
“盛小郎君讓臣看到了我朝的未來,陛下!六元及第,狀元之才實至名歸啊!”
聽著大家的附和,剛剛那個死磕的三品大員還想說什麽,但終究是被同僚拉住沒有繼續。
“如此甚好!”官家大筆一揮,欽點了盛長栒的新科狀元。
盛長栒跪在地上,目光看著眼前的地麵,隻覺得荒唐。剛剛還吵的要死要活,爭得麵紅耳赤,現在居然都推舉自己為狀元,也無異議這其中怕是……抬眼看著上首站著的幾個老狐狸,這今後的日子怕是有的玩了。
之後大殿恢複如初,繼續殿試。
陛下又考校了其他學子一番,確定了榜眼、探花。
“嘉佑六年,壬寅科新科狀元盛長栒,賜進士及第。”內侍高聲唱名,一層一層傳了出去。聲浪再次響起,享譽四海,好叫外麵的人都知道。這也是一種儀式,有道是寒窗苦讀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便是此理。
“朕今日甚是開懷,朕有生之年,我朝能出一個六元及第的狀元。朕之幸也,百姓之幸也,天下之幸也!盛卿上前,朕觀你文采斐然,字寫的也好,才思敏捷。策論奏對也都是數一數二的,朕甚是喜歡。如此便留用朕之左右,封你從五品樞密院都承旨吧。”官家興致勃勃,竟然直接殿前授官了。要知道正常登科後,進士們還要經過吏部考核,才能被正式授官。
一般來說前三甲卻有特權,可以跳過吏部考核,直接授官。但一般都是七品或者從六品做起,好點的入翰林院,差一些的則是會被外放。
官家此言一出,眾臣麵麵相覷,盛肱更是一驚。從五品?沒聽錯吧?自己摸爬滾打這麽多年,也就五品。自己兒子年紀輕輕,一入仕就是從五品?還隨奉官家左右?這是多少人羨慕都羨慕不來的呀,盛家祖墳怕是真的冒青煙了。列祖列宗保佑!保佑啊!盛肱心中暗自激動。
“陛下!臣覺得不妥,新科狀元最多委任從六品翰林院修撰,或是正七品地方通判。陛下從五品承旨有違祖製,萬萬不可。”剛剛那個忍住沒有繼續上奏的大臣,這會子終於是忍不住了,站了出來。
“你……你……”氣的半晌說不出話來,官家在上首看的更是津津有味。自己這麽多年都隻有被大臣逼迫,氣的要死的份,這個盛小郎君果然不凡。今日終於有人幫自己出了口惡氣,找到了能治住他們這幫的人。
“陛下並沒有說過不立儲君,大人為何這般著急逼迫?莫不是有別的什麽心思?”靜靜地看著這個紫袍金帶的三品大員,醜態百出急得跳腳,如市井潑婦一般氣急敗壞。
盛長栒隻是冷靜銳利的看著他,耍嘴皮子也要做到有理有據,不屑的看著他學著點吧,你還太嫩。
盛長栒想著扭頭拱手繼續說道:“陛下明鑒,臣並沒有讒言獻媚與陛下。隻是在講一個道理,遇大事要靜,遇急事要緩,遇難事要變,遇爛事要遠。此等大事,事關國本,不可著急。有道是:事急則變,事緩則圓。如此行事才能圓滿,倉促而就,毀國之根本,誰能擔此重責?各位臣公百年之後,又有何麵目去見我朝列祖列宗?”眼神犀利的看著那些個大臣,義正言辭挺直的胸膛讓人啞口無言。
列祖列宗都搬出來了,再說下去就是大逆不道了。不曾想這個小盛大人好生厲害,文章寫得好也就算了,耍嘴皮子的功夫,滿朝文武竟無人能及啊!
目光掃過眾人,最後恭敬地對著上首官家說道“更況且,此等行徑,皆非我等純臣所為。臣相信陛下,心中自有考量。也相信各位大人們,為臣者都是盡心輔助陛下。做到嚴於律己,問心無愧。替陛下考校官員選拔人才的同時,也要幫陛下排憂解難。而非逼迫君王,動搖國本。陛下明鑒!”說著深深的一個頭磕在地上,說的那叫一個大義凜然,聲勢赫奕。
“說的好!說得好!說的太好了!盛小郎君最得朕心!”官家激動的竟然站了起來,連聲稱好,這些時日被這群大臣弄得不勝其煩,如今終於有了借口和嘴替。
看著滿朝文武被懟的啞口無言,官家似乎是找到了報仇的快感。一邊喝彩,一邊竟然再一次開口問道:“朕且再問你,邕王兗王二人你覺得誰可當大任?朝中關於立嫡立賢之爭,一直喋喋不休,這你又有何見解?”
隻覺得頭皮發麻,還沒完沒了了?看著上首興奮的官家,不會是難為人上癮了吧?再說下去,自己可就真的將滿朝權貴大臣得罪完了。還有這說誰似乎都不合適吧?弄不好兩邊得罪,這還不是主要的。弄不好就被定上了標簽,成了邕王或者兗王一黨。
兩邊的朝臣亦有不動聲色的老狐狸,靜靜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在他們眼裏,盛長栒不過是一個毛頭小兒,一上來就如此行事說話。他們靜靜地打量著盛長栒,心裏都在盤算這個新科狀元的利用價值究竟幾何。
而盛長栒則是深吸一口氣,想到了姐姐明蘭的那番說辭。事已至此管不了許多了,繼續恭敬的說道“臣認為立嫡也罷,立賢也好,重要的是未來儲君的品行德性。不管是嫡是賢,若品行德性兼備。嫡子亦能讓位讓賢,賢能者亦能輔佐嫡子。心甘情願的做一代賢王,成為國之棟梁,陛下之臂膀。”
“而臣下不應無謂爭執,結黨營私,當持心公正做一個,為國為民的純臣,為陛下排憂解難。臣認為眾位臣下包括儲君,都當以天下為己任,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說著再次叩首,這次深深一拜,長跪不起。
“好!說的好!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說的太好了!小小年紀知禮明事,不錯不錯!朕花甲之年,我朝若能出一位六元及第的大才,也算是一段佳話。既如此各位臣公可還有何話要說?”警告的目光掃視著眾位臣下,大家都是相互對望。官家明顯龍心大悅,此時此刻若站出來反駁,豈不是坐實了私心逼宮的說辭?一時間竟無一人在站出來反對。
那些個還想說什麽的大臣,都被站在那裏安然不動的幾個老狐狸使眼色製止了。他們的臉上皆帶著彌勒佛一般和藹的笑容,但誰又能知道他們的麵皮之下打著什麽主意?
盛長栒明白今日他們父子,怕是被官家當槍使了。陛下在殿試提及此事,就是要告誡眾位臣公。前些天官家發脾氣扣押大臣,今日借機將此事挑明,帝王心術啊。
這個時候還有那個大臣敢直言進諫?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不為身家性命,也要為自己百年名聲考慮啊。脅迫陛下,參與黨爭,列祖列宗的。這天大的帽子扣下來,清譽官聲盡毀。這些個老狐狸才不會讓自己戴上如此一頂帽子,畢竟來日方長。
大臣們相互看看,最終還是段候率先站了出來“陛下,盛長栒此子年紀雖小,但是才華有目共睹。大殿之上一番言辭,臣認為有理有據,深入人心。令微臣佩服,此子當為狀元,陛下聖明!”
“段侯還真是舉賢不避親,陛下臣也附議”內閣次輔於炎竟然也難得的站了出來,雖然說話夾槍帶棒暗含諷刺,可還是推舉盛長栒為狀元。
段侯和於次輔都站出來了,段侯的好幾個學生同僚也都跟著站了出來,紛紛附和。
最後韓大相公也站了出來“陛下,盛小郎君所言確實有些道理。其才華確實有目共睹,點為新科狀元臣等無異議?但是國本之事茲事體大,臣望陛下三思而後行。希望陛下可以盡早打算,讓國本歸正,以安天下臣民之心。畢竟臣與陛下一般,歲月不饒人啊!”這話也就隻有韓大相公敢說了
“盛小郎君讓臣看到了我朝的未來,陛下!六元及第,狀元之才實至名歸啊!”
聽著大家的附和,剛剛那個死磕的三品大員還想說什麽,但終究是被同僚拉住沒有繼續。
“如此甚好!”官家大筆一揮,欽點了盛長栒的新科狀元。
盛長栒跪在地上,目光看著眼前的地麵,隻覺得荒唐。剛剛還吵的要死要活,爭得麵紅耳赤,現在居然都推舉自己為狀元,也無異議這其中怕是……抬眼看著上首站著的幾個老狐狸,這今後的日子怕是有的玩了。
之後大殿恢複如初,繼續殿試。
陛下又考校了其他學子一番,確定了榜眼、探花。
“嘉佑六年,壬寅科新科狀元盛長栒,賜進士及第。”內侍高聲唱名,一層一層傳了出去。聲浪再次響起,享譽四海,好叫外麵的人都知道。這也是一種儀式,有道是寒窗苦讀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便是此理。
“朕今日甚是開懷,朕有生之年,我朝能出一個六元及第的狀元。朕之幸也,百姓之幸也,天下之幸也!盛卿上前,朕觀你文采斐然,字寫的也好,才思敏捷。策論奏對也都是數一數二的,朕甚是喜歡。如此便留用朕之左右,封你從五品樞密院都承旨吧。”官家興致勃勃,竟然直接殿前授官了。要知道正常登科後,進士們還要經過吏部考核,才能被正式授官。
一般來說前三甲卻有特權,可以跳過吏部考核,直接授官。但一般都是七品或者從六品做起,好點的入翰林院,差一些的則是會被外放。
官家此言一出,眾臣麵麵相覷,盛肱更是一驚。從五品?沒聽錯吧?自己摸爬滾打這麽多年,也就五品。自己兒子年紀輕輕,一入仕就是從五品?還隨奉官家左右?這是多少人羨慕都羨慕不來的呀,盛家祖墳怕是真的冒青煙了。列祖列宗保佑!保佑啊!盛肱心中暗自激動。
“陛下!臣覺得不妥,新科狀元最多委任從六品翰林院修撰,或是正七品地方通判。陛下從五品承旨有違祖製,萬萬不可。”剛剛那個忍住沒有繼續上奏的大臣,這會子終於是忍不住了,站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