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膝跪地,時間仿佛凝固了一般,過得異常緩慢,猶如度日如年。半晌過後,上方才傳來一個如洪鍾般威嚴、似古鍾般低沉、像耄耋老人般滄桑的聲音:“眾卿平身。”
“謝陛下!”再次深深施禮後,眾人這才如蒙大赦般起身。起身之後,眾士子如雕塑般規規矩矩地站在原地,挺著筆直如鬆的脊梁,卻不敢有絲毫僭越。尤其是站在最前麵的盛長栒,他目不斜視,眼神宛如老僧入定般,目光依然落在腳下前方三步的地方。
“眾愛卿皆乃我朝之棟梁,朕觀諸位愛卿,皆相貌堂堂、氣宇軒昂,實乃我朝飽學之士。今之殿試,朕依慣例,出策問十則,望爾等悉心作答。以一個時辰為限,擇優而取三甲,依次定名。”
上首官家大手一揮,其後內侍如遊魚般貫出。隻見內侍們頷首低眉,有的手捧筆墨紙硯,有的拿著坐墊矮桌。他們個個訓練有素、動作利落,不一會兒就將所有物品擺放得整整齊齊。
眾士子們謙遜有禮,依序躬身入座。待跪坐好後,陛下身旁的貼身內侍帶領著另外兩名內侍官開始分發殿試試題。他們手捧著一疊黃色卷軸,步伐穩健地走向士子們。每一桌前都放上一卷,想來這便是決定士子們命運的殿試試題了。
待一切準備就緒,內侍點香計時,殿內眾人急忙打開卷軸審題作答。
盛長栒打開卷軸,隻見上書,一問:戊不學孫吳,丁詰之,曰顧方略如何爾。
二問:丙為令長,無治聲,丁言其非百裏才。壬曰君子不器,豈以小大為異哉。
三問:私有甲弩,乃首雲止槊一張,重輕不同,若為科處。……
……
這些題目都是相當的接地氣,考驗士子為官後處理實際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考的是具體的行政能力。
思忖片刻便有了答案,提筆開始作答:
臣聞帝王之臨馭宇內也,必有經理之實政,而後可以約束人群,錯綜萬機,有以致雍熙之治;必有倡率之實心,而後可以淬勵百工,振刷庶務,有以臻郅隆之理。
……
一題答曰:孫吳知令,方略唯術、仗術顧略,故小子先唯術而後顧略……
二題答曰:君子不器、非君子無方、先聲達人,方以奪人、無聲則無威、無威亦無德,則令障焉!丁言實也!……
三題答曰:取千金為寇,一文豈不為盜耳……
……
十題答曰:敕許充侍、以觀其行、令許做行、以觀其思。行思有悔、自慚有漸。可免死乎!
……
洋洋灑灑,堪堪半個時辰這才放筆。
盛長栒放筆之後,用餘光左右看看,發現他人還在作答,有的甚至還在思忖。恭敬的挺直腰身端坐著,目光低垂靜靜地等待著時辰結束。
隻等線香燃盡,這時候內侍官高唱“時辰到,閉”
眾人紛紛停手放筆,內侍官將考卷一一收迴。先傳閱內閣幾位首輔大臣,其中就有段小侯爺的父親。眾士子起來站起,立於殿中,等待陛下與各位大臣的評判。
過了大約一盞茶的功夫,各位大臣似乎有了決斷。將一個折子加試卷遞給內侍官,內侍官捧著到了皇帝麵前。
皇帝看了折子,又把所有試卷過了一遍,對著幾個大臣問了幾個問題,拿起筆寫了什麽,這才又挑出了幾份試卷單獨擺放。
放下試卷後,將折子遞給給了內侍官。然後一個眼神,內侍官心領神會。小心翼翼的接過,看了起來,隨後立馬高聲唱道。
“新科進士唱名者覲見”內侍官停頓一下繼續高聲唱道“嘉佑六年,壬寅科一甲頭名盛長栒,小字謹懷。祖籍揚州府宥陽縣,曾祖太公、祖探花,父竑朝奉大夫。覲見”
內侍官停頓,盛長栒立馬行大禮,三跪九拜之後,這才躬身說道“臣盛長栒見過陛下”
盛長栒躬身行禮的時候,隻見上首的皇帝又拿起了他的試卷,仔細看了起來。
隻見上首官家忍不住頻頻點頭,“小小年紀字寫的倒是不錯,自成一派。文章也好,風骨詞匯俱佳。不錯!不錯!”放下試卷盯著盛長栒“模樣倒也俊秀,比你祖父更甚。”
“陛下過獎”盛長栒謙卑有禮,不卑不亢的躬身道。
“朕對你祖父還有些印象,他是天禧年間的探花。那年朕剛被立為太子。先皇也曾誇讚他容貌與文采俱佳,乃是棟梁之才,那年他被先皇欽點探花,比你也大不了多少。”
“你父親也是進士出身,朕對你也有所耳聞,都說你是我朝文曲星下凡。小小年紀就很是了不得,有了小三元的美名。後來接連中試,成了解元郎君。今年你會試的卷子朕也閱過,文簡意賅,還能句句言名要害。看的朕都熱血沸騰,還直指朕當政的弊端,仁慈有餘軍力孱弱。文章詞句之間,大有複我河山之意。朕看後和眾位臣工都非常滿意,欽點會元一甲頭名。觀你的文章可見其誌高遠,你可曾學過兵書?”
“迴稟陛下,臣從幼時就和長兄及其好友研讀兵書兵法。書房更是掛有燕雲十六州的堪輿圖,每日查看提醒臣誌。”
“文官清流,不想你卻喜兵事,難道你就不怕被天下學士不齒?”
“臣不以為然,凡我朝男兒,有誌者與飽讀之士。都應以收複燕雲十六州,匡扶河山為己任。我朝泱泱學子,讀書習文,本就應該做定世報國的有誌之臣。更何況老子曾雲:佳兵者不詳之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聖人尚且如此,何況臣乎?”
“更何況臣以為天下學士都應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文臣清流也要懂變通,知謀略,懂兵法,如此才有定世安邦之才。”
“好!好!好!”皇帝對盛長栒很是滿意,他雖然是一代仁君。施政也多為仁政,很少動用兵戈。但是那個皇帝沒有一統天下的雄心抱負,若不是如此他也不會力排眾議欽點了盛長栒這個會試一甲頭名。
他當政期間,經濟達到了空前的繁榮,軍事可能是他一生中唯一的遺憾。雖說已是遲暮,但是他也想後世之君可以收複山河,光複祖宗基業。
盛肱看著官家,連聲稱讚,頓時喜笑顏開,隻覺得滿朝文武麵前自己臉上有光。不由得挺著胸膛,自豪異常。
殊不知盛長栒一番話後,站在前麵的幾個文官清流首輔大臣眯著眼睛看著他。還有不少朝臣麵麵相覷,交換眼神。
不管朝臣心思幾何,官家卻十分欣賞這個盛小郎君,年紀輕輕文采斐然,寫的一手好字。誌氣高遠,他日必是朝中棟梁,後世之君的左膀右臂啊。更何況在他當政之時,出一六元及第的狀元,豈不是為他成為名垂青史的千古明君在添新彩。
如此種種心中隱隱已有決斷,但是還是不放心的問道“前幾日我將你父扣押宮中,你可知為何?”皇帝的突然發問,讓大殿上的氣氛立馬詭異了三分。
盛長栒一愣,剛剛還喜笑顏開,洋洋自得的盛肱。立馬也變了臉色。心下一緊,差點嚇得癱軟在地,強忍著擔心的目光悠悠地落在了盛長栒身上。
此問題一出在場的其他大臣,也都是各懷心思。有的相互對視眼神交流,有的事不關己漠然置之,有的心虛低頭直覺在問自己,有的坦然處之老謀深算。
而盛肱冷汗直冒,不曾想那個畜生,醉酒胡言,竟被官家如此掛心。多日過去舊事重提,這不止要禍害他一人,難道今日還要禍害幼子登科嗎?
盛竑緊張的看著盛長栒,大氣都不敢出。這可是一道送命題啊,弄不好龍顏大怒,全家老小都歹玩完。
盛長栒微微一愣,隨後下意識的看了一眼盛肱。盛肱給了他一個哭喪的表情,擔心的看著他。
二人眼神片刻交流,匯聚在一起。仿佛一個在說看到沒,你兒子盛長楓就是個禍害。另一個再說,栒哥兒你可要小心應對,一家老小的身家性命都係與一身了。
“謝陛下!”再次深深施禮後,眾人這才如蒙大赦般起身。起身之後,眾士子如雕塑般規規矩矩地站在原地,挺著筆直如鬆的脊梁,卻不敢有絲毫僭越。尤其是站在最前麵的盛長栒,他目不斜視,眼神宛如老僧入定般,目光依然落在腳下前方三步的地方。
“眾愛卿皆乃我朝之棟梁,朕觀諸位愛卿,皆相貌堂堂、氣宇軒昂,實乃我朝飽學之士。今之殿試,朕依慣例,出策問十則,望爾等悉心作答。以一個時辰為限,擇優而取三甲,依次定名。”
上首官家大手一揮,其後內侍如遊魚般貫出。隻見內侍們頷首低眉,有的手捧筆墨紙硯,有的拿著坐墊矮桌。他們個個訓練有素、動作利落,不一會兒就將所有物品擺放得整整齊齊。
眾士子們謙遜有禮,依序躬身入座。待跪坐好後,陛下身旁的貼身內侍帶領著另外兩名內侍官開始分發殿試試題。他們手捧著一疊黃色卷軸,步伐穩健地走向士子們。每一桌前都放上一卷,想來這便是決定士子們命運的殿試試題了。
待一切準備就緒,內侍點香計時,殿內眾人急忙打開卷軸審題作答。
盛長栒打開卷軸,隻見上書,一問:戊不學孫吳,丁詰之,曰顧方略如何爾。
二問:丙為令長,無治聲,丁言其非百裏才。壬曰君子不器,豈以小大為異哉。
三問:私有甲弩,乃首雲止槊一張,重輕不同,若為科處。……
……
這些題目都是相當的接地氣,考驗士子為官後處理實際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考的是具體的行政能力。
思忖片刻便有了答案,提筆開始作答:
臣聞帝王之臨馭宇內也,必有經理之實政,而後可以約束人群,錯綜萬機,有以致雍熙之治;必有倡率之實心,而後可以淬勵百工,振刷庶務,有以臻郅隆之理。
……
一題答曰:孫吳知令,方略唯術、仗術顧略,故小子先唯術而後顧略……
二題答曰:君子不器、非君子無方、先聲達人,方以奪人、無聲則無威、無威亦無德,則令障焉!丁言實也!……
三題答曰:取千金為寇,一文豈不為盜耳……
……
十題答曰:敕許充侍、以觀其行、令許做行、以觀其思。行思有悔、自慚有漸。可免死乎!
……
洋洋灑灑,堪堪半個時辰這才放筆。
盛長栒放筆之後,用餘光左右看看,發現他人還在作答,有的甚至還在思忖。恭敬的挺直腰身端坐著,目光低垂靜靜地等待著時辰結束。
隻等線香燃盡,這時候內侍官高唱“時辰到,閉”
眾人紛紛停手放筆,內侍官將考卷一一收迴。先傳閱內閣幾位首輔大臣,其中就有段小侯爺的父親。眾士子起來站起,立於殿中,等待陛下與各位大臣的評判。
過了大約一盞茶的功夫,各位大臣似乎有了決斷。將一個折子加試卷遞給內侍官,內侍官捧著到了皇帝麵前。
皇帝看了折子,又把所有試卷過了一遍,對著幾個大臣問了幾個問題,拿起筆寫了什麽,這才又挑出了幾份試卷單獨擺放。
放下試卷後,將折子遞給給了內侍官。然後一個眼神,內侍官心領神會。小心翼翼的接過,看了起來,隨後立馬高聲唱道。
“新科進士唱名者覲見”內侍官停頓一下繼續高聲唱道“嘉佑六年,壬寅科一甲頭名盛長栒,小字謹懷。祖籍揚州府宥陽縣,曾祖太公、祖探花,父竑朝奉大夫。覲見”
內侍官停頓,盛長栒立馬行大禮,三跪九拜之後,這才躬身說道“臣盛長栒見過陛下”
盛長栒躬身行禮的時候,隻見上首的皇帝又拿起了他的試卷,仔細看了起來。
隻見上首官家忍不住頻頻點頭,“小小年紀字寫的倒是不錯,自成一派。文章也好,風骨詞匯俱佳。不錯!不錯!”放下試卷盯著盛長栒“模樣倒也俊秀,比你祖父更甚。”
“陛下過獎”盛長栒謙卑有禮,不卑不亢的躬身道。
“朕對你祖父還有些印象,他是天禧年間的探花。那年朕剛被立為太子。先皇也曾誇讚他容貌與文采俱佳,乃是棟梁之才,那年他被先皇欽點探花,比你也大不了多少。”
“你父親也是進士出身,朕對你也有所耳聞,都說你是我朝文曲星下凡。小小年紀就很是了不得,有了小三元的美名。後來接連中試,成了解元郎君。今年你會試的卷子朕也閱過,文簡意賅,還能句句言名要害。看的朕都熱血沸騰,還直指朕當政的弊端,仁慈有餘軍力孱弱。文章詞句之間,大有複我河山之意。朕看後和眾位臣工都非常滿意,欽點會元一甲頭名。觀你的文章可見其誌高遠,你可曾學過兵書?”
“迴稟陛下,臣從幼時就和長兄及其好友研讀兵書兵法。書房更是掛有燕雲十六州的堪輿圖,每日查看提醒臣誌。”
“文官清流,不想你卻喜兵事,難道你就不怕被天下學士不齒?”
“臣不以為然,凡我朝男兒,有誌者與飽讀之士。都應以收複燕雲十六州,匡扶河山為己任。我朝泱泱學子,讀書習文,本就應該做定世報國的有誌之臣。更何況老子曾雲:佳兵者不詳之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聖人尚且如此,何況臣乎?”
“更何況臣以為天下學士都應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文臣清流也要懂變通,知謀略,懂兵法,如此才有定世安邦之才。”
“好!好!好!”皇帝對盛長栒很是滿意,他雖然是一代仁君。施政也多為仁政,很少動用兵戈。但是那個皇帝沒有一統天下的雄心抱負,若不是如此他也不會力排眾議欽點了盛長栒這個會試一甲頭名。
他當政期間,經濟達到了空前的繁榮,軍事可能是他一生中唯一的遺憾。雖說已是遲暮,但是他也想後世之君可以收複山河,光複祖宗基業。
盛肱看著官家,連聲稱讚,頓時喜笑顏開,隻覺得滿朝文武麵前自己臉上有光。不由得挺著胸膛,自豪異常。
殊不知盛長栒一番話後,站在前麵的幾個文官清流首輔大臣眯著眼睛看著他。還有不少朝臣麵麵相覷,交換眼神。
不管朝臣心思幾何,官家卻十分欣賞這個盛小郎君,年紀輕輕文采斐然,寫的一手好字。誌氣高遠,他日必是朝中棟梁,後世之君的左膀右臂啊。更何況在他當政之時,出一六元及第的狀元,豈不是為他成為名垂青史的千古明君在添新彩。
如此種種心中隱隱已有決斷,但是還是不放心的問道“前幾日我將你父扣押宮中,你可知為何?”皇帝的突然發問,讓大殿上的氣氛立馬詭異了三分。
盛長栒一愣,剛剛還喜笑顏開,洋洋自得的盛肱。立馬也變了臉色。心下一緊,差點嚇得癱軟在地,強忍著擔心的目光悠悠地落在了盛長栒身上。
此問題一出在場的其他大臣,也都是各懷心思。有的相互對視眼神交流,有的事不關己漠然置之,有的心虛低頭直覺在問自己,有的坦然處之老謀深算。
而盛肱冷汗直冒,不曾想那個畜生,醉酒胡言,竟被官家如此掛心。多日過去舊事重提,這不止要禍害他一人,難道今日還要禍害幼子登科嗎?
盛竑緊張的看著盛長栒,大氣都不敢出。這可是一道送命題啊,弄不好龍顏大怒,全家老小都歹玩完。
盛長栒微微一愣,隨後下意識的看了一眼盛肱。盛肱給了他一個哭喪的表情,擔心的看著他。
二人眼神片刻交流,匯聚在一起。仿佛一個在說看到沒,你兒子盛長楓就是個禍害。另一個再說,栒哥兒你可要小心應對,一家老小的身家性命都係與一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