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天魁受傷後,又被朝廷的官兵逼得節節後退。


    他往燕山方向撤離,朝廷官兵看雲天魁走遠了,便在壽脈原山就地駐紮,以防雲天魁殺個迴馬槍。


    壽脈原山是皇宮的後脊梁,是大晟抵擋匈奴的最後一道屏障,也是大晟的風水寶地。


    所以他們受命保護好壽脈原山龍脈,也就沒有繼續去追趕雲天魁,正所謂窮寇莫追嘛。


    畢竟雲天魁他們是往匈奴的方向而去,反正他們還要經過趙王、燕王的地界,趙王、燕王有足夠力量可以擋住雲天魁。


    至於東南角匯集的兩路叛軍,壽帝卻命令繼續追趕,能殺多少算多少,不能讓他們繼續作惡。


    管正清和李密請示古明後,兩隊合作,對孔新秀、曹逸、司馬傑、劉俊的兩支部隊進行夾擊,邊戰邊走,把他們一直逼到祁連山。


    至此,孔新秀、曹逸、司馬傑、劉俊,通過圍城、逃竄過程的一係列戰鬥,在領士兵已所剩無幾。


    他們把剩下的十幾萬士兵重新進行編製,在祁連山的四處險要地點,各自安營紮寨。


    他們暫時與雲天魁失去聯係,隻好隱匿起來,繼續等待機會,以求日後卷土重來。


    管正清的大軍駐紮在甘肅金城,請示古明修造總督府,繼續監視叛軍的動向。


    這裏比滇越總督府更接近皇城,管正清認為對保護皇城更加有用。


    但滇越一帶,都是海濱地帶,古明覺得對於訓練水軍和防禦外敵侵入也很重要。


    於是古明從太府寺中挑選了幾個武功高強、又懂得行軍的官兵,帶上幾個會造船的匠人,由司隸大夫曾雍軍去滇越上任。


    另外,古明把管正清手上的一萬親兵,連同尹亦平剩下的六萬援兵,在管正清副手劉力助帶領下,給曾雍軍送去,並請求軍情司,給劉力助安排職位。


    這樣滇越總督府的士兵,等於七萬,加上民兵全部納入編製,總共就有十五萬人馬了。


    鍾新耿把最近軍情和人事安排,報給皇上審閱,並請封以下人等:


    司隸大夫曾雍軍為滇越總督,兼具巡察吳皖總督,備注:實際上就是牽製和監視吳皖總督杜西川。


    劉力助為滇越常駐巡撫,與曾雍軍共同管理滇越一帶的政務、軍務。備注:互相牽製。


    而管正清為直隸陝甘總督,仍加司隸校尉銜。備注:直屬軍情司。


    李密撤迴川藏,繼續當他的總督,備注:牽製並監視湖廣總督趙雲海。


    壽帝為鍾新耿的安排周到感到很滿意,全部應允了。


    再說雲天魁一路北上,天氣已逐漸轉暖,一路上看到綠水青山、高岩瀑布,心裏特別舒暢。


    他的傷勢已經大好,便一路快馬加鞭來到燕國和趙國的交界處,他先把兵馬安置在一片樹林裏,以免驚動這兩個兄弟諸侯國。然後帶了幾個心腹去覲見趙王古典。


    古典已經得到安置在大晟的斥候迴報,說雲天魁兵敗被趕往北邊,正向燕國、趙國方向趕來。


    想不到這麽快,雲天魁就到了。


    他看到雲天魁隻帶了幾個下人過來,也沒有多去問他。


    他叫人備茶,在王府的會客廳裏,會見了雲天魁。


    “國師別來無恙,怎麽有空來我小國遊玩?”


    古典雖然知道雲天魁已經叛亂,但假裝不知道。


    “貧道還好,來貴國遊曆,見識一下趙王的治國之道,讓趙王見笑了。”


    雲天魁也不敢表明自己不是國師的身份,所以以入朝前的身份自稱。


    古典當然聽出這裏的奧妙,更加確定雲天魁此來一定有什麽目的。


    “國師太抬舉小王了,小王在這彈丸之地,苟且偷生,何談治國之道。”


    “麻雀雖小,五官俱全,小有小的優點,大有大的難處。趙王就不必自謙了,否則豈不給人妄自菲薄的話柄。”


    “也隻有國師這麽看重小王了。”古典說完,親自給雲天魁斟了一杯茶。


    “好說好說,貧道看趙王真的胸懷天下,這趙國恐怕容不下你這條大蛟龍呀。”


    “國師慎言,謹防隔壁有耳。”


    “趙王自己的地盤,還怕隔壁有耳?”雲天魁聽出了一點玄機,“也是,自古藩王都是當今聖上喉嚨裏的刺。”


    “此話怎講?”


    “不吐不快呀,但又吐不出來,最後就變成不拔不快。”


    “國師可曾聽到什麽有關藩王的消息?”


    “不曾!”雲天魁實話實說,似乎不想欺騙他,“但自古哪個藩王避得了被削權的命運。”


    “遲早的事,遲早的事。”雲天魁若有所思的樣子,“有些人先知先覺,未雨綢繆,可以力求自保,有些人後知後覺,醒過來時,已經權都沒了,有些人不知不覺,隨波逐流,最後命都沒了了。”


    古典聽得百感交集,想起上次潤兒差點被扣留做人質、自己的財富被任意宰割的事,還曆曆在目,如今想起來還驚魂未定、蛋疼感尚在。


    雲天魁看古典陷入沉思,便繼續問到:“不知趙王,你是屬於哪一種人?”


    古典看雲天魁把這個赤裸裸的問題拋給自己,感到腦門“嗡”的一聲,整個頭腦都快要炸裂了。


    說自己是先知先覺吧,明顯就是說自己與朝廷有芥蒂,表明要開始尋求自保,說自己是屬於後兩種吧,無疑是自己貶低自己。


    事實上,古典從受藩趙王之後,一直就有自立門戶的想法。


    隻不過他處處受限,不能大刀闊斧的練兵屯糧,導致現在的軍隊才有十幾萬之眾,相當於一個總督還不如,而且所有的士兵還要靠自己養活。


    每到冬季,都是他最傷腦筋的時期,又要口糧,又要禦寒,簡直把他的積蓄都耗光了。


    特別是去年,他在京城西市的三個店鋪的利潤給壽帝搶了一半,又額外被壽帝勒索了一萬萬多兩銀子,更加雪上加霜。


    他發誓一定會報仇雪恨,既然壽帝連父子情麵都不顧,並且還要以自己的親孫兒來要挾他,這還有什麽親情可言,簡直比外人還絕情。


    自古以來,最是無情帝王家,作為當今聖上的嫡長子,居然不被立為太子,導致古典經常被王後王妃當做笑話,在後宮議論紛紛,他感到很慚愧、很沒麵子。


    所以他暗暗下定決心,要獲得儲君之位,甚至有時候就直接想當上皇帝之位。


    想到這裏,他轉眼看向雲天魁。


    隻見雲天魁笑眯眯地看著他,眸裏充滿鼓勵的眼神。


    古典堅定地說:“本王早有一統天下的夙願,隻是國師是否願意,助我一臂之力?”


    “好說,貧僧可以幫你完成千秋大業。”


    “可有實據。”


    “二十萬大軍已在壩上林,隨時待命。”


    “好,國師大氣!”古典比起大拇指,“不,你的國師頭銜該換一換了,本王封你為輔國大將軍,加太師銜。”


    “謝趙王封賞。”雲天魁拱手謝恩。


    “為了增加兵力,同時也為了免去後顧之憂,本王還要請太師到燕國一趟,說服我的二皇弟一起共同起事。”


    “此舉甚妙,宜速行之,免得夜長夢多。”


    於是,古典收編了雲天魁的部隊,寫了一封給古籍的書信,交給雲天魁。


    雲天魁速速啟程,向燕國做說客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打不死我,皇叔幹脆讓我監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孰土為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孰土為塾並收藏打不死我,皇叔幹脆讓我監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