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高總說得有些道理。\"高士廉沉思著說。
相較於文官,身為將領的高士廉更直接,思維也更純粹。任何可能威脅到自身安全的因素,都應該盡早消除。此事需謹慎考慮,先觀察再做決定。\"唐峰耐心地勸說著。
你這小子,怎麽老想著動武呢?我們大唐是文明之邦,怎能做出讓天下嘲笑的事?\"房玄齡一臉嚴肅,以長輩的身份責備唐峰。
春秋時,吳越爭霸,吳王闔閭雖勝越國,但他好大喜功,沒除掉越王勾踐。勾踐臥薪嚐膽十年,最終吳國大敗,闔閭身亡,前車之鑒啊,陛下。\"唐峰皺緊眉頭,大聲提醒。
大膽,你是說我該學那亡國之君嗎?\"唐王李二臉色陰沉,冷冷地質問。
唐峰意識到自己失言,連忙鞠躬。
\"陛下,定北候言語不當,但他確是為大唐著想,望陛下勿怪。\"長孫無忌開口解圍。
是啊,陛下,定北候的話並非無理,這吐蕃宰相確實是個隱患,應盡早除去。\"高士廉堅決支持唐峰。
此事不必多言。\"唐王李二臉色恢複平靜,揮手示意結束討論。
見唐王心意已決,唐峰深深地歎了口氣。
不過,他並未放棄除掉祿東讚的計劃。
既然唐王下不了決心,那就由他自己來動手。
唐峰幾乎是被唐王趕出含元殿的。
離開含元殿後,他在大太監的陪同下,離開了大明宮,迴到了侯爵府。
他把郭黠叫了過來。
陛下召見你,是為了吐蕃宰相的事嗎?\"郭黠行禮後問道。
唐峰點點頭。
我在含元殿提出除掉祿東讚,可惜被陛下否決,還挨了一頓訓斥。\"他有些懊惱地說。
主公,你衝動了。\"郭黠開口道。
現在的吐蕃,在大唐眼中,仍隻是未開化的邊疆小國,高原地帶環境惡劣,就算那吐蕃宰相有意改革,也難以迅速見效。
說到這裏,郭黠稍作停頓。
所以,對大唐而言,目前的吐蕃並無太大威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大唐的心頭之患隻會是突厥和高句麗。\"郭黠稍作停頓後繼續說。
聽到郭黠的話,唐峰陷入了沉思。
此刻,他發現自己今天確實有些衝動。
他是穿越者,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麽,所以才急於除掉祿東讚。
但唐王等人不是穿越者,他們不知道未來,更不知這個高原小國會有一天長驅直入攻破長安。
所以,無論他說多少,唐王等人看來,也隻是他的臆想罷了。
關鍵是,唐王李二急於解決突厥問題,然後對付高句麗,所以他想借此機會,通過聯姻穩定吐蕃。
如今,吐蕃宰相現身長安,對唐王李二來說,是件好事。
正因為如此,當他提出要除掉祿東讚時,唐王才會動怒,將他趕出含元殿。
想到這裏,他心中的煩惱愈發加重。
原本,他已經讓人盯著鬆州,隻等吐蕃的求婚使者下高原就地截殺。
但現在,祿東讚卻出現在了長安。
既然吐蕃宰相都來了長安,自然就不需要什麽求婚使者了。
此刻,他有些後悔。
為什麽不在胡月樓動手,先一步除掉祿東讚呢?
現在好了。
祿東讚身份已明,唐王已經注意到他,再想在長安動手,風險太大。
甚至他預見到,接下來唐王必定會調動禁衛軍保護祿東讚的安全。
他不可能冒險在禁衛軍保護下暗殺祿東讚。
這一刻,唐峰感到有些困擾。
\"主公切勿再意氣用事,此事還需從長計議。若那吐蕃宰相出事,陛下可能會懷疑到主公。\"郭黠勸說道。
唐峰麵色凝重,點頭同意。
雖然心中不甘,但他明白,現在無法再對祿東讚下手了。
加快情報網絡的建設,特別是對吐蕃那邊,要盡可能多地安插眼線。\"他看著郭黠,沉聲道。
郭黠點點頭。
正如唐峰所料,第二天,唐王在大明宮召見了祿東讚。據說,兩人交談甚歡,唐王李二甚至留祿東讚在宮中用午餐。
眾所周知,唐王李二很少會留外臣在宮中用餐,如今破例留祿東讚,足以看出兩人交談得很投機。
曆史上,唐王見過祿東讚後,非常賞識他,甚至為了留住祿東讚,他打算將大唐公主許配給祿東讚,並給予祿東讚高官厚祿。
可惜,祿東讚心不在大唐,最終唐王未能留住他。
同樣在大明宮內。
皇後寢宮中,唐峰看著坐在軟榻上的長孫皇後,心中苦澀。
眼前的局勢,他一時也找不到好辦法。
祿東讚已到長安,見過唐王李二,再想動手已不可能。
接下來,雙方必然會談及聯姻之事。
或許唐王李二寵愛長樂公主,但別忘了,這位未來的天可汗曾親手殺死自己的兄弟,為了他的千秋偉業,他會犧牲任何人,包括他的子女。
皇家最無情。
尤其是皇家公主,很多時候都會成為帝國的犧牲品。
自古以來,有多少公主遠嫁蠻族,恐怕數都數不清吧。
相較於文官,身為將領的高士廉更直接,思維也更純粹。任何可能威脅到自身安全的因素,都應該盡早消除。此事需謹慎考慮,先觀察再做決定。\"唐峰耐心地勸說著。
你這小子,怎麽老想著動武呢?我們大唐是文明之邦,怎能做出讓天下嘲笑的事?\"房玄齡一臉嚴肅,以長輩的身份責備唐峰。
春秋時,吳越爭霸,吳王闔閭雖勝越國,但他好大喜功,沒除掉越王勾踐。勾踐臥薪嚐膽十年,最終吳國大敗,闔閭身亡,前車之鑒啊,陛下。\"唐峰皺緊眉頭,大聲提醒。
大膽,你是說我該學那亡國之君嗎?\"唐王李二臉色陰沉,冷冷地質問。
唐峰意識到自己失言,連忙鞠躬。
\"陛下,定北候言語不當,但他確是為大唐著想,望陛下勿怪。\"長孫無忌開口解圍。
是啊,陛下,定北候的話並非無理,這吐蕃宰相確實是個隱患,應盡早除去。\"高士廉堅決支持唐峰。
此事不必多言。\"唐王李二臉色恢複平靜,揮手示意結束討論。
見唐王心意已決,唐峰深深地歎了口氣。
不過,他並未放棄除掉祿東讚的計劃。
既然唐王下不了決心,那就由他自己來動手。
唐峰幾乎是被唐王趕出含元殿的。
離開含元殿後,他在大太監的陪同下,離開了大明宮,迴到了侯爵府。
他把郭黠叫了過來。
陛下召見你,是為了吐蕃宰相的事嗎?\"郭黠行禮後問道。
唐峰點點頭。
我在含元殿提出除掉祿東讚,可惜被陛下否決,還挨了一頓訓斥。\"他有些懊惱地說。
主公,你衝動了。\"郭黠開口道。
現在的吐蕃,在大唐眼中,仍隻是未開化的邊疆小國,高原地帶環境惡劣,就算那吐蕃宰相有意改革,也難以迅速見效。
說到這裏,郭黠稍作停頓。
所以,對大唐而言,目前的吐蕃並無太大威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大唐的心頭之患隻會是突厥和高句麗。\"郭黠稍作停頓後繼續說。
聽到郭黠的話,唐峰陷入了沉思。
此刻,他發現自己今天確實有些衝動。
他是穿越者,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麽,所以才急於除掉祿東讚。
但唐王等人不是穿越者,他們不知道未來,更不知這個高原小國會有一天長驅直入攻破長安。
所以,無論他說多少,唐王等人看來,也隻是他的臆想罷了。
關鍵是,唐王李二急於解決突厥問題,然後對付高句麗,所以他想借此機會,通過聯姻穩定吐蕃。
如今,吐蕃宰相現身長安,對唐王李二來說,是件好事。
正因為如此,當他提出要除掉祿東讚時,唐王才會動怒,將他趕出含元殿。
想到這裏,他心中的煩惱愈發加重。
原本,他已經讓人盯著鬆州,隻等吐蕃的求婚使者下高原就地截殺。
但現在,祿東讚卻出現在了長安。
既然吐蕃宰相都來了長安,自然就不需要什麽求婚使者了。
此刻,他有些後悔。
為什麽不在胡月樓動手,先一步除掉祿東讚呢?
現在好了。
祿東讚身份已明,唐王已經注意到他,再想在長安動手,風險太大。
甚至他預見到,接下來唐王必定會調動禁衛軍保護祿東讚的安全。
他不可能冒險在禁衛軍保護下暗殺祿東讚。
這一刻,唐峰感到有些困擾。
\"主公切勿再意氣用事,此事還需從長計議。若那吐蕃宰相出事,陛下可能會懷疑到主公。\"郭黠勸說道。
唐峰麵色凝重,點頭同意。
雖然心中不甘,但他明白,現在無法再對祿東讚下手了。
加快情報網絡的建設,特別是對吐蕃那邊,要盡可能多地安插眼線。\"他看著郭黠,沉聲道。
郭黠點點頭。
正如唐峰所料,第二天,唐王在大明宮召見了祿東讚。據說,兩人交談甚歡,唐王李二甚至留祿東讚在宮中用午餐。
眾所周知,唐王李二很少會留外臣在宮中用餐,如今破例留祿東讚,足以看出兩人交談得很投機。
曆史上,唐王見過祿東讚後,非常賞識他,甚至為了留住祿東讚,他打算將大唐公主許配給祿東讚,並給予祿東讚高官厚祿。
可惜,祿東讚心不在大唐,最終唐王未能留住他。
同樣在大明宮內。
皇後寢宮中,唐峰看著坐在軟榻上的長孫皇後,心中苦澀。
眼前的局勢,他一時也找不到好辦法。
祿東讚已到長安,見過唐王李二,再想動手已不可能。
接下來,雙方必然會談及聯姻之事。
或許唐王李二寵愛長樂公主,但別忘了,這位未來的天可汗曾親手殺死自己的兄弟,為了他的千秋偉業,他會犧牲任何人,包括他的子女。
皇家最無情。
尤其是皇家公主,很多時候都會成為帝國的犧牲品。
自古以來,有多少公主遠嫁蠻族,恐怕數都數不清吧。